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存存齋醫話稿》~ 卷二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5)

1. 卷二

〔三十四〕單方治食羊肉成積。煮慄殼湯飲之,立效。殼用外層有毛刺者。閱《白雲集》(錢唐張繡虎賁著)載:「姑蘇錢禹功之父守默,療病多神異。長洲王司寇二子對食羊肉,腹膨脹,氣垂絕。令沸酒一石,徐沃其腹,飲慄殼湯,立愈。慄能令羊瘦,羊系慄下,食其殼則羸瘠。出雜誌中,本草所無也。」乃知單方亦有來歷。

又治一貴人患癇,笑不止。令滿堂陳紅氍毹五色繒以相樂。頃之,一傖父突入,滿身垢盡汙之。貴人大怒,起逐傖父,繞堂走,逸去,不可得。貴人力憊,鼾臥三日夜,乃起,疾竟脫。貴人病在脾,性素慳;激其怒,以肝勝之也。

二案推究物理人情,深得古聖治病遺意。後一案不特激肝怒以治脾病,且使勞動之。動則陽生,所以治陰滯也。正《內經》「逸者行之」之旨也。

〔仲圭按〕《存存齋醫話稿》,何廉臣敘中雲:共五卷,但鐫版行世者,只此而已。即此二卷,據余所見,僅大小兩種木刻版本,今且絕版無購處矣。三卷癍疹痧疹二節,錄自《紹興醫藥月報》第一卷五六兩號。注者楊質安,系趙氏弟子。蟄廬不知與趙氏有無淵源也。

〔吉生按〕趙氏後輩藏有散稿,不事整理,先人手澤,湮沒不傳,洵為可惜。蟄廬,即楊先生之別號。

白話文:

[卷二]

三十四、單方治療食用羊肉導致積食的方法:煮栗殼湯飲用,立刻見效。栗殼要用外層有毛刺的。參考《白雲集》(錢塘張繡虎賁著)記載:「姑蘇錢禹功的父親錢守默,治療疾病多有奇效。長洲王司寇的兩個兒子吃了羊肉後,肚子脹得很大,幾乎要斷氣了。於是讓他們喝下一石沸酒,慢慢地灌入腹部,再喝栗殼湯,立刻就好了。栗子能使羊瘦弱,羊是吃栗子長大的,吃它的殼也能使人消瘦。」由此可知,單方也有其來歷。又治好一位貴人患有癇症,不停地笑,於是讓滿屋子擺上紅色的地毯和五彩繽紛的錦緞來取悅他。不久,一個衣衫襤褸的農夫闖了進來,弄髒了他一身。貴人大怒,起身追趕農夫,繞著屋子跑,農夫逃跑了,再也找不到。貴人精疲力盡,呼呼大睡了三天三夜,才醒過來,病竟然好了。貴人的病在脾,個性素來吝嗇,激怒他,用肝氣來克制脾病。

這兩個案例探究了物理和人情,深刻體會了古代聖賢治病的遺意。第二個案例不僅激發肝氣以治療脾病,而且讓他勞動起來,活動則陽氣生發,所以能治療陰氣滯塞。這正是《內經》「逸者行之」的旨意。

仲圭按:《存存齋醫話稿》,何廉臣序中說,共有五卷,但刻印流傳的只有這兩卷。據我所見,只有大小兩種木刻版本,現在已經絕版,買不到了。三卷中癍疹、痧疹兩節,摘錄自《紹興醫藥月報》第一卷第五、六兩號,注釋者是楊質安,是趙氏的弟子,蟄廬我不知道與趙氏有沒有淵源。

吉生按:趙氏後人收藏有散稿,沒有整理,先人的手稿,湮沒未傳,實在可惜。蟄廬是楊先生的別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