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晴初

《存存齋醫話稿》~ 附錄 (5)

回本書目錄

附錄 (5)

1. 吳山散記

或勸病家煮食。惟據西醫言。燕窩治病之功效。實微乎其微。不能與其高昂之代價相稱。余意本品既系燕之唾液造成。似有裨於胃臟之消化。又以是項唾液。濃厚如膠。或可減少支氣管之分泌而為滋養化痰藥。促進血液之凝固而為止血藥。惟功效既弱。自非長食不可矣。是物本草雖有載及。

但記述簡略。近人曹炳章等。皆有詳細之論文。發表於早年醫刊。論之甚詳。

〔十一〕鮑氏驗方新編頗多妙方。茲摘錄一二如下。

【代參膏】此膏大補氣血。可代參用。嫩黃耆(壯嫩而箭樣者切片用)白歸身(截去頭尾酒洗淨泥各五錢)肥玉竹(一兩)化州橘紅(三錢如無真者用新會陳皮去淨白亦可)共入砂鍋內。用天泉水熬成膏。每早滾水調服。

(圭按)此方妙在橘紅。健運脾胃。使滋補之品。無滯膩之弊。較當歸補血湯僅用歸耆二味者尤為妥善。惟功在補血。方名代參。未免誇張失實。

【法制陳皮】善能消痰順氣。止渴生津。陳皮(一斤清水泡七日去淨白),臺黨,甘草(各六兩)同煮一日。去參草。留陳皮。加川貝母(兩半研細)青鹽(三兩)拌勻。再用慢火煮一日夜。以干為度。

(圭按)此方性質純和。製為成藥。勝於驥制戈製半夏多多矣。研末密藏。可以致遠。

【保精湯】遺久則玉關不閉。精盡而亡。世人往往用澀精之藥。所以不救。倘於未曾太甚之時。大用補精補氣。何至於此。芡實,真山藥(各一兩),蓮子(五錢),茯神(二錢炒),棗仁(三錢),臺黨(一錢)水煎服。先將藥湯飲之。後加白糖五錢。拌勻。連渣同服。每日如此。不須十日。即止夢不遺矣。

(圭按)此方安神固精。而稍兼滋補。久遺體虛。長餌此方。確極佳妙。

【盜汗】蓮子,真浙江黑棗(各七個),浮小麥,馬料豆(各一合)水煎服。數次全愈。其效如神。

【神仙鴨】治勞傷虛弱。無病食之。亦能健脾益精。功效甚大。烏嘴白鴨一隻(去淨毛破開去腸雜不可用水或用白毛老鴨亦可),南棗(四十九枚去核),白果(四十九枚去殼),建蓮(四十九粒去心),人參(一錢),陳甜酒(三杯),好醬油(二杯)各放鴨肚內。不放水。瓦缽裝好封緊。蒸爛為丸。陳酒送服。

(圭按)此方健脾固精。滋陰清熱。肺勞。遺精。皆頗相宜。以上五方。為余覽鮑氏驗方新編時所抄存。(一)為補血劑。(二)為化痰劑。(三)為固精劑。(四)為斂汗劑。(五)為滋補劑。藥既平正無庛。方之應用亦廣。故為轉載於此。洵家庭間之藥籠也。

〔十二〕清道光梁晉竹秋雨庵隨筆載。「諸城劉文正相國。食量倍常。蓄一青花巨盎。大容數升。每晨以半盎白米飯。半盎肉膾。攪勻食之。然後入朝辦事。過午而退。同時尹望山相公。但食蓮米一小碗入朝。亦過午而退。然兩公同享盛名。並臻耆壽。此如宋張僕射齊賢每食啖肥豬肉數斤。

白話文:

吳山散記

有人建議病人食用燕窩。但根據西醫的說法,燕窩的療效微乎其微,與其高昂的價格不成正比。我認為,燕窩既然是燕子的唾液凝結而成,或許有助於胃部的消化;又因其唾液濃厚似膠,可能減少支氣管分泌,具有滋養化痰的功效;也可能促進血液凝固,具止血作用。但療效畢竟很弱,非長期食用不可見效。雖然本草書中記載了燕窩,但記述簡略,近人曹炳章等人,都有詳細的論文發表在早年的醫學期刊上,論述非常詳盡。

鮑氏驗方新編裡有很多妙方,在此摘錄一二:

【代參膏】此膏大補氣血,可代替人參使用。取嫩黃耆(粗壯且像箭狀的切片使用)、白歸身(切去頭尾,用酒洗淨泥土,各五錢)、肥玉竹(一兩)、化州橘紅(三錢,如無真品,可用新會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代替)放入砂鍋中,用泉水熬成膏狀。每天早晨用滾水調服。

(圭按:此方妙在於橘紅,能健運脾胃,使滋補之品不致滯膩,比只用當歸、黃耆二味藥的當歸補血湯更為妥善。只是功效在於補血,方名卻叫「代參膏」,未免誇大失實。)

【法制陳皮】善於消痰順氣,止渴生津。取陳皮(一斤,清水浸泡七天,去除白色部分)、白術、甘草(各六兩)一起煮一天,去除甘草,留下陳皮,加入川貝母(半兩,研磨成細粉)、青鹽(三兩)拌勻,再用小火煮一天一夜,直至乾燥為止。

(圭按:此方性質平和,製成藥物後,比用半夏的那些制劑更好。研磨成粉末密封保存,可以長期使用。)

【保精湯】久遺精則會導致腎氣虧損,精盡人亡。世人往往使用澀精的藥物,反而無濟於事。如果在尚未嚴重之前,大補精氣,何至於此?取芡實、真山藥(各一兩)、蓮子(五錢)、茯神(二錢,炒)、棗仁(三錢)、白術(一錢)水煎服。先喝藥湯,然後加入白糖五錢,拌勻,連渣一起服用。每天如此,十天之內,就能止夢遺了。

(圭按:此方能安神固精,略兼滋補。久遺體虛,長期服用此方,確實極為妙效。)

【治盜汗方】取蓮子、真浙江黑棗(各七個)、浮小麥、馬料豆(各一合)水煎服,服用幾次就能痊癒,其效如神。

【神仙鴨】治療勞傷虛弱,即使無病食用,也能健脾益精,功效甚大。取一隻烏嘴白鴨(去毛,剖開去除內臟,不可用水洗,也可以用白毛老鴨),南棗(四十九枚,去核)、白果(四十九枚,去殼)、建蓮(四十九粒,去心)、人參(一錢)、陳年甜酒(三杯)、好醬油(二杯),各放入鴨腹中,不加水。用瓦罐裝好密封,蒸爛後製成藥丸,用陳酒送服。

(圭按:此方能健脾固精,滋陰清熱,治療肺勞、遺精都很合適。以上五方,是我閱讀鮑氏驗方新編時抄錄下來的。(一)為補血劑;(二)為化痰劑;(三)為固精劑;(四)為斂汗劑;(五)為滋補劑。藥物平和,沒有毒性,應用範圍廣泛,因此轉載於此,確實是家庭常備良藥。)

清道光年間梁晉竹的秋雨庵隨筆記載:「諸城劉文正相國,食量超過常人,備有一個青花大瓷缸,能盛數升,每天早晨用半缸白米飯和半缸肉膾攪勻食用,然後上朝辦事,午后回來。同時,尹望山相公只吃一小碗蓮米就上朝,也午后回來。然而兩位大人都享有盛名,並且都活到高壽。這如同宋朝的張僕射齊賢,每餐都吃幾斤肥豬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