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丁甘仁醫案》~ 卷七 (3)
卷七 (3)
1. 調經案
三診,厥復汗收,胃納漸進,佳兆也。形瘦骨立,脈細如絲,舌紅而絳,咳嗽泛惡。木鬱化火,肝病傳脾,陰傷津少上承,肺虛痰熱留戀。難經云: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。雖見轉機,未足恃也。
前方去朱茯神、紫丹參、柿霜,加生甘草(五分)、陳木瓜(二錢)。
王右,適值經臨,色紫黑,少腹脹痛拒按,痛甚有暈厥之狀。形寒怯冷,口乾不多飲,苔黃膩,脈濡澀。新寒外束,宿瘀內阻。少腹乃厥陰之界,厥陰為寒熱之臟,肝失疏泄,氣滯不通,不通則痛矣。氣為血之帥,氣行則血行,行血以理氣為先,旨哉言乎!
肉桂心(五分),金鈴子(二錢),春砂殼(二錢),青橘葉(一錢五分),小茴香(八分),延胡索(一錢),失笑散(包,三錢),細青皮(一錢),茺蔚子(三錢),焦楂炭(三錢),制香附(一錢五分),酒炒白芍(二錢),兩頭尖(酒浸、包,一錢五分)
另:食鹽末(二兩),香附末(四兩),酒、醋炒,熨腹痛處。
吳右,女子二七而天癸至。年十六矣,經猶未行,面色㿠白,心悸跳躍,神疲乏力,營血虧耗,無以下注衝任使然,舌苔薄膩,脈象濡小無力。姑與和營通經。
全當歸(二錢),抱茯神(三錢),青龍齒(三錢),青橘葉(一錢五分),京赤芍(二錢),廣橘白(一錢),雞血藤(二錢),月季花(八分),紫丹參(二錢),茺蔚子(三錢),嫩鉤鉤(後入,三錢)
白話文:
調經案
三次診斷後,病人發冷的症狀減輕,汗也止住了,食慾也漸漸好轉,這是個好兆頭。雖然如此,病人依然消瘦,骨骼突出,脈搏細弱如絲,舌頭紅而深紅,並伴有咳嗽、噁心嘔吐。這是由於肝氣鬱結化火,肝病累及脾臟,陰液虧損,津液不足,導致肺虛痰熱停滯。難經裡說:「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」,雖然病情有所好轉,但還不能掉以輕心。
之前的藥方中,去掉了朱茯神、紫丹參、柿霜,新增生甘草五分、陳木瓜二錢。
王姓病人,正值經期,經血顏色紫黑,小腹脹痛,按壓時疼痛加劇,甚至疼痛到暈厥。病人形體冰冷畏寒,口乾但不願多喝水,舌苔黃膩,脈象濡滑而澀滯。這是新來的寒邪束縛肌表,舊有的瘀血阻滯經絡所致。小腹是厥陰經的區域,厥陰經主寒熱,肝臟疏泄失常,導致氣機阻滯不通,不通則痛。氣是血的統帥,氣行則血行,治療血瘀應先理氣,這道理至為重要!
處方:肉桂心五分,金鈴子二錢,春砂殼二錢,青橘葉一錢五分,小茴香八分,延胡索一錢,失笑散(包)三錢,細青皮一錢,茺蔚子三錢,焦楂炭三錢,制香附一錢五分,酒炒白芍二錢,兩頭尖(酒浸,包)一錢五分。
另:食鹽末二兩,香附末四兩,用酒醋炒制後,熨敷小腹疼痛處。
吳姓病人,女子到了二七之年(十四歲到十六歲)天癸(月經)應該來潮。她現在十六歲了,月經卻還沒來,面色蒼白,心悸心慌,精神疲倦乏力,這是由於營血虧虛,衝任二脈氣血不足,無法下注導致的。舌苔薄而膩,脈象濡弱無力。 因此,給予補益營血,通調經絡的藥方。
處方:全當歸二錢,抱茯神三錢,青龍齒三錢,青橘葉一錢五分,京赤芍二錢,廣橘白一錢,雞血藤二錢,月季花八分,紫丹參二錢,茺蔚子三錢,嫩鉤鉤(後下)三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