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丁甘仁醫案》~ 卷五 (22)
卷五 (22)
1. 腳氣案
熟附子(五錢),雲茯苓(八錢),陳木瓜(五錢),花檳榔(三錢),淡乾薑(三錢),生白朮(三錢),淡吳萸(二錢),黑錫丹(包,三錢)
白話文:
腳氣案:配方包含附子、茯苓、木瓜、檳榔、乾薑、白朮、吳茱萸和黑錫丹。
2. 黃疸案
朱右,溫病初愈,因飲食不謹,濕熱滯互阻中焦,太陰健運無權,陽明通降失司,以致脘腹脹悶,不思納穀,一身盡黃,小溲短赤如醬油色,苔薄膩黃,脈濡滑而數,黃疸已成,非易速痊。擬茵陳四苓合平胃加減。
西茵陳(一錢五分),連皮苓(四錢),豬苓(二錢),陳廣皮(一錢),黑山梔(二錢),福澤瀉(一錢五分),炒麥芽(三錢),製蒼朮(一錢),制川樸(一錢),六神麯(三錢),炒苡仁(三錢)
陳左,喉痧之後,滋陰太早,致伏溫未發,蘊濕逗留募原,著於內而現於外,遂致遍體發黃,目珠黃,溺短赤,身熱晚甚,渴喜熱飲,肢節痠疼,舉動不利,苔薄膩黃,脈濡數。溫少濕多,互阻不解,纏綿之症也。姑擬清宣氣分之溫,驅逐募原之濕,俾溫從外達,濕從下趨,始是病之去路。
清水豆卷(八錢),忍冬藤(三錢),連翹殼(三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西茵陳(一錢五分),黑山梔(二錢),豬苓(二錢),製蒼朮(七分),粉葛根(一錢五分),通草(八分),雞蘇散(包,三錢),甘露消毒丹(包煎,八錢)
孔左,素體陰虛,濕從熱化,熏蒸郁遏,與胃中之濁氣相併,遂致遍體發黃,目黃溲赤,肢倦乏力,納穀減少,舌質淡紅。從陽疸例治之。
西茵陳(二錢五分),赤豬苓(各三錢),通草(八分),冬瓜皮(四錢),黑山梔(二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飛滑石(三錢),白茅根(去心,兩紮),生白朮(一錢五分),杜赤豆(一兩),
韓女,室女經閉四月,肝失疏泄,宿瘀內阻,水穀之濕逗留,太陰、陽明、厥陰三經為病,始而少腹作痛,繼則脘脹納少,目黃溲赤,肌膚亦黃,大便色黑,現為黃疸,久則恐成血臌。急擬運脾逐濕,祛瘀通經。
陳廣皮(一錢),赤豬苓(各三錢),杜紅花(八分),製蒼朮(一錢),大腹皮(二錢),桃仁泥(包,一錢五分),制川樸(一錢),福澤瀉(一錢五分),延胡索(一錢),西茵陳(二錢五分)蘇木(一錢五分),青寧丸(吞服,二錢五分)
高左,身熱旬余,早輕暮重,夜則夢語如譫,神機不靈,遍體色黃,目黃溺赤,口乾欲飲,舌乾灰膩,脈象左弦數右濡數。伏邪濕熱逗留募原,如盦醬然。濕熱挾痰,易於矇蔽清竅,清陽之氣失曠,加之呃逆頻頻,手足蠕動,陰液暗耗,沖氣上升,內風煽動,濕溫黃疸,互相為患,頗慮痙厥之變!急擬生津而不滋,化濕而不燥,清宣淡滲,通利三焦,勿使邪陷厥陰,是為要策。
天花粉(三錢),朱茯神(三錢),鮮石菖蒲(一錢),黑山梔(二錢),益元散(包,三錢),柿蒂(十枚),嫩鉤鉤(後入,三錢),西茵陳(二錢五分),嫩白薇(一錢五分),炒竹茹(一錢五分),白茅根(去心,兩紮)
白話文:
黃疸案
朱右:這位病人溫病初癒後,因為飲食不節制,導致濕熱停滯在中焦,脾胃運化功能失調,大腸的下降功能也受阻,因此出現胃脘脹悶、食慾不振、全身發黃、小便短赤如醬油色、舌苔薄膩黃、脈象濡滑而數等症狀。黃疸已經形成,不易快速痊癒。擬用茵陳四苓湯合平胃散加減治療。藥方:茵陳(1.5錢)、澤瀉(4錢)、豬苓(2錢)、陳皮(1錢)、梔子(2錢)、澤瀉(1.5錢)、麥芽(3錢)、蒼朮(1錢)、川樸(1錢)、六神曲(3錢)、薏苡仁(3錢)。
陳左:這位病人喉痧痊癒後,過早滋陰,導致潛伏的溫邪未完全發散,濕邪停滯於募穴,內蘊於體內,外在表現為全身發黃、眼白發黃、小便短赤、傍晚發熱加重、口渴喜熱飲、肢體酸痛、行動不便、舌苔薄膩黃、脈象濡數。屬於溫邪和濕邪交雜,互阻不解,病情纏綿的症狀。擬用溫和的方法宣通氣機,驅散停滯於募穴的濕邪,使溫邪從體表發散,濕邪從下排出,才能使病情好轉。藥方:清水豆卷(8錢)、忍冬藤(3錢)、連翹(3錢)、澤瀉(1.5錢)、茵陳(1.5錢)、梔子(2錢)、豬苓(2錢)、蒼朮(0.7錢)、葛根(1.5錢)、通草(0.8錢)、雞蘇散(3錢,包煎)、甘露消毒丹(8錢,包煎)。
孔左:這位病人體質素來陰虛,濕邪因熱而化,鬱結阻滯,與胃中濁氣相合,導致全身發黃、眼黃、小便赤、肢體倦怠乏力、食慾減退、舌質淡紅。根據陽黃的治療方法來治療。藥方:茵陳(2.5錢)、豬苓(3錢)、通草(0.8錢)、冬瓜皮(4錢)、梔子(2錢)、澤瀉(1.5錢)、滑石(3錢)、白茅根(兩紮,去心)、白朮(1.5錢)、赤小豆(1兩)。
韓女:這位年輕女子月經閉止四月,肝氣疏泄失常,瘀血阻滯,水濕停滯,脾、胃、肝三經均受影響,開始時下腹部疼痛,接著胃脘脹滿,食慾減少,眼黃,小便赤,皮膚也發黃,大便色黑,現在出現黃疸,時間久了恐怕會發展成血瘀腹脹。需緊急採取運脾化濕、祛瘀通經的治療方案。藥方:陳皮(1錢)、豬苓(3錢)、紅花(0.8錢)、蒼朮(1錢)、大腹皮(2錢)、桃仁(1.5錢,包煎)、川樸(1錢)、澤瀉(1.5錢)、延胡索(1錢)、茵陳(2.5錢)、蘇木(1.5錢)、青寧丸(2.5錢,吞服)。
高左:這位病人發熱十多天,早上輕晚上重,晚上說夢話像神志不清,精神不振,全身發黃,眼黃,小便赤,口乾想喝水,舌乾苔膩,脈象左邊弦數,右邊濡數。伏邪濕熱停滯在募穴,像腌漬的醬一樣。濕熱夾雜痰濁,容易蒙蔽清竅,陽氣不能正常運行,再加上呃逆頻繁,手足蠕動,陰液暗耗,氣衝上逆,內風煽動,濕溫黃疸互相影響,很擔心會出現痙攣抽搐!必須採取滋陰而不滋膩,化濕而不燥熱,宣通利濕,通利三焦的治療方法,防止邪氣入侵厥陰,這是關鍵。藥方:天花粉(3錢)、茯神(3錢)、石菖蒲(1錢)、梔子(2錢)、益元散(3錢,包煎)、柿蒂(10枚)、鉤藤(3錢,後下)、茵陳(2.5錢)、白薇(1.5錢)、竹茹(1.5錢)、白茅根(兩紮,去心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