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晴初

《存存齋醫話稿》~ 卷二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9)

1. 卷二

內攻有力。焦骨傷筋。血難復也。」脈見微數。則是陰虛而陽熾重。以火力追逐其血。有筋骨焦傷耳。又云。「脈浮熱甚。反灸之。此為實。實以虛治。因火而動。必咽燥吐血。」脈浮熱甚。陽氣實也。反灸之。是陽實以陽虛治。火上加火。咽因火勢上逼而枯燥。血隨火勢上炎而妄行。

在所必至矣。此二條垂戒。雖在傷寒論中。然不專指傷寒而言。所以不言證而但言脈也。奈何陰虛血熱。人甘受痛苦而妄灸。致陰益虛。而陽益熾也。吾鄉不辨證而妄灸者。婦女居多。緣操是業者。皆女尼村嫗之類。易為所惑耳。(不可妄灸之說。他書具載。何用贅言。竊以為告誡之辭。

冀人覺悟。再四丁寧。不厭重複。拙稿中類是者頗多。閱者幸弗以剿襲舊說訾之。)

〔十八〕蕭山一士人。因戒鴉片煙癮而求似續。購服秘製藥水。極靈驗。不但煙癮除。胃口勝常。精神煥發。陽事倍於平時。未幾。與友人立談。倏覺下身無力。頓跌僕後。遂痿廢。月餘告斃。其所服藥水中。大抵有硫黃等霸道藥。所以得效甚捷。禍不旋踵。凡服些少藥。輒得驟效者。

切須留心。蓋非霸道藥。服些少豈能得驟效。謹勸世人。慎弗誤認為仙丹妙藥。為其所惑。致禍發莫救。閱微草堂筆記云:「藝花者培以硫黃。則冒寒吐蕊。然盛開之後。其樹必枯。蓋鬱熱蒸於下。則精華湧於上。湧盡則立槁耳。」觀此。則服藥後種種靈驗。正諺所謂「盡根拔」也。

〔十九〕經驗良方。刊刻印送。救人疾苦。此誠仁人之用心也。第所集者。雖皆試驗之方。而用方者未能確辨其證。往往檢方試病。不效。則更方再試。輕證輕方。當無大礙。若病涉深重。藥屬猛烈。其堪屢試乎。如近今驗方新編。不逕而走。幾至家置一編。其中不無龐雜。

間有峻厲之方。意編書者似於醫事未嘗有精詣也。然善化鮑氏。費二十年心力。彙集諸方。校讎不倦。其活人濟世之心。正足令人欽仰。原在用方之人。自己斟酌去取耳。昔李明之先生嘗言。「蘇沈良方。猶唐宋類詩。」蓋言不能詩者之集詩。猶不知方者之集方也。一詩之不善。

誠不過費紙而已。一方之不善。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。夫試驗方豈有不善。不對證或適與證相反。乃為不善耳。願集方者遇峻厲方。可刪則刪之。萬不可刪。則於方下詳細註明病情現證。如何者可用。如何者不可用。庶幾用者可以對證檢方。不致輕試浪投。是亦古人慎疾之意歟。

〔二十〕古人治血積。每用虻蟲水蛭。以其善吮血。然其性極毒。人多患之。不若改用夜明砂。以其食蚊而化者也。蚊之吮血。不減蛭蟲。本草稱其能下死胎。則其能攻蓄血明矣。此說出於不居集。錄出備採。

〔二十一〕陸氏子。患咳失音。醫治殆遍。不得效。烏程汪謝城孝廉。司鐸會稽。因求診。曰。「此蟲咳證也。」為疏殺蟲方分量頗輕。並令服榧果。旬日全愈。失音嗄證。不出金實無聲。金破無聲之兩途。此為醫林中別開一法門也。

白話文:

[卷二]

內攻太猛,導致骨頭焦脆、筋脈受損,血液很難恢復。脈象微弱而數快,這是陰虛陽亢,用熱性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,導致筋骨受損。又說,如果脈象浮而熱盛,反而用灸法,這是因為病情屬實證,用虛證的治療方法,反而會因火助火勢,引起咽喉乾燥、吐血。脈象浮而熱盛,是陽氣過盛,反用灸法,等於是用陽虛的方法治療陽實,火上澆油,咽喉因火氣上衝而乾燥,血液隨著火勢上炎而妄行,必然會造成嚴重後果。這兩條告誡,雖然出自《傷寒論》,但並不專指傷寒病,所以只講脈象,不講證候。可惜的是,許多人陰虛血熱,卻甘願忍受痛苦而濫用灸法,導致陰虛更甚,陽亢更烈。我這裡不辨證就濫用灸法的人,婦女居多,因為從事這方面的人,多是尼姑或村婦之類,容易受人誤導。 (關於不可濫用灸法的論述,其他書籍都有記載,不必贅述。我只是想再次告誡大家,)希望人們能有所醒悟。再三叮囑,不厭其煩,拙稿中類似這種情況很多,讀者請不要因為重複舊說而批評。

蕭山一位士人,因為戒除鴉片癮而求助於偏方,購買服用秘製藥水,效果非常靈驗,不僅戒掉了煙癮,胃口也比平常好,精神煥發,性功能也比以前強,沒多久,與友人談話時,突然感覺下體無力,跌倒在地,接著就癱瘓了,一個多月後去世。他服用的藥水中,大概含有硫磺等劇烈藥物,所以才會見效很快,禍事也隨之而來。凡是服用少量藥物就見效很快的,都必須小心謹慎,因為如果不是劇烈藥物,怎麼可能服用少量就見效呢?謹以此勸誡世人,不要誤以為是仙丹妙藥而受騙,導致禍患發生後無法挽救。《閱微草堂筆記》記載:「種花的人用硫磺來培育,則能冒寒開花,但是盛開之後,花樹必定枯萎,因為鬱熱之氣從下向上蒸騰,精華都湧到上面,湧盡了就枯萎了。」由此可見,服用藥物後種種靈驗的效果,正所謂「竭澤而漁」也。

經驗良方,刊刻印送,救人疾苦,這是仁人之心。但是,所收集的方子,雖然都是經過試驗的,但是用方者不能準確辨別病情,往往是照方抓藥,不見效,就換方再試。輕症用輕方,應該沒有大礙。如果病情嚴重,藥物又猛烈,怎麼能反覆試驗呢?像近來的《驗方新編》,不加選擇,幾乎到了家家戶戶都有一本的地步,其中不免雜亂無章,有些藥方非常猛烈,看來編書者對醫學並沒有精深的造詣。然而,善化鮑氏費二十年心力,收集整理各種藥方,校對考證,從不厭倦,其救死扶傷之心,的確令人欽佩。關鍵在於用方的人,自己要斟酌取捨。以前李明之先生曾說:「《蘇沈良方》如同唐宋詩選」,意思是說,不會寫詩的人收集的詩歌,就像不懂醫術的人收集的藥方一樣。一首詩不好,不過是浪費紙張而已,一個藥方不好,則其禍害不可勝數。試驗方豈有不好的?不對症或者正好與病情相反,才是不好的。希望收集藥方的人,遇到猛烈的藥方,可以刪除就刪除,萬一不能刪除,則在藥方下面詳細註明病情和症狀,什麼情況下可以用,什麼情況下不能用,這樣用藥的人就可以對症下藥,不會輕易嘗試亂投藥,這也是古人謹慎用藥的意思吧。

古人治療血瘀,常用虻蟲和水蛭,因為它們善於吸吮血液,但是它們的毒性很大,很多人因此受害,不如改用夜明砂,因為它是吃蚊子而成的。蚊子吸吮血液,不比水蛭差,本草書上說它能墮胎,那麼它能治療瘀血就清楚了。這說法出自《不居集》,錄在此處供參考。

陸氏之子,患咳嗽失音,遍求名醫,均無效。烏程汪謝城孝廉,在會稽做司鐸,於是求他診治。他說:「這是蟲咳。」給他開了殺蟲的藥方,劑量很輕,並且讓他吃榧子,十幾天就痊癒了。失音的病症,不外乎金氣受損和金氣閉塞兩種情況,這是醫學界另闢蹊徑的一個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