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3)

1. 胸部第五

庫房(甲乙):氣戶下,一寸六分,陷者中,仰而取之。(甲乙)

按岡本:作一寸,非也;取諸骨間,不必拘,說既見。

屋翳(甲乙):庫房下,一寸六分(甲乙),陷者中,仰而取之(千金)。

按次注曰:氣戶下,三寸二分;聚英曰:巨骨下四寸八分隔穴而說分寸者,不能無誤。

膺窗(甲乙):屋翳下,一寸六分(甲乙),陷中(聖濟)。

按資生:窗作牕,同字;次注:作胸兩旁,挾中行,各相去四寸;巨骨下四寸八分,誤。

乳中(甲乙):當乳(資生),即乳頭上(入門)。禁刺灸(甲乙);微刺。(資生又寶鑑,引《入門》曰:針宜淺,刺二分。今本不見。)

按:《甲乙》、《千金》、《千金翼》、《外臺》,無注。古書之所妙。次注曰:膺窗之下,即乳中也;資生注云:亦相去寸六分,非是『相去』二字,不成義;《類經》曰:一傳:胎衣不下,以乳頭向下盡處,俱灸之即下。

乳根(甲乙):一名薛息(千金)。乳下一寸六分,陷者中,仰而取之(甲乙);乳下,第一肋間宛宛中(千金)。

按《千金方》曰:薛息,在乳下第一肋間宛宛中是也。今移入『一名』。《寶鑑》作一寸四分,非矣。《醫學正傳》曰:婦人在乳房下起肉處陷中;只『陷中』二字,可取。

胸第四行: 自雲門,挾氣戶兩旁各二寸,下行至食竇,凡十二穴。

雲門(素問):巨骨下,氣戶兩旁各二寸,陷者中,動脈應手,舉臂取之(甲乙)。刺太深令人逆息(甲乙);禁針(入門)。

按《氣穴論》云:膺俞十二穴。次注曰:謂雲門、中府、周榮、胸鄉、天溪、食竇,左右則十二穴也。《資生》:雲作云,通用。次注有每穴橫去任脈六寸之解;《類經》、《聚英》從之。說見下。

中府(脈經):一名膺中俞(甲乙),一名肺募(千金),一名府中俞(大全)。雲門下,一寸,乳上三肋間,陷者中,動脈應手,仰而取之(甲乙)。禁灸(入門)。

按:凡胸部諸穴,各在骨間,不待折量;而言分寸者,言大概也。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一云一寸六分;《明堂》、《大成》、《岡本》從之,非也。胸骨狀如偃月,故第二行折量稍長,第三行與中行平。學者察諸。『膺中俞』,《聚英》、《醫統》作『膺俞』;《素問》曰:膺俞,次注曰:中府穴。

周榮(甲乙):中府下,一寸六分,陷者中,仰而取之(甲乙)。禁灸(入門、寶鑑)。

按:『榮』,《甲乙》作『營』,誤。今訂之。

胸鄉(甲乙):周榮下,一寸六分,陷者中,仰而取之(甲乙)。

天溪(甲乙):胸鄉下,一寸六分,陷者中,仰而取之(甲乙)。

食竇(甲乙):天溪下,一寸六分,陷者中,仰而取之(甲乙);舉臂取之(千金)。

按:《金鑑》作腹哀上行三寸,或從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處,往下六寸四分,迂甚矣。次注曰:雲門、食竇,舉臂取之;餘並仰取之。

白話文:

胸部第五

氣戶穴下方一寸六分處,凹陷處取穴,仰臥取穴。 關於穴位位置,不同古籍記載略有出入。

屋翳穴位於氣戶穴下方一寸六分處,凹陷處取穴,仰臥取穴。不同古籍對於氣戶穴下方的距離描述不一,存在差異。

膺窗穴位於屋翳穴下方一寸六分處,凹陷處取穴。 關於穴位位置,部分古籍記載與其他記載有出入。

乳中穴位於乳頭正上方,禁刺灸,宜淺刺。

乳根穴,又名薛息穴,位於乳頭下方一寸六分處凹陷處,仰臥取穴,亦可取第一肋間凹陷處。 不同古籍對於穴位位置描述略有差異。

以下為胸部第四行穴位的描述,從雲門穴開始,沿著氣戶穴兩旁,各二寸,向下至食竇穴,共有十二個穴位。

雲門穴位於巨骨穴下方,氣戶穴兩旁各二寸處,凹陷處取穴,動脈應手,舉臂取穴。刺太深會導致呼吸困難,禁針。

中府穴,又名膺中俞、肺募、府中俞,位於雲門穴下方一寸,乳上三肋間凹陷處,動脈應手,仰臥取穴,禁灸。 關於穴位位置,不同古籍記載略有出入。

周榮穴位於中府穴下方一寸六分處,凹陷處取穴,仰臥取穴,禁灸。

胸鄉穴位於周榮穴下方一寸六分處,凹陷處取穴,仰臥取穴。

天溪穴位於胸鄉穴下方一寸六分處,凹陷處取穴,仰臥取穴。

食竇穴位於天溪穴下方一寸六分處,凹陷處取穴,仰臥取穴,舉臂取穴。 關於穴位位置,部分古籍記載與其他記載有出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