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得集》~ 卷上諸論 (1)
卷上諸論 (1)
1. 卷上諸論
2. 辨正徐洄溪先生醫者誤人無罪論
客有疑徐靈胎庸醫殺人無過之說。予應之曰。先生何庸醫之問也。即當代名醫。亦惟有過無功而已。夫人偶感一疾。敦請醫師。舉室惶惶。如旱望雨。神明奉之。師保事之。偶效見功。金帛以酬謝之。萬一蹉跌。性命攸關。過將誰諉。庸醫種種作孽。其罪可擢髮數哉。客請詳論之。
余曰。有庸而詐者。迎合主意。百計阿順。宜補宜瀉。宜溫宜涼。每乘其機而利導之。全不顧病症何因。或生或死也。有庸而妄者。自作聰明。診畢即索視前醫所批之方。無論其是與不是。必與之冰炭懸殊。炫己之長。形人之短。病或不測。則曰誤服某某之藥也。有庸而迂者。
固執鮮通。一成不易。詎知病變百出。朝宜溫補。暮宜涼解。或素性本寒。病宜仍用芩連。素性本熱。病宜仍用桂附。倘必膠定成見。藥有一是。病無兩歧。遇此等朝暮變症。並病與平大相反者。其禍可立而待也。有庸而陋者。和同無主。人云亦云。脈理既不精審。藥性又未熟諳。
一味隨聲附和。不敢別參意見。病者深喜其容順易言。處方平淡。到處推薦。婦孺知名。自謂平生不任咎責。其立心尚可問耶。或有怪僻之輩。所用之藥。輒偽託吳門葉天士一派。既不講求神農本草。而李時珍綱目。又略不一觀。惟於日用無關得失之物。隨手撮取。自詡靈妙。
究竟不對藥症。貽害非淺。此蓋庸而托於高也。或有淺近之徒。習慣方藥。僅僅只十餘品。人有非笑之者。彼輒藉口薛立齋一代醫宗。其奏效每不出補中益氣。逍遙散。歸脾湯三方。蓋立齋神明於此。後人尚嫌其冒昧寡識。況與立齋相去倍蓰者乎。不幾為東施之效顰乎。此蓋庸而失於偏也,或有近地文士。
性頗聰明。略看方書。本無志於醫道。世人不察。以其文理素優。議論鋒起。家延醫者。務必邀伊商酌。伊遂於背地改換藥味。成則居功。敗則委咎。醫者將何所施其技耶。此蓋庸而取巧者也。或有遠方邪人。詭稱針灸外科。件件精能。畢竟一無所長。針灸則以人之皮肉試手。
外科又必先用爛藥。使其瘡孔漸大。難以收功。令人心寒膽怯。而後可任己治之。且又不能權操必勝。因是以致斃命者。十有七八焉。此蓋庸而行險者也。甚且輕症用重藥。重症用輕藥。是非顛倒。誇張伎倆。不知醫之為道。利在治症。有是症即有是藥。安可棄症不論。而故反其藥以治之。
倒行逆施。其症不增劇者幾何。顧病家每每墮其術中。以為立論既與尋常不同。其必九折肱可知矣。此真庸而大謬者也。甚且易病為難治。難病為易治。試思以難為易。勢必以平易之藥治難病。以易為難。勢必以奇難之藥治易病。病者如略無主意。似此藥病毫不相當。不誠難者益難。
白話文:
有人質疑徐靈胎「庸醫殺人無罪」的說法。我回答說:先生何必問庸醫的問題?就算當代名醫,也往往是過錯多於功勞。病人偶爾得病,誠懇地求醫,全家都惶恐不安,像久旱逢甘霖一樣盼望著。對醫生非常恭敬,把醫生當成救星。如果治療偶然見效,便用金錢酬謝;萬一治療失敗,性命攸關,責任又該歸咎於誰呢?庸醫的種種惡行,其罪過真是罄竹難書啊!
有人要求我詳細闡述。
我說:有些庸醫奸詐,迎合病人意願,想盡辦法討好病人,不論該補還是該瀉,該溫還是該涼,都見機行事,完全不考慮病情的原因,病人是死是活都無所謂。有些庸醫妄為,自以為聰明,看完病就翻看前醫的處方,不管對錯,都要跟前醫開的藥方大相逕庭,以炫耀自己的本事,貶低他人。如果病人病情意外惡化,就說是服用了前醫的藥物出了問題。有些庸醫迂腐,固執己見,墨守成規,不懂得病情變化多端,早上該溫補,晚上該清熱解毒。或者病人體質本來就寒,生病了還用黃芩、黃連;病人體質本來就熱,生病了還用桂枝、附子。如果一定要固執成見,認為藥方只有一種正確的,病情只有一種解釋,遇到這些朝夕變化的病情,以及與一般病情大相徑庭的疾病,其禍害很快就會顯現。有些庸醫庸俗,沒有主見,人云亦云,既不精通脈理,也不熟諳藥性,只會隨聲附和,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。病人很喜歡他們溫順好說話,處方平淡無奇,到處推薦,婦孺皆知,自認為一生沒有什麼過錯。這樣的心態,實在值得質疑。有些庸醫怪異,所用的藥物,總要偽託是吳門葉天士一派,既不研讀《神農本草經》,也不閱讀《本草綱目》,只用一些日常生活中與醫藥無關的東西,隨便抓取,自詡神奇,結果並不對症,造成的危害不淺。這是庸醫妄自尊大的表現。有些庸醫淺薄,只習慣用十幾種藥物,有人嘲笑他們,他們就藉口說薛立齋是醫學宗師,他們的藥方主要就是補中益氣湯、逍遙散、歸脾湯這三種,說薛立齋精通這些藥方,後人還嫌他們知識淺薄,更何況那些與薛立齋相差甚遠的人呢?簡直是東施效顰!這是庸醫偏執的表現。有些庸醫是附近的文人,天性聰明,略懂一些醫書,本無志於行醫,世人不明就裡,因為他們的文采很好,議論又犀利,人家請醫生,就一定要請他們來幫忙參考。他們就暗地裡改換藥物,治好了就邀功,治壞了就推卸責任,醫生又能如何施展自己的醫術呢?這是庸醫投機取巧的表現。有些庸醫是外地來的騙子,吹噓自己針灸、外科樣樣精通,實際上什麼都不會。針灸就拿病人的皮肉來練手,外科則先用腐蝕性藥物,讓傷口越來越大,難以癒合,使人害怕,然後才能由他來治療。而且又不能保證一定能治好,因此導致病人死亡的,十之八九。這是庸醫冒險的表現。甚至輕症用重藥,重症用輕藥,是非顛倒,誇大其詞,不懂得醫道的根本是治療疾病,什麼樣的病症就用什麼樣的藥物,怎麼可以不考慮病情,而故意用相反的藥物來治療呢?倒行逆施,病情不加重的又有幾個呢?然而病人往往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迷惑,認為他們的論點不同尋常,肯定是有真才實學的。這真是庸醫的大錯特錯!甚至把容易治的病說成難治的,把難治的病說成容易治的。試想一下,把難治的病當成容易治的,勢必用簡單的藥物來治療難治的病;把容易治的病當成難治的,勢必用奇特的藥物來治療容易治的病。病人如果沒有主見,遇到這種藥物與病情不相符的情況,那病情不更加嚴重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