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原昌克

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七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5)

1. 背腰部第二

肩頭,灸癬法八月八日。日出時。令病人。正當東向戶長跪。平舉。兩手持戶兩邊。取肩頭小垂際。骨解宛宛中。灸之兩火俱下。各三壯。若七壯。十日愈。(千金)

按資生經。云。灸牙疼法。隨左右所患肩尖微。近後骨縫中。小舉臂取之。當骨解陷中。灸五壯。予親灸數人皆愈。灸畢頃大痛。良久乃定。永不發。予親病齒痛。百方治不驗。用此瘥。

肩柱骨,肩端起骨尖上。(大成)

按與肩頭穴同處。

巨闕俞,第四椎。名巨闕俞主胸膈中氣。灸隨年壯。(千翼)第四椎名厥陰俞。主胸中膈氣。積聚好吐隨年壯灸之。(同上)

按與腹部巨闕同名異穴。千金曰。胸膈中氣。灸闕腧。注曰。扁鵲云。第四椎下。兩旁各一寸半。名闕腧。詳於背部二行中。

臣覺,背上甲內側。反手所不及者。骨芒穴上。捻之。痛者是也。(千金)骨芒穴上六分。(千翼)

按千金注曰。臣覺亦作巨攪。千金翼云。狂走喜怒悲泣灸巨覺。而甲作俠。注曰。一云巨闕俞又雜法篇作巨覽。注曰。一作覺。千金頭注曰。骨芒疑膏肓之誤。

胃脘下俞三穴,治消渴咽喉干灸胃脘下腧三穴。灸百壯。穴在背第八椎下。橫三間寸。灸之。(千金)

背甲中間,狂走刺人。或欲自死罵詈不息。稱鬼神語。灸背甲中間三壯。報灸之。倉公法。神效。(千金)

腰目,消渴小便數。灸腰目。在腎俞下三寸。亦挾脊骨。兩旁。各一寸半。左右以指按取。(千金)以指按陷中。(千翼)

按千金曰。消渴小便數。灸當脊梁中央解間一處。與腰目上。兩處。凡三處。

腰目窌,腰痛。灸腰目窌。七壯。在尻上約左右是。(千金)

腰眼,一名鬼眼。(大成)一名癸亥。(阿是要穴)令病人平眠。以筆於兩腰眼宛宛中。點二穴。各灸七壯。此穴諸書所無。而居家必用載之云。累試累驗。(類經)

按腰目以下三穴。蓋同穴也。針灸大成曰。鬼眼。專主癆蟲。令病人舉手向上略轉後些。則腰上有兩陷。居家必用云。治諸癆瘵。已深難治者。以癸亥日。二更盡入三更。令病人平眠。以筋於兩腰眼。點兩穴。各灸七壯。累試累驗。類經曰。癸亥二更後將交夜半。乃六神皆聚之時。

勿使人知。令病者解去下衣舉手。向上。略轉後些。則腰間兩旁。自有微陷。可見。是名鬼眼穴。即俗人所謂腰眼也。正身直立用墨點記。然後上床合面而臥。用小艾炷。灸七壯。或九壯。十一壯尤好。其蟲必於吐瀉中而出。燒燬遠棄之可免傳染。比四花等穴。尤易。且效。

岡本。阿是要穴。一名癸亥。

頂椎(千金)

脊梁中央,消渴小便數。灸兩手小指頭。及足兩小趾頭。並灸頂椎佳。又灸當脊梁中央解間一處。與腰目上兩處。凡三處。(千金)

白話文:

背腰部第二

肩頭穴的灸法:八月初八日日出時,讓病人面向東方跪在門檻上,平舉雙手抓住門檻兩側。在肩頭下方略微下垂處,骨頭交接凹陷的地方進行灸法,每側灸三壯或七壯,十天即可痊癒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

治療牙痛的灸法:根據《資生經》記載,治療牙痛可在患牙相對應的肩胛骨尖端附近、靠近後骨縫處的凹陷處進行灸法,略微抬起手臂施灸,灸五壯即可。我親自為多人施灸,均已痊癒。灸後會瞬間感到劇烈疼痛,過一會兒便會停止,並且永不再發。我本人也曾患牙痛,百方治療無效,用此法才痊癒。

肩柱骨:位於肩端骨頭尖端。(出自《針灸大成》)

說明:此處與肩頭穴位置相同。

巨闕俞穴:位於第四胸椎,名為巨闕俞,主治胸膈氣滯。灸法根據年齡和體質而定。(出自《千金翼方》)第四胸椎又名厥陰俞,主治胸膈氣滯、積聚、嘔吐等症狀,灸法根據年齡和體質而定。(出自同一書籍)

說明:此穴與腹部巨闕穴名稱相同但位置不同。《千金要方》記載,治療胸膈氣滯應灸闕俞穴。註解中提到扁鵲說,闕俞穴位於第四胸椎下方,兩旁各一寸半處。詳見背部第二行記載。

臣覺穴:我認為,在背部胛骨內側,反手摸不到的地方,骨頭突起的地方就是骨芒穴,按壓此處,疼痛即為該穴位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骨芒穴在其上方六分。(出自《千金翼方》)

說明:《千金要方》註解中,“臣覺”也作“巨攪”。《千金翼方》記載,治療狂躁、喜怒無常、哭泣等症狀,應灸巨覺穴。而“甲”字則作“俠”。註解中提到,巨闕俞穴也稱巨覽穴,也有作“覺”的說法。《千金要方》頭注中提到,骨芒穴可能與膏肓穴混淆。

胃脘下俞三穴:治療消渴、咽喉乾燥等症狀,應灸胃脘下俞三穴,共灸一百壯。此三穴位於背部第八胸椎下方,橫向三寸,進行灸法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

背甲中間穴:治療狂躁、傷人、想自殺、辱罵不止、胡言亂語等症狀,應灸背甲中間三壯。這是倉公的療法,療效神奇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

腰目穴:治療消渴、小便頻繁等症狀,應灸腰目穴。此穴位於腎俞穴下三寸,夾脊骨兩旁各一寸半處,用手指按壓尋找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用手指按壓凹陷處。(出自《千金翼方》)

說明:《千金要方》記載,治療消渴、小便頻繁等症狀,應灸脊柱中央的凹陷處、腰目穴以及另外一處,共三處。

腰目窌穴:治療腰痛,灸腰目窌穴七壯。此穴位於臀部上方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

腰眼穴:又名鬼眼穴(出自《針灸大成》)、癸亥穴(出自《阿是穴》)。讓病人平躺,在兩側腰眼凹陷處各灸七壯。此穴位在諸書中未見記載,但在居家必用書籍中載有此法,經多次試驗,療效顯著。(出自《類經》)

說明:腰目穴以下的三個穴位,大致是同一個穴位。《針灸大成》記載,鬼眼穴專治癆蟲。讓病人抬起手臂,略微向後轉動,即可在腰部找到兩個凹陷處。居家必用書籍記載,此穴治療各種癆瘵,即使病情嚴重也可治療。在癸亥日二更末至三更初,讓病人平躺,用艾條在兩個腰眼處各灸七壯,經多次試驗,療效顯著。《類經》記載,癸亥日二更末將近三更時,是六神聚合之時。

不要讓別人知道,讓病人脫下褲子,抬起手臂,略微向後轉動,腰部兩側就會出現微小的凹陷,這就是鬼眼穴,也就是俗稱的腰眼穴。站直身體用墨點記下穴位,然後躺下,用小艾炷灸七壯、九壯或十一壯,效果更好。蟲子會在嘔吐和腹瀉中排出,燒毀並遠離,可避免傳染。此穴比四花穴更容易施灸,療效也更好。

岡本穴:阿是穴,又名癸亥穴。

頂椎穴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

脊柱中央穴:治療消渴、小便頻繁等症狀,應灸兩手小指尖、雙腳小趾尖以及頂椎穴,再灸脊柱中央的凹陷處和腰目穴上方,共三處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