丁甘仁

《丁甘仁醫案》~ 卷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)

1. 瘧疾案

馬左,夏傷於暑,以營為舍,秋冒風涼,與衛並居。涼者陰邪也,陰欲入而陽拒之,陰並於陽,則陽虛而陰盛,陰盛則寒;暑者陽邪也,陽欲出而陰格之,陽並於陰,則陰虛而陽盛,陽盛則熱。是以先寒慄鼓頷,而後壯熱頭痛,依時而作,汗出而解,日日如是,已有兩旬之久。

白話文:

天氣轉涼後,患者在夏天因暑熱而受傷,暑邪藏於營分之中。秋天又遇上風寒,風寒之邪與衛氣一起寄居體內。風寒之邪屬於陰邪,陰邪想侵入體內,而陽氣卻拒絕它;一旦陰邪與陽氣並存,就會導致陽氣虛弱,陰氣旺盛,陰氣旺盛就會產生寒症。暑熱之邪屬於陽邪,陽邪想排出體外,而陰氣卻阻擋它;陽邪與陰氣並存,就會導致陰氣虛弱,陽氣旺盛,陽氣旺盛就會產生熱證。因此,患者首先感到寒戰發抖、頸部強直,然後發燒頭痛,這些症狀會按時發作,出汗後就能緩解,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半個月左右。

胸悶不思飲食,舌苔膩布,脈象弦滑,弦為少陽之脈,滑為痰濕之徵。邪伏少陽,痰濕阻於募原,無疑義矣。今擬清脾飲加減,和解樞機,蠲化痰濕。

白話文:

胸悶、不想吃東西,舌苔厚膩,脈搏細長滑利。細長代表少陽經的脈象,滑利則是痰濕的徵兆。病邪藏伏在少陽經,痰濕阻塞在胸腹之間,這是無庸置疑的。現在打算使用清脾飲加減的方劑,疏通氣血,化解痰濕。

柴胡(一錢),仙半夏(二錢),酒黃芩(一錢),制小樸(八分),煨草果(八分),細青皮(一錢),生甘草(四分),六神麯(三錢),鮮佩蘭(二錢),生薑(一片)

白話文:

柴胡(5 克),半夏(10 克),黃芩(5 克,用酒炒過),小樸(4 克,經過處理),草果(4 克,用火煨過),青皮(5 克,切碎),甘草(2 克),六神曲(15 克),佩蘭(10 克,新鮮的),生薑(一片)

錢左,寒熱日作,已有匝月,胸脘不舒,納少神疲,脈象弦滑無力,舌苔薄白。此正虛邪伏募原,少陽樞機為病。今擬小柴胡湯加味,扶正達邪,和胃化痰。

白話文:

錢某,寒熱交作已有一個月,胸悶不適,食量減少,精神倦怠,脈象弦滑而無力,舌苔薄白。這是因為體質虛弱,邪氣潛伏在體內,少陽經的樞轉機製出了問題。打算使用小柴胡湯加減,扶持正氣、祛除邪氣,調和脾胃、化解痰濕。

黨參(一錢五分),軟柴胡(一錢),姜半夏(二錢),生甘草(四分),廣皮(一錢),炒枳殼(一錢),煨草果(八分),川象貝(各二錢),炒穀麥芽(各三錢),佩蘭(一錢五分),生薑(二片),紅棗(四枚)

白話文:

潞黨參(1.5錢),西洋參(1錢),姜半夏(2錢),生甘草(0.4錢),陳皮(1錢),炒枳殼(1錢),煨草果(0.8錢),川貝母、浙貝母(各2錢),炒穀麥芽(各3錢),佩蘭(1.5錢),生薑(2片),紅棗(4枚)

陸左,間日瘧先戰寒而後壯熱,熱盛之時,煩躁胸悶譫語,自午後至夜半,得汗而解,已發七八次,納少神疲,脈弦滑而數,苔薄膩而黃。伏邪痰濕互阻陽明為病,營衛循序失司。擬桂枝白虎湯加味,疏解肌邪,而清陽明。

白話文:

陸左,三天發作一次的間歇性發燒,先發冷顫,後發高燒,發燒嚴重時煩躁胸悶神志不清,從下午到半夜出汗後症狀緩解,已經發作七、八次了,食慾不振精神疲憊,脈搏弦滑而快速,舌苔薄黃而潤滑。邪氣痰濕互阻陽明經脈導致生病,營氣和衛氣運轉失常。準備使用桂枝白虎湯加味,疏散肌肉表層的邪氣,清熱解毒陽明經脈。

川桂枝(八分),陳皮(一錢),熟石膏(打,四錢),生甘草(一錢),炒穀芽(四錢),仙半夏(三錢),川象貝(各二錢),煨草果(八分),肥知母(一錢五分),佩蘭(一錢五分),生薑(二片),紅棗(四枚),甘露消毒丹荷葉包煎,四錢)

白話文:

川芎(8 克),陳皮(6 克),熟石膏(研磨,24 克),生甘草(6 克),炒穀芽(24 克),仙半夏(18 克),川貝母、象貝母(各 12 克),煨草果(4.8 克),肥知母(9 克),佩蘭(9 克),生薑(2 片),紅棗(4 枚),甘露消毒丹(用荷葉包裹煎取,24 克)

二診,服桂枝白虎湯三劑,間日寒熱已減大半,發時譫語亦止,惟胸悶納少,神疲乏力,脈弦滑不靜,苔薄膩,夜不安寐。伏邪痰濕未楚,胃不和則臥不安也。前法既效,率由舊章。

白話文:

第二次看診,服用了桂枝白虎湯三天,間隔一天發作的寒熱已經減退大半,發作時胡言亂語的現象也停止了。只是胸悶、食量少,精神疲憊、身體乏力,脈搏弦滑而不平穩,舌苔薄而膩,夜裡無法安穩入睡。體內潛伏的痰濕之邪尚未去除,胃氣不和導致無法安穩睡覺。前面的治療方法已經有效,所以繼續沿用之前的方劑。

川桂枝(六分),仙半夏(三錢),熟石膏(打,二錢),生甘草(四分),陳皮(一錢),茯神硃砂拌,三錢),川象貝(各二錢),北秫米(包,三錢),炙遠志(一錢),佩蘭(一錢五分),生薑(二片),紅棗(四枚)

白話文:

川桂枝(6克),仙半夏(9克),熟石膏(研磨細緻後,6克),生甘草(1.3克),陳皮(3克),茯神(與硃砂混和後,9克),川象貝(各6克),北秫米(用布包起來,9克),炙遠志(3克),佩蘭(4.5克),生薑(2片),紅棗(4顆)

姜童,間日瘧已延月餘,加之大腹時滿,納少便溏,舌苔薄膩,脈象沉弦。乃久瘧傷脾,脾陽不運,濁濕凝聚募原,三焦輸化無權,書所謂諸濕腫滿,皆屬於脾,又曰濁氣在上,則生䐜脹是也。表病傳裡,勢非輕淺。亟與溫運太陰,以化濕濁,和解樞機,而達經邪。

白話文:

姜先生,間日瘧疾已經持續一個多月,加上腹部時常脹滿,食慾不振,大便稀溏,舌苔薄白而膩,脈象沉細有力。這是因為瘧疾日久傷及脾臟,脾陽虛弱,濕濁聚集在腹中,三焦無法正常輸運水液,正如醫書所說「諸濕腫滿,皆屬於脾」,又說「濁氣在上,則生䐜脹」。現在病邪由表入裡,情況不容小覷。必須迅速溫補脾陽,以化解濕濁,調和氣機,疏通經絡。

熟附片(一錢),淡乾薑(五分),生白朮(一錢五分),連皮苓(四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軟柴胡(八分),仙半夏(二錢),生甘草(四分),制川樸(一錢),腹皮(二錢),六神麯(三錢),炒麥芽,苡仁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熟地黃(10克),乾薑(5克),生白朮(15克),豬苓連皮(40克),澤瀉(15克),軟柴胡(8克),半夏(20克),生甘草(4克),製川芎(10克),腹皮(20克),六神附子(30克),炒麥芽,薏苡仁(各30克)

復診,溫運太陰,和解樞機,連服三劑,腹脹滿漸見輕減,寒熱又作,是陷入太陰之邪,仍欲還出陽經之佳象。胸悶納少,腑行不實,小溲短少,脈轉弦滑,痰濕留戀中焦,脾胃運化失職。前法頗合,再進一籌。

白話文:

回診後,溫暖運化太陰經(脾肺),調和轉運樞紐(脾胃),連續服用了三劑藥,腹部脹滿逐漸減輕,但寒熱又復發了。這說明太陰經的邪氣侵入發作,仍有希望返回陽經的良好徵兆。胸悶納食少,說明腑氣運行不暢,小便短少,脈象轉為弦滑,說明痰濕停留於中焦(脾胃),脾胃運化功能失調。之前的治療方法基本符合病情,再進一步。

熟附片(一錢),炮乾薑(六分),生白朮(二錢),赤豬苓(各三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軟柴胡(一錢),仙半夏(二錢),粉葛根(一錢),生甘草(五分),小樸(八分),大腹皮(二錢),六神麯(三錢),乾荷葉(一角)

白話文:

熟附子片(6克),炮製過的乾生薑(3.6克),生白術(12克),赤色豬苓(各18克),澤瀉(9克),軟柴胡(6克),半夏(12克),葛根粉(6克),生甘草(3克),小樸(4.8克),大腹皮(12克),六神麴(18克),乾荷葉(15克)

楊右,三日瘧已延半載,發時寒戰壯熱,歷十小時始衰,納穀漸少,面色萎黃,脈象沉弦無力,苔薄膩。此正氣已虛,邪伏三陰,營衛循序失司,纏綿之症。姑擬扶正達邪,用陽和陰。

白話文:

楊右,患了三日瘧已延緩了半年,發病時會發冷發熱,持續十小時才會緩解,進食減少,面色蠟黃,脈搏虛弱而緊繃,舌苔薄而膩。這是因為正氣虛弱,邪氣潛伏在三陰經,營氣和衛氣按順序失調,導致反覆發作的疾病。暫且擬定扶助正氣、驅邪的治療方案,採用溫補陽氣、滋補陰液的方法。

炒潞黨(一錢五分),柴胡(八分),生甘草(六分),仙半夏(二錢),川桂枝(六分),熟附片(一錢),炙鱉甲(四錢),青蒿梗(一錢五分),鹿角霜(三錢),茯苓(三錢),陳皮(一錢),焦穀芽(四錢),生薑(二片),紅棗(四枚)

白話文:

潞黨(1.5克),柴胡(0.8克),生甘草(0.6克),仙半夏(2克),川桂枝(0.6克),熟附片(1克),炙鱉甲(4克),青蒿梗(1.5克),鹿角霜(3克),茯苓(3克),陳皮(1克),焦穀芽(4克),生薑(2片),紅棗(4顆)

二診,前方服六劑,寒熱即止,接服六君子湯,加草果、薑、棗。

俞左,伏邪久蘊,消耗陰液,臨晚身熱,至夜半而減,已延數月,咳嗆咯痰不爽,納少形肉消瘦,苔薄黃,脈弦滑而數。少陰之陰已傷,陽明之邪不解。書云:但熱不寒,名曰癉瘧,久不愈,即為癆瘧也。

白話文:

長期伏藏的邪氣消耗了體內的陰液,到了傍晚身體發熱,半夜熱度減輕,已經持續了幾個月,咳嗽吐痰不爽利,食慾不振,身體消瘦,舌苔薄黃,脈搏弦滑而快。少陰的陰分已經受傷,陽明的邪氣還沒有解除。古書上說:如果只有發熱沒有發冷,稱為癉瘧,長期不癒,就會變成癆瘧。

潞黨參(一錢五分),生甘草(六分),青蒿梗(一錢五分),炙鱉甲(三錢),川貝母(三錢),熟石膏(打,三錢),仙半夏(一錢五分),銀柴胡(一錢),冬瓜子(三錢),朱茯神(三錢),嫩白薇(一錢五分),大荸薺(五枚),焦穀芽(四錢)

白話文:

潞黨參(0.75克),生甘草(0.3克),青蒿梗(0.75克),炙鱉甲(1.5克),川貝母(1.5克),熟石膏(研磨後,1.5克),仙半夏(0.75克),銀柴胡(0.5克),冬瓜子(1.5克),朱茯神(1.5克),嫩白薇(0.75克),大荸薺(5顆),焦穀芽(2克)

屠右,但寒不熱,名曰牡瘧,間日而作,已有月餘,汗多淋漓,納穀減少,脈沉細而弦,舌中剝邊薄白而膩。是陽虛失於外護,不能托邪外出,痰濕困於中宮,脾胃運化失職,高年患此,勿輕視之。亟擬助陽達邪,和中化濕。

白話文:

屠右的病人,只有怕冷沒有發熱,稱之為牡瘧,每隔一天發作一次,已經一個多月了。他冒了很多汗,吃得比以前少,脈搏沉細而緊張,舌頭中間剝落,邊緣薄白帶滑膩。這是因為陽氣虛弱,不能保護外在,邪氣不能排出體外。痰濕困擾著內部,脾胃功能失調。年紀大了得了這種病,千萬不能輕視。要迅速調理,幫助陽氣排出邪氣,調和中焦,化解濕氣。

潞黨參(三錢),熟附塊(二錢),川桂枝(一錢),軟柴胡(一錢),陳廣皮(一錢),姜半夏(三錢),雲茯苓(三錢),鹿角霜(三錢),煨草果(八分),清炙草(五分),生薑(二片),紅棗(四枚)

白話文:

潞黨參(15克),熟地(10克),川桂枝(5克),軟柴胡(5克),陳廣陳皮(5克),姜半夏(15克),雲茯苓(15克),鹿角霜(15克),煨草果(4克),清炙甘草(2.5克),生薑(兩片),紅棗(四枚)

二診,寒減,胸悶氣逆,去參,加旋覆花(包,一錢五分),炙白蘇子(二錢)。

白話文:

第二次看診時,寒氣減輕,但胸悶氣逆,將人參去掉,加入旋覆花(包,1.5錢),用火灸過的蘇子(2錢)。

三診,牡瘧寒熱已減,汗多淋漓,納少胸悶,脈沉細而弦,舌中剝邊薄膩。陽虛氣弱,不能托邪外出,痰濕逗留募原,皮毛開而經隧閉也。仍宜助陽達邪,和中化濕。

白話文:

第三次看診:發燒和寒顫減輕,但出很多汗,食慾不振,胸悶,脈搏細而弱,舌苔中間剝落,邊緣薄而膩。陽氣不足,氣力虛弱,無法將邪氣排出體外,痰濕滯留在胸腹部,毛孔張開而經絡不通暢。仍須扶助陽氣,驅邪外出,調和脾胃,化解濕氣。

潞黨參(三錢),熟附片(二錢),川桂枝(一錢),白芍(一錢五分),清炙草(五分),軟柴胡(八分),仙半夏(三錢),煨草果(一錢),常山(一錢),鹿角霜(三錢),生薑(二片),紅棗(四枚)

白話文:

黨參(9克),當歸(6克),桂枝(3克),白芍(4.5克),炙甘草(1.5克),柴胡(2.4克),半夏(9克),草果(3克),常山(3克),鹿角霜(9克),生薑(2片),紅棗(4顆)

楊左,伏邪痰濕,逗留募原,營衛失其常度,邪與營爭則熱,與衛爭則寒,寒熱日作,胸悶泛惡,舌苔薄膩,脈象弦滑。此邪在少陽,濕在陽明,少陽為半表半裡之經,寒熱往來,職是故也。今宜和解宣化,淡滲濕熱,俾得邪從外達,濕從下趨,則營衛調和,寒熱自解矣。

白話文:

楊左患有邪痰濕氣作祟,停留在身體的中焦,導致營陰衛陽失衡。邪氣與營陰相爭會產生熱,與衛陽相爭會產生寒,因此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。同時,他還伴有胸悶、噁心,舌苔薄而膩,脈象弦滑。

這表明邪氣位於少陽經絡,濕氣位於陽明經絡。少陽經屬於半表半裡的經絡,因此會出現寒熱往來。治療方案應以和解宣通為主,淡滲濕熱,幫助邪氣從外部排出,濕氣從下部排出。這樣一來,營陰衛陽就能調和,寒熱症狀自然就會解除。

前柴胡(各一錢五分),茯苓皮(四錢),塊滑石(三錢),仙半夏(二錢),象貝母(三錢),通草(八分),酒炒黃芩(一錢五分),白蔻殼(八分),鮮藿香(一錢五分),生薑(二片)

白話文:

柴胡(1.5克)

茯苓皮(4克)

塊滑石(3克)

半夏(2克)

貝母(3克)

通草(0.8克)

黃芩炒酒(1.5克)

白蔻殼(0.8克)

藿香(1.5克)

生薑(兩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