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七 (3)
卷之七 (3)
1. 頭面第一
鼻準,鼻柱尖上是穴。專治鼻上生酒酢風宜三稜針出血效。(大成)
鼻柱,治涕出不止。灸鼻兩孔與柱齊七壯。(千金)
夾上星,治鼻中息肉。夾上星相去三寸。各百壯。(千金)
上齦里,正當人中及唇。針三鋥。治馬黃黃疽等病。(千金)
按千金翼。作三分鋥。
上齶,入口裡邊在上縫赤白脈是。針三鋥。治馬黃黃疽四時等病。(千金)
按千金翼。脈下有上字。
舌下,挾舌兩邊。針治黃疸等病。(千金)
按千金翼。灸黃法。作舌下挾舌兩邊針鋥。次注曰足少陰。舌下二穴。在人迎前是曰舌本。不與是同。口齒類要曰。舌下廉泉。此屬腎經。說已見。
唇里,正當承漿裡邊。逼齒齦。針三鋥。治馬黃黃疽寒暑溫疫等病。(千金)
按內經集註曰。任脈之齦交。入下齒。詳齦交下。
俠人中,火針。治馬黃黃疽。疫。通身並黃。語音已不轉者。(千金)
俠承漿,去承漿。兩邊各一寸。(千金)
燕口,狂風罵詈。撾斫人。名為熱陽風。灸口兩吻邊。燕口處。赤白肉際。各一壯。(千金)
按千金。風喑狂邪。口眼相牽等往往灸之。宜據本類考之。千金曰狂走刺人。或欲自死罵詈不息稱鬼神語。灸口吻頭赤白際一壯。又小兒大小便不通灸口兩吻各一壯。
頰裡,從口吻邊。入往對頰裡。去口一寸。針主治馬黃黃疸。寒暑溫疫等。頰兩邊同法。(千金)
按千金翼。針作鋥。
聚泉,舌上。當舌中。吐出舌中直有縫。陷中是穴。治哮喘咳嗽。及久嗽不愈。若灸則不過七壯。灸法用生薑薄切一片。搭於舌上穴中。然後灸之。如熱嗽。用雄黃末少許。和於艾炷中。然後灸之。如冷嗽用款冬花為末和艾炷中。灸之。灸畢以清茶連生薑細嚼嚥下。又治舌苔。舌強亦可治。用小針出血。(大成)
左金津右玉液,舌下兩旁紫脈上。(類經)捲舌取之。(大成)
按大全曰。金津一穴。在舌下左邊。玉液一穴在舌下右邊。醫經小學曰。舌底紫脈。有二穴。左為金津。右為玉液。奇效良方曰。在舌下兩脈。紫脈上是穴。捲舌取之。治重舌腫痛喉閉。用白湯煮三稜針出血。
海泉,舌下中央脈上。(類經)
按大全曰。在舌理中。奇效良方曰。在舌下中央脈上。是穴治消渴。用三稜針出血。瘧論曰舌下兩脈。廉泉也。海。疑是廉字之誤。廉泉之說既見。
舌柱,舌下之筋如柱者(類經)
按終始篇曰。重舌刺舌柱。又按海泉。舌柱疑是同處。
懸命,一名鬼祿。鬼邪妄語。灸懸命十四壯。穴在口唇里中央。弦弦者。是也。又用剛刀決斷絃弦者。乃佳。(千金)
按千金翼。剛。作鋼。明堂。作上唇中央弦上。
頭縫,額角發尖處。治頭目昏沉太陽痛。(大全)
按是頭維穴歟。
下頤,頤下骨陷中。(次注)
白話文:
頭面第一
鼻準穴位於鼻柱尖端,專門治療鼻子上長酒糟風,用三稜針放血有效。
鼻柱穴可以治療流涕不止,在鼻孔兩側與鼻柱齊平處灸七壯。
夾上星穴可以治療鼻息肉,位於夾上星穴(兩穴相距三寸)各灸一百壯。
上齦里穴位於人中和嘴唇正中間,針刺三鋥,治療麻黃引起的黃疸等疾病。
上齶穴位於口腔內上顎縫隙的赤白脈處,針刺三鋥,治療麻黃引起的黃疸及其他季節性疾病。
舌下穴位於舌頭兩側,針刺治療黃疸等疾病。
唇里穴位於承漿穴內側,緊靠齒齦處,針刺三鋥,治療麻黃引起的黃疸、寒暑溫疫等疾病。
俠人中穴用火針治療麻黃引起的黃疸、瘟疫,以及全身發黃、說話不清的症狀。
俠承漿穴位於承漿穴兩側各一寸處。
燕口穴治療狂風引起的罵詈、傷人等症狀(熱陽風),在口唇邊緣的赤白肉際處,燕口穴處各灸一壯。
頰裡穴從口唇邊緣向內,進入頰部一寸處,針刺治療麻黃引起的黃疸、寒暑溫疫等疾病,兩側頰部均相同。
聚泉穴位於舌尖中央,舌頭伸出後,舌中正中間的凹陷處,治療哮喘、咳嗽及久咳不癒。灸治時不超過七壯,並根據咳嗽性質(熱咳、寒咳)選用不同的藥物輔助。此穴也可治療舌苔異常、舌強。用小針放血也有效。
左金津、右玉液穴位於舌下兩側的紫脈上,捲舌取穴,治療重舌、腫痛、喉閉等症狀,可用白湯煮沸的三稜針放血。
海泉穴位於舌下中央脈上,治療消渴,用三稜針放血。
舌柱穴位於舌下筋膜如同柱狀的部位。
懸命穴(又名鬼祿穴)治療鬼邪妄語,灸十四壯,位於口唇內側中央,呈弦狀的地方。也可以用鋼刀切斷弦狀物。
頭縫穴位於額角髮際處,治療頭昏目眩、太陽穴疼痛。
下頤穴位於下顎骨凹陷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