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丁甘仁醫案》~ 卷五 (15)
卷五 (15)
1. 腫脹案
川雅連(五分),仙半夏(二錢),淡黃芩(一錢),枳實炭(一錢五分),制小樸(一錢),大腹皮(二錢),連皮苓(四錢),福澤瀉(一錢五分),萊菔子(炒研,三錢),鮮霍香(一錢五分),西茵陳(一錢五分),六神麯(三錢)
金童,初病春溫寒熱,經治已愈,繼因停滯,引動積濕,濕鬱化水,復招外風,風激水而橫溢氾濫,以致遍體浮腫,兩目合縫,氣逆不能平臥,大腹脹滿,囊腫如升,腿腫如斗,小溲澀少,脈象浮緊,苔白膩,此為風水重症。急擬開鬼門,潔淨府。
紫蘇葉(一錢),青防風(一錢),川桂枝(五分),連皮苓(四錢),福澤瀉(一錢五分),陳廣皮(一錢),大腹皮(二錢),水炙桑葉(二錢),淡姜皮(五分),雞金炭(一錢五分),萊菔子(炒研,二錢)
二診,遍體浮腫,咳嗽氣急,難於平臥,大腹脹滿,小溲不利,囊腫腿腫如故,苔白膩,脈浮緊而弦。良由脾陽不運,積滯內阻,水濕氾濫橫溢,灌浸表裡,無所不到也。恙勢尚在重途,還慮易進難退。再擬汗解散風,化氣利水,俾氣化能及州都,則水濕斯有出路。
淨麻黃(四分),川桂枝(六分),連皮苓(四錢),生白朮(一錢五分),豬苓(二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大腹皮(二錢),水炙桑葉(二錢),漢防己(二錢),萊菔子(炒研,三錢),淡姜皮(五分)
三診,連投開鬼門,潔淨府之劑,雖有汗不多,小溲漸利,遍體浮腫不減,咳嗽氣逆如故,大腹脹滿,苔白膩,脈浮緊。良由中陽受傷,脾胃困頓。陽氣所不到之處,即水濕灌浸之所,大有水浪滔天之勢,尚在重險一途。今擬麻黃附子甘草湯合真武、五苓、五皮,複方圖治,大病如大敵,兵家之總攻擊也。然乎否乎?質之高明。
淨麻黃(四分),熟附塊(一錢),生甘草(五分),豬雲苓(各三錢),川椒目(二十粒),川桂枝(六分),生白朮(一錢五分),福澤瀉(一錢五分),陳廣皮(一錢),大腹皮(二錢),水炙桑皮(二錢),淡姜皮(五分),漢防己(二錢)
外以熱水袋熨體,助陽氣以蒸汗,使水氣從外內分消也。
四診,服複方後,汗多小溲亦暢,遍體浮腫漸退,氣逆咳嗽漸平,大有轉機之兆。自覺腹內熱氣蒸蒸,稍有口乾,是陽氣內返,水濕下趨之佳象,不可因其口乾,遽謂寒已化熱,而改弦易轍,致半途盡廢前功也。仍守原法,毋庸更章。
原方加生熟苡仁(各三錢)。
五診,遍體浮腫,十去五六,氣逆亦平,脈緊轉和,水濕已得分消。惟脾不健運,食入難化,易於便溏,口乾欲飲,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,輸潤於上,不得據為熱象也。今制小其劑,溫腎助陽,運脾利水,去疾務盡之意。
白話文:
腫脹案
患者初病為春溫寒熱,經治療痊癒,但因飲食停滯,引發積聚濕邪,濕邪鬱結化為水液,又招致外邪風寒,風邪激動水液,導致全身浮腫,雙眼腫脹得幾乎睜不開,氣逆難以平臥,腹部脹滿,陰囊腫大如拳頭,腿部腫脹如斗,小便短少澀滯,脈象浮緊,舌苔白膩,此為嚴重風水病症。需緊急使用峻下之劑,清除腸胃積滯。
[第一方] 開方以瀉下為主,疏通水道。
第二診,患者全身浮腫,咳嗽氣促,難以平臥,腹部脹滿,小便不利,陰囊和腿部腫脹依舊,舌苔白膩,脈象浮緊而弦細。這是由於脾陽運化失調,飲食積滯阻礙氣機,水濕泛濫橫溢,浸潤全身,無處不在。病情仍然嚴重,且容易加重,不易好轉。因此再次開方,以發汗解表散風,化氣利水,使氣機通暢,則水濕即可排出。
[第二方] 開方以發汗解表,利水消腫為主。
第三診,連續服用峻下利水之劑後,雖然略有汗出,小便也漸通利,但全身浮腫未見減輕,咳嗽氣逆如前,腹部脹滿依舊,舌苔白膩,脈象浮緊。這是因為中焦陽氣受損,脾胃功能衰弱。陽氣到達不了的地方,水濕就會浸潤,如同水漫金山,病情仍處於危急階段。現在使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合真武湯、五苓散、五皮飲,多方合用,如同大戰之時總攻,力求徹底治愈。
[第三方] 使用多種經典方劑合方,溫陽利水,治療本病。
同時使用熱水袋溫熨腹部,幫助溫陽化氣,促進汗出,使水濕從裡到外排出。
第四診,服用複方後,汗出增多,小便也通暢,全身浮腫逐漸減退,氣逆咳嗽也緩解,病情已有轉機。患者自覺腹部溫熱,略感口乾,這是陽氣回升,水濕下行的良好徵兆。不可因口乾而誤認為寒邪已化為熱邪,而改變治療方案,以免功虧一簣。仍需繼續原方治療。
原方加生熟苡仁。
第五診,全身浮腫已消退大半,氣逆也平復,脈象由緊轉和,水濕已大部分消散。但脾臟運化功能尚未恢復,飲食難以消化,容易大便溏瀉,口乾想喝水,這是脾臟不能運化水液,不能滋潤上焦所致,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熱象。現在減少藥量,溫腎助陽,健脾利水,力求徹底治愈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