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晴初

《存存齋醫話稿》~ 卷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)

1. 卷一

〔十〕朴硝火硝咸名硝石。咸生鹵地。假水火二大以為形質。朴硝屬水。味鹹氣寒。性下走。故能推蕩腸胃積滯。折治三焦邪火。火硝屬火。味辛帶苦微咸。而氣大溫。性上升。故能破積散堅。治諸熱病。升散三焦火鬱。朴硝治熱之結。火硝治熱之郁。一就下。一達上也。火硝投之火中則焰生。

朴硝則否。其性從可知矣。紫雪丹中二硝並用。是熱鬱欲其達。熱結欲其降也。瀕湖李氏曰。「火硝與硫黃同用。則配類二氣。均調陰陽。有升降水火之功。治冷熱緩急之病。煅制礞石。則除積滯痰飲。」蓋硫暖而利。其性下行。火硝暖而散。其性上行。礞石之性寒而下。火硝之性暖而上。

一升一降。一陰一陽。此制方之妙也。奈汪訒庵醫方集解中礞石滾痰丸。誤以朴硝制礞石。藥肆不察。竟遵其法。蓋同名硝石。汪氏不及詳考。而一字之訛。藥性頓異。大背古人立方之意矣。用辨明之。

〔十一〕世間真虛損少。假虛損多。自患虛損者少。做成虛損者多。歙南吳師朗有鑑於此。著不居集一書。取易傳「變動不居」之義而名其書也。書分上下二集。上集內損。以陰陽五臟內虧立論。下集外損。以六淫外入。似損非損立論。蓋緣內外不分。真假莫辨。印定滋陰降火之一法。

以治無定萬變之病情。不虛而做成虛。不損而做成損。良可浩嘆。是書糾繆繩愆。獨開生面。厥功豈不偉哉。惜其論治立方。鋪排門面。無甚精義可咀嚼。竊恐仿其法而施治。未必的有效驗。然能喚醒病家醫家。俾共知有外損之一途。不徒從事於蠻補。由是深思其故。神而明之。

則此書安可不讀。(師朗名澄。其自序在乾隆四年。刊書在道光十五年。)〔仲圭按〕虛損之範圍甚廣。近世流行之肺勞遺精等病。殆亦虛損之屬。治肺勞以十藥神書為最佳。而保真保和二湯尤妥。治久遺則林屋山人之加減地黃湯。亦平正可法。

〔十二〕洄溪醫案治毛姓痰喘。乃上實下虛證。用清肺消痰飲。以人參一錢。切小塊送下。二劑而愈。毛曰。「徐君學術固深。但人參切塊之法。此聰明人以之炫奇耳。」後病復作。照前方加人參入煎。而喘愈甚。復延徐。謂「服舊方而病有加。」徐曰。「得非人參與藥同煎耶。

」曰「然。」曰「宜其增病也。」仍以參作塊服之。亦二劑而愈。蓋下虛固當補。但痰火在上。補必增劇。惟作塊後入。則參性未發。而清肺之藥已得力。迨過腹中。而參性始發。已達下焦。方有益而無害也。此等治法。古人有行之者。特不察耳。按清肺消痰飲加人參。方也。

參切塊吞下。法也。古人有方必有法。如桂枝湯服已。須啜熱稀粥。以助藥力而取汗。附子瀉心湯。附子用煎。三味用泡。扶陽欲其熟而性重。開痞欲其生而性輕。若此之類。不勝枚舉。其方其法。絲絲入蔻。細心體會。妙義始見。族侄柏堂謂余言。二十一歲時。酒後寐中受風。

白話文:

[卷一]

〔十〕朴硝和火硝,都叫做硝石。鹹硝產生於鹽鹼地,藉助水火兩種力量形成。朴硝屬水,味鹹性寒,性向下走,所以能推動排除腸胃積滯,治療三焦的邪火。火硝屬火,味道辛辣帶苦微鹹,氣性溫暖,性向上升,所以能破除積聚、散結堅硬之物,治療各種熱病,升散三焦的火鬱。朴硝治熱邪積聚,火硝治熱邪鬱結,一個向下,一個向上。火硝投入火中會燃燒起來,朴硝則不會,其性質由此可知。紫雪丹中兩種硝石同時使用,是因為熱邪鬱結需要它向上疏通,熱邪積聚則需要它向下排除。瀕湖李氏說:「火硝和硫黃一起使用,就能調和兩種氣息,平衡陰陽,具有升降水火的功效,治療寒熱緩急的疾病。煅制過的礞石,能去除積滯、痰飲。」因為硫黃溫熱而通利,其性向下;火硝溫熱而散結,其性向上;礞石性寒向下,火硝性溫向上,一升一降,一陰一陽,這就是制方的高明之處。可惜汪訒庵醫方集解中的礞石滾痰丸,錯誤地用朴硝來炮製礞石,藥店沒有仔細查驗,竟照此方法炮製。因為兩者名稱相同,汪氏沒有仔細考證,而一個字的錯誤,藥性就完全不同了,大大違背了古人制方的本意。特此說明。

〔十一〕世間真正虛損的人少,假性虛損的人多;自己真正患有虛損的人少,因其他原因導致虛損的人多。歙南吳師朗先生意識到這一點,著有《不居集》一書,取易經傳文「變動不居」之意而命名。此書分上下兩集,上集論述內損,從陰陽五臟內虛的角度立論;下集論述外損,從六淫外邪入侵,看似虛損實則不然的角度立論。因為內外不分,真假難辨,所以確定了滋陰降火的方法來治療各種複雜的病情。不虛而做成虛,不損而做成損,令人感慨。此書糾正謬誤,獨樹一幟,功不可沒。可惜其論治立方,鋪陳排比,缺乏精妙的義理可供咀嚼,恐怕模仿其方法來治療,未必有效。然而它能喚醒患者和醫生,使他們知道有外損這一途徑,不只是盲目地進補。從而深入思考病因,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。因此,這本書是值得一讀的。(師朗名澄,其自序作於乾隆四年,刊書於道光十五年。)〔仲圭按〕虛損的範圍很廣,近代流行的肺癆、遺精等病,大概也屬於虛損。治療肺癆,以《十藥神書》最佳,而保真保和二湯尤為妥當;治療久遺,則林屋山人的加減地黃湯也很平正有效。

〔十二〕洄溪醫案記載治療毛姓病人痰喘,這是上實下虛的證候,用清肺消痰飲,將人參一錢切成小塊送服,兩劑藥就痊癒了。毛某說:「徐先生醫術固然精深,但是人參切塊的方法,這是聰明人用來炫耀奇術罷了。」後來病情復發,按照舊方加人參煎服,結果喘息更加嚴重,又去找徐先生,說:「服用舊方病情反而加重了。」徐先生問:「是不是人參和藥一起煎服?」病人回答:「是的。」徐先生說:「所以才會加重病情。」於是仍然將人參切成塊送服,也只用了兩劑藥就痊癒了。因為下焦虛弱確實應該補益,但是痰火在上,補益必定加重病情。只有將人參切成塊後再服用,人參的藥性尚未發揮,而清肺的藥物已經發揮了作用。等到藥物到達腹部,人參的藥性才開始發揮,已經到達下焦,這樣才有益而無害。這種治療方法,古人也有使用,只是沒有注意到而已。按:清肺消痰飲加人參是方劑,人參切塊吞服是方法。古人有方劑必定有方法,例如桂枝湯服用後,必須喝熱稀粥,以幫助藥力發汗;附子瀉心湯,附子用煎,三味藥用泡,扶陽藥要使其熟透,藥性才能加重;開痞藥則要使其生用,藥性才能輕緩。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。其方劑和方法都非常細緻,用心體會,才能明白其中的妙處。我的族侄柏堂告訴我說,他二十一歲時,酒後睡夢中受風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