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存存齋醫話稿》~ 卷一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3)

1. 卷一

〔三十五〕杏軒醫案曰:(新安程文圃觀泉著)經云:「腎者主水,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。」是精藏於腎,非精生於腎也。譬諸錢糧,雖儲庫中,然非庫中自出,須補脾胃化源。余評葉氏醫案有云:「此等血肉有情之方,正合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經旨。」如果病人胃口傷殘,未可遽投。

正與杏軒先生之言暗合。蓋補精必用醲厚之品,然總須胃化脾傳,方能徐徐變精歸腎。不過以醲厚之品,較清淡者變精為較易耳。斷不能入口之後,輒變精而藏諸腎也。須補脾胃化源者:飲食增則津液旺,自能充血生精也。

〔三十六〕余合回生丹以救難產,及治產後瘀血為患等證,屢建奇功;而獨不利於虛寒之證,以虛則當補,寒則當溫也。一婦產後甫兩日,惡露不行,腹痛作嘔。服回生丹一丸,嘔不除而轉增泄瀉。乃邀診。面青唇淡,舌苔白滑,脈則右弦緩,左沉澀。㽲痛作嘔,泄瀉不爽。

為疏半夏、代赭石、肉桂、琥珀、黑薑炭、延胡、桃仁、炙甘草等溫行之品。嘔止痛緩,而惡露亦稍行,左脈漸流利。再二劑,瘀行痛緩,瀉亦止。胃口不開,體甚困乏。改用扶元和胃,溫行血氣,小劑緩調。數劑胃能納穀,形色亦漸轉。惟左小腹有塊如拳大,不時攻觸作痛。乃仿大黃䗪蟲丸法,前方去半夏、代赭石,加當歸、制穿山甲、酒醉地鱉蟲(即䗪蟲)為末,搗入醋熬大黃膏,白蜜煉為丸,如桐子大,早晚每服三錢。不匝月,塊漸小,痛亦漸除。後與通補奇經,溫養肝腎,病竟脫,體氣復充。此證血因寒瘀而上衝於胃;沖胃者,為產後三沖急證中之一。回生丹治三沖急證,本有專功;然能迅推瘀血下行,而不能治因寒凝結之瘀。凡用合成丸藥,必須考覈丸方藥性功能,參合脈證。倘若耳食某丸可治某證,而恣意用之,總屬得失參半。此古人所以有「先議病,後議藥」之訓。

〔三十七〕水鄉農人多患腳氣,俗名大腳風,又名沙木腿。一腫不消,與尋常腳氣發過腫消者迥殊。此因傷絡瘀凝,氣亦阻痹,風濕熱雜入之邪,襲入而不能出也。故病起必胯間結核而痛,憎寒壯熱,而漸以下行至足。初起宜用蔥白杵爛和蜜。(蔥蜜相併,至毒殺人,切勿入口!)罨胯核痛處。再用海䖳(俗名海蜇頭)、地慄(即荸薺)同煎。俟海䖳化盡,取湯吞當歸龍薈丸三錢(此丸藥肆多合成發售),能即消散為妙。若已成者,以黃柏(酒炒研末)八兩、海䖳八兩(勿漂煎化),加蔥須自然汁,和勻法丸,綠豆大,茅根湯日送三錢。外用杉木刨花煎濃湯,入皮硝一兩頻洗。日以藍布浸鹽滷束之。以鹽滷善清濕熱,散風毒。凡洗鵝掌風及腳氣,立良也。忌一切辛熱發物,尤忌蠶蛹(雖愈後宜忌食蠶蛹數年)。

〔三十八〕凡暴厥、卒中、癇魘及跌墜暈僕諸病,其身中氣血擾亂未定,切勿張皇暄鬧,妄為移動,以致氣絕不返。總宜在原處量證設法,可以得生。如閉證,宜取嚏,服玉樞丹、蘇合丸之類以開之;虛證,用炭醋熏之,或令人緊抱,以口接氣,再灌以參湯、薑湯、童便之類。按證施治。

白話文:

[卷一]

  1. 杏軒醫案記載(新安程文圃觀泉著)說:經書記載,腎臟主水,接受五臟六腑的精華並儲藏它。意思是精華儲藏在腎臟,而不是腎臟自己產生精華。比方說,錢糧雖然儲存在倉庫裡,但倉庫本身並不能產生錢糧,需要依靠脾胃的運化來提供來源。我評論葉氏醫案時曾說,這些滋補氣血的藥方,正適合精氣不足的人,用味道甘美濃郁的藥物來補充。但如果病人胃口受損,就暫時不能使用。

這與杏軒先生的說法暗合。因為補益精氣必定要用濃郁的藥物,但總要依靠脾胃的運化和脾臟的輸送,才能慢慢地轉化精氣歸於腎臟。只是濃郁的藥物比清淡的藥物更容易轉化成精氣而已,絕不是服藥後就能立即轉化成精氣儲藏在腎臟。需要補益脾胃來提供來源的原因是,飲食增加則津液旺盛,自然就能充盈血液,生長精氣。

  1. 我用回生丹來救治難產以及產後瘀血等症狀,屢次收到奇效,但唯獨對虛寒證狀無效,因為虛證當補,寒證當溫。有一個婦女產後兩天,惡露不通,腹痛嘔吐,服用一丸回生丹後,嘔吐不止反而加重了腹瀉。於是邀請我診治,病人面色青白,嘴唇蒼白,舌苔白滑,脈象右側弦緩,左側沉澀,腹痛嘔吐,腹瀉不止。

我便用半夏、代赭石、肉桂、琥珀、黑薑炭、延胡索、桃仁、炙甘草等溫經通絡的藥物,嘔吐止住,疼痛緩解,惡露也稍通,左側脈象漸漸流利。再服兩劑藥後,瘀血通暢,疼痛緩解,腹瀉也止住了。但胃口不好,身體非常疲乏,便改用扶元和胃、溫通血氣的藥物,小劑量緩慢調理,幾劑藥後胃口能進食,面色也漸漸好轉。只是左下腹有一個拳頭大小的腫塊,時不時脹痛,便仿照大黃蟲丸的方法,

之前的藥方去掉半夏、代赭石,加入當歸、制穿山甲、酒制地鱉蟲(即地龍),研成末,拌入醋熬大黃膏,用白蜜煉成丸藥,如桐子般大小,早晚服用三錢。不到一個月,腫塊漸小,疼痛也漸漸消失。之後再用補益奇經、溫養肝腎的藥物,疾病終於痊癒,身體氣血也恢復充盈。這個病例是血瘀寒凝上衝於胃,衝擊胃部是產後三衝急證之一。回生丹治療三衝急證本來有專門功效,但它能迅速推動瘀血下行,卻不能治療因寒凝結成的瘀血。凡是用合成的丸藥,必須仔細考察丸藥的藥性和功能,結合脈象和證狀。如果只是聽說某種丸藥能治某種病,就隨意服用,結果往往是好壞參半。這就是古人為什麼有「先議病,後議藥」的訓戒。

  1. 水鄉農民多患腳氣病,俗稱大腳風,又名沙木腿,腫脹不消,與尋常腳氣發作後腫脹消退的迥然不同。這是因為經絡受損,瘀血凝滯,氣血阻滯,風濕熱邪入侵而不能排出。所以發病時必定會出現胯間結核疼痛,惡寒發熱,然後逐漸向下蔓延至腳部。初期應該用蔥白搗爛和蜂蜜(蔥和蜜混合,毒性極大,切勿入口)敷在胯部結核疼痛的地方,再用海蜇頭、荸薺一起煎煮,等到海蜇煮化,取湯服用當歸龍薈丸三錢(這種藥丸藥店多有合成出售),能很快消散最好。如果已經成型,用酒炒研磨的黃柏八兩、海蜇八兩(不要漂洗,直接煎煮),加入蔥須的汁液,和勻製成丸藥,綠豆大小,用茅根湯送服三錢,外用杉木刨花煎濃湯,

加入芒硝一兩頻繁清洗,每天用藍布蘸鹽滷捆紮。因為鹽滷善於清熱祛濕,散風解毒,凡是治療鵝掌風和腳氣都很有效。忌食一切辛辣刺激的食物,尤其忌食蠶蛹(即使痊癒後也應該忌食蠶蛹數年)。

  1. 凡是暴厥、中風、癇證、魘寐以及跌倒昏迷等病症,患者體內氣血紊亂尚未平定,切勿驚慌喧鬧,胡亂移動,以免氣絕身亡。總應該在原地根據病情設法治療,才能保住性命。如果屬於閉證,應該採取嚏法,服用玉樞丹、蘇合丸等藥物來開竅;如果屬於虛證,用炭火醋熏,或者讓人緊緊抱住,用嘴對著患者口鼻呼吸,再灌服人參湯、薑湯、童尿等。根據病情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