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甘仁
《丁甘仁醫案》~ 卷五 (20)
卷五 (20)
1. 附:腫脹概論
膽脹者,脅下痛脹,口中苦,善太息。膽為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,惟其氣血皆少,為清淨之府,而內寄相火。寒客於膽,膽與肝為表裡,膽病而肝亦病,膽汁上溢,故口苦;肝氣怫鬱,故脅痛脹善太息也。宜和解樞機,而泄厥陰。
柴胡(一錢),當歸(二錢),白芍(一錢五分),梔子皮(一錢五分),白蒺藜(三錢),雲苓(三錢),陳皮(一錢),枳殼(一錢),合歡皮(二錢),川鬱金(一錢五分),佛手(八分)
由是觀之,五臟六腑之脹,屬寒者多而屬熱者少,屬實者多而屬虛者少。中滿分消,治寒脹也;丹溪小溫中丸,治熱脹也;金匱工在疾下,治實脹也;濟生腎氣,治虛脹也。為司命之職,苟不辨明清切,而籠統處方,豈不自欺欺人乎?
白話文:
附:腫脹概論
膽脹的人,肋骨下方會疼痛腫脹,口中發苦,常常嘆氣。膽是人體中負責判斷決策的器官,它的氣血都很少,是清淨的臟器,但裡面藏著相火(指人體內的一種熱性物質)。如果寒邪入侵膽經,由於膽與肝臟互為表裡關係,膽臟生病肝臟也會受影響。膽汁逆流上溢,所以口中發苦;肝氣鬱結不通,所以肋骨下方疼痛腫脹,常常嘆氣。治療應該調和疏通臟腑氣機,並且瀉去厥陰經的邪氣。
處方:柴胡一錢、當歸二錢、白芍一錢五分、梔子皮一錢五分、白蒺藜三錢、雲苓三錢、陳皮一錢、枳殼一錢、合歡皮二錢、川鬱金一錢五分、佛手八分。
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,五臟六腑腫脹的病症中,寒症多於熱症,實症多於虛症。「中滿分消丸」是用來治療寒性腫脹的;「丹溪小溫中丸」是用來治療熱性腫脹的;「金匱要略」中記載的治療「在疾下」的方法是用來治療實性腫脹的;「濟生腎氣丸」是用來治療虛性腫脹的。作為醫生,必須仔細辨別病症的寒熱虛實,才能開出正確的處方,否則就是自欺欺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