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禪僧

《一得集》~ 卷上諸論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諸論 (2)

1. 讀王孟英治張養之久病伏邪醫案論

按張養之伏熱深錮。纏綿七載。罄其家資。更一百十三手之醫而莫能愈。無奈多購方書。居然自療。又誤服辛溫之藥。王孟英先生。屢諫不止。嗣因惡寒頭痛。百治罔效。遂邀孟英診之。孟英認定脈症。確係實熱內蘊。非用硝黃犀角大劑峻攻。斷不能散其久久固結之邪。且邪氣與正氣交併。

白話文:

根據張養之的症狀,他的體內熱邪深藏,纏綿七年,已經耗盡了家產。他換了一百一十三個醫生,但都沒有治好。無奈之下,他購買了很多醫書,自己嘗試治療。卻誤服了辛溫的藥物。王孟英先生多次勸諫他,他都不聽。後來因為感到惡寒頭痛,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。於是邀請孟英診治。孟英診脈後,確定是體內實熱鬱結,如果不使用硝黃犀角的大劑量藥物來攻下,就不能驅散他長期積聚的邪氣。而且邪氣和正氣交織在一起。

與賊寇之盤踞山谷。倚恃險阻。並有莠民為之內應。而良善亦迫於勢而從之。使非雄師大隊。具排山倒海之威。既不足奪其氣焰。一鼓而下。必將群哄以起。又何能破堅擊銳。權操必勝耶。抑使非秉鈞軸者深結主知。太阿在握。則旁撓之議,皆得而阻之矣。縱百戰百勝。精忠貫日。

白話文:

這就像賊寇盤踞在險要的山谷中,依仗著險峻的地勢,又有內奸為他們提供幫助,而善良的人們也被迫屈從於他們的勢力。如果沒有強大的軍隊,具備排山倒海的氣勢,不足以壓制他們的囂張氣焰,一舉攻下他們的巢穴,那麼他們必然會羣起反抗,還能做到攻破堅固的防禦,擊敗強大的敵人,穩操勝券嗎?另一方面,如果沒有掌握權柄的人與智謀之士緊密合作,擁有絕對的掌控權,那麼從旁策劃的意見,都能夠被他們阻止。即使經歷上百次戰鬥都戰無不勝,忠心耿耿如日中天,也難以達成目標。

如宋之張、韓、劉、岳、諸大將。又幾何不功敗垂成。徒扼腕咨嗟。而莫能挽救耶。噫嘻。醫雖小技。而用藥生死之機關。誠有與治兵相通者。譬如王孟英之於醫林。而神勇不啻四將。遇此體怯陽痿、咳嗽、痰沫、各症。直如金人久據宋之疆土。四在瘡痍。存亡繫於呼吸。而內有戚友詆譭百出。

白話文:

就如宋朝的張、韓、劉、嶽等大將,又有多少不功敗垂成,徒自抱憾而無法挽回的嗎?唉!醫術雖然只是小技,但是用藥決定生死的關鍵,確實和治軍有相通之處。譬如王孟英在醫學界的成就,他的神勇不亞於四大名將。遇到這些身體虛弱、陽痿、咳嗽、痰多等症狀,就像金人長久佔據宋朝的疆土,四處瘡痍,生死只在一念之間,而內部還有親戚朋友的百般詆毀。

外有於某揚言於族黨。是又不啻秦檜汪黃之弄權於肘腋也。使張養之闇昧不明。如宋諸君。則孟英必不能逞其伎倆。而灑淚以班師矣。雖然。孟英與養之知交有年。觀其初猶疑慮。及見方案。始出惟君憐救之言。並後伏枕恭聽。大為感悟。則其中已搖搖如懸旌而不為群議所撼者幾希。

白話文:

有人在外頭對族人揚言(孟英的壞話)。這簡直就是秦檜、汪黃這類權臣在皇帝身邊弄權一樣。如果張養之像宋朝的那些君王一樣昏庸無能,那麼孟英一定不能施展他的手段,只能含淚退兵。不過,孟英和養之已經相識多年。看他當初猶豫不決的樣子,等到看到方案時,才說出只有你才能救我的話。並且之後還伏在枕上恭恭敬敬地聆聽,深受感動。這說明他內心已經動搖了,好像懸掛的旗幟一樣搖搖欲墜,根本經不起大家議論的動搖。

然當此將信未信。不有如孟英者。一腔熱血。和盤托出。獨任其咎。毫不推諉。又安得回陽春於指下哉。可見朋友交際。身命所在。剴切指陳。至於此極。尚有如喻嘉言尚論篇所云者。雖苦口赤心。唾棄一切。往往付之東流逝水。病家豈誠不知其雄視一時耶。第當局者迷。兼以庸手裝出一副規模。

白話文:

但是,此時半信半疑。如果沒有像孟英這樣的人,懷著一腔熱血,傾囊相授,獨自承擔責任,毫不推卸。又怎能讓回陽之氣在頃刻間復甦呢?可見朋友交往,攸關性命。懇切指陳,做到如此極致。尚且有如喻嘉言《尚論篇》中所說的那樣,即使苦口婆心、掏心掏肺,也常常付諸東流。難道病人真心不知道孟英的醫術獨步一時嗎?只是身在局中的人迷惑,加上庸醫裝出一副作派。

似阻非阻。而愚闇者。必皆為其所中。迨燎原之火。不可撲滅。始知不信任明師之過也。悔已晚矣。況夫君臣之間。名分凜然難犯。萬不能面罄衷曲。而大奸巨憝。又從而傾擠之。不遺餘力。其較難輒什百千倍於是者。此有志之士。讀史至靖康之際。未嘗不廢書而三嘆也。

治通於兵。學涉於史。惟根柢之盤深。故枝葉之峻茂。誰謂三折肱之醫。不從天根月窟中來。(淞樵評)

2. 臨症必先讀書論

俗云。熟讀王叔和。不如臨症多。或曰古今元氣不同。古方不可以治今病。二說誤盡後學不小。似業醫者。可不必深究古法。惟求臨症多耳。此醫道所以日趨而日下也。蓋必先讀書。而胸有成見。臨症始知用方之變化。若不讀書而徒臨症。雖多亦奚為哉。況病有虛實。變化萬端。

白話文:

俗話說,即使熟讀了王叔和的醫書,也不如親自治療病人來得實用。有些人說,古今的元氣不同,所以古時候的方子不能治療現代的疾病。這兩種說法都誤導了後學者,對醫學的發展造成了不小的傷害。好像學醫的人可以不用深入研究古法,只求臨症治療多就好。這就是醫學水平日趨下降的原因。其實,必須先讀書學習,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,在治療病人時才能知道如何變化方劑。如果不讀書,只靠臨症治療,即使治療的病人再多,又有什麼用呢?況且疾病有虛有實,變化萬千,不讀書怎麼能應付得了呢?

治有補瀉。方不執一。如同一發熱。而熱有虛實。宜溫宜補。宜涼宜瀉。不讀書何以知彼虛而此實。如大匠之無繩墨。不幾倀倀無之耶。學者務須深究古法。循其規矩。而後見病知源。得心應手。蓋古人立方之意。即是規矩所在。由規矩而生巧。方為真巧。若眩奇以弄巧。則巧反拙矣。

白話文:

治療疾病的方向有補益有瀉祛,古人立方沒有拘泥一種。例如發熱,就要判斷是虛熱還是實熱,虛熱要用溫補的法子,實熱要用清涼的法子,不讀書怎麼能知道哪個是虛證哪個是實證呢?就像一個大木匠沒有規矩,豈不是做事一團糟。學醫的務必要細究古方,追尋規矩,然後才能見病識源,得心應手。古人立方的目的,就是規矩的所在。從規矩中得到啟發,然後纔算是真正的啟發。如果華而不實,故弄玄虛,反而會成為拙劣的方子。

孟子云。大匠使人規矩。不能使人巧。是必先熟規矩。而乃能生巧。予謂學醫必先讀書。而後臨症。此物此志也。

白話文:

孟子說:優秀的工匠能指導學生使用規矩,但不能讓學生憑空獲得巧技。必須先熟習規矩,才能培養巧技。我認為,學習醫術必須先讀書,然後才能臨診。這就像使用工具和培養志向一樣。

3. 治病當悉未病論

古云欲知其假。先識其真。若欲治病。必先知未病為要。蓋人之臟腑經絡氣血。原本飲食傳導。皆有一定之理。營衛之循行。晝夜有常度。憑腰之上下。而分其清濁。七竅之中。在上受清陽之灌注。在下司濁陰之傳導。呼吸應乎開闔。動靜分乎陰陽。如脈以四至五至為常。三至二至即為不及。

白話文:

古人說,要分辨真假,必須先了解真實。如果想要治療疾病,必須先了解未發的病症纔是最重要的。因為人體的內臟、經絡、氣血,原本都是由飲食運送傳導,都有其一定的道理。營氣和衛氣的運行,晝夜都有規律。依據腰部上下區分氣血的清濁。七竅之中,上面接受陽氣的滋養,下面主管陰氣的傳導。呼吸順應開闔,活動靜止區分陰陽。比如脈搏正常的跳動頻率是每分鐘四到五次,如果只有三到二次,就是脈搏偏慢。

不及則為虛為寒矣。六至七至即為太過。太過則為實為熱矣。脈之鼓動應乎肌中。如按之未及於肌而動應皮膚者。即為浮而病應在表。按之肌肉之分。而脈尚未得。必重按至骨。而脈始應者。即應沉而病應在裡。故必先知平素之脈。而後乃能識病脈。知表裡虛實之大綱。而更推之以部位時令。

白話文:

脈搏過弱則屬於虛寒。脈搏達到六至七次即可認為是過度。過度則屬於實熱。脈搏的跳動應在肌肉之中。如果觸診時還沒到肌肉就已經感覺脈搏跳動,說明脈浮,病在體表。觸診到肌肉和骨頭之間,脈搏還沒有跳動,必須重按到骨頭,脈搏才跳動,說明脈沉,病在體內。所以必須先了解平時的脈象,才能識別病脈。掌握表裡虛實的大原則,再根據部位和時令推斷病情。

細切何部之獨異。則病無遁情矣。故學醫者。必須先讀內經。是以素問詳論臟腑營衛色脈常變。靡不精細。夫常者一定之理變者化機萬端。先知一定之常。而能應變化之萬端。如治絲而不紊也。否則亂緒紛紛。從何而下手耶。

白話文:

仔細探討各個臟腑的獨特之處,才能讓疾病無處遁形。因此,學習醫術的人必須先研讀《黃帝內經》。《素問》中詳細探討了臟腑、營衛、面色、脈象的正常變化,無不精細。所謂「常」,是指一定的規律;「變」,是指千變萬化的病機。先了解一定的規律,才能應對千變萬化的病機,猶如治絲毫不紊亂。否則,亂七八糟的頭緒,從哪裡下手呢?

4. 煙痢宜通不宜塞論

痢之一症。古名滯下。以腸胃之中。先有積滯而後下也。痢乃後人之偽名。先賢論之詳矣。今則世俗通稱為痢而治痢之法。非通即澀。方書亦復如是。近洋菸入於中國。凡食洋菸而病痢者。名曰煙痢。病人先自膽怯。必求峻補速至。醫者不知此理。每以漫補止澀而壞事。故不得不辨論之。

白話文:

痢疾是一種疾病。古稱「滯下」。是因為腸胃中先有積滯,然後才導致下痢。痢疾這個名稱是後來的人杜撰的。先賢們對此已有詳細的論述。現在一般人把痢疾都稱為痢疾,而且治療痢疾的方法不是通便就是止瀉。方的書中也是這樣。今天洋菸傳入中國。凡是吃了洋菸而產生痢疾的。稱為煙痢。病人自己先膽怯。必定要求快速有效的治療。醫生不知道這個道理。常常用強力補養和止瀉的方法而把事情搞壞。所以不得不有所分別地論述。

蓋吸菸之大便。每多燥結。平日有五六日一更衣者。有十餘日而始一行者。而其所食。未必不與不吸菸者等。則其腸中之積垢。年深月久。可勝道哉。故必通之而始安。余親見一門子某。素有煙癖。癮且甚大。後因署中事忙。不暇吸食。每以煙泡過癮。病痢數月。形如骨立。

白話文:

抽菸會導致大便乾燥,通常會便祕。有些人幾天會排便一次,有些人十幾天或更久。他們吃的東西不一定比不抽菸的人少,那麼他們腸道中堆積的污垢,久而久之,可想而知。所以必須通便才能安穩。我親自見過一戶人家的兒子,菸癮很大。後來因為工作忙碌,沒時間抽菸,就改用聞菸草解癮。結果得了痢疾好幾個月,瘦得像骨頭一樣。

腹痛後重。一醫主以下藥。下黑糞如羊矢者甚多。視之皆未化之煙泡也。由是遂愈。而煙癮亦不作矣。又一鮑姓者。先自吸洋菸。後因歇業。戒而不吸。二年餘矣。病痢困憊甚劇。無力醫治。日求仙方。一日求得百部一兩。眾謂此物能殺蝨。豈可服一兩之多。即服宜減之。病者堅信不搖。

白話文:

腹部疼痛,並且有大便後沉重感。一位醫生開了以下的藥方。病患排出了很多像羊糞那樣的黑色糞便。仔細觀察後發現,這些糞便都是沒有消化的鴉片煙丸。從此以後,病患就痊癒了,並且再也沒有吸鴉片的癮了。

還有一位姓鮑的病人,以前一直吸食鴉片煙。後來因為歇業,戒掉了鴉片煙,已經戒了兩年多了。他得了痢疾,睏倦疲憊,非常嚴重,無力醫治。每天都在尋找仙丹妙方。有一天,他得到了一兩百部。大家認為這種東西能殺蟲,怎麼可以服這麼多,建議他減少劑量。但是,病患堅信不疑,不肯減少。

服之。腹大痛。眾駭極。少頃登廁。下黑小蟲數碗。病如失。自是縻粥調養。亦不服藥。胃氣漸旺。身體壯盛。反逾於昔。然痢之宜下。不獨食煙者為然也。又一寧波人。客遊閩地。一日啖鮮荔枝百餘顆。而回寧已十餘年矣。患痢疾久之不愈。一醫視之。謂病雖久。腹痛拒按。

白話文:

他把藥服了下去,結果肚子大痛。眾人大驚失色。不一會兒,他上了廁所,拉出了好幾碗黑色的小蟲子。病就像消失了似的。從此,他開始吃粥來調養身體。也不再吃藥了。胃口逐漸好轉,身體也越來越強壯,甚至比以前更好了。但是,腹瀉的時候應該瀉下去,這不只是吃煙的人才這樣。還有一位寧波人,到福建遊玩。一天,他吃了上百顆新鮮的荔枝。回到寧波後,已經十幾年了。他患有腹瀉,一直沒有痊癒。一位醫生給他看病,說雖然病了很久,但按肚子不痛。

尚有積滯。宜下之。乃用硝黃等藥。果下宿物甚多。視之皆鮮荔枝也。下後而病霍然。可知食積腸胃。雖十餘年之久。而尚能不化。仍是原物瀉出。夫痢病古稱滯下。其命名可想見矣。以不吸菸之人。患是症者。宜通降行氣。十之八九。至有久病純虛。魄門不藏。而腹不痛。

白話文:

患者還有積滯在體內,應該用硝石等藥物來通便。結果排出了大量的便物,一看都是新鮮的荔枝。排便後病情就好了。由此可知,食物積滯在腸胃裡,即使超過十幾年時間,仍可能不消化,排出時仍是原來的樣子。痢疾在古代稱為「滯下」,從這個名稱可以看出它的本質。對於不吸菸的患者得了這個病,應該疏通氣機,調整脾胃功能。十有八九的患者可以治癒。極個別長期患病、體虛極度虛弱、肛門鬆弛、腹無疼痛的患者,則較難治癒。

或便出無度而不自知者。又當別論。總之吸菸之人。腸中積宿。愈久愈堅。豈可再用止澀耶。或曰吸菸之體多虛。若再下之。難保不暴脫也。余曰。醫家病家之所誤者。只在此句。蓋積滯在內。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。胃有陳積未去。勢必不能納新。所以肌肉日削。外現之虛象百出。

白話文:

如果沒有節制吸菸的人,可能會不知不覺中出現問題。這需要另作說明。總之,吸菸的人腸道會堆積宿便,時間越長越堅硬,這時還用止瀉藥是不行的。有人說,吸菸的人身體大都虛弱,如果再用瀉藥,恐怕會出現脫水的問題。我認為,醫生和病人都被這句話誤導了。因為宿便是堆積在體內,脾不能為胃輸送津液。胃中有陳舊的積滯未排除,肯定不能再進新食物。所以肌肉會一天比一天消瘦,在外在表現出虛弱的假象。

若得積垢一下。胃即能納。脾即能運。何脫之有。但病家見此虛象。一聞宜下。無不吐舌。所以為難也。而醫者當委曲開導。轉危為安。亦是救人之一端。切勿附人意漫補以殺人耳。予再請以格物之理比例之。譬如久燃一燈。油足則燈明。油枯則燈暗。此自然之理也。乃久燃者油尚有餘。

白話文:

如果能及時清除積垢,胃部就能夠進納食物,脾臟就能夠運化食物,那裡還會出現虛脫的現象呢?只是病人見到這種虛弱的表現,一聽到應該瀉下積垢,無不對著醫生伸出舌頭表示反對。所以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。而醫生應該委婉地勸導病人,把危險轉化為平安,這也是救人的一種方法。切不可盲目附和病人的意願,亂用補藥而害了病人。我再用格物的道理來比喻一下。比如一盞燈點燃了很長時間,油充足的時候燈就亮,油少了燈就會暗,這是自然規律。現在這盞燈點燃了很長時間,油還剩有餘。

因其上結。燈煤。如不從而揭去之。其燈必暗。使不知致暗之油。而徒添其油以望燈之明也難矣。明乎此。而內本真實。外視虛象者。或峻補耶。抑降下耶。此內經所云。去菀陳則正氣復是也。再小兒秋患瀉痢最多。其症由於暑穢挾食滯者。十有七八。治以芳香醒脾逐穢。內清暑邪。

白話文:

因為燈芯上面結了燈煤。如果不揭掉燈煤,燈火必定會變暗。如果不知道是燈煤導致燈火變暗,反而一直添油,想讓燈火變亮,那是很困難的。明白這個道理,對於內在的本質是真實的,而關注外在的虛象的人,應該是大力補養嗎?還是降逆?這就像《內經》中所說的:「去除腐敗陳濁,正氣就能恢復。」

另外,小孩子在秋天最容易腹瀉。這種症狀大部分(十之七八)是暑氣夾雜飲食停滯造成的。治療方法是使用芳香醒脾、驅逐穢氣的藥物,以清除體內的暑邪。

佐以化積之品。一二劑而即愈。其若日久脾虛。則佐以健脾之品。余治是症。用是藥。無不應手而愈。方則每多相同。其食切忌溫燥。以致胃液乾枯。不能敷布於上。而為腹硬咳嗽變成疳勞之症。如芳香則宜藿香、菖蒲、佩蘭葉佛手柑等。清暑則宜鮮荷葉。鮮青蒿六一散、黑山梔、條芩、川連等。

白話文:

輔以消食化積的藥物。一兩劑即可痊癒。如果脾虛已久,則輔以健脾的藥物。我治療這種症狀,採用這些藥物,無一不手到病除。藥方常常有很多相同之處。飲食上必須忌諱溫熱乾燥的食物,否則容易導致胃液枯竭,無法滋潤上部,進而引起腹硬咳嗽,演變成疳勞等症。例如,芳香藥物宜選用藿香、菖蒲、佩蘭葉、佛手柑等。清熱消暑宜選用新鮮荷葉、新鮮青蒿、六一散、黑山梔、條芩、川連等。

苦味堅腸。且以止痢也。運氣則宜廣皮、木香檳榔、腹皮等。消食則宜神麯、穀芽麥芽山楂午時茶五穀蟲雞內金之類。健脾則宜西洋參茯苓、炒麥冬、炒扁豆、甘草、粳米之類。養胃陰則宜石斛、麥冬、木瓜烏梅之類。利小便則宜車前子澤瀉滑石之類。

白話文:

**苦味收斂腸道。**還可以治療腹瀉。調理氣機,可以使用廣皮、木香、檳榔、腹皮等藥材。**消食,可以使用神曲、穀芽、麥芽、山楂、午時茶、五穀蟲、雞內金等藥材。**健脾,可以使用西洋參、茯苓、炒麥冬、炒扁豆、甘草、粳米等藥材。**滋養胃陰,可以使用石斛、麥冬、木瓜、烏梅等藥材。利小便,可以使用車前子、澤瀉、滑石等藥材。

殺蟲則宜胡黃連榧子使君子、檳榔之類。然必佐以甘藥以誘之。使蟲喜甘而求食也。兒醫之治瀉痢。每用葛根。觀葉氏書。當知所忌。以上諸藥。平淡無奇。善用之變化無窮。秋間小兒諸病。或疳積腹硬。青筋突起。或疰夏不食。體日羸瘦。或肝強多怒多啼等症。皆可變化治之。

白話文:

殺滅寄生蟲可以使用胡黃連、榧子、使君子、檳榔這類藥材。但必須搭配甘甜的藥物來引誘寄生蟲。這會讓寄生蟲喜歡甜味而前來取食。兒童醫學中治療腹瀉痢疾常常使用葛根。參考葉氏的著作,就知道該忌諱什麼。前面提到的藥材,平淡無奇,但善於運用就會有無窮的變化。秋天的兒童常見疾病,比如疳積、腹硬、青筋突起,或夏日發病、食慾不振、身體日漸消瘦,或肝火旺盛、易怒啼哭等症狀,都可以通過靈活變通治療。

而藥亦不出以上數味而已。蓋小兒之病。多在肝脾二經。飲食果餌。傷其脾胃。臟腑柔弱。運化不逮。變生諸病。古云傷食惡食是也。又云若要小兒身體安。常帶三分飢與寒。真至論也。

白話文:

而藥物也不過是上面所提到的這些種類。因為小兒的疾病大多出於肝經和脾經。飲食不當或過度食用零食,會損傷脾胃。五臟六腑虛弱,消化吸收能力不足,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。古人曾說過,因飲食不當而生病。又說,若想讓孩子身體健康,要經常保持三分飢餓和寒冷。這真是至理名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