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晴初

《存存齋醫話稿》~ 卷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4)

1. 卷一

遍身肌膚麻痹。搔之不知痛癢。飲食如常時。淮陰吳鞠通適寓伊家。請診。吳用桂枝湯。桂枝五錢。白芍四錢。甘草三錢。生薑三片。大棗兩枚。水三杯。煮二杯。先服一杯。得汗止後服。不汗再服。並屬弗夜膳。臨睡腹覺飢。服藥一杯。須臾啜熱稀粥一碗。覆被取汗。柏堂如其法。

只一服。便由頭面至足。遍身漐漐得微汗。汗到處以手搔之。輒知痛癢。次日病若失。此用古方古法也。假令此證知用桂枝湯。而不知啜熱稀粥。恐未必得汗。即使稍有汗。去病豈能若是之盡且速耶。

〔十三〕慎齋遺書曰。「一婦泄瀉。兩尺無神。此腎燥不合也。醫用茯苓益智仁即發暈。因用肉蓯蓉三錢以潤之。五味子八分以固之。人參一錢以益其氣。歸身八分以養其血。白芍甘草以和其中。炮姜二分以安其腎。二帖效。十帖愈。丸即前方加倍。蜜丸。」張東扶曰。「余因慎齋『腎燥不合』之語。

因思精滑一證。理亦同情。蓋腎屬水。水虧則燥。水燥則無以養肝。木無水養。則燥而生火。腎既失其封蟄之職。不合而開。肝遂恣其疏泄之性。因開而泄。愈泄則愈燥。愈燥則愈開。此時徒清火。徒兜澀。無益也。必用潤藥潤其腎。則燥而不合者可以復合。而且肝得所養。

火亦不熾。何致疏泄之性。一往不返哉。立方之法。潤腎為君。而兼用清肺補肝之品。」按「腎燥不合」一語。未經人道。似奇創。然具有至理。凡物潤則堅密無縫。燥則綻裂有痕。腎開竅於二陰。腎耗而燥。其竅開而不合矣。

〔十四〕瘧證以日作者輕。間日者重。此不可拘。若日作而寒熱之時短。其勢又不甚。則誠輕。倘勢盛而時又長。反不如間日者尚有休息之一日也。胡可云輕。又瘧發漸早為易痊。漸晏為未止。亦不可拘。如發漸早而熱退之時照舊。則其寒熱加長矣。愈長則正氣愈虛而加劇。

如發漸遲而熱退之時照舊。則其寒熱漸短矣。短則邪氣愈衰而自止。又夜瘧皆云邪入血分。當用血藥。以提其邪。說固可通。景岳歸柴飲。鼓峰香紅飲。二方俱佳。然初起在夜。嗣後不早不晏。始終發於夜者是也。設趲前漸近日昃。縮後已至日出。皆不得謂之夜瘧矣。此古今醫案按中語也。

此語亦未經人道。古今醫案按。嘉善俞東扶震所著。嘉慶時人。

〔十五〕本草謂豬肉助火生痰。發風動氣。於人有損無益。鄒潤安謂坎為豕。在地支則屬亥。不但養胃。其補腎水有專能。本草損人之說。汪訒庵亦不以為然。惟脾虛濕盛之人。有釀痰滑瀉之弊。時疫流行之際。有壅濁召疾之虞耳。製為蘭薰。俗呼火腿。補虛開胃。病後最宜。

按古人以豬肉作藥物者不多見。續名醫類案中一則。特錄出。汪赤厓治張姓夏月途行受暑。醫藥半月。水漿不入。大便不通。唇焦舌黑。骨立皮乾。目合肢冷。診脈模糊。此因邪熱熏灼。津血已枯。形肉已脫。亡可立待。若僅以草木根皮。滋養氣血。何能速生。囑市豬肉四兩。

白話文:

[卷一]

全身皮膚麻痺,搔抓也不覺得痛癢,飲食和平常一樣。淮陰吳鞠通恰好寄居在伊家,被請去診治。吳鞠通用桂枝湯,桂枝五錢,白芍四錢,甘草三錢,生薑三片,大棗兩枚,水三杯,煮成兩杯。先喝一杯,出汗後再喝,不出汗也再喝。囑咐病人晚上不要吃東西。睡前感覺肚子餓,就喝一杯藥,立刻喝一碗熱稀粥,蓋上被子讓身體出汗。柏堂也是用同樣的方法。

只喝了一劑藥,汗就從頭面一直到腳,全身微微出汗。汗出來的地方用手搔抓,就能感覺到痛癢了。第二天病就好了。這是用古方古法治療的。如果知道這個病症可以用桂枝湯,卻不知道喝熱稀粥,恐怕未必能出汗。即使稍微出汗,治病的效果也不會這麼徹底迅速。

十三、慎齋遺書說:「一位婦女腹瀉,寸口脈無力,這是腎燥陰虛的症狀。醫生用茯苓、益智仁治療,反而引起頭暈。於是改用肉蓯蓉三錢滋潤,五味子八分收斂固澀,人參一錢益氣,熟地黃八分養血,白芍、甘草調和藥性,炮薑二分溫補腎陽。兩劑藥有效,十劑藥就痊癒了。丸劑藥方加倍,用蜂蜜做成藥丸。」張東扶說:「我因為慎齋『腎燥不合』的話,

想到精滑洩的病症,道理也是相通的。因為腎屬水,水虧則燥,水燥則不能滋養肝臟,肝木無水滋養,就會燥熱而生火。腎臟失去了封藏的功能,不能閉合而開洩,肝臟就放縱它的疏泄功能,於是更加洩瀉,愈洩則愈燥,愈燥則愈洩。此時單純清瀉火氣、收斂止瀉,沒有益處。必須用滋潤的藥物滋潤腎陰,這樣腎陰不足而不能閉合的情況就能恢復,而且肝臟得到滋養,

火氣也不會旺盛,疏泄的病態就不會一直持續下去。組方的方法,滋潤腎陰是主藥,同時配伍清肺、補肝的藥物。」「腎燥不合」這句話,以前沒有人這樣說過,像是獨特的創見,然而卻包含著至理。凡是東西,滋潤則堅密無縫,乾燥則裂開有縫隙。腎臟的經脈開口於二陰,腎陰虧虛乾燥,其經脈的開口就會不能閉合了。

十四、瘧疾每天發作的較輕,隔天發作的較重,這不能一概而論。如果每天發作,但寒熱的時間短,病情也不嚴重,的確是輕症。如果病情嚴重,時間又長,反而不如隔天發作,尚且有一天休息的時間。怎麼能說輕呢?又瘧疾發作時間逐漸提前容易痊癒,逐漸延後則病情未止,這也不能一概而論。如果發作時間逐漸提前,但熱退的時間仍然一樣,則寒熱的時間就加長了,時間愈長則正氣愈虛而病情加重。

如果發作時間逐漸延後,但熱退的時間仍然一樣,則寒熱的時間就縮短了,時間愈短則邪氣愈衰而自行停止。又夜瘧都說是邪氣入血分,應該用活血的藥物,以驅除邪氣。這個說法可以理解。景岳的歸柴飲,鼓峰的香紅飲,兩個方子都很好。但是,瘧疾初起在晚上,後來不是提前也不是延後,始終在晚上發作才是夜瘧。如果發作時間逐漸提前到傍晚,或逐漸延後到日出,都不能稱為夜瘧了。這是古今醫案中記載的話。

這句話以前也沒有人這樣說過。古今醫案中記載,嘉善俞東扶震所著,嘉慶年間的人。

十五、本草書說豬肉助長火氣,生痰,發動風邪,對人只有害處沒有益處。鄒潤安說坎卦代表豬,在地支屬亥,不僅能養胃,而且補益腎水有特殊功效。本草書中說豬肉有害的說法,汪訒庵也不認同。只有脾虛濕盛的人,才會有釀成痰濕腹瀉的弊端,在瘟疫流行的時候,才有可能導致壅塞堵塞而生病。製成臘肉,俗稱火腿,能補虛開胃,病後最適合食用。

古人用豬肉做藥的例子不多見。續名醫類案中有一個例子,特地抄錄下來。汪赤厓治療張姓病人,夏天走路中暑,用藥半個月,水也喝不下,大便不通,嘴唇焦乾,舌頭發黑,骨瘦如柴,皮膚乾燥,眼睛閉合,四肢冰冷,把脈時脈象模糊。這是因為邪熱熏灼,津液血液已經枯竭,形體肌肉已經消瘦,情況危急,不能等待。如果只用草木根皮來滋養氣血,怎麼能很快恢復呢?囑咐病人買豬肉四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