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八 (3)
卷之八 (3)
1. 四肢第四
天心,乾八寸許。(秘旨)
按文不解。所圖。在勞宮內旁。
橫紋,掌盡處橫紋。掐至中指尖。主吐。(秘旨)
按千金曰灸掌後橫紋後五指。男左女右。七壯。即瘥。已用得效。疔腫。灸法雖多。然此一法甚驗。出於意表也。
𦙀門,大指節下五分。治氣促氣攻。𦙀門推向橫紋。主吐橫門。(門。疑是紋字。)推向𦙀門。主瀉。(秘旨)
靠山,大指下。掌根盡處。婉中。能治瘧疾痰壅。(秘旨)
按婉當作腕。千金翼曰。轉筋。在兩臂及胸中。灸手掌白肉際。七壯。
威靈,虎口下兩旁。岐有圓骨處。遇卒死症。揉掐即醒。有聲則生。無聲則死。(秘旨)
一扇門,二扇門,中指兩旁。挾界下半寸。是穴。治熱不退。汗不來。掐此即汗如雨。不宜太多。(秘旨)
精靈,四指五指。挾界下半寸。治痰壅氣促氣攻。(秘旨)
二人上馬,小指下里側。對兌邊。是穴。治小便赤澀。清補腎水。(秘旨)
按千金曰。短氣不得語。灸小指第四指間。交脈上。七壯。
外勞宮,指下。正對掌心。是穴。治糞白不變。五穀不消。肚腹泄瀉。(秘旨)
一窩風,掌背根盡處。婉中。治肛痛。極效。急慢驚風。又一窩風。掐至中指尖。主瀉。(秘旨)
按婉。當作腕。
鬼城(千金)一名十宣。(良方)邪病大喚。罵詈走。灸十指端。去爪一分。(千金)在手十指頭上。去爪甲角。一分。每一指。各一穴。兩手共十穴。故名十宣。治乳蛾用三稜針。出血則效。(良方)
按千金曰。治卒忤死。灸十指爪下。各三壯。蓋同處。十宣。大成。良方等所說乃鬼城也。今移入一名。
十指頭,短氣不語。灸手十指頭。合十壯。(千金)脾風占候。聲不出。或上下手。當灸手十指頭。(同上)
按合。外臺。作各。是也。
手足陽明(千金)
手足十指頭,手足陽明。謂人四指。凡小兒風病。太動手足。掣瘲者。盡灸手足十指端。又灸本節後。(千金)按外臺。引備急方云。療卒死而張目反折者。灸手足兩爪甲後。各十四壯。
手大指節理,灸黃法。屈大指節理。各七壯。(千翼)
按外臺。引肘後云卒心腹煩滿。灸兩手大拇指內邊。爪後第一紋頭。各一壯。又千金曰。脾風占候聲不出。或上下手。灸兩大指節上下。各七壯。又曰。治目卒生翳。灸大指節橫紋。三壯。左灸右。右灸左。資生曰。小兒雀目。夜不見物。灸手大指甲後一寸。內廉橫紋頭白肉際。
各一壯。醫學綱目引摘玄曰。喉痹頷腫如升。水粒不下。手大指背頭節。三稜針刺之。出血。以上所說。大抵似同處。蓋取奇穴者。無定論。臨機應變。其巧拙各分。蓋古人之治理。不必拘拘。
大拇指頭,五屍。灸兩手大拇指頭。各七壯。(千金)
白話文:
四肢第四
天心穴位於手腕背側,距腕橫紋約八寸。(秘方)
按:原文說明不清楚,圖示顯示穴位在勞宮穴旁。
橫紋穴位於手掌盡頭的橫紋處。掐按此穴至中指尖,可治療嘔吐。(秘方)
按: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灸於手掌後橫紋後方,五指處,男灸左手,女灸右手,灸七壯即可痊癒。此法治療疔腫非常有效,效果出乎意料。
𦙀門穴位於大拇指指節下五分處。治療氣促、氣憋。由𦙀門穴推向橫紋,可治療嘔吐;推向𦙀門穴,則可瀉下。(秘方,注:原文「門」字疑為「紋」字)
靠山穴位於大拇指下方,手掌根部盡頭處。治療瘧疾和痰阻。(秘方,注:原文「婉」應為「腕」)
按:《千金翼方》記載:治療轉筋,灸於兩臂及胸中,以及手掌白肉際,灸七壯。
威靈穴位於虎口下方兩側,有圓骨處。遇到猝死症狀,揉掐此穴即可使其甦醒,有聲音則表示尚有生命跡象,無聲則已死亡。(秘方)
一扇門、二扇門穴位於中指兩側,距指根下半寸處。治療發熱不退、不出汗,掐按此穴可使汗如雨下,但不可掐按過多。(秘方)
精靈穴位於第四、五指之間,距指根下半寸處。治療痰阻、氣促、氣憋。(秘方)
二人上馬穴位於小指下方內側,靠近兌位(西方)邊緣。治療小便赤澀,具有滋補腎水的功效。(秘方)
按: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治療短氣不能說話,灸小指與第四指之間(交脈上),灸七壯。
外勞宮穴位於手指下方,正對掌心。治療大便灰白、食物消化不良、腹瀉。(秘方)
一窩風穴位於掌背根部盡頭處(手腕處)。治療肛門疼痛,療效極佳,也治療急慢驚風。掐按此穴至中指尖,可瀉下。(秘方,注:原文「婉」應為「腕」)
按:原文「婉」應為「腕」。
鬼城穴(《千金要方》又名十宣穴)。治療邪病引起的狂躁、辱罵、奔跑等症狀,灸於十指尖端,距指甲一分處。(《千金要方》)位於十指尖端,距指甲角一分處,每指一個穴位,兩手共十個穴位,故名十宣。治療乳蛾可用三稜針刺出血。(良方)
按:《千金要方》記載,治療猝死,灸十指指甲下方,每指三壯。此處與十宣穴、大成穴、良方等書所述相同,故將其名稱統一為鬼城穴。
十指頭穴:治療短氣不能說話,灸於十指頭,共十壯。(《千金要方》)治療脾風引起的聲音嘶啞,可灸於十指頭。(同上)
按:原文「合」字,《外台秘要》作「各」字。
手足陽明經穴(《千金要方》):治療小兒風病,手足過度活動、抽搐,灸於手足十指端以及指節後方。(《千金要方》)按:《外台秘要》記載:治療猝死而張目反折,灸於手足兩爪甲後,每處十四壯。
手大拇指指節:治療黃疸,屈大拇指指節處灸七壯。(《千金翼方》)
按:《外台秘要》引《肘後方》記載:治療心腹煩滿,灸於兩手大拇指內側爪後第一紋頭,每處一壯。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治療脾風引起的聲音嘶啞,灸於兩大拇指指節上下,每處七壯。治療眼睛突然長翳膜,灸大拇指指節橫紋,三壯,左灸右,右灸左。《資生經》記載:治療小兒雀盲,夜間看不見東西,灸於手大拇指指甲後一寸,內側橫紋處白肉際,每處一壯。《醫學綱目》引《摘玄方》記載:治療喉痺頷腫,水米不下,用三稜針刺手大拇指背側指節。以上所述,大體在同一位置,取穴沒有固定說法,需臨機應變。古人治病,不必拘泥於形式。
大拇指頭穴(五屍穴):灸兩手大拇指頭,每處七壯。(《千金要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