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丁甘仁醫案》~ 卷八 (2)
卷八 (2)
1. 腦疽
外用九黃丹、海浮散、陽和膏。
2. 夭疽
唐左,夭疽腫硬,位在左耳之後,症由情志抑鬱,鬱而生火,鬱火挾血瘀凝結,營衛不從,頗慮毒不外泄,致有內陷之變。急與提托,冀其速潰速腐,得膿為佳。
銀柴胡(一錢),全當歸(二錢),京赤芍(二錢),川象貝(各二錢),陳廣皮(一錢),生草節(八分),炙遠志(一錢),炙殭蠶(三錢),炙甲片(一錢五分),皂角針(一錢五分),琥珀蠟礬丸(開水化服,一粒)
二診,前投提托透膿之劑,瘡頂紅腫高活,有潰膿之象,是屬佳兆。惟恙從七情中來,務須恬憺虛無,心曠神怡,勝乞靈於藥石也。
生黃耆(三錢),全當歸(二錢),京赤芍(二錢),紫丹參(二錢),生草節(八分),銀柴胡(八分),生香附(一錢),皂角針(一錢五分),川象貝(各三錢),炙殭蠶(三錢),筍尖(三錢),琥珀蠟礬丸(開水化服,一粒)
三診,疽頂隆起,內膿漸化,旋理調護,可保無慮矣。
全當歸(二錢),京赤芍(二錢),銀柴胡(八分),生草節(八分),川象貝(各三錢),炙殭蠶(三錢),陳廣皮(一錢),半夏曲(二錢),制首烏(三錢),香白芷(六分)
何右,夭疽匝月,色黑平塌,神糊脈細,汗多氣急,陰陽兩損,肝腎俱敗,瘍症中之七惡已見,雖華佗再世,亦當謝不敏也。勉方冀幸。
吉林參(二錢),生黃耆(六錢),血鹿片(八分),生於術(二錢)清炙草(八分),雲茯苓(三錢),炮薑炭(五分),川貝母(三錢),大熟地(四錢),五味子(六分),左牡蠣(四錢),半夏曲(三錢)
二診,服藥後,神清思食,脈象弦硬,此係孤陽反照,不足恃也。勉宗前法,以冀萬一。
原方加熟附片(一錢)。
白話文:
[疽病]
唐朝左側,患者耳後長出堅硬腫塊,名為疽,病源於情緒長期抑鬱,鬱悶化火,這股鬱火夾帶血液瘀滯結聚,導致身體的營養和防禦系統失調,令人擔心毒素無法排出體外,可能造成病情往內惡化。緊急施以提引排毒,期望能快速潰爛排膿,一旦排膿便是好轉跡象。
藥方包含:銀柴胡、全當歸、京赤芍、川象貝、陳廣皮、生草節、炙遠志、炙殭蠶、炙甲片、皁角針、琥珀蠟礬丸等。
二次診療,服用提引排膿藥物後,瘡口紅腫突出,出現潰膿徵兆,這是病情好轉的信號。然而,疾病源自情緒波動,必須保持心情愉悅、精神寧靜,這比藥物治療更為重要。
調整藥方為:生黃耆、全當歸、京赤芍、紫丹參、生草節、銀柴胡、生香附、皁角針、川象貝、炙殭蠶、筍尖、琥珀蠟礬丸等。
第三次診療,疽病頂部隆起,膿液逐漸生成,只要妥善護理,病情應該可以控制。
藥方包含:全當歸、京赤芍、銀柴胡、生草節、川象貝、炙殭蠶、陳廣皮、半夏曲、制首烏、香白芷等。
患者何右,疽病已有一個月,病竈顏色發黑且平坦,精神渾沌、脈搏細弱、汗多氣急,體質虛弱,肝腎功能衰竭,已呈現瘍症中的七種惡性徵兆,即使華佗重生,也難以救治。姑且開方,期待奇蹟。
藥方包含:吉林參、生黃耆、血鹿片、生於術、清炙草、雲茯苓、炮薑炭、川貝母、大熟地、五味子、左牡蠣、半夏曲等。
二次診療,服用藥物後,患者精神轉佳,胃口改善,但脈象仍顯硬直,這是身體最後的反彈現象,並非真正康復。延續先前療法,寄望萬一。
在原有藥方上,增加熟附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