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八 (1)
卷之八 (1)
1. 卷之八
2. 奇穴部第十二
3. 四肢第四
䚡石子頭,還取病人手。自捉臂。從腕中大澤紋。向上一夫。接白肉際。灸七壯。治馬黃黃疽等病。(千金)
按䚡。千金翼。作臂。澤。作淵。是也。
河口,腕後陷中動脈。(千金)
按千金翼。作手腕後。陷中動脈。此與陽明同。類經曰。按此當是手陽明陽谿之次。千金曰。心痛。灸臂腕橫紋。三七壯。又曰。治疔瘡。掌後橫紋後。五指。男左女右。七壯。即瘥。已用得效。疔腫灸法雖多。然此一法甚驗。出意表也。此二處亦似河口。
地神,治自縊死。灸四肢大節陷。大指本紋。名曰地神。灸七壯。(千金)
虎口,心痛。灸兩虎口。白肉際。七壯。(千金)
按千金翼。曰。治煩熱頭疼。刺虎口。
飛虎,即童門穴也。又云。是支溝穴。以手於虎口。一飛中指書處。是穴也。(大全)
按此穴。缺其詳。詳於支溝條。
大骨空,手大指第二節前。尖上。屈指當骨節中。灸二七壯。主治內障久痛。及吐瀉。(類經)中節上。屈指當骨尖陷中。(大成),禁針。(類經)
按醫學綱目。灸九壯以口吹火滅。千金翼曰。脾風占候。言聲不出。或手上下。灸手十指頭。次灸人中大椎。兩耳門前脈。去耳門。上下行一寸。次兩大指節。上下六穴。各七壯。
小骨空,手小指二節尖上。(大全)
按玉龍賦曰。治眼爛。能止冷淚。醫學綱目曰。灸七壯。亦吹火滅。千金翼曰。喉痹。針兩手小指爪紋中。出血三大豆許。即愈。左刺左右刺右。此處相近。
拳尖,中指本節前。骨尖上。握拳取之。(類經)
按千金曰。風翳。患右目。灸右手中指本節頭骨上。五壯。如小麥大。左手亦如之。千金翼曰。牙疼。灸兩手中指背。第一節前。有陷處。七壯。下火立愈。
中魁,手中指第二節前。骨尖上。屈指得之。又曰。在手腕中上側。兩筋間陷中。灸二七壯。蓋此以陽谿言也。觀者辨之。主治五膈。五噎。(類經)宛宛中。(金鑑)
按千金翼曰。牙齒疼。灸兩手中指背。第一節。前有陷處。七壯。下火立愈。大成曰。治五噎反胃吐食。可灸七壯。宜瀉之。又陽谿二穴。亦名中魁。
中泉,手腕外間。陽池。陽谿。中間陷中。(類經)
五虎四穴,手食指。無名指背間。本節前。骨尖上。各一穴。握拳取之。(類經)
按奇效良方曰。手食指及無名指。第二節骨尖。握拳得之。治五指拘攣。可灸五壯。
二白四穴,掌後橫紋上四寸。手厥陰脈兩穴相併。一穴在兩筋中。一穴在大筋外。針三分。瀉兩吸。主治痔漏下血。裡急後重。或癢。或疼。(醫綱)即郄門也。在掌後橫紋中。直上四寸。一手有二穴。一穴在筋內兩筋間。即間使後一寸。一穴在筋內。與筋內之穴相併。(大成)
四關四穴,即兩合谷。兩太衝是也。(大成)
白話文:
四肢第四
文中描述了許多位於手部的手穴及其治療功效。例如,在手腕處特定位置施灸,可以治療黃疸等疾病;在手腕後方凹陷處的動脈附近施灸,可以治療心痛;在虎口處施灸,可以治療心痛和煩熱頭痛;在大拇指或小指指節處施灸,可以治療內障、吐瀉或眼疾;在中指指節處施灸,可以治療風翳、牙痛或五膈、五噎;在手腕特定位置施灸,可以治療五膈、五噎;在食指與無名指指節處施灸,可以治療五指拘攣;在掌後特定位置針灸,可以治療痔漏等疾病;最後,文中提到四關穴即為合谷穴和太衝穴。 這些穴位的具體位置和施灸方法都有詳細說明,並引用了《千金方》、《千金翼方》、《類經》、《大全》、《醫學綱目》、《金鑑》、《奇效良方》、《大成》等多部醫書作為佐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