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一 (3)
卷之一 (3)
1. 頭面部第一
頭中行。直鼻中。入髮際一寸。卻行至風府。凡八穴。
上星(甲乙)一名鬼堂。(千金)一名明堂。(資生)一名神堂。(類經)囟上直鼻中央。入髮際一寸。陷者中。可容豆。(甲乙)神庭後入髮際一寸。(聖濟)不宜多灸。(外臺。引甄權)
按。入門。大全。作神庭上五分。非矣。先以旋毛與耳上。定百會。至神庭為五寸。一寸上星。一寸囟會。囟會。百會中間。置前頂。從百會至腦戶。四寸五分。水熱穴論曰。頭上五行。行五。王冰注曰。頭上五行者。當中行謂上星。囟會。前頂。百會。後頂。次兩旁謂五處。
承光。通天。絡卻。玉枕。又次。兩旁謂臨泣。目窗。正營。承靈。腦空也。按。中行。凡七穴。行五則余強間腦戶二穴。未聞古人論及之者。暫俟知者。千金作神庭上二寸。資生經載。明堂經。所謂明堂。即此穴。今移入一名。千金翼針灸篇曰。卒癲灸督脈三十壯。在直鼻人中上入髮際。
三報之。未知何處。
囟會(甲乙)一名囟上。一名鬼門。(千金)一名囟門(李時珍奇經八脈考)一名頂門。(大成)上星後一寸。骨間。陷者中。(甲乙)禁刺(入門寶鑑)
按入門。後作上。醫門摘要。作一寸五分。非矣。千金翼曰。邪病鬼癲。囟上主之。一名鬼門千金注曰。囟會。一名鬼門。字書云。囟古作囟。又諸風篇曰神庭上二寸。隔上星。說分寸。故不取。千金翼作一寸誤。
前頂(甲乙)囟會後一寸五分。骨間。陷者中。(甲乙)
按。明堂作百會前一寸。類經亦載此說。非矣。入門後作上。
百會(甲乙)一名三陽五會。(甲乙)一名鬼門。一名泥丸宮。(本事)一名巔上。一名天滿。(類經)一名三陽。一名五會。(大成)巔上(素問)前頂後一寸五分。頂中央旋毛中。陷可容指(甲乙)頭頂凹中。(肘後)直兩耳尖。(發揮)
按頂中央之頂。外臺作項字誤。資生。神應。發揮。類經。聚英。古今醫統。容指作容豆。無異義。甲乙。旋毛中。三字。以大概而言之。肘後方。作直鼻中入髮際五寸。神應經作去前髮際五寸。後髮際。七寸。是以骨度折量也。然腦戶在枕骨上。妄用折量多差謬。三陽五會。
史記扁鵲傳正義曰。三陽太陽。少陽。陽明。五會百會。胸會。聽會。氣會。臑會也。或以此說注之。難經曰。八會者。何也。然。府會。太倉。臟會季脅。筋會陽陵泉。髓會絕骨。血會膈俞。骨會大杼。脈會太淵。氣會三焦外一筋。直兩乳內也。熱病在內者。取其會之氣穴也。
滕萬卿注之曰。按內經。載熱病五十九刺法。各處熱邪隨分取之。由是立八會法以適簡約。蓋此八會。十三穴。諸熱在內者。各隨其部分而治之。虢太子。屍厥。取外三陽五會者。豈止百會一穴。疑兼取此會之五處者。可知矣。然三陽五會之名。出甲乙經又肘後方。治屍厥方。
白話文:
頭面部第一
頭部正中線上,從鼻尖直上,進入髮際一寸,再向上行至風府穴,共八個穴位。
上星穴(又稱鬼堂、明堂、神堂),位於囟門上方,正對鼻尖,進入髮際一寸,凹陷處可放下一粒豆子。神庭穴後方,進入髮際一寸,不宜多灸。
按:有些書籍記載神庭穴上方五分處為上星穴,這是錯誤的。應先以旋毛與耳上定百會穴,從百會穴至神庭穴為五寸,上星穴位於百會穴上方一寸,囟會穴位於百會穴上方一寸,囟會穴位於百會穴與前頂穴之間。水熱穴論中提到頭部有五行穴位,指的是上星、囟會、前頂、百會、後頂等五個穴位。
承光、通天、絡卻、玉枕等穴位於頭部正中線兩旁。臨泣、目窗、正營、承靈、腦空也位於頭部正中線兩旁。按:頭部正中線上共有七個穴位,加上兩旁的穴位,則為九個穴位。腦戶穴不在古籍記載中,暫且擱置。有些書籍記載神庭穴上方二寸為上星穴,明堂穴即上星穴。
囟會穴(又稱囟上、鬼門、囟門、頂門),位於上星穴後方一寸,骨縫間的凹陷處,禁止針刺。
按:有些書籍記載囟會穴位於上星穴後方一寸五分,這是錯誤的。 有些書籍記載邪病鬼癲應取囟上穴(即囟會穴)。
前頂穴,位於囟會穴後方一寸五分,骨縫間的凹陷處。
按:有些書籍記載前頂穴位於百會穴前方一寸,這是錯誤的。
百會穴(又稱三陽五會、鬼門、泥丸宮、巔上、天滿、三陽、五會),位於前頂穴後方一寸五分,頭頂正中央旋毛處,凹陷處可容納手指。
按:百會穴位於頭頂中央,有些書籍記載其位置有誤。 有些書籍將容納手指誤記為容納豆子。關於百會穴位置的描述,各家說法略有不同,但大致一致。 三陽五會,指的是太陽、少陽、陽明三陽經和頭部五個會穴(百會、胸會、聽會、氣會、臑會)的交會點。 關於八會穴的記載,與百會穴的定位也有一定的聯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