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甘仁

《丁甘仁醫案》~ 卷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1)

1. 卷八

2. 外科案

3. 腦疽

張左,正腦疽兩候,瘡口雖大,而深陷不起,瘡根散漫不收,色紅疼痛,舌質光紅,脈象濡緩。氣虛血虧,不能托毒外出,痰濕蘊結,營衛不從,症勢重險!再擬益氣托毒,和營化濕,冀其瘡頂高起,根腳收縮,始有出險之幸。

生黃耆(八錢),全當歸(三錢),抱茯神(三錢),生首烏(四錢),生潞黨參(三錢),京赤芍(二錢),炙遠志肉(一錢),白茄蒂(一錢),生草節(八分),紫丹參(三錢),鹿角霜(三錢),陳廣皮(一錢),大貝母(三錢)

外用黑虎丹、九黃丹、補天丹,陽和膏。

錢左,腦疽三日,紅腫寒熱,外邪客於風府,蘊熱上乘,邪熱相搏,血瘀停凝。法當疏散。

荊芥穗(一錢五分),青防風(一錢),全當歸(二錢),京赤芍(二錢),大貝母(三錢),炙殭蠶(三錢),羌活(一錢),大川芎(八分),香白芷(八分)

外用金箍散、沖和膏,陳醋、白蜜調,燉溫敷。

二診,投劑後,得大汗,熱退腫減,再用和解。

全當歸(二錢),京赤芍(二錢),大川芎(八分),生草節(八分),苦桔梗(一錢),大貝母(三錢),炙殭蠶(三錢),晚蠶砂(包,三錢),絲瓜絡(二錢),香白芷(六分),萬靈丹(入煎,一粒)

仍用金箍散、沖和膏。

柯左,腦旁屬太陽,為寒水之府,其體冷,其質沉,其脈上貫巔頂,兩旁順流而下。花甲之年,氣血已虧,加之體豐多濕,濕鬱生痰,風寒侵於外,七情動於中,與痰濕互阻於太陽之絡,營衛不從,疽遂成矣。所喜紅腫高活,尚屬佳象,起居調攝,尤當自慎。

生黃耆(三錢),青防風(一錢),生草節(八分),苦桔梗(一錢),陳廣皮(一錢),仙半夏(二錢),大川芎(八分),大貝母(三錢),炙殭蠶(三錢),羌活(一錢),小金丹(陳酒化服,一粒)

外用金箍散,金黃散、沖和膏,陳醋、白蜜調,燉溫敷。

二診,腦疽偏者較正者難治,前方連服三劑,根盤略收。瘡頂高突,有潰膿之勢。今症位雖偏,形勢尚佳,所喜瘡頂起發,胃納健旺,人以胃氣為本,有胃則生,書有明文。再擬消托兼施法。

生黃耆(三錢),全當歸(二錢),京赤芍(二錢),陳廣皮(一錢),仙半夏(三錢),生草節(八分),大貝母(三錢),苦桔梗(一錢),炙甲片(一錢五分),皂角針(一錢五分),筍尖(三錢),炙殭蠶(三錢),香白芷(八分)

外用金箍散、金黃散、沖和膏。

三診,疊進提托之劑,得膿甚暢,四圍根盤漸收,調養得宜,生機有慶。

生黃耆(三錢),全當歸(二錢),京赤芍(二錢),紫丹參(二錢),陳廣皮(一錢),仙半夏(三錢),雲茯苓(三錢),制首烏(三錢),生草節(八分),紅棗(二枚)

白話文:

[腦疽]

張先生,他患有嚴重的腦疽,傷口雖然大,但是陷得很深且沒有凸起,瘡根散開無法收斂,傷口呈現紅色且非常疼痛,舌頭顏色鮮紅,脈象顯示濡緩。這是因為他的氣血虛弱,無法將毒素排出體外,加上痰濕積聚,營衛運行受阻,病情十分危急。我們計劃提升他的體力並幫助排毒,調理營衛和化解濕氣,希望他的傷口能開始凸起,根部能夠收縮,這樣纔有機會度過危險期。

藥方包括黃耆、當歸、茯神、何首烏、黨參、赤芍、遠志、白茄蒂、甘草、丹參、鹿角霜、陳皮、貝母等。

另外,他還需要外用黑虎丹、九黃丹、補天丹,以及陽和膏。

錢先生,他的腦疽已經持續三天,紅腫且發燒,這是由於外來病邪入侵風府,導致體內熱氣上升,邪熱交錯,血液淤積。我們的治療策略是疏導邪氣。

藥方包括荊芥穗、防風、當歸、赤芍、貝母、僵蠶、羌活、川芎、白芷等。

外用金箍散、沖和膏,用陳醋和蜂蜜調和,溫敷患處。

第二次看診,服用藥物後,他大量出汗,熱度下降,腫脹也減輕了,我們將繼續使用調和的療法。

柯先生,腦部屬於太陽經絡,體質偏冷,脈象上貫顛頂,兩側向下流動。在他六十歲的年紀,氣血已經不足,加上體型肥胖,易產生濕氣,風寒由外侵襲,情緒波動由內影響,痰濕在太陽經絡中阻塞,營衛失調,因而形成腦疽。值得慶幸的是,他的紅腫高突,是一個好現象,生活作息的調整,更應小心謹慎。

第三次看診,腦疽位置偏斜比位於正中的難治,連續服用三次藥物後,瘡根開始收縮,瘡頂高突,有化膿的跡象。儘管位置偏斜,但病情趨向良好,令人欣慰的是,瘡頂開始凸起,食慾旺盛,人的根本在於胃氣,有胃氣就能生存,古籍有明確記載。我們將採取消炎和託舉的綜合療法。

第四次看診,經過多次的提神和託舉治療,膿液順利排出,四周的瘡根逐漸收縮,適當的調養,使身體恢復生機。

藥方包括黃耆、當歸、赤芍、丹參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何首烏、甘草、紅棗等。

外用九黃丹、海浮散、陽和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