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原昌克

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七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10)

1. 背腰部第二

為粗工告也。今只依揣摸。脊骨膈俞膽俞。為正。然人口有大小闊狹不同故四花亦不準。更按。高武說崔氏四花而不據其法。漫為膈膽二俞。學者思諸。又資生曰。一醫傳一法。先橫量口吻。取長短。以所量草。就背上三椎骨下。直量至草盡處。兩頭用筆。點了。再量中指長短為準。

卻將量中指草。橫直量兩頭。用筆圈四角。其圈者是穴。是又略法不可從。

經門四花,入門曰。即崔氏四花穴。不灸背上二穴。各開兩旁。共成六穴上二穴共闊一寸。下四花相等。俱吊線比之以離卦變作坤卦。降心火生脾土之意也。然此皆陽虛所宜。華佗云。風虛冷熱惟有虛者。不宜灸。但方書又云。虛損癆瘵。只宜早灸膏肓四花。乃虛損未成之際。如瘦弱兼火。雖灸亦只宜灸內關三里。以散其痰火。早年欲作陰火。不宜灸論而未果。

騎竹馬灸法,用薄篾。量患人手上尺澤穴橫紋比起循肉至中指尖止截斷。外用竹槓一條。以竹槓兩頭。置凳上。令患人去衣騎竹槓。以足微點地以先比篾安槓上。豎篾循背。直上篾盡處以墨點記。只是取中。非灸穴。更以薄篾量手中指節兩橫紋為一寸。將篾於所點墨上。兩旁各量一寸是穴。

各灸五壯或七壯。止不可多灸。此法灸之。無不愈者蓋此二穴心脈所過。凡癰疽之疾。皆心氣留滯。故生此毒。灸此則心脈流通。即時安愈。可以起死回生有非常效。(神應)

按類經曰。一本作各開二寸。聚英曰。依法量穴在督脈脊中至陽。筋束二穴中。外太陽行背二行膈俞肝俞之內。非正當穴也。疑必後人傳訛以三寸為二寸耳。豈有不得正穴。徒破好肉。而能愈病哉。此不能疑也。阿是要穴曰。此穴出諸書未知其始。

白話文:

背腰部第二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治療背腰部疾病的幾種方法,都屬於古代的推拿、針灸療法,其準確性與現代醫學觀點可能存在差異。

文中提到幾種尋找穴位的方法,有些方法比較粗略,例如根據患者的身體尺寸來估算穴位位置,並非完全精確。 其中一種方法是根據患者的口寬來判斷穴位位置(膈俞、膽俞),但由於個人差異,這種方法並不可靠。另一種方法則是用草或手指的長度來測量穴位,同樣存在一定的誤差。

還有一種方法稱為「經門四花」,需要在脊椎特定位置尋找穴位,並根據卦象來理解其治療原理。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陽虛體質,但文中也提到,風虛、冷熱等虛弱體質並不適合針灸。 針對虛損、癆瘵等情況,文中提及可以針灸膏肓穴,但前提是病情未發展到嚴重階段,並且需要考慮患者體質。如果患者體質偏瘦弱且有內火,則建議針灸內關、三里穴來散火。

「騎竹馬灸法」則是一種更為具體的針灸方法,其穴位定位依賴於患者尺澤穴到中指尖的距離,再用竹竿輔助定位,最後在特定位置進行灸療。此方法據稱療效顯著,可以治療癰疽等疾病,因為這些疾病都與心氣瘀滯有關,而此方法可以疏通心脈。

最後,文中提到一些醫家對這些方法的質疑,認為有些穴位定位方法不準確,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傷。 總而言之,這些方法是古代醫家根據經驗總結出的治療方法,現代人應謹慎參考,不可盲目嘗試。 需尋求專業中醫師的指導,切勿自行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