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存存齋醫話稿》~ 卷二 (5)
卷二 (5)
1. 卷二
蒼朮乾薑治脾濕。此分頭治法也。熟地蒼朮。益腎陰而兼運脾陽。蒼朮五味流脾濕。即以潤腎燥。此交互治法也。嘉言喻氏謂此方超超元箸。豈虛譽耶。若不綜觀全方。尋繹意義。徒沾沾於某藥入某經。某藥治某病。則自窒靈機矣。
〔九〕錢塘趙恕軒。名學敏。一字依吉。撰利濟十二種。其串雅一種。書分內外兩編。類皆草澤醫所傳諸方法。世所謂走方。手持虎刺。遊食江湖者是也。虎刺一名曰虎撐。以鐵為之。形如環盂。虛其中竅。置鐵丸。周轉。搖之有聲。相傳始於宋李次口行山逢虎。齧刺於喉。
求李拔。置此器於虎口。為拔去之。其術乃大行。流傳至今。其術治外以針刺蒸灸。治內以頂串禁截。取其速驗。不計萬全。藥上行者曰頂。下行者曰串。頂藥多吐。串藥多瀉。頂串而外。則曰截。截絕也。如絕害然。走醫以頂串截為三大法。末流妄定有九頂。十三串。七十二截等目外。
又有九種。十三根等法。能拔骨髓諸毒外出。然不肖瘍科。每竊以取利。種毒留根。變小成大。為害不淺。又有禁法。禁法之大。莫如水法。次則祝由。近於巫覡。且有變病法。如約脾丸中用木瓜露以閉溺竅。掩月散中用鯉脊鱗以遮瞳神。取貝母中之丹龍睛。以弛髓脈。剔刺蝟中之連環骨。
以縮骨筋。外科則用白硃砂以種毒。蛇蕈灰以種瘡。即九種十三根之類。更有合扁豆膏以留瘧。曼陀酒以留癲。甚則醉獸散之可以病馬牛。金針丸之可以困花木。種種不仁。愈降愈甚。良由操技不精。欲藉此遂其罔利之心耳。恕軒取其所授。為芟訂之。名曰串雅。不欲泯其實。
並欲矯奇。而俾歸於雅也。且謂此書雖盡刪其不經之法。而不能盡絕其傳。故述其大概如是。業醫者不可不知。(串雅中方。多有散見於諸書者。如內編首列韓飛霞黃鶴丹。青囊丸。推為遊方之祖方云。)
〔十〕偶閱孫文垣三吳治驗醫案。次日有一人來就診。其病情與孫案一則相彷彿。遂用其方治之。兩帖愈。於以見古人對證發藥。效如桴鼓。其案曰。「倪姓右頰車浮腫而痛。直衝太陽。發寒熱。兩手寸關俱洪大有力。此陽明經風熱交扇所致。以軟石膏三錢。白芷升麻各一錢。
葛根二錢。生熟甘草一錢。薄荷。山梔。丹皮。連翹。各七分。天花粉。貫眾。各一錢半。兩帖腫痛全消。」
〔十一〕相傳天士葉氏治痘多活法。一子病痘閉。諸醫束手。先生命取新漆桌十餘張。裸兒臥於上。以手轉輾之。桌熱即易。如是殆遍。至夜痘怒發得生。又嘗於肩輿中見一採桑婦。先生命輿人往摟之。婦大怒詈。其夫將扭輿人毆。先生曉之曰。「汝婦痘已在皮膜間。因氣滯閉不能出。
吾特激之使怒。今夜可遽發。否則殆矣。」已而果然。又一人。壯年患痘閉。先生令取雞屎若干。以醇酒熱調如糊。遍塗其身面手足。越宿雞矢燥裂剝落。而痘已出矣。又先生之外孫。甫一齡。痘閉不出。母乃抱歸求救。先生視之甚逆。沉思良久。裸兒鍵置空室中。禁女弗啟視。
白話文:
[卷二]
蒼朮和乾薑治療脾濕,這是分頭治療的方法。熟地黃和蒼朮一起使用,熟地黃滋陰益腎,同時又能幫助蒼朮運化脾陽。蒼朮能祛除脾濕,又能燥濕潤腎,這是交互治療的方法。嘉言喻氏稱讚此方妙不可言,難道是虛譽嗎?如果不全面地觀察整個處方,深入思考其意義,只停留在某藥入某經,某藥治某病的層面上,就會阻礙靈感的產生。
錢塘趙恕軒,名學敏,字依吉,撰寫了《利濟十二種》,其中《串雅》一種,分內外兩編,內容多是民間遊醫所傳的方法,也就是那些走街串巷,手持虎刺行醫的人所用的方法。虎刺,又名虎撐,是用鐵製成的環形工具,中間有孔,裡面放著鐵丸,旋轉搖動就會發出聲音。相傳始於宋朝李次口,他行山時遇虎,被老虎咬傷喉嚨,求人用這種工具從虎口拔出利器,此後這種技術便廣泛流傳。其治療方法,外治用針刺、灸法,內治用“頂串禁截”法,追求快速見效,不考慮萬全之策。“頂藥”多為催吐藥,“串藥”多為瀉下藥,“頂串”之外,還有“截”法,意為截斷病邪,如同斬草除根。遊醫把“頂、串、截”三法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,後來更衍生出九種“頂法”、十三種“串法”、七十二種“截法”等等,還有九種方法、十三種藥物等等,聲稱能拔出骨髓中的毒素。然而,很多不肖的瘍科醫生,往往以此謀利,故意留下病根,使小病變大病,危害甚深。此外還有禁法,其中水法為最主要的禁法,其次是祝由術,近似於巫術。還有一些變病的方法,例如,在治療脾丸的方劑中用木瓜露來閉塞尿道,在掩月散中用鯉魚脊椎上的鱗片來遮蓋瞳孔,用貝母中的“丹龍睛”來鬆弛髓脈,用刺蝟身上的“連環骨”來收縮筋骨。外科則用白硃砂種毒,用蛇蕈灰種瘡,這都與前面提到的九種方法、十三種藥物之類的方法有關。還有一些方法是使用扁豆膏使瘧疾久治不愈,用曼陀羅酒使癲癇久治不愈,甚至用醉獸散來使牛馬生病,用金針丸來使花木枯萎,種種不仁不義的手段層出不窮,其原因是這些醫生技藝不精,只想藉此謀取不義之財。恕軒將這些方法整理編纂成《串雅》,既保留了其有效的部分,又糾正了其怪異之處,使其更為完善。他認為,即使刪除了書中不妥當的方法,也無法完全阻止其流傳,故而將其大概記錄下來,以供醫者參考。(《串雅》中的一些方劑,多見於其他書籍,例如內編開篇就列舉了韓飛霞黃鶴丹、青囊丸,認為是遊方醫生的祖傳方劑。)
偶爾閱讀孫文垣的《三吳治驗醫案》,第二天就遇到一個病情與其中一個病例相似的病人,便用書中的方劑治療,兩帖藥就痊癒了,由此可見古人對證用藥,療效显著。該病例記載如下:「倪姓病人右臉頰車輪狀腫脹疼痛,直達太陽穴,發寒熱,兩手寸關脈洪大有力,這是陽明經風熱交邪所致。處方:生石膏三錢,白芷、升麻各一錢,葛根二錢,生甘草、炙甘草各半錢,薄荷、山梔、丹皮、連翹各七分,天花粉、貫眾各一錢半。兩帖藥後,腫痛完全消退。」
相傳天士葉氏治療痘症多有妙法,曾有一小孩患痘症,痘疹不出,其他醫生都束手無策。葉先生命人取十幾張新的漆桌,讓孩子赤身裸體躺在桌子上,用手翻轉孩子的身體,桌子變涼了就換一張,如此反覆操作,直到晚上,痘疹才大量爆發。又有一次,在轎子裡看到一個採桑的婦女,葉先生讓轎夫把她拉過來,婦女非常生氣,辱罵轎夫,她丈夫也要打轎夫,葉先生解釋說:「你夫人的痘疹已經在皮膚表面了,因為氣滯不通才出不來,我只是激怒她,讓她發洩一下,今晚痘疹就會爆發,否則就危險了。」結果果然如此。還有一位壯年男子患痘疹,痘疹不出,葉先生讓他用雞屎加熱酒調成糊狀,塗抹全身,一夜之後,雞屎乾燥脫落,痘疹也出來了。葉先生的外孫,只有一歲,痘疹不出,母親抱著他來求救。葉先生態度嚴肅,沉思良久,然後讓孩子赤裸地放在空房間裡,不讓任何人去看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