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子祿、徐師曾撰

《經絡全書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前編·分野

2. 一、〔巔頂〕

(頭頂心也)屬足太陽膀胱經(《靈樞》曰:足太陽之脈,起於目內眥,上額交巔。《素問》曰:三陽並至如風雨,上為巔疾,下為漏病。又曰:三陽者,至陽也,蓋足太陽之脈,上交巔上,下屬膀胱,故上為巔疾,下為漏病。且手足三陽,皆行於頭,陽氣親上,上實下虛,下虛則不固。

楊上善曰:漏病,膀胱漏泄,言二便數而不禁守也。張潔古曰:巔頂痛,非藁本不能除,此足太陽本經藥也)。又屬足厥陰肝經、督脈之交會(《靈樞》曰:足厥陰之脈連目系,上出額,與督脈會於巔。又曰:營氣上額循巔,下項中,循脊入骶,是督脈也。《素問》曰:督脈與太陽起於目內眥,上額交巔。

又曰:春脈太過,則令善怒,忽忽眩冒而巔疾。王海藏曰:巨陽從頭走足,唯厥陰與督脈會於巔,逆而上行。諸陽不得下,故令巔痛。錢氏瀉青丸,用羌活,以其氣雄,入太陽也。瀉青,乃足太陽、厥陰之藥。注:春脈,肝脈也。巨陽,即太陽也)。又屬手足少陽三焦、膽經(《靈樞》曰:手少陽之正,指天,別於巔,入缺盆,下走三焦,散於胸中也。又曰:足少陽之筋,其直者循耳後,上額角,交巔上)。

又屬足少陰腎經(《素問》曰:頭痛巔疾,下虛上實,過在足少陰,巨陽甚,則入腎。沈承之曰:肺出氣,腎納氣,足太陽膀胱乃腎之府,腎虛則不能納氣歸原,反從足太陽,溯而上行,入額交巔,故頭痛也)。

白話文:

一、〔頭頂〕

(指頭頂的中心部位)這個部位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。(《靈樞》說:足太陽經脈,起於眼睛內角,向上經額頭交會於頭頂。《素問》說:三陽經的陽氣同時向上衝,像風雨一樣,會造成頭頂的疾病,向下則會造成小便失禁的疾病。又說:三陽經是指陽氣最盛的經脈,因為足太陽經脈,向上交會於頭頂,向下歸屬於膀胱,所以向上會造成頭頂的疾病,向下則會造成小便失禁的疾病。而且手和腳的三陽經,都運行於頭部,陽氣偏向於上,造成上部實熱,下部虛弱,下部虛弱則不能固攝。

楊上善說:小便失禁的疾病,是膀胱漏泄,指大小便次數頻繁且不能控制。張潔古說:頭頂痛,一定要用藁本才能去除,這是因為藁本是足太陽經的藥物)。頭頂也歸屬於足厥陰肝經和督脈的交會處(《靈樞》說:足厥陰經脈連接著眼睛的脈絡,向上從額頭出來,與督脈在頭頂交會。又說:營氣上行至額頭,沿著頭頂,向下經過後頸,沿著脊椎進入骶骨,這就是督脈。《素問》說:督脈和太陽經都起於眼睛內角,向上經額頭交會於頭頂。

又說:春天脈象太過旺盛,會使人容易發怒,突然感到頭暈目眩,並且會產生頭頂的疾病。王海藏說:巨陽經的陽氣是從頭部走向足部,只有厥陰經和督脈在頭頂交會,陽氣反而逆行向上。各陽經的陽氣不能向下運行,所以會造成頭頂疼痛。錢氏的瀉青丸,使用羌活,是因為它氣味強烈,可以進入太陽經。瀉青丸,是針對足太陽經和厥陰經的藥物。註:春脈指的是肝脈,巨陽指的是太陽經)。頭頂也歸屬於手足少陽三焦經和膽經(《靈樞》說:手少陽經的走向,向上經過頭頂,分別進入缺盆,向下經過三焦,散佈於胸中。又說:足少陽經的筋,直行的部分沿著耳朵後方,向上經過額角,交會於頭頂上)。

頭頂也歸屬於足少陰腎經(《素問》說:頭痛或頭頂疾病,是因為下部虛弱而上部實熱,問題出在足少陰腎經,如果巨陽經的陽氣過盛,就會進入腎臟。沈承之說:肺臟主導呼出氣體,腎臟主導吸入氣體,足太陽膀胱經是腎臟的腑,腎臟虛弱就不能將氣體納入歸位,反而會從足太陽經,逆流而上,進入額頭交會於頭頂,所以會造成頭痛)。

3. 二、〔頭〕

屬足太陽膀胱經、督脈之交會(《靈樞》曰:足太陽之脈,是動則病,沖頭痛,目似脫,項似拔。《素問》曰:傷寒一日,巨陽受之,故頭痛。七日,巨陽病衰,頭痛少愈。又曰:熱病始於頭首者,刺項太陽而汗出止。又曰:巨陽之厥,則腫首頭重,足不能行,發為眴僕)。

又屬足陽明胃經。(《靈樞》曰:足陽明之別,循脛骨外廉,上絡頭項。又曰:胃氣上注於肺,其悍氣上衝頭者,循咽,上走空竅。《素問》曰:陽明所謂客孫脈,則頭痛、鼻鼽、腹腫。婁全善曰:病在胃而頭痛者,必下之,方愈也)。又屬足少陽膽經(《靈樞》曰:厥頭痛,頭痛甚,耳前後脈湧,有熱,瀉出其血,後取足少陽。李東垣曰:頭痛耳鳴,氣虛頭痛也,以人參、黃耆主之。

朱丹溪曰:東垣青空膏,治少陽頭痛)。又總屬手足三陽經、陽維之脈(《靈樞》曰:手之三陽從手走頭,足之三陽從頭走足。又曰:頭半寒痛,先取手少陽、陽明,後取足少陽、陽明。《素問》曰:頭上五行,行五者,以越諸陽之熱逆也。王啟玄曰:三陽之脈,盡上放頭。

頭者,三陽之會也。張子和曰:頭痛不止,乃三陽受病也。孫景思曰:今人頭風,亦由陽氣虛弱。沈承之曰:頭有五行,中行前自發際,循頂下項至大椎,屬督脈。前髮際上一寸,名神庭穴,屬足太陽膀胱、陽明胃經、督脈之會。後髮際上一寸,名風府穴;五分,名啞門穴,並屬督脈、陽維之會。

第二行,去中行左右各開一寸五分,前後各以髮際為度,屬足太陽膀胱經。第三行,左右各直目瞳子上,前後亦以髮際為度,屬足太陽膀胱、少陽膽經、陽維之會)。又屬足厥陰肝經(《靈樞》曰:厥頭痛,頭脈痛,心悲善泣,視頭動脈及甚者,刺盡出血,後調足厥陰。《素問》曰:肝熱病者,其逆則頭痛員員,脈引沖頭也。

又曰:徇蒙招尤,目眩耳聾,下實上虛,過在足少陽、厥陰。注:徇蒙者,如以物蒙其首,招搖不定;目眩耳聾,皆暈之狀也,此為肝厥,宜鉤藤散。王海藏曰:酒浸當歸,治諸頭痛。蓋頭痛皆屬肝木,故以血藥主之。朱丹溪曰:血虛頭痛,從魚尾上攻,相連頭痛者,當歸、川芎主之,蓋在足太陽、足厥陰也)。

兼屬足少陰腎經(《靈樞》曰:厥頭痛,員員頭重而痛,瀉頭上五行,先取手少陰,後取足少陰。許知可曰:肝虛為上虛,虛則頭暈;腎虛為下虛,虛則頭痛。李東垣曰:有厥逆頭痛者,所犯大寒,內至骨髓。髓以腦為主,腦逆,故令腦痛齒亦痛,宜羌活附子湯)。又分屬足六經(李東垣曰:頭痛須用川芎。

如不應,各加引經藥。太陽川芎、陽明白芷、少陽柴胡、太陰蒼朮、少陰細辛、厥陰吳茱萸。又曰:太陽頭痛,脈浮緊者,川芎、羌活、麻黃主之。少陽頭痛,脈弦細,寒熱往來者,柴胡、黃芩主之。陽明頭痛,自汗,發熱不惡寒,脈浮長者,升麻、葛根、石膏、白芷主之。

太陰頭痛,必有痰,體重、腹痛、為痰癖,蒼朮、半夏主之。少陰頭痛,三陰三陽不流行,足寒氣逆為寒厥,其脈沉細,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。厥陰頭痛,或吐痰沫,冷厥,脈沉緩,吳茱萸湯主之)。

白話文:

頭部是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交會的地方。《靈樞》說:足太陽經發病會導致頭痛,眼睛像要脫落,脖子像要被拔掉。《素問》說:傷寒第一天,巨陽經受病,所以會頭痛。第七天,巨陽經的病衰退,頭痛就會減輕。又說:熱病從頭開始發作的,針刺脖子上的太陽穴,讓它發汗就能停止。又說:巨陽經的厥病,會導致頭部腫脹,頭重,腳不能行走,發作時會突然昏倒。

頭部也屬於足陽明胃經。《靈樞》說:足陽明經的分支,沿著小腿外側,向上連結頭部和脖子。又說:胃氣向上注入肺部,其強盛的氣衝向頭部,會沿著咽喉,向上直走空竅。《素問》說:陽明經所謂的客孫脈,發病會導致頭痛、鼻塞流涕、腹部腫脹。婁全善說:因胃病而引起的頭痛,一定要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才能痊癒。頭部也屬於足少陽膽經。《靈樞》說:厥頭痛,頭痛劇烈,耳朵前後的脈搏跳動明顯,有發熱,放血後再取足少陽經的穴位。李東垣說:頭痛耳鳴,是氣虛引起的頭痛,要用人參、黃耆來治療。朱丹溪說:李東垣的青空膏,是用來治療少陽經頭痛的。

頭部總體來說屬於手足三陽經和陽維脈。《靈樞》說:手的陽經從手走向頭部,足的陽經從頭走向腳。《素問》說:頭部的五條經絡,運行的五種氣,是用來疏散陽氣的熱逆的。王啟玄說:三陽經的脈絡,最終都會匯集到頭部。頭部是三陽經會聚的地方。張子和說:頭痛不止,是三陽經受到病邪侵擾。孫景思說:現在人患的頭風,也是因為陽氣虛弱。沈承之說:頭部有五行經絡,中間的一行從髮際開始,沿著頭頂向下到脖子後面的大椎穴,屬於督脈。前髮際上一寸的地方,叫做神庭穴,屬於足太陽膀胱經、陽明胃經和督脈的交會處。後髮際上一寸的地方,叫做風府穴;後髮際上五分的地方,叫做啞門穴,都屬於督脈和陽維脈的交會處。

第二行,從中間的經絡向左右各偏開一寸五分,前後都以髮際為度量,屬於足太陽膀胱經。第三行,左右兩側各在眼睛瞳孔的正上方,前後也以髮際為度量,屬於足太陽膀胱經、少陽膽經和陽維脈的交會處。頭部也屬於足厥陰肝經。《靈樞》說:厥頭痛,頭部脈搏跳動疼痛,心中悲傷愛哭,觀察頭部跳動的脈搏,如果很明顯,就放血,之後調養足厥陰經。《素問》說:肝臟發熱的人,如果肝氣上逆就會導致頭痛,脈搏會牽引著向上衝到頭部。又說:頭部昏蒙,眼睛發暈,耳朵聽不清楚,這是因為下面虛弱而上面強盛,病因在足少陽經和厥陰經。註解說:頭部昏蒙,像是被東西遮蓋住,搖晃不定;眼睛發暈,耳朵聽不清楚,都是暈眩的樣子,這是肝厥,適合用鉤藤散治療。王海藏說:用酒浸泡過的當歸,可以治療各種頭痛。因為頭痛都屬於肝木的病症,所以要用活血藥來治療。朱丹溪說:血虛引起的頭痛,從眼尾向上侵襲,連帶著頭痛的,要用當歸、川芎來治療,這是因為病位在足太陽經和足厥陰經。

頭部也兼屬於足少陰腎經。《靈樞》說:厥頭痛,頭部沉重而疼痛,可以放血來疏通頭部的五行經絡,先取手少陰經的穴位,再取足少陰經的穴位。許知可說:肝虛是上面的虛弱,虛弱就會導致頭暈;腎虛是下面的虛弱,虛弱就會導致頭痛。李東垣說:有厥逆性頭痛的人,是感受了嚴寒,寒邪深入骨髓。髓是腦的主要組成部分,腦氣逆亂,所以會導致腦痛和牙痛,適合用羌活附子湯治療。頭部分屬於足六經。李東垣說:頭痛要用川芎來治療。

如果沒有效果,就要根據不同的經絡加上引經藥。太陽經頭痛用川芎;陽明經頭痛用白芷;少陽經頭痛用柴胡;太陰經頭痛用蒼朮;少陰經頭痛用細辛;厥陰經頭痛用吳茱萸。又說:太陽經頭痛,脈浮緊的,用川芎、羌活、麻黃來治療。少陽經頭痛,脈弦細,有時發冷有時發熱的,用柴胡、黃芩來治療。陽明經頭痛,會自汗,發熱但不怕冷,脈搏浮而長的,用升麻、葛根、石膏、白芷來治療。太陰經頭痛,一定有痰,身體沉重,腹痛,這是痰濕的病症,用蒼朮、半夏來治療。少陰經頭痛,是三陰三陽的氣不流通,腳冷,氣向上逆而引起的寒厥,脈搏沉細,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療。厥陰經頭痛,可能會吐痰沫,有寒冷的厥逆,脈搏沉緩,用吳茱萸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