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履

《醫經溯洄集》~ 傷寒溫病熱病說

回本書目錄

傷寒溫病熱病說

1. 傷寒溫病熱病說

有病因。有病名。有病形。辨其因。正其名。察其形。三者俱當。始可以言治矣。一或未明。而曰不誤於人。吾未之信也。且如傷寒。此以病因。而為病名者也。溫病熱病。此以天時與病形。而為病名者也。由三者皆起於感寒。或者通以傷寒稱之。夫通稱傷寒者。原其因之同耳。

白話文:

疾病有原因,有名稱,有症狀。辨別其原因,確定其名稱,觀察其症狀。三者都正確了,才能談論治療。即使有一項不明確,還說不會對人造成誤診,我是不信的。比如傷寒,這是用病因作為病名。溫病、熱病,這是用天氣和症狀作為病名。這三種病都是由感冒引起的,或者統稱為傷寒。而統稱為傷寒,是根據它們的病因相同。

至於用藥。則不可一例而施也。何也。夫傷寒蓋感於霜降後。春分前。然不即發。鬱熱。而發於春夏者也。傷寒即發於天令寒冷之時。而寒邪在表。閉其腠理。故非辛甘溫之劑。不足以散之。此仲景桂枝麻黃等湯之所以必用也。溫病熱病後發於天令暄熱之時。怫熱自內而達於外。

白話文:

至於用藥,則不可一概而論。為什麼呢?因為傷寒多發生在霜降後,春分前,但不會立即發病,而是鬱熱,在春夏發病。而溫病熱病則發生在天氣炎熱的時候,怫熱從內而達於外。

郁其腠理。無寒在表。故非辛涼或苦寒或酸苦之劑。不足以解之。此仲景桂枝麻黃等湯。獨治外者之所以不可用。而後人所處水解散。大黃湯。千金湯。防風通聖散之類。兼治內外者之所以可用也。夫即病之傷寒。有惡風惡寒之證者。風寒在表。而表氣受傷故也。後發之溫病熱病。

白話文:

身體腠理閉塞不通。沒有寒在外表。所以不會用辛涼、苦寒、或酸苦的藥品。像仲景的桂枝麻黃等湯,都是單獨治療外感病的原因,因此不能應用。而後人的水解散、大黃湯、千金湯、防風通聖散之類的藥物,可以同時治療內外的原因也是這個道理。在傷寒的病人中,有畏風惡寒的症狀,這是因為風寒在外表,表氣受傷的緣故。之後發生的溫病熱病。

有惡風惡寒之證者。重有風寒新中。而表氣亦受傷故也。若無新中之風寒。則無惡風惡寒之證。故仲景曰。太陽病。發熱。而渴。不惡寒者。為溫病。溫病如此。則知熱病亦如此。是則不渴而惡寒者。非溫熱病矣。然或有不因新中風寒。亦見惡風惡寒之證者。蓋病人表氣本虛。

白話文:

出現惡風惡寒的症狀,往往是近期又受到風邪的侵襲,並且發病初期就已經傷及表氣的緣故。假使不是因為近期受到風邪的侵襲,就不會出現惡風惡寒的症狀。因此,仲景說:「太陽病,發熱,而口渴,不惡寒的,為溫病。」溫病像這樣,則知道熱病也是如此。所以,不口渴但是惡寒的,就非溫熱病了。然而或者有的人不是因為近期受到風邪的侵襲,也會出現惡風惡寒的症狀,這是因為病人的表氣本來就虛弱。

熱達於表。又重傷表氣。故不禁風寒。非傷風惡風。傷寒惡寒也。但衛虛則惡風。榮虛則惡寒耳。且溫病熱病。亦有先見表證。而後傳裡者。蓋怫熱自內達外。熱鬱腠理。不得外泄。遂復還里。而成可攻之證。非如傷寒從表而始也。或者不悟此理。乃於春夏溫病熱病。而求浮緊之脈。

白話文:

熱毒傳到體表,又嚴重地損傷了體表的衛氣,因此不能抵禦風寒。不是一般所說的傷風,而是傷寒。衛氣虛弱,所以怕風;營氣虛弱,所以怕冷。還有一些溫病熱病,也有先出現表證,然後傳入體內的。這是由於邪熱由內向外發散,熱毒鬱積在皮膚腠理中,不能向外發出,於是又轉入體內,形成可以攻治的證候。這不是像傷寒那樣,從表而開始的。有一些人,不理解這個道理,在春夏季節的溫病熱病中,反而尋求浮緊的脈象。

不亦疏乎。殊不知緊為寒脈。有寒邪則見之。無寒邪則不見也。其溫病熱病。或見脈緊者。乃重感不正之暴寒。與內傷過度之冷食也。豈其本然哉。又或者不識脈形。但見弦便呼為緊。斷為寒。而妄治。蓋脈之盛而有力者。每每兼弦。豈可錯認為緊。而斷為寒。夫溫病熱病之脈。

白話文:

不是太疏忽了嗎?殊不知脈搏緊是寒脈,有寒邪就會出現,沒有寒邪就不會出現。至於溫病熱病出現脈搏緊的,那是因為重感不正之暴寒,或者內傷過度寒涼飲食所引起的,豈是本來就有的嗎?還有一種情況,是不懂得脈象,只看到脈搏弦就稱為緊,誤認為是寒脈,而胡亂治療。蓋脈搏盛而有力的人,往往兼具弦脈,怎麼可以錯認為緊脈,而診斷為寒脈呢?溫病熱病的脈搏,

多在肌肉之分。而不甚浮。且右手反盛於左手者。誠由怫熱在內故也。其或左手盛或浮者。必有重感之風寒。否則非溫病熱病。自是暴感風寒之病耳。凡溫病熱病。若無重感。表證。雖間見。而里病為多。故少有不渴者。斯時也。法當治裡熱為主。而解表兼之。亦有治里。而表自解者。

白話文:

多半在筋骨分際。而不算浮腫。並且,右側比左側病狀加重,這是因為有熱症在內部。如果左側腫脹或浮腫,必定有嚴重的風寒。否則,不是溫熱症候羣,只是普通的風寒症候羣。所有溫熱症候羣,如果沒有嚴重的症狀或表症,雖然間或可見,但多是裡症。所以,也很少有人不感到乾渴。這種時候,應該以治癒裡熱為治療原則,同時兼顧表症,也有治癒裡熱,表症可自然消失的。

余每見世人治溫熱病。雖誤攻其里。亦無大害。誤發其表。變不可言。此足以明其熱之自內達外矣。其間有誤攻裡。而致大害者。乃春夏暴寒所中之疫證。邪純在表。未入於裡故也。不可與溫病熱病同論。夫惟世以溫病熱病混稱傷寒。故每執寒字。以求浮緊之脈。以用溫熱之藥。

白話文:

我常常看到世人治療溫熱病。即使誤攻其內裡,也無大害。但如果誤發其表,病情就會急劇惡化,無法預料。這足以說明熱邪是由內達外的。其中也有誤攻內裡,而導致大害的例子。那就是春夏暴寒所中的疫證。邪氣純在外表,還未深入到內裡,所以不可與溫病、熱病同論。正是因為世人把溫病、熱病混稱為傷寒,所以每每執著於「寒」字,以求浮緊的脈,以用溫熱的藥。

若此者。因名亂實。而戕人之生。名其可不正乎。又書方多言四時傷寒。故以春夏之溫病熱病。與秋冬之傷寒。一類視之。而無所別。夫秋冬之傷寒。真傷寒也。春夏之傷寒。寒疫也。與溫病熱病自是兩塗。豈可同治。籲。此弊之來。非一日矣。歷考方書。並無救弊之論。每每雷同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這種情況,那根本是混淆了名稱,並害了人的生命,所以名稱一定要正確。另外,醫書上常常提到四季的傷寒,因此就將春天、夏天的溫病熱病與秋天、冬天的傷寒視為一類,卻不加以分別。其實,秋天、冬天的傷寒是真正的傷寒,春天、夏天的傷寒是寒疫,與溫病熱病完全是不同的兩種疾病,怎麼可以採用相同的治療方法呢?這實在是誤人。可悲的是,這種弊端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,歷經多年考查醫書,都沒有人提出消除這種弊端的理論,只是不斷地互相抄襲。

良可痛哉。雖然。傷寒與溫病熱病。其攻裡之法。若果是以寒除熱。固不必求異。其發表之法。斷不可不異也。況傷寒之直傷陰經。與太陽雖傷。不及鬱熱即傳陰經為寒證。而當溫者。又與溫病熱病大不同。其可妄治乎。或者知一不知二。故謂仲景發表藥。今不可用。而攻裡之藥。

白話文:

真是痛心啊!雖然傷寒、溫病和熱病都是攻擊裡部的,要是因此認為用寒藥來祛除熱,就根本不用求異,而發表的做法,斷然不能不與之有別。何況傷寒直接損傷的是陰經,太陽經即使受傷,只要不鬱熱,就不會傳到陰經變成寒證。而適宜溫補的,與溫病、熱病也有很大的不同,難道可以隨便治療嗎?有的人懂得一點皮毛,卻不知道深入的道理,因此說仲景的發汗藥,現在不能用,而攻裡藥

乃可用。嗚呼。其可用不可用之理。果何在哉。若能辨其因。正其名。察其形。治法其有不當者乎。彼時行不正之氣所作。及重感異氣而變者。則又當觀其何時何氣。參酌傷寒溫熱病之法。損益而治之。尤不可例以仲景即病傷寒藥通治也。

白話文:

所以,(仲景的藥方)可以依照。啊!可以依照跟不可以依照的道理,究竟在哪裡呢?如果能辨別它的原因,修正它的名稱,觀察它的症狀,治療的方法有有不合適的嗎?那些流行不正的氣候所引起的,以及嚴重的感受其他氣候而變化的疾病,那麼又應觀察它在何時何地,參考傷寒和溫熱病的治療方法,損益增減而治療。特別不能用仲景治療傷寒的藥方來通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