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四 (8)
卷之四 (8)
1. 手部第八
按液。甲乙。千金翼。外臺。作腋。千金作掖。今從靈樞資生一云握拳取之。
中渚(靈樞)本節之後陷者中也。為腧。(靈樞)握掌取之(入門)
按本節之後謂小指次指間。本節之後也。受上文故不重言。千金。外臺。作本節後間。諸書從之。千金翼。作小指次指後本節後間。蓋上後字衍。聚英。寶鑑。吳文炳。醫統。大成作液門下一寸拘矣。
陽池(靈樞)一名別陽(甲乙)腕上。陷者之中也。為原。(靈樞)手表上。(甲乙)自本節後骨。直對腕中。(類經)斜近外踝處。(增注)禁灸。(資生聖濟)
按腕上。腕骨之上也。手表上。千金。外臺。無上字。入門作手掌背橫紋陷中。同義。聚英。吳文炳。大成。作從本節直摸下至腕中心。非也。素問云。掌束骨下。灸之。王冰曰。陽池穴也。吳昆曰。陰郄穴也。醫學綱目曰。未詳當否。
外關(靈樞)去腕二寸。(靈樞)陷者中。別走心主。(甲乙)兩筋間。(類經)與內關相對。(大成)
按心主。舊作心。今據諸書補之。兩筋。大成。金鑑。作兩骨。聚英。吳文炳。作陽池上一寸。大全。作腕後一寸。並非也。
支溝(靈樞)一名飛虎。(類經)上腕三寸。兩骨之間。陷者中也。為經。(靈樞)臂外。(千金)外關上。(增注)
按大全曰。飛虎穴。即童門穴也。又云。是支溝穴。以手於虎口一飛中指書處。是穴也。童是章。書是盡之誤。而章門。未聞名飛虎。恐有誤脫。入門曰。陽池後三寸。無異義。
會宗(甲乙)腕後三寸。空中。(甲乙)支溝外旁一寸。(入門)支溝。會宗。止隔一條筋。支溝上側。會宗外側。(岡本)一云。禁刺(類經)
按空中。言骨上空。資生。聖濟。發揮。吳文炳。大成。作空中一寸。誤矣。程敬通曰。支溝。在腕後三寸。兩骨陷中。會宗。亦在腕後三寸空中。腕後空。唯兩骨陷中耳。別無有空也。一云。在腕後三寸。空中一寸。而三陽絡。又在支溝上一寸。會宗。故未易取也。俟高明者。訂之。金鑑曰。以支溝。會宗二穴。相併平直空中。相離一寸也。拘矣。
三陽絡(甲乙)一名通間。(次注)臂骨空在臂陽。去踝四寸兩骨空之間(素問)臂上大交脈。支溝上一寸。(甲乙)陽池後四寸。(入門)禁刺。(甲乙)
按絡。千金作胳。誤。明堂。作肘前五寸。是四瀆穴也。通間。聚英。醫統。吳文炳。大成。作通門。
四瀆(甲乙)肘前五寸。外廉。陷者中。(甲乙)三陽絡上。三寸半。(增注)
按寶鑑。作六寸。非也。
天井(靈樞)肘外大骨之上。陷者中也。為合。屈肘乃得之(靈樞)大骨之後兩筋間(甲乙)曲肘後一寸。叉手按膝頭取之。兩筋骨罅。(資生。所引甄權)
白話文:
手部第八
關於穴位位置的描述,古籍記載有所差異。例如「液門」穴,有的說在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本節之後;有的則說在液門下約一寸。
「中渚」穴位於本節(小指與無名指之間)之後,凹陷處;取穴時握拳更易找到。
「陽池」穴,又名別陽,位於手腕背側的凹陷處,是原穴;有的說在腕骨之上,有的說從本節後沿骨頭直摸到腕中心。古籍中對其位置描述不一,甚至有將其與其他穴位混淆的記載。
「外關」穴位於腕部外側,距腕橫紋二寸,在兩筋(或兩骨)之間凹陷處。
「支溝」穴,又名飛虎,位於腕部外側,距腕橫紋三寸,在兩骨之間凹陷處;有的說法與陽池穴相關,位置描述存在差異。
「會宗」穴位於腕後三寸,骨頭上方空虛處,與支溝穴相鄰;但關於其具體位置,古籍記載不一,甚至有互相矛盾之處,需要進一步考證。
「三陽絡」穴,又名通間,位於臂外側,距腕橫紋四寸,在兩骨之間空虛處;古籍中也存在著關於其位置與名稱的歧義。
「四瀆」穴位於肘前五寸,外側邊緣的凹陷處;部分古籍對其位置的記載有出入。
「天井」穴位於肘外側大骨之上,凹陷處,屈肘時較易找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