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三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7)

1. 腹部第六

神闕(外臺)古名。臍中。(甲乙)一名氣舍。(外臺)禁刺。(甲乙)

按古書無注。氣穴論曰:臍一穴。(甲乙)千金、並翼方、次注皆曰臍中,而無神闕之名。此名見於外臺、資生、大全、寶鑑。舍作合,恐字誤。

陰交(甲乙)一名少關,一名橫戶。(甲乙)一名丹田。(神相全編)臍下一寸。(甲乙)自臍中心度之。(增注)孕婦禁灸。(外臺。引甄權)

按外臺。甄權云:穴在陰莖下,附底宛宛中。程敬通曰:似屬會陰,非陰交也。類經、聚英、醫統、吳文炳、並曰:三焦募。神相全編曰:丹田,臍下一寸是也。

氣海(脈經)一名脖胦,一名下肓。(甲乙)一名丹田。(本事)臍下一寸五分。(甲乙)宛宛中。(明堂)忌不可針。(千金)孕婦禁灸。(外臺引甄權)

按脖,吳文炳作藨,大成作𧑓。肓作音。吳文炳作一寸非。本事方曰:氣海一穴道家名曰丹田。

石門(甲乙)一名利機,一名精露,一名丹田,一名命門。(甲乙)一名三焦募。(大成。引聚英今本不見。)臍下二寸。(甲乙)女子禁刺灸中央,不幸使人絕子。(甲乙)

按甲乙曰:三焦募。孫真人曰:至如石門、關元二穴,在帶脈下,相去一寸之間。針關元主婦人無子;針石門,則終身絕嗣。神庭一穴,在於額上,刺之主發狂;灸之則愈癲疾。其道幽隱,豈可輕侮之哉?

關元(素問)一名下紀。(素問)一名次門。(甲乙)一名丹田。(資生)一名大中極。(大全)一名小腸募。(大成。引聚英今本不見。)臍下關元三寸。(素問)

按周密癸辛雜誌曰:張安道養生訣云:丹田在臍下三寸是也。資生經曰:臍下二寸名石門;明堂載甲乙經云:一名丹田。千金、素問注亦謂丹田在臍下二寸。世醫因是遂以石門為丹田,誤矣。丹田乃在臍下三寸,難經疏論之詳而有據。寶鑑曰:關元,一名丹田。按陰交、氣海、石門、關元,皆名丹田,恐有誤。類經曰:此穴當人身上下四旁之中,故又名大中極。疑是中極之解誤寫於此也,暫存之。脈經、甲乙並曰:小腸募。

中極(脈經)一名氣原,一名玉泉。(甲乙)一名膀胱募。(千翼)臍下四寸。(甲乙)關元下一寸。(千金)孕婦禁灸。(外臺)針即有子。又云:灸不及針。(資生)

按脈經、甲乙並曰:膀胱募。

曲骨(甲乙)一名尿胞,一名屈骨,一名屈骨端。(千金)橫骨上,中極下一寸,毛際,陷者中,動脈應手。(甲乙)

按臍中以下至橫骨,長六寸半,是古法也。今人臍心下至橫骨,折作五寸。此誤讀張介賓說,遂至此。張氏至曲骨,折作五寸,謂毛際曲骨穴,非謂橫骨也。甲乙經:中極下一寸為曲骨,當橫骨上一寸半毛際。從俗說,則此穴當陰毛中橫骨,故知其非是。千金曰:小便數起。

白話文:

腹部第六

神闕穴,古名,位於肚臍中央。也稱氣舍,但禁止針刺。古籍對此穴記載不一,有些記載僅稱「臍中」,並無「神闕」之名,此名主要見於後世醫籍。

陰交穴,也稱少關、橫戶、丹田,位於肚臍下一寸處。孕婦禁止灸此穴。古籍對其位置記載不一,有些記載位於陰莖下方,但此說存疑,多數醫家認為其為三焦募穴,與丹田穴位置重合。

氣海穴,也稱脖胦、下肓、丹田,位於肚臍下一寸五分處。忌針刺,孕婦禁止灸此穴。古籍對其名稱及位置記載略有差異。道家稱其為丹田。

石門穴,也稱利機、精露、丹田、命門、三焦募,位於肚臍下二寸處。女性禁止針灸中央位置,否則可能導致不孕。古籍記載其為三焦募穴,但也有說法指出針刺此穴可能導致終身不孕。

關元穴,也稱下紀、次門、丹田、大中極、小腸募,位於肚臍下三寸處。古籍對其位置和名稱記載不一,部分醫家將其與石門穴的丹田穴混淆。

氣海、石門、關元三穴皆有丹田之稱,可能存在記載上的錯誤。類經中對關元穴位置的描述,可能與中極穴的描述混淆。

中極穴,也稱氣原、玉泉、膀胱募,位於肚臍下四寸處,或關元穴下一寸處。孕婦禁止灸此穴,針刺此穴則可能有助於生育。

曲骨穴,也稱尿胞、屈骨、屈骨端,位於恥骨聯合上方,中極穴下一寸處,陰毛邊緣凹陷處。古籍對其位置記載不一,與現代解剖學位置存在差異。 小便次數增多時,此穴可能會有反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