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溯洄集》~ 神農嘗百草論
神農嘗百草論
1. 神農嘗百草論
淮南子云:神農嘗百草,一日七十毒。予嘗誦其書,每至於此,未始不嘆夫孟子所謂「盡信書,則不如無書」。夫神農立極之大聖也,閔生民之不能以無疾,故察夫物性之可以愈疾者,以貽後人,固不待乎物物必嘗而始知也。苟待乎物物必嘗而始知,則不足謂之生知之聖也。以生知之聖言之,則雖不嘗亦可知也。設使其所知,果有待乎必嘗,則愈疾之功,非疾不能以知之,其神農眾疾俱備,而歷試之乎?況汙穢之藥,不可嘗者,其亦嘗乎?且味固可以嘗而知,其氣、其性、其行經主治,及畏惡反忌之類,亦可以嘗而知乎?苟嘗其所可嘗,而不嘗其所不可嘗,不可嘗者,既可知,而可嘗者,亦不必待乎嘗之而後知矣。謂其不嘗不可也,謂其悉嘗亦不可也。然經於諸藥名下不著氣性等字,獨以味字冠之者,由藥入口惟味為先故也。又藥中雖有玉石蟲獸之類,其至眾者惟草為然,故遂曰嘗百草耳,豈獨嘗草哉?夫物之有毒,嘗而毒焉,有矣,豈中毒者,日必七十乎?設以其七十毒,偶見於一日而記之,則毒之小也,固不死而可解;毒之大也,則死矣,孰能解之?亦孰能復生之乎?先正謂淮南之書多寓言,夫豈不信!
白話文:
《淮南子》說,神農氏親自嚐遍各種草藥,一天內就中了七十次毒。我每次讀到這段話,總是感嘆孟子所說的「盡信書,不如無書」這句話的道理。神農氏是開創醫藥的偉大聖人,他憐憫百姓不能免於疾病,所以研究探查那些可以治療疾病的藥物特性,留給後人。他絕對不是要每種藥都親自嚐過才得知藥效。如果需要每樣都親嚐才得知藥效,那他就不能被稱為天生就具有智慧的聖人了。
以天生就具有智慧的聖人來說,即使不親嚐也能知道藥效。假設他所知道的藥效,真的需要親嚐才能得知,那麼治病的效果,難道要得了病才能知道嗎?難道神農氏要同時得了所有疾病,然後一一試驗藥效嗎?更何況,那些污穢骯髒的藥,難道也要親嚐嗎?
而且,味道固然可以嚐出來知道,但藥的氣味、藥性、藥在體內運行的經絡、主治的病症,以及畏藥、相反而忌用的藥物等,難道也能用嚐的知道嗎?如果只嚐那些可以嚐的,而不嚐那些不可嚐的,那麼不可嚐的藥,既然已經知道了,而可以嚐的,也不必一定要嚐過才知道藥效了。說神農氏完全沒嚐過藥是不可能的,但說他每樣藥都嚐過也是不可能的。然而,醫藥典籍中在各種藥名下,沒有標註氣性等字,卻獨獨用「味」字來稱呼,是因為藥物入口時,味道是最先接觸到的感覺。
此外,藥物中雖然有玉石、蟲獸等,但數量最多的是草藥,所以才說神農氏「嘗百草」,難道真的只嚐草藥嗎?世間萬物有毒性的,嚐了會中毒,這是有的。但難道中毒的人,每天都一定會中七十次毒嗎?假設他把一天內偶然發生的七十次中毒事件記錄下來,那麼毒性小的,自然可以解毒而不會死;毒性大的,就會直接死亡,又有誰能解毒呢?又有誰能讓其復活呢?前人說,《淮南子》這本書多用寓言,這話說得真沒錯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