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存存齋醫話稿》~ 卷一 (11)
卷一 (11)
1. 卷一
不難渙然冰釋矣。
〔二十八〕千金方言,凡人好患齒痛,多由月蝕夜餐飲之所致。識者深宜慎之。所以日月蝕未平時,特忌飲食。按此說知者不多,為拈出。又養生家言,今人漱齒,每以早晨,是倒置也。凡一日飲食之垢,積於齒縫,當於夜晚刷洗,則滓穢盡去。故云「晨漱不如夜漱」。
〔二十九〕雞峰普濟方五噎諸氣論曰:此病不在外,不在內;不屬冷,不屬熱;不是實,不是虛。所以藥難取效。此病緣憂思恚怒,動氣傷神,氣積於內。氣動則諸證悉見,氣靜則疾候稍平。手捫之而不得疾之所在;目視之而不知色之所因;耳聽之而不知音之所發。故針灸服藥,皆不獲效。此乃神思(原本作意字)間病也。頃京師一士人家,有此疾證,勸令靜觀內養,將一切用心力事,委之他人。服藥方得見效。若不如是,恐卒不能安。但依此戒,兼之灼艾膏肓與四花穴及服藥,可以必瘥。孫真人云:婦人嗜欲多於丈夫,感病倍於男子;加以慈戀愛憎、嫉妒憂恚,染著堅牢,情不自抑,所以為病根深,療之為艱差。按神思間病,乞靈藥物,竊恐盧扁亦謝不敏。凡遇此等病,苟非其人染著堅牢,總當諄切相勸,令其靜觀內養;推古昔仁人之用心,諒不僅書一紙方,便了厥事也。第靜觀內養四字,談何容易!惟夙具根器者,始能領略耳。
〔三十〕靜觀內養之法,仁和何惠川所輯文堂集驗方內一條,簡切易行,錄後以供眾覽。彥暉質魯學淺,鮮有所知;嘗舉此條,質諸一二老友之喜談心學者。謂條內「自審此念因何而起」一語,妙諦無窮,卻病其小焉者也。海內不乏明眼,然乎否乎?集驗方曰:凡虛損證,由勞力過度而成者,得安養藥食之功,尚在易治;若由偏性七情六慾而成者,藥力之功居其三,惟靜養之功,方可迴天。隨分忘其家業,住於安閒之所,清心寡慾,去其酒色財氣之私心。清晨醒即起(醒而再睡,易於神馳而昏亂)。物我相忘,安神靜坐。若有妄想,即徐步自審此念因何而起,如何而止,與身心無益之念去之。靜則再坐,動則再步。如此行一炷香,少頃再行,必得心息相依,呼吸自然。坐時以口生津液,坐起周身筋骨舒暢為驗。工夫下手,由淺入深,總以不間斷為妙。即行住坐臥,皆要安神內守。行之半月,即有奇功。加之善願助之,可以希仙矣。若徒服奇藥,或逆氣閉息,非徒無益而有害。〔仲圭按〕靜坐確能治虛損,而神經衰弱之失眠症,收效尤捷。惟坐時妄念起落,最難排除。昔同善社之守竅,因是子之注意丹田,無非為排除妄念而教人以訣也。余意最好當靜坐時,手持念珠,低聲念「阿彌陀佛」,身口耳同時並用,妄念自然由少而無。且虛損痼疾,多由業力感應;惟有虔心持誦佛號,方能消除宿世惡業。故虛損病人,除每日朝晚澄心靜坐外,余時可參閱佛典及養生諸書,以明修心保身之大法。實力奉行,病無不瘳;徒恃藥石,詎有濟哉?
白話文:
[卷一]
容易理解了。
關於牙痛,很多人牙痛都是因為月蝕當晚吃喝導致的。明白的人應該特別注意,日月蝕期間尤其忌諱飲食。知道這個道理的人不多,所以特別提出來。養生家說,現在人漱口大多在早上,這是本末倒置的。一天的飲食殘渣積在牙縫裡,應該晚上刷洗乾淨,所以說「晨漱不如夜漱」。
關於噎氣,此病不在外不在內,不寒不熱,不實不虛,所以很難藥到病除。此病由憂思恚怒、動氣傷神引起,氣積於內,氣動則諸症皆現,氣靜則病情稍緩。用手摸不到病灶,用眼看不見病色,用耳聽不到病聲,所以針灸服藥都無效。這是心神之病。京城一位士人家曾患此病,勸他靜心養神,將所有費心力的事都託付他人,服藥後才見效。若不如此,恐怕難以痊癒。只要遵守這個方法,再加上灸艾膏肓穴和四花穴,並服用藥物,就能痊癒。孫真人說,女人慾望比男人多,生病也比男人多,再加上慈愛、憎恨、嫉妒、憂愁、憤怒等情緒,執著頑固,難以控制,所以病根深,難以治療。遇到這種心神之病,即使是神醫也難以應付。凡遇到此類疾病,除非是病人執著頑固,都應該諄諄告誡他們靜心養神,效法古聖先賢的用心,不只是開個藥方了事。然而「靜觀內養」四個字談何容易,只有先天具備條件的人才能領悟。
靜觀內養的方法,《文堂集驗方》中有一條簡潔易行的法門,錄在後面供大家參考。我學識淺薄,所知有限,曾將此法向一些喜談養生之道的朋友請教,他們認為其中「自審此念因何而起」一句妙諦無窮,卻又認為它太簡略了。海內是否也有明眼人呢?《集驗方》說:凡虛損之症,由勞累過度引起的,只要好好休養,飲食得當,比較容易治癒。如果是由於七情六慾引起的,藥效只佔三分之一,只有靜養才能扭轉乾坤。放下家務,住在安靜的地方,清心寡慾,去除酒色財氣的私心,清晨醒來就起床。(醒了又睡,容易神思恍惚。)物我兩忘,安神靜坐,如有妄想,就慢慢地反省這個念頭是怎麼產生的,如何才能止住,將與身心無益的念頭去除。靜下來就繼續坐,動起來就繼續走。這樣做一炷香的時間,過一會兒再做,就能做到心息相依,呼吸自然。坐的時候用口生津液,坐起後周身筋骨舒暢則為有效。練功要由淺入深,重要的是持之以恆。無論行走、站立、坐臥,都要安神內守。這樣做半個月,就會有奇效,再加上善願輔助,可以修仙了。如果只服用奇藥,或逆氣閉息,不僅無益反而有害。靜坐確實能治療虛損,對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症,療效尤其顯著。只是坐的時候妄念起伏,最難排除。過去同善社的守竅,強調注意丹田,都是為了排除妄念而教導人們的方法。我認為最好在靜坐時,手持念珠,低聲念「阿彌陀佛」,身心口同時運用,妄念自然會減少直至消失。而且虛損痼疾大多由業力感應所致,只有虔誠持誦佛號,才能消除宿世的惡業。所以虛損病人,除了每天早晚澄心靜坐外,其他時間可以參閱佛典和養生書籍,學習修心養生的方法,努力實踐,疾病自然痊癒。只依靠藥物,怎麼會有效果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