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三 (2)
卷之三 (2)
1. 胸部第五
紫宮(甲乙)華蓋下。一寸六分。陷者中。仰頭取之。(甲乙)
玉堂(難經)一名玉英(甲乙)紫宮下。一寸六分陷者中。仰頭取之。(甲乙)
膻中(難經)一名元兒。(甲乙)一名上氣海(類經)一名元見(大全)玉堂下一寸六分。陷者中。仰而取之(甲乙)橫直兩乳間。(千金)禁刺(千翼)
按膻。千金。千金翼。外臺。作𦽅。古通用。大全曰。一名𦽅中不取。資生。類經。而作臥。難經曰。玉堂下一寸六分。直兩乳間。陷者是諸家以為註文混入本文。故不載本文。千金心臟篇曰。胸痹心痛灸𦽅中百壯。穴在鳩尾上一寸。忌針非也。
中庭(甲乙)膻中下。一寸六分。陷者中。仰而取之。(甲乙)
按明堂。作膻中下一寸。入門。金鑑。作鳩尾上一寸。此自天突至岐骨際。作八寸四分之誤也。
胸第二行。自俞府。挾璇璣兩旁各二寸。下行至步廊。凡十二穴。
俞府(素問)一名輸府(大全寶鑑)巨骨下。去璇璣旁。各二寸。陷者中。仰而取之。(甲乙)
按甲乙。外臺。明堂。俞作輸。下皆同。資生。聖濟。大全。寶鑑。作腧。千金千金翼。發揮聚英作俞是也。俞府出內經。俞。輸。腧。以音通用。大全。寶鑑以為一名。今暫從之。千金翼。而作臥。外臺作仰臥。而巨骨胸前巨骨也。非穴名。璇璣。次注。作任脈非也。大全曰。
璇璣之旁三寸所。不是。醫門摘要曰。胸部間一肋取穴。不可泥。一寸六分。可謂能知取穴之法也。
彧中(甲乙)俞府下一寸六分。陷者中仰而取之。(甲乙)
按而。千金。並翼方作臥。外臺。作仰臥而骨間。各取一穴。同上。明堂云。一寸。非矣。彧。千金。千金翼。外臺。明堂。聖濟。資生。聚英。寶鑑。作或。入門。作域。類經。以下諸書。每穴有去中行二寸之解。不是。說見下。
神藏(甲乙)彧中下。一寸六分。陷者中仰而取之。(甲乙)
按而。千金翼作臥。
靈墟(甲乙)神藏下。一寸六分陷者中。仰而取之。(甲乙)
按千金曰。墟。或作牆。入門。作虛。聚英。醫統。作去中行各開一寸。字誤。
神封(甲乙)靈墟下。一寸六分。陷者中。仰而取之。(甲乙)
步廊(甲乙)神封下一寸六分。陷者中。仰而取之。(甲乙)
按廊。千金。外臺。聖濟資生。作郎。類經曰。挾中庭。入門曰。去中庭外。非也。橫對中庭。稍下六分許。
胸第三行自氣戶挾俞府。兩旁各二寸。下行至乳根。凡十二穴。
氣戶(甲乙)巨骨下。俞府兩旁。各二寸。陷者中。仰而取之。(甲乙)
按氣府論云。膺中骨間。各一。類經。聚英。醫統。吳文炳。金鑑。大成。每穴有去中行。四寸之解。說見下。次注曰。去膺窗上。四寸八分。聚英。醫統。吳文炳。無上字。金鑑曰。巨骨下。一寸。並拘。寶鑑曰。資生云。自氣戶。至乳根六穴。去膺中行。各四寸。相去各一寸六分。今本不載。
白話文:
胸部第五
紫宮穴位於華蓋穴下一寸六分處,在凹陷處取穴,取穴時需仰頭。
玉堂穴,也稱玉英穴,位於紫宮穴下一寸六分處,在凹陷處取穴,取穴時需仰頭。
膻中穴,也稱元兒、上氣海、元見穴,位於玉堂穴下一寸六分處,在凹陷處取穴,取穴時需仰頭,位於兩乳頭之間。此穴禁刺。
關於膻中穴的記載,各家說法不一,有些記載互相矛盾,故不贅述。
中庭穴位於膻中穴下一寸六分處,在凹陷處取穴,取穴時需仰頭。
關於明堂穴的定位,也存在不同說法,有說法與實際位置不符,故不贅述。
從俞府穴開始,沿著璇璣穴兩旁各二寸處向下延伸,共有十二個穴位。
俞府穴,也稱輸府穴,位於巨骨下,距璇璣穴旁各二寸處,在凹陷處取穴,取穴時需仰頭。關於俞府穴的別名及取穴方法,各家說法略有不同,但基本一致。
璇璣穴旁三寸處並非俞府穴的正確位置,取穴方法需根據實際情況判斷。
彧中穴位於俞府穴下一寸六分處,在凹陷處取穴,取穴時需仰頭。關於彧中穴的取穴方法,各家說法略有不同。
神藏穴位於彧中穴下一寸六分處,在凹陷處取穴,取穴時需仰頭。
靈墟穴位於神藏穴下一寸六分處,在凹陷處取穴,取穴時需仰頭。
神封穴位於靈墟穴下一寸六分處,在凹陷處取穴,取穴時需仰頭。
步廊穴位於神封穴下一寸六分處,在凹陷處取穴,取穴時需仰頭。關於步廊穴的位置,各家說法略有不同。
從氣戶穴開始,沿著俞府穴兩旁各二寸處向下延伸,共有十二個穴位。
氣戶穴位於巨骨下,距俞府穴兩旁各二寸處,在凹陷處取穴,取穴時需仰頭。關於氣戶穴的取穴方法,各家說法略有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