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七 (15)
卷之七 (15)
1. 胸腹部第三
按屈骨橫骨之一名。說既見。水道與腹部三行水道。同名異穴。宜合考。
囊底,一名海底(醫綱)陰囊十字紋中。(大成)
按千金曰。若眼反口噤。腹中切痛。灸陰囊下第一橫理。十四壯。灸卒死。亦良。蓋此穴綱目奇效良方等。皆云。治陰中濕癢。外腎生瘡。小腸疝氣。小兒疝卵偏重。
龍門,婦人胞落頹。灸龍門。二十壯。三報。在玉泉下。女人入陰內外之際。此穴卑。今廢不針灸。(千金)陰中上外際。(千翼)
按玉泉。見上。非中極之一名。千金曰。婦人遺尿不知出時。灸橫骨當陰門。七壯。
陰莖,卒癲。灸陰莖上。宛宛中。三壯。得小便通。即瘥。(千金)治卒㿗。牽陰頭正上。灸莖頭所極。又牽下向穀道。又灸所極。又牽向左右髀直行。灸莖所極。(同上)當尿孔上。是穴。(千翼)又灸陰莖頭。三壯。(千金)
按千金又曰。凡男㿗當騎碓軸。以莖伸置軸上。齊陰莖頭前。灸軸木上隨年壯。此他灸法多多不集錄。
衝門,去大橫五寸。在府舍下橫骨端。約中動脈。(外科大成)
白話文:
胸腹部第三
屈骨、橫骨是同一個穴位的不同名稱,經文裡都有記載。水道穴與腹部三行水道,名稱相同但穴位不同,應該互相參照考證。
囊底穴,又稱海底穴(出自《醫綱》),位於陰囊十字紋的中間(出自《外科大成》)。
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如果眼睛翻白、嘴巴緊閉、腹部劇烈疼痛,可以在陰囊下第一橫紋處灸十四壯,即使是突然死亡也能治好。這個穴位在《綱目》和一些奇效良方中,都記載可以治療陰部濕癢、外腎生瘡、小腸疝氣、小兒疝氣睾丸偏墜。
龍門穴,用於治療婦女胞衣不下或脫落。灸龍門穴二十壯,分三次施灸。此穴位於玉泉穴下方,在女性陰道內外交界處,位置較低,現在已經不用針灸了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其他書籍記載其位置在陰部上方外側交界處。
玉泉穴(詳見前面),不是中極穴的別名。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婦女尿失禁,不知道什麼時候尿出來,可以在橫骨正對陰門的地方灸七壯。
陰莖穴,治療突然發生的癲癇,在陰莖上、靠近中間的位置灸三壯,小便通暢後,病症就會痊癒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也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痙攣,在陰莖頭正上方灸,再往下延至肛門處灸,以及左右大腿內側直線方向灸。陰莖穴的位置在尿道口上方。(出自《千翼》)也可在陰莖頭灸三壯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
《千金要方》還記載:男性痙攣,可以騎在杵臼的木軸上,讓陰莖頭與木軸齊平,在木軸上灸,灸的壯數根據年齡而定。其他灸法很多,這裡就不一一記錄了。
衝門穴,位於大橫穴上五寸,在腹部府舍(指腹股溝)下方橫骨的末端,大約在動脈的中央(出自《外科大成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