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晴初

《存存齋醫話稿》~ 卷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7)

1. 卷二

名曰芍藥甘草湯。甘草一味。名曰甘草湯。信手拈來。頭頭是道。一方可分為數方。數方可合為一方。增一藥之分兩。即所以減他藥之分兩。而另名為一方。取一味二味。即名為一方。藥隨病為轉移。方隨證為增減。因物付物。何容心焉。設懸擬一方。以治一病。印定後人眼目。

天下豈有呆板之病證。待呆板之方藥耶。奈何張景岳新方八陣及黃元御八種書內。自制之法。不一而足。豈以古方為不足用。而有待於新制乎。集數味藥。輒名一方。方不可勝窮。徒眩人意耳。

〔十五〕王龍谿先生調息法曰。息有四種。一風。二喘。三氣。四息。前三為不調相。後一為調相。坐時鼻息出入覺有聲。是風相也。息雖無聲。而出入結滯不通。是喘相也。息雖無聲。亦無結滯。而出入不細。是氣相也。坐時無聲。不結不粗。出入綿綿。若存若亡。神資沖融。

情抱豫悅。是息相也。守風則散。守喘則戾。守氣則勞。守息則密。前為假息。後為真息。欲習靜以調息為入門。使心有所寄。神氣相守。亦權法也。調息與數息不同。數為有意。調為無意。委心虛無。不沉不亂。息調則心定。心定則息愈調。真息往來。呼吸之機。自能奪天地之造化。

心息相依。是謂息息歸根。命之蒂也。一念微明。常惺常寂。範圍三教之宗。吾儒謂之「燕息。」佛氏謂之「反息。」老氏謂之「踵息。」造化闔闢之元機也。以此徵學。亦以此衛生。了此便是徹上徹下之道。閱智顗大師小止觀中。有坐禪調息法。其說與龍谿先生同。汪訒庵醫方集解勿藥元詮內。

亦載調息法。余竊謂以藥療病。弗計其功。先防其弊。蓋弊無。則其功乃為真功。修養何莫不然。調息法之功效。在行之者自知之。豈容懸揣。若言流弊。則斷斷無之。何也。出於自然。不出於勉強也。至勿藥元詮內載「小周天」法。閉息運送。苟無口訣真傳。不可依法亂做。

恐稍不得法。流弊無窮。嘗見妄做丹道工夫。多有致疾者。或發癰疽。或結癥瘕。或疝或淋。或癲或狂。蓋以人身氣血。升降出入。自然而然。肓修瞎煉。矯揉造作。精氣拂亂。必隨其所傷而致種種疾苦耳。惟得明師良友的的真傳。乃為有功無弊。〔仲圭按〕修仙學佛。多有從呼吸入手者。

此則須有明師指示。未可妄做。若為強身卻病。似可按法練習。大約呼氣吸氣。以細長而徐緩為要訣。吾杭傷科虞祥林氏。倡氣功療養法於西湖中醫虛損療養院。倩董志仁君編述肺病特殊療養法一書。分送各界。其法與一般深呼吸不同者。一為呼吸之室。須置熾紅之炭一盆。

人坐其旁呼吸。二為呼吸時皆有聲如鼾。苟能恆心仿行。亦有愈病功效。惟余總覺吸入之氣宜鮮潔。室內不如室外為佳。況更閉窗戶。置火盆耶。至呼吸時聲巨如鼾。即坐龍溪先生風相之弊。衡以學理。究有未安耳。

白話文:

[卷二]

芍藥甘草湯只用甘草一味,就叫做甘草湯。 中醫處方灵活多变,一个方子可以分成好几个方子,几个方子也可以合成为一个方子。 增加某种药材的剂量,就相应减少其他药材的剂量,从而构成一个新的方子。 即使只用一味或两味药,也可以构成一个方子。 用药要根据病情而变化,处方要根据症状而增减,要因地制宜,不必拘泥。 不能仅仅设想一个方子来治疗一种疾病,以此来限制后人的眼界。

天下哪有千篇一律的疾病和呆板的处方呢?张景岳的《景岳全书》新方八阵和黄元御的八种医书中,自创的处方方法数不胜数。怎么可以说古方不够用,还要依靠新创的方子呢? 随意组合几种药材就取个名字,这样方子岂不是多得数不清,只会让人眼花缭乱。

王龙溪先生的调息法说呼吸有四种:风、喘、气、息。前三种是不调的,最后一种是调和的。坐着的时候,鼻息出入有声,这是风相;呼吸无声,但出入阻塞不通,这是喘相;呼吸无声,也不阻塞,但出入粗大,这是气相;坐着的时候,无声、不阻塞、不出入粗大,呼吸绵绵细细,若有若无,精神充盈,心情愉悦,这是息相。 执着于风相则会气散,执着于喘相则会憋闷,执着于气相则会疲劳,执着于息相则会平静。前三种是虚假的呼吸,最后一种才是真正的呼吸。 想要修习静坐来调理呼吸,使心有所寄托,神气相守,这是一种权宜之法。 调息和数息不同,数息是有意的,调息是无意的,要将身心交给虚无,不沉着不慌乱。呼吸调和则心神安定,心神安定则呼吸更加调和。 真正的呼吸往来,呼吸的机理,就能夺取天地间的造化。

心与息相互依存,这就是息息归根,生命的根本。 一念微明,时而清醒时而寂静,这涵盖了三教的宗旨:儒家称之为“燕息”,佛家称之为“反息”,道家称之为“踵息”,这是天地造化的根本机理。 可以用它来求学,也可以用它来养生,明白了这一点就是贯通天地之道了。 智顗大师的《小止观》中也有坐禅调息的方法,其说法与龙溪先生相同。 汪昂的《医方集解》和《勿药元诠》中也记载了调息法。

我认为,用药物治疗疾病,不考虑疗效,先要预防其弊端。如果弊端没有了,那么疗效才是真正的疗效。 修养也是如此。 调息法的功效,在于实践者自己知道,岂能妄加揣测?如果说它有什么弊端,那绝对没有。为什么呢?因为它出自自然,不是勉强为之。 《勿药元诠》中记载了“小周天”的方法,闭息运行,如果没有口诀的真传,不可以随便模仿。

恐怕稍有不当,弊端就会无穷。 我曾见过很多人妄图修炼丹道,结果都生病了,有的长痈疽,有的生结石,有的患疝气或淋病,有的癫狂。这是因为人体气血的升降出入是自然而然的,如果盲目修炼,强求造作,就会使精气紊乱,必然会因为损伤而导致各种疾病。 只有得到明师良友的真正传授,才能做到有功无弊。(仲圭注) 修仙学佛,很多都从呼吸入手,这必须有明师指导,不可妄为。 如果为了强身健体,预防疾病,可以按照方法练习。 呼吸时,要以细长而缓慢为要诀。

杭州伤科医生虞祥林先生,在西湖中医虚损疗养院倡导气功疗养法,请董志仁先生编写了《肺病特殊疗养法》一书,分发给各界。 这种方法与一般的深呼吸不同之处在于:一、呼吸的房间里,必须放一盆烧红的炭火,人坐在旁边呼吸;二、呼吸时都有声音,像鼾声一样。 如果能够坚持练习,也有疗效。但我总觉得吸入的空气应该清新,室外比室内好,更何况还要关窗户,放火盆呢? 至于呼吸时声音很大,像鼾声一样,这正是龙溪先生所说的风相的弊端,从理论上衡量,我觉得还有不足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