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八 (2)
卷之八 (2)
1. 四肢第四
按關。吳文炳。作開。奇效良方。太衝。作行間。
龍玄,側腕交叉脈。(神應)兩手側腕。叉紫脈上(大成)
按醫學綱目。作在列缺上青脈中。灸之。主治下牙疳。
龍虎,側腕紫脈中。(小學)
按醫經小學曰。龍虎側腕紫脈中。滿口牙疼灸七壯。恐是龍玄。然不可改。暫記。
四縫四穴,手四指內。中節。是穴。用三稜針。出血治小兒猢猻勞等證。(大成)
神授,牙癰。灸神授二七壯。隨人大指上。直去骨罅處。起用患人手一跨。(癰疽神秘灸經)
手心,犬癇之為病。手足拳攣。灸兩手心。一壯。(千金)灸黃。手心中七壯。(千翼)療卒死。令人痛。爪其人人中。取醒。不起者。卷其手。灸下紋頭。隨年壯。(外臺)
交脈,卒中風。灸手交脈。三壯。左灸右。右灸左。其炷如鼠屎形。橫安之兩頭下火(千金)短氣。不得語。灸小指第四指間。交脈上。七壯。(同上)齒疼。灸外踝上高骨前。交脈上。七壯。(千翼)
高骨,掌後寸部前五分。針一寸。灸七壯。治手病。(大成)
金門,瘰癧之發。於項後耳之間。累累如貫珠者。是也。法當灸金門二壯。掌後三寸半。是穴。(外科大成)
劍巨,馬刀之發。在耳後。侵入髮際。微腫堅硬如石。甚者。引頂痛也。當灸劍巨。二七壯。在掌後三寸。(外科大成)
肘尖,忤注。灸手肘尖。隨年壯。(千翼)治瘰癧。左患灸右。右患灸左。如初生時。男左女右。灸風池。(入門)肘骨尖上。屈肘得之。(大成)肘尖端處。(金鑑)
按千金腸癰篇曰。屈兩肘正灸肘頭銳骨。各百壯。下膿血即瘥。千金翼曰。灸手肘尖。注曰。一作紋。外科大成曰。取穴。令患者端坐。叉手平胸。肘後突出。尖骨是。灼艾。人須立於患人後。因穴在後面內側小尖骨尖。以指按之。患處痠麻者。是真穴。此乃大肘尖之旁。小肘尖。
仰手與小指對直者。是也。按此骨尖。小指即麻為驗。此穴與肩尖穴。多不取。不真。惟此取法最確。故重表而出之。宜珍之勿忽。今按恐是少海穴。
衝陽,肘外屈橫紋外頭。(千翼)
按千金翼注曰。是曲池穴。衝陽。在足趺上五寸。外臺同。外科全書曰。足八邪。足左右五指岐骨間。各有四穴。其衝陽穴亦可刺。在足背。對中指。近曲處。左右亦同。蓋同名異穴也。千金曰。狂走刺人。或欲自死。罵詈不息。稱神鬼語。灸兩肘內屈中。五壯。又治五屍。
灸手肘紋。隨年壯。千金翼曰。呀嗽。灸兩屈肘里大橫紋下頭。隨年壯。又疔腫。在左灸左臂曲肘紋前。取病人三指外。於臂上處中灸之。兩筋間。從不痛至痛。腫在右從右。灸不過三四日瘥。此他散見諸篇。主治部中詳之。
硯子骨,豌豆瘡。灸兩手腕硯子骨尖上。三壯。男左女右。(千金○頭注曰。硯。明板。作晛。硯子骨。未詳何處。硯。千金翼。作研。無異義。)
白話文:
四肢第四
關於穴位位置及針灸治療方法的記載,內容來自多部醫書,略有出入:
太衝穴(行間穴)的定位與應用方法。龍玄穴位於手腕側面交叉脈絡處,不同醫書記載略有差異。列缺穴上方青脈中灸治下牙疳。龍虎穴位於手腕側面紫脈中。四縫穴位於四指內側中節,用三稜針放血治療小兒疾病。神授穴位於大拇指直達骨縫處,灸治牙癰。手心穴灸治犬癇。交脈穴灸治中風、短氣、齒痛等。高骨穴針灸治療手部疾病。金門穴灸治瘰癧。劍巨穴灸治馬刀瘡。肘尖穴灸治忤注、瘰癧。關於肘尖穴的具體位置,不同醫書記載略有不同,可能與少海穴相關。衝陽穴位置在不同醫書中有所差異,可能為同名異穴。灸治狂走、五屍等症。最後,記載了硯子骨穴灸治豌豆瘡,但穴位位置描述模糊不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