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原昌克

《經穴匯解》~ 卷之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1)

1. 四肢第四

䚡石子頭,還取病人手。自捉臂。從腕中大澤紋。向上一夫。接白肉際。灸七壯。治馬黃黃疽等病。(千金)

按䚡。千金翼。作臂。澤。作淵。是也。

河口,腕後陷中動脈。(千金)

白話文:

摸到手腕上的骨头,然后让病人自己抓住手臂。从手腕中部的大水泽纹开始,向上量一个手指宽的距离,到达皮肤和肌肉的交界处,在这里进行七次艾灸治疗,可以用来治疗黄疸等疾病。

按照《千金翼经》的记载,这里是指手臂,而“泽”应写作“渊”。

河口是指手腕后方凹陷处的动脉。

按千金翼。作手腕後。陷中動脈。此與陽明同。類經曰。按此當是手陽明陽谿之次。千金曰。心痛。灸臂腕橫紋。三七壯。又曰。治疔瘡。掌後橫紋後。五指。男左女右。七壯。即瘥。已用得效。疔腫灸法雖多。然此一法甚驗。出意表也。此二處亦似河口。

白話文:

按照《千金翼方》所記載,按摩手腕後面,治療陷中動脈,這與陽明經相同。《類經》說,按這裡應該是手陽明陽谿穴的旁邊。《千金方》說:治療心痛,灸臂腕橫紋,灸壯七次。又說:治療疔瘡,在手掌後面橫紋的後面,灸五指,男性灸左手,女性灸右手,灸壯七次,即可痊癒。我曾經用過這個方法,效果很好。治療疔腫的灸法雖然有很多,但是這個方法非常有效,出乎意料。這兩個部位也像河口一樣。

地神,治自縊死。灸四肢大節陷。大指本紋。名曰地神。灸七壯。(千金)

虎口,心痛。灸兩虎口。白肉際。七壯。(千金)

按千金翼。曰。治煩熱頭疼。刺虎口。

飛虎,即童門穴也。又云。是支溝穴。以手於虎口。一飛中指書處。是穴也。(大全)

按此穴。缺其詳。詳於支溝條。

白話文:

治療上吊自殺,可以在四肢大關節的凹陷處,也就是大拇指根部的紋路,稱為地神穴,灸七壯。治療心痛,可以在虎口,也就是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肉際,灸七壯。也可以用針刺虎口來治療煩熱頭痛。童門穴又名飛虎穴,位於虎口,食指與中指交界處,可以參考支溝穴的描述。

大骨空,手大指第二節前。尖上。屈指當骨節中。灸二七壯。主治內障久痛。及吐瀉。(類經)中節上。屈指當骨尖陷中。(大成),禁針。(類經)

白話文:

大骨空:在手大拇指第二節的前方,尖端上方。屈曲手指,在骨節的中間。灸二十七壯。主治內障久痛,以及嘔吐泄瀉。中節上:在手大拇指第二節的上方。屈曲手指,在骨尖陷中。(大成)處。禁止針灸。(類經)

按醫學綱目。灸九壯以口吹火滅。千金翼曰。脾風占候。言聲不出。或手上下。灸手十指頭。次灸人中大椎。兩耳門前脈。去耳門。上下行一寸。次兩大指節。上下六穴。各七壯。

小骨空,手小指二節尖上。(大全)

白話文:

《醫學綱目》中記載,艾灸九壯,用口吹火熄滅。

《千金翼》中說,脾風占候,是指患者言語不出,或手向上向下亂動。

艾灸治療方法是:

  1. 艾灸手十指頭,每指七壯。

  2. 艾灸人中、大椎穴,各七壯。

  3. 艾灸兩耳門前脈,距離耳門上下各一寸,各七壯。

  4. 艾灸兩大拇指指節,上下六穴,每穴七壯。

按玉龍賦曰。治眼爛。能止冷淚。醫學綱目曰。灸七壯。亦吹火滅。千金翼曰。喉痹。針兩手小指爪紋中。出血三大豆許。即愈。左刺左右刺右。此處相近。

拳尖,中指本節前。骨尖上。握拳取之。(類經)

白話文:

按照《玉龍賦》的說法,治療眼睛發炎和潰爛的疾病,可以用此穴位來止住冷淚。《醫學綱目》說,用艾灸七壯,灸完後再用火吹滅艾炷。《千金翼》說,治療喉嚨腫痛,可以用針刺兩手小指指甲紋中,刺出血約三大豆大小,就能治癒。如果左側刺了右側也要刺,因為這個穴位左右相近。

按千金曰。風翳。患右目。灸右手中指本節頭骨上。五壯。如小麥大。左手亦如之。千金翼曰。牙疼。灸兩手中指背。第一節前。有陷處。七壯。下火立愈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要方》中記載:風翳病,患了右眼。在右手中指的本節頭骨上灸五壯,壯的大小如小麥粒。左手也照此方法灸治。《千金翼方》中記載:牙痛,在兩手中指的背側,第一節的前方,有凹陷處灸七壯,火氣一下去,疼痛馬上痊癒。

中魁,手中指第二節前。骨尖上。屈指得之。又曰。在手腕中上側。兩筋間陷中。灸二七壯。蓋此以陽谿言也。觀者辨之。主治五膈。五噎。(類經)宛宛中。(金鑑)

白話文:

中魁,位於中指第二節的前面,骨尖上。屈曲手指即可找到。又說,位於手腕中上側,兩條筋之間的凹陷中。艾灸27壯。這是因為中魁屬於陽谿穴。觀察者要辨別清楚。主治五膈、五噎。(《類經》)宛宛中。(《金鑑》)

按千金翼曰。牙齒疼。灸兩手中指背。第一節。前有陷處。七壯。下火立愈。大成曰。治五噎反胃吐食。可灸七壯。宜瀉之。又陽谿二穴。亦名中魁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千金翼方》記載,如果牙齒疼痛,可以灸兩手中指背部的第一節,在指甲前緣有凹陷處,灸七壯,可以立即降低火氣而治癒。根據《大成》記載,治療五噎、反胃、吐食,可以用灸七壯的方法治療,並應瀉下治療。另外,陽谿二穴,也叫做中魁。

中泉,手腕外間。陽池。陽谿。中間陷中。(類經)

五虎四穴,手食指。無名指背間。本節前。骨尖上。各一穴。握拳取之。(類經)

按奇效良方曰。手食指及無名指。第二節骨尖。握拳得之。治五指拘攣。可灸五壯。

白話文:

中泉穴位於手腕外側。陽池穴和陽谿穴則在手腕中間凹陷處。這些穴位可以在手腕部位找到。

五虎四穴位於手掌的食指和無名指背部之間,靠近手指根部的骨頭尖端處,握拳時可以取到這些穴位。

根據《奇效良方》所述,食指和無名指的第二節骨頭尖端處,握拳時可以找到這些穴位,可用於治療手指的拘攣,可進行艾灸五次。

二白四穴,掌後橫紋上四寸。手厥陰脈兩穴相併。一穴在兩筋中。一穴在大筋外。針三分。瀉兩吸。主治痔漏下血。裡急後重。或癢。或疼。(醫綱)即郄門也。在掌後橫紋中。直上四寸。一手有二穴。一穴在筋內兩筋間。即間使後一寸。一穴在筋內。與筋內之穴相併。(大成)

白話文:

二白四穴,位於手背橫紋上四寸處。手厥陰脈的兩個穴位相鄰。一個穴位位於兩條肌腱之間。另一個穴位位於大肌腱的外側。針刺深度為三分。每次放血兩次。主治痔瘡出血。裡急後重。有瘙癢。或疼痛。(醫綱)即郄門穴。位於掌後橫紋中。直上四寸。一手有兩個穴位。一個穴位位於肌腱內部,兩條肌腱之間。即間使穴後一寸處。一個穴位位於肌腱內部。與肌腱內部的穴位相鄰。(大成)

四關四穴,即兩合谷。兩太衝是也。(大成)

按關。吳文炳。作開。奇效良方。太衝。作行間。

龍玄,側腕交叉脈。(神應)兩手側腕。叉紫脈上(大成)

按醫學綱目。作在列缺上青脈中。灸之。主治下牙疳。

龍虎,側腕紫脈中。(小學)

按醫經小學曰。龍虎側腕紫脈中。滿口牙疼灸七壯。恐是龍玄。然不可改。暫記。

四縫四穴,手四指內。中節。是穴。用三稜針。出血治小兒猢猻勞等證。(大成)

神授,牙癰。灸神授二七壯。隨人大指上。直去骨罅處。起用患人手一跨。(癰疽神秘灸經)

白話文:

四關四穴,就是兩個合谷穴和兩個太衝穴。兩手側腕交叉的紫脈,就是龍玄穴。醫學綱目上說,在列缺穴上青脈中灸治,可以治療下牙疳。龍虎穴位於側腕的紫脈中。醫經小學說,龍虎穴在側腕紫脈中,滿口牙疼灸七壯,可能和龍玄穴一樣,但不能改,先記著。四縫四穴,位於手四指內側中節,用三稜針放血,可以治療小兒猢猻勞等病症。神授穴在患病者大拇指直去骨縫處,灸神授穴二七壯,可以治療牙癰。

手心,犬癇之為病。手足拳攣。灸兩手心。一壯。(千金)灸黃。手心中七壯。(千翼)療卒死。令人痛。爪其人人中。取醒。不起者。卷其手。灸下紋頭。隨年壯。(外臺)

白話文:

手心:犬癇病。手腳抽搐痙攣。灸兩手心。一壯。(千金方)灸黃。手心灸七壯。(千翼方)治療猝死。讓人疼痛。掐其人中穴。以便醒來。不醒的。捲起他的手。灸手腕紋路的端點。根據年齡灸壯。(外臺祕要)

交脈,卒中風。灸手交脈。三壯。左灸右。右灸左。其炷如鼠屎形。橫安之兩頭下火(千金)短氣。不得語。灸小指第四指間。交脈上。七壯。(同上)齒疼。灸外踝上高骨前。交脈上。七壯。(千翼)

白話文:

交脈:如果突然中風,灸手交脈,在患側灸三壯。左側灸右側,右側灸左側。灸炷要像老鼠糞一樣,橫著放,兩端點火。(《千金》)

短氣:說不出話,灸小指和四指之間的交脈上,七壯。(《同上》)

牙疼:灸外踝上突起的骨頭前面的交脈上,七壯。(《千翼》)

高骨,掌後寸部前五分。針一寸。灸七壯。治手病。(大成)

金門,瘰癧之發。於項後耳之間。累累如貫珠者。是也。法當灸金門二壯。掌後三寸半。是穴。(外科大成)

白話文:

高骨這個穴位位於手掌後方寸部前方五分處。針刺時深度為一寸。若用艾灸治療則需灸七壯。可用來治療手部的疾病。

金門這個穴位位於頸後耳朵之間,當出現如串珠狀的瘰疬時,就在這個區域。按照療法,應該在掌後三寸半的位置,即金門穴,進行兩壯的艾灸治療。

劍巨,馬刀之發。在耳後。侵入髮際。微腫堅硬如石。甚者。引頂痛也。當灸劍巨。二七壯。在掌後三寸。(外科大成)

白話文:

劍巨:指外傷引起的微腫堅硬如石的現象。位置在耳後,侵入髮際。嚴重者,會引起頭頂疼痛。應當灸劍巨,灸壯27次。灸的位置在手掌後三寸處。(外科大成)

肘尖,忤注。灸手肘尖。隨年壯。(千翼)治瘰癧。左患灸右。右患灸左。如初生時。男左女右。灸風池。(入門)肘骨尖上。屈肘得之。(大成)肘尖端處。(金鑑)

白話文:

  • 肘尖,有淤滯的病症。灸手肘尖。隨著年齡增長壯大。(千翼)治療瘰癧。左邊患病灸右邊。右邊患病灸左邊。像剛出生時一樣。男性在左邊,女性在右邊。灸風池穴。(入門)肘骨尖端的上方。彎曲肘部可以找到。(大成)肘尖端的部位。(金鑑)

按千金腸癰篇曰。屈兩肘正灸肘頭銳骨。各百壯。下膿血即瘥。千金翼曰。灸手肘尖。注曰。一作紋。外科大成曰。取穴。令患者端坐。叉手平胸。肘後突出。尖骨是。灼艾。人須立於患人後。因穴在後面內側小尖骨尖。以指按之。患處痠麻者。是真穴。此乃大肘尖之旁。小肘尖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千金腸癰篇》記載,將雙手肘彎曲,在肘尖銳骨處進行正灸。每側灸一百壯。膿血流出後即痊癒。《千金翼》中說,灸手肘尖。《外科大成》中說,取穴時,讓患者端正坐著,雙手叉在胸前,肘部突出,尖骨即為穴位。用艾條灼燒穴位。施灸者須站在患者身後,因為穴位位於後面內側的小尖骨尖上。用手指按壓穴位,如果患處痠麻,則為真穴。此穴位是大肘尖旁邊的小肘尖。

仰手與小指對直者。是也。按此骨尖。小指即麻為驗。此穴與肩尖穴。多不取。不真。惟此取法最確。故重表而出之。宜珍之勿忽。今按恐是少海穴。

衝陽,肘外屈橫紋外頭。(千翼)

白話文:

將手向上抬起,與小指相對,拉直伸展的手指。如果穴位正確,按壓穴位時小指就會麻痺,這就是穴位所在的位置。這個穴位和肩尖穴,通常不取用,因為容易找錯穴位。唯有這個穴位的取穴方法最精確,所以特別再提出來,值得珍視,不要忽略。現在推測這個穴位可能是「少海穴」。

按千金翼注曰。是曲池穴。衝陽。在足趺上五寸。外臺同。外科全書曰。足八邪。足左右五指岐骨間。各有四穴。其衝陽穴亦可刺。在足背。對中指。近曲處。左右亦同。蓋同名異穴也。千金曰。狂走刺人。或欲自死。罵詈不息。稱神鬼語。灸兩肘內屈中。五壯。又治五屍。

白話文:

千金翼注說:曲池穴,又稱衝陽,在腳背上五寸處。外臺祕要記載相同。外科全書說:足八邪,位於左右五趾岐骨間,每隻腳各有四個穴位。衝陽穴也可以針灸,位於腳背上,與中指相對,靠近彎曲處,左右腳皆有。這是同名異穴。千金方說:瘋狂亂跑暴走刺傷人,或想自殺,罵罵咧咧不停,說一些神神鬼鬼的話。可用灸法治療,在兩肘內側彎曲處,灸五壯。另外還能治療五屍(五臟之邪氣)。

灸手肘紋。隨年壯。千金翼曰。呀嗽。灸兩屈肘里大橫紋下頭。隨年壯。又疔腫。在左灸左臂曲肘紋前。取病人三指外。於臂上處中灸之。兩筋間。從不痛至痛。腫在右從右。灸不過三四日瘥。此他散見諸篇。主治部中詳之。

白話文:

灸肘紋,根據年齡而定。千金翼方中說:「呀嗽,灸兩屈肘裏的大橫紋下端,依據年齡及疾病的部位而定。又疔腫,在左邊灸左臂曲肘紋前面,距離病人三隻手指寬,於臂上處中灸之,兩筋之間,由不痛灸到疼痛的地方。如果腫痛在右側,就灸右側。灸不過三四天就會痊癒。其他散見於各種篇章,主治的部位在其中詳細論述。

硯子骨,豌豆瘡。灸兩手腕硯子骨尖上。三壯。男左女右。(千金○頭注曰。硯。明板。作晛。硯子骨。未詳何處。硯。千金翼。作研。無異義。)

白話文:

硯子骨穴,治豌豆瘡。在兩手腕的硯子骨尖部進行灸療。每次灸三壯。男性灸左腕,女性灸右腕。(《千金要方》頭部註解說:硯,明板版本寫作晛。硯子骨,具體位置不明。硯,在《千金翼》中寫作研,沒有其他意思。)

天心,乾八寸許。(秘旨)

按文不解。所圖。在勞宮內旁。

橫紋,掌盡處橫紋。掐至中指尖。主吐。(秘旨)

白話文:

天心的位置,在手掌中心的勞宮穴附近。

橫紋是指手掌末端的横紋,從這裡開始,沿著手指掐到中指的尖端,主要用於處理嘔吐的問題。

按千金曰灸掌後橫紋後五指。男左女右。七壯。即瘥。已用得效。疔腫。灸法雖多。然此一法甚驗。出於意表也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千金方》中記載,灸掌後橫紋後面五個手指。男性灸左手,女性灸右手。灸七壯。這樣就可以治癒。我已經用過,效果很好。疔瘡腫毒,灸法雖然很多,但是這一種方法特別有效,出乎意料。

𦙀門,大指節下五分。治氣促氣攻。𦙀門推向橫紋。主吐橫門。(門。疑是紋字。)推向𦙀門。主瀉。(秘旨)

靠山,大指下。掌根盡處。婉中。能治瘧疾痰壅。(秘旨)

按婉當作腕。千金翼曰。轉筋。在兩臂及胸中。灸手掌白肉際。七壯。

威靈,虎口下兩旁。岐有圓骨處。遇卒死症。揉掐即醒。有聲則生。無聲則死。(秘旨)

一扇門,二扇門,中指兩旁。挾界下半寸。是穴。治熱不退。汗不來。掐此即汗如雨。不宜太多。(秘旨)

精靈,四指五指。挾界下半寸。治痰壅氣促氣攻。(秘旨)

二人上馬,小指下里側。對兌邊。是穴。治小便赤澀。清補腎水。(秘旨)

按千金曰。短氣不得語。灸小指第四指間。交脈上。七壯。

外勞宮,指下。正對掌心。是穴。治糞白不變。五穀不消。肚腹泄瀉。(秘旨)

一窩風,掌背根盡處。婉中。治肛痛。極效。急慢驚風。又一窩風。掐至中指尖。主瀉。(秘旨)

按婉。當作腕。

白話文:

𦙀門穴位於大拇指指節下方五分處,可以治療氣促和氣攻。從𦙀門穴推向橫紋,可以治療嘔吐;推向𦙀門穴,可以瀉下。

靠山穴位於大拇指下方掌根盡處,可以治療瘧疾和痰壅。

腕中穴位於手腕處,可以治療轉筋,方法是灸手掌白肉際七壯。

威靈穴位於虎口下方兩旁,有圓骨處,遇到猝死症狀時,揉掐此穴可以使病人甦醒,有聲音則生,無聲音則死。

一扇門穴和二扇門穴位於中指兩旁,挾界下半寸處,可以治療熱不退、汗不來,掐此穴可以使汗如雨下,但不可掐太多。

精靈穴位於四指和五指挾界下半寸處,可以治療痰壅、氣促和氣攻。

二人上馬穴位於小指下方里側,對兌邊,可以治療小便赤澀,清補腎水。

外勞宮穴位於手指下方,正對掌心,可以治療糞白不變、五穀不消和肚腹泄瀉。

一窩風穴位於掌背根盡處,腕中,可以治療肛痛,效果極佳,也可以治療急慢驚風。另一個一窩風穴位於中指尖,掐此穴可以瀉下。

鬼城(千金)一名十宣。(良方)邪病大喚。罵詈走。灸十指端。去爪一分。(千金)在手十指頭上。去爪甲角。一分。每一指。各一穴。兩手共十穴。故名十宣。治乳蛾用三稜針。出血則效。(良方)

白話文:

鬼城(千金方)也叫十宣。(良方)邪病引起的大聲呼喊。罵和咒罵走開。灸十個手指的尖端。把指甲去掉一分。(千金方)在十個手指頭上。去除指甲角質。一分。每一個手指,一個穴位。兩手一共十個穴位。所以叫做十宣。治療乳蛾用三棱針。出血就會有效。(良方)

按千金曰。治卒忤死。灸十指爪下。各三壯。蓋同處。十宣。大成。良方等所說乃鬼城也。今移入一名。

十指頭,短氣不語。灸手十指頭。合十壯。(千金)脾風占候。聲不出。或上下手。當灸手十指頭。(同上)

按合。外臺。作各。是也。

手足陽明(千金)

白話文:

根據《千金要方》記載,治療猝死,可以在十指爪下各灸三壮。這與《十宣》、《大成》、《良方》等書所說的「鬼城」灸法相同。現在改名為「十指頭」。

如果出現十指頭發涼,呼吸短促,不說話,可以灸手十指頭,共十壮。這是《千金要方》中關於脾風占候的記載,患者發聲困難,或手腳冰冷,就應該灸手十指頭。

《外臺秘要》中記載「各」字,與《千金要方》中「合」字意思相同。

手足陽明經。

手足十指頭,手足陽明。謂人四指。凡小兒風病。太動手足。掣瘲者。盡灸手足十指端。又灸本節後。(千金)按外臺。引備急方云。療卒死而張目反折者。灸手足兩爪甲後。各十四壯。

手大指節理,灸黃法。屈大指節理。各七壯。(千翼)

白話文:

手和腳的十個手指和腳趾,屬於手足陽明經。人們的四個腳趾,俗稱小指。如果小孩子得了風病,手腳動個不停,得了抽搐症的,通通灸手腳十個手指和腳趾的末端。還要灸手指和腳趾根部的關節之後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
根據《外臺祕要》,引用《備急方》說,治療突然死亡的人眼睛張開且反折的,灸手腳兩邊的指甲之後,各十四壯。

按外臺。引肘後云卒心腹煩滿。灸兩手大拇指內邊。爪後第一紋頭。各一壯。又千金曰。脾風占候聲不出。或上下手。灸兩大指節上下。各七壯。又曰。治目卒生翳。灸大指節橫紋。三壯。左灸右。右灸左。資生曰。小兒雀目。夜不見物。灸手大指甲後一寸。內廉橫紋頭白肉際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外臺祕要》引《肘後備急方》記載,如果突然出現心腹煩滿,可以灸兩手大拇指內側,指甲後的第一條紋頭,各灸一壯。又根據《千金要方》記載,如果脾風導致聲音沙啞,或者上下肢麻木,可以灸兩手大拇指節上下,各灸七壯。如果眼睛突然生出翳障,可以灸大拇指節橫紋,三壯,左眼灸右拇指,右眼灸左拇指。《資生經》記載,如果小兒雀目,夜間看不見東西,可以灸手大指甲後一寸,內側橫紋頭的白肉際。

各一壯。醫學綱目引摘玄曰。喉痹頷腫如升。水粒不下。手大指背頭節。三稜針刺之。出血。以上所說。大抵似同處。蓋取奇穴者。無定論。臨機應變。其巧拙各分。蓋古人之治理。不必拘拘。

白話文:

不同。喉。

大拇指頭,五屍。灸兩手大拇指頭。各七壯。(千金)

按千金又曰。水通身腫。灸兩手大指縫頭。七壯。

八邪八穴(大成)一名八關(醫綱)在手五指岐骨間。左右各四穴。(大成)

大都二穴,在手大指次指。虎口赤肉際。握拳取之。(大成)

白話文:

治療五種疾病,可以用艾灸雙手大拇指的指尖,每邊灸七壯。另外,針對全身水腫,也可以灸雙手大拇指指縫的末端,灸七壯。八邪八穴又稱八關,位於手掌五指指骨間,左右手各四穴。大都穴位於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虎口處,握拳時可以摸到。

按良方曰。治頭風牙疼。類經曰。治虛勞一法。取手掌中。大指根稍前肉魚間。近內側。大紋。半指許。外與手陽明合谷。相對處。按之。極酸者。是穴。此穴同長強。各灸七壯。甚妙。更按此穴與大指節理。宜合考。

白話文:

按著中醫良方記載,可以治療頭痛和牙痛。根據中醫古籍《類經》記載,有一種治療虛勞的方法。取手掌中,大拇指根部稍前方,肉魚間,靠近內側,大紋路,約半個指頭長的地方。在手陽明合谷穴的相對位置。按壓此處,極痠痛的地方就是這個穴位。這個穴位和長強穴一樣,各灸七壯,效果非常明顯。此外,此穴與大拇指關節的位置也應當一起考慮。

上都二穴,在手食指中指。本節岐骨間。握拳取之。(大成)

中都二穴,一名液門在手中指無名指。本節岐骨間。(大成)

按少陽經液門。同名下都一名中渚。亦少陽經之穴名。

白話文:

上都兩個穴位,位於手掌的食指和中指的根部關節間,握拳就可以找到這兩個穴位。

中都兩個穴位,又叫做液門,位於手掌的中指和無名指的根部關節間。

按壓少陽經的液門穴,也叫做下都或中渚,同样是少陽經上的穴位。

下都二穴,在手無名指。小指本節後。岐骨間。一名中渚也。中渚之穴。在液門下五分。兩手八穴。故名八邪。(大成○良方曰。以上三穴。治手臂紅腫。)

白話文:

下都穴和二穴,位於手上的無名指。從小指本節往後,於岐骨間的位置。別名也叫中渚穴。而中渚穴位於液門穴下方五分的地方。左右兩隻手共有八個穴位,因此稱為八邪穴。(《大成·良方》記載:以上三個穴位,可以治療手臂的紅腫。)

按醫學綱目引潔古曰。眼痛睛欲出者。須八關。大刺十指出血。即十指縫。今移入八邪之一名。五云抄。又載八關。即八邪。刺瘧篇云。諸瘧而(千金。作血。)脈不見。刺十指間出(千翼作見。)血。血去必已。千金。引此文。且曰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。盡取之。八邪八關之名。古典不載。大成。所說主治。同良方。

三門,一名少骨。手次指本節後。內側陷中。治蜂窩疽。(外科大成)

白話文:

根據《醫學綱目》引用的《潔古》說,眼睛疼痛,眼睛好像要掉出來一樣的。應該咬緊牙關,用力刺破十個手指頭,讓血流出來。現在已經把它移入八邪之一的名稱中了。《五雲抄》中也記載了八關。也就是八邪。《刺瘧篇》說,各種瘧疾,脈搏看不見。刺破十個手指縫,讓血流出來。血流出來了,病就會痊癒。《千金方》引用這篇文章,並說先要觀察身體上那些像小豆一樣紅色的東西。把那些東西全部取出來。八邪八關的名稱,在經典著作中沒有記載。《大成》中所說的治療方法,和《良方》中的一樣。

鬼眼四穴,手大拇指。去爪甲角。如韭葉。兩指並起。用帛縛之。當兩指岐縫中。是穴。又二穴。在足大趾取穴。亦如在手者。治五疳等症。當正發時。灸之。大效。(良方)

白話文:

鬼眼四穴,位於手的大拇指上。去除指甲,像韭葉一樣。用兩根手指並排向上。用布將它們綁起來。在兩根手指中間的縫隙中。就是穴道。還有兩個穴道。位於腳的大趾,穴位獲取方法也與手上的相同。治療五疳等症。在正發作的時候施灸,效果很好。(良方)

按醫燈續焰曰。足大拇指。離爪甲。一韭葉許。名鬼眼穴。金鑑曰。鬼眼在足兩大指內。去爪甲如韭葉許。此二說不說手鬼眼。又有鬼哭穴。其法亦同。蓋奇穴。隨意命名。頗致紛煩。

白話文:

《醫燈續焰》說:腳拇指的離爪甲處,大約有一片韭葉這麼大的地方,叫做「鬼眼穴」。《金鑑》說:鬼眼穴位於腳上的兩個大拇指的內側,距爪甲大約有一片韭葉那麼大。這兩個說法都沒有提到手上的鬼眼穴。還有一個鬼哭穴,它的位置和鬼眼穴相同。大概奇穴的命名是隨意的,所以造成了很多混亂。

鬼哭,治鬼魅。狐惑恍惚。振禁。以患人兩手大指。相併縛定。用艾炷於兩甲角。及甲後肉四處。騎縫著火。灸之。則患者哀告我自去。為效。(入門)

白話文:

鬼哭,治療鬼魅狐惑恍惚的病症。治療方法是將病人的雙手大拇指相併綁定,用艾炷在兩手的大拇指指甲角周圍以及指甲後方的肉,騎縫點火灸之,則患者會哀求我趕快停止,並表示自己會自行離開,灸之即有效。(入門)

按千金曰。治卒中邪魅恍惚。振禁。灸鼻下人中。及兩手足大指爪後甲本。令艾丸半在爪上。半在肉上。七壯不止。十四壯。炷如雀屎大。千金翼曰野。(千金無野字)狐魅。合手大指。急縛大指。灸合間。二七壯。當狐鳴而愈。外臺。引備急方。曰。卒死而口噤不開者縛兩手大拇指。灸兩白肉中。二十壯。蓋皆同處。資生。引秦承祖。而共無鬼哭之名。

手五冊,手髓孔

足五冊,足髓孔

白話文:

《千金要方》上說:治療突然中邪,精神恍惚,神志不清,手腳抽搐。用灸法治療,在鼻下人中,還有兩手兩腳的大拇指指甲後緣甲根上,用一個艾丸,一半放在指甲上,一半放在肉上,灸七次,如果沒有效果,就灸十四次,灸炷大小像雀鳥糞便。

《千金翼方》說:狐狸精作祟,合攏雙手的大拇指,用繩子緊緊綁住大拇指,在合攏的指縫間灸,灸二十一次。狐狸精會發出發出叫聲,病就會痊癒。

《外臺祕要》引用《備急方》說:突然死亡,口緊閉無法張開,應該把兩隻手的拇指綁起來,然後在兩隻手的大拇指虎口處灸二十次。因為這些穴位都位於足厥陰肝經上。

《資生經》引用秦承祖的話說:這些都屬於鬼哭的病名。

灸手五冊。次灸手髓孔。次灸手少陽。次灸足五冊。次灸足髓孔。(千金偏風篇)灸猥退風。半身不隨。法。先灸天窗云云。次手髓孔。腕後尖骨頭。宛宛中。次手陽明大指奇後。次腳五冊。屈兩腳。膝腕紋。次腳髓孔。足外踝後一寸。(千翼)癲狂二三十年者灸天窗云云。次足五冊。(同上)

按五冊髓孔。其法不詳。未見他籍載之。

白話文:

  1. 先灸手五冊穴,再灸手髓孔穴,然後灸手少陽穴。之後灸足五冊穴,再灸足髓孔穴。

  2. 灸猥穴可以治療風寒引起的疾病,比如半身不遂。治療方法是:先灸天窗穴,然後灸手髓孔穴,再灸腕後尖骨頭附近的筋脈,接著灸手陽明大指奇後穴,然後灸腳五冊穴,再灸屈兩腳膝腕紋,最後灸足髓孔穴,也就是足外踝後一寸的位置。

  3. 癲狂二三十年的人可以灸天窗穴,然後灸足五冊穴。

手太陽,手小指端。灸隨年壯。治黃疽。(千金)苦心下急。熱痹。小腸內熱。小便赤黃。刺手太陽。治陽。在手第二指本節後一寸。動脈。(千翼)鼻中擁塞。針手太陽入三分。在小指外側後一寸。白肉際。宛宛中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  • 手太陽經:起於手小指端。以艾灸壯實該穴位,可治療黃疸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
  • 苦心下急:小腸內有熱,小便赤黃,可針刺手太陽經。

  • 陽穴:位於手第二指本節後一寸,動脈處。(出自《千翼》)

  • 鼻中擁塞:針刺手太陽經,針入三分,位於小指外側後一寸,白肉際,宛宛中。(出自《千翼》)

按第二指者。食指也。凡手十指各有灸刺穴。拳尖。中魁。大小骨空。既舉之。綱目曰。主治困睡多。無名指第二節尖。灸一壯。屈指取之。千金曰。一切病食疰。灸手小指頭。隨年壯。男左女右。又曰。男㿗。灸手季指端。七壯。病在右可灸左。左者灸右之類不可枚舉。凡無名稱者。

詳載於主治部中。足趾亦同。但如大拇指頭。十指頭。雖非穴名。舉其一二。使後學知每指有刺灸之穴而已。

白話文:

按第二指者。這是食指。所有十指上都有灸刺的穴位。拳尖、中魁、大小骨空,這幾個穴位灸刺後。綱目說:治療困睡、睡眠多的症狀。無名指的第二個關節尖端,灸一壯,屈曲手指取穴。千金方說:所有的因飲食不當而引起的疾病,灸小指頭,隨年壯逐漸增加灸的壯數,男性灸左手,女性灸右手。又說:男性手足厥冷,灸手季指端,灸七壯;疾病在右邊時,可以灸左邊,左邊灸右邊也是這個道理。沒有名稱的穴位太多了,不能一一列舉。

奪命(聚英)一名惺惺。(入門)一名蝦蟆。(醫綱)手膊上側筋骨陷中。(聚英)曲澤上一尺。(醫綱),禁灸(醫綱)

白話文:

奪命(聚英):在手腕下外側的部位,肌肉顯得豐滿。《入門》:在手腕下方,橈側動脈搏動處。

《醫綱》:手背關節的側邊,肌肉與骨骼交界處凹陷的地方。

《聚英》:曲池穴上一寸。

《醫綱》:此穴禁用灸法。

按聚英引劉宗厚曰。暈。針奪命穴。救之。男左女右。取之不回。卻再取右。女亦然。此穴正在手膊上側。筋骨陷中。蝦蟆兒上。自肩至肘。正在當中。注曰。劉氏止言奪命穴。而不言何經何絡。今按此穴分。是肺大腸脈分。而古亦無奪命穴。醫學綱目曰。在曲澤上一尺。針入三分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聚英》引述劉宗厚的說法,昏厥時,針刺奪命穴可以救治。男左女右,針刺後若效果不彰,可再針刺右邊。女則相反。此穴位於手膊上側,筋骨陷中,蝦蟆兒上,從肩到肘的中間。註解中說,劉氏只提到奪命穴,但沒有說明它是屬於哪條經絡。現在根據此穴的分類,它屬於肺大腸脈的分支。而古代也沒有奪命穴這個穴位。《醫學綱目》中記載,奪命穴位於曲澤穴上一寸,針刺深度三分。

主治氣昏暈。東醫寶鑑。作目昏暈。入門曰。針暈者。神氣虛也。不可。起針。以針補之急用袖掩病人口鼻。回氣內與熱湯飲之。即蘇。良久再針。甚者針手膊上側筋骨陷中。即蝦蟆肉上惺惺穴。或三里。即蘇。若起針壞人。綱目又曰。直兩乳頭。以篾量過。當兩臑脈絡上。

白話文:

用於治療昏厥。東醫寶鑑指出,如果病人昏厥,是精神不足。應該直接用針補救,不能立即起針。同時以袖子掩住病人鼻口,然後用熱湯給病人喝,病人就會甦醒過來。經過很長時間,如果病人還沒有甦醒,可以用針灸法治療。將針灸在病人的手膊上側筋骨陷處,或者「三里」這個穴位上。病人就會甦醒過來。如果起針方法不當,會傷害病人。綱目又指出,如果病人昏迷,可以用篾子量取病人乳頭的距離,然後在距離乳頭的兩臂脈絡上進行針灸。病人就會甦醒過來。

灸之臑絡脈。俗呼為蝦蟆穴也。主治紫白癜風。按奪命。惺惺。蝦蟆。三名。共是同穴。今併名為一頃。或傳小兒丹毒治法。其法以口吮臑膊上。久而滿口皆血。甚良。蓋是奪命穴也。

白話文:

"灸之臑絡脈。俗呼為蝦蟆穴也。主治紫白癜風。按奪命。惺惺。蝦蟆。三名。共是同穴。今併名為一頃。"

「灸手臂上的絡脈,俗稱為蝦蟆穴。這個穴位可以治療紫白癜風。又名奪命、惺惺、蝦蟆,都是同一個穴位。現在統稱為一頃。」

"或傳小兒丹毒治法。其法以口吮臑膊上。久而滿口皆血。甚良。蓋是奪命穴也。"

「有傳說在治療小孩丹毒的方法中,方法是用口吸吮手臂上(臑膊上),時間久了,整口都充滿了血。這種療法非常有效,因為它是奪命穴的功效。」

鸖頂,膝蓋骨尖上。灸七壯。主治。兩足癱瘓。兩腿無力。(醫綱)

腳後跟,白肉後際。針灸隨便。治馬黃。黃疽。寒。暑。諸毒等病。(千金)

白話文:

鸖頂是在膝蓋骨的尖上,這裡可以施灸七次,用來治療兩腳癱瘓、兩腿無力的問題。

腳後跟的位置是在白肉的後方,這裡可以自由地進行針灸,用於治療馬黃、黃疸、寒症、暑症以及各種毒素引起的疾病。

按外臺引救急方曰。霍亂轉筋。灸足跟後黑白肉交際。當中央。千金曰。腰痛灸腳跟上橫紋中。白肉際。十壯。良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外臺醫書》中引用的《救急方》,霍亂轉筋,可以灸足跟後黑白肉交際處的中央。根據《千金要方》,腰痛可以灸腳跟上橫紋的中間,也就是白肉際,灸十壯,效果很好。

漏陰,女人。漏下赤白。四肢酸削。灸漏陰。三十壯。穴。在內踝下五分。微動腳脈上。(千金)

按千金翼。無腳字。

白話文:

漏陰,指的是女性。患有下部流出赤白帶的症狀,並伴有四肢酸痛。應灸治漏陰,灸三十壯。穴位位於內踝下方五分處,在輕微活動腳部時,可見於腳脈上方。根據《千金翼》記載,沒有提到「腳」字。

膝眼四穴(千金)一名膝目。(外臺)一名鬼眼。(金鑑)膝頭骨下。兩旁陷者。宛宛中是。(千金)膝蓋下兩邊。(外臺)膝前。(大全)禁灸。(資生)

白話文:

  • 膝眼四穴(《千金要方》) 又名膝目(《外臺祕要》) 又名鬼眼(《金鑑》) 位於膝蓋骨下方,兩側凹陷處,宛宛中部就是。

  • 膝蓋下兩邊(《外臺祕要》)

  • 膝蓋前面(《大全》)

  • 禁止灸(《資生經》)

按大全。作膝根誤。金鑑曰。膝蓋骨下。胻骨上陷中。千金。八種灸法。有膝眼穴。曰腳氣初得腳弱。使速灸之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大全》的記載,關於膝根穴的記載有誤。《金鑑》中說:膝蓋骨的下方,胻骨上方的凹陷中。在《千金》中的八種灸法中,有膝眼穴。記載說:腳氣初發時,腳部虛弱,應儘快灸之。

關儀,女人陰中痛。引心下及小腹。咬痛。腹中五寒。灸關儀百壯。穴在膝外邊上一寸。宛宛中。是(千金)

按五寒。恐有訛謬。蓋五臟寒之言歟。

營池四穴,一名陰陽。女人。漏下赤白。灸營池四穴。三十壯。穴在內踝前後兩邊池中脈上。(千金)

按千金翼。作池上脈。

白話文:

【關儀】,婦女陰部疼痛。牽連至心下和小腹,有刺痛感。五寒症狀在腹部。使用關儀穴位進行一百壯的艾灸療法。該穴位位於膝蓋外側上方一寸處,深陷於皮膚之中。(出自千金方)

對於「五寒」的表述,可能有誤或混淆,可能是提到五臟的寒氣問題。

「營池」四個穴位,又稱為陰陽穴,適用於婦女陰道出血,無論是紅色或白色分泌物。對營池四穴進行三十壯的艾灸療法。此穴位位於內腳踝前方和後方兩邊的脈絡上。(出自千金方)

根據千金翼的記載,應該將「池上脈」更正為正確的穴位名稱。

陰陽,女人漏下赤白泄注。灸陰陽。隨年壯。三報。穴在足拇趾下。屈里表頭白肉際是。(千金)橫紋兩旁。乃陰陽二穴。就橫紋上以兩大指中分。望兩旁。抹為分陰陽。治肚腹膨脹泄瀉。二便不通臟腑虛。並治。(秘旨)

按千金翼。同。秘旨。不言足大指者。蓋遺脫也。

環谷(靈樞)

按出於四時氣篇。說見下。

白話文:

陰陽穴,用於治療女性漏下赤白,也就是下體排出血水或白色膿狀分泌物。取穴時,先找到足拇趾下屈曲處的裏表頭,也就是大拇趾內側靠下方的白肉際。橫紋的兩旁,就是陰陽二穴。將大拇指放在橫紋上方,以兩根手指中分,朝兩旁抹開即可找到陰陽穴。這個穴位可以治療肚腹膨脹、泄瀉、小便和大便不通,以及臟腑虛弱等問題。

風市,兩髀外。可平倚垂手直掩髀上。當中指頭。大筋上捻之。自覺好。(肘後)可令病人起正身平立。垂兩臂。直下舒十指。掩著兩髀。便點當手中央指頭。髀大筋上。是。灸之百壯。多亦任人。輕者。不可減百壯。重者乃至一處五六百壯。勿令頓灸。三報之。(千金)平立垂手。

當中指頭。髀兩筋間。是。(外臺)膝上七寸。外側兩筋間。(類經)從環跳。下行膝上外廉。(金鑑)

白話文:

風市穴,在兩大腿的外側。可以用仰躺在牀上,手臂自然垂下,手掌直直地覆蓋在大腿上,中指指尖壓在風市穴。在大腿的筋上輕柔地按壓,就會感覺到這個穴位。(肘後方)可以讓病人直立站好。手臂自然垂直,手指自然舒展開來。手掌覆蓋在大腿上。手指尖點在兩大腿的中央,就是風市穴,在大腿的肌腱上。可以施灸一百次,施灸的次數也可以依個人情況而定。病情較輕的,不能減少到一百次。病情較重的,可以在同一個穴位上施灸五百到六百次。不要一次灸很多次,要分三次來灸。(千金要方)直立站好,手臂自然垂直。

按四時氣篇曰。徒㽷。先取環谷下三寸。以鈹針。針之。馬蒔曰按各經。無環谷穴。止足少陽膽經。有環跳穴。今曰三寸。意者。風市穴乎。外臺曰黃帝三部針灸經。無風市二穴。此處恐是環跳。風市。疑其別名。未詳所出。本事方曰。風市即中犢。在髀骨外。膝上五寸。分肉間陷中。並非。千金曰尿床。垂兩手兩髀上。盡指頭上有陷處。灸七壯。是指風市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四時氣篇》記載,先取環谷穴,環谷穴位於下三寸。馬蒔說,根據各經絡,沒有環谷穴,只有足少陽膽經有環跳穴。現在說三寸,意思是風市穴嗎?《外臺》說,《黃帝三部針灸經》中沒有風市穴。這裡恐怕是環跳,風市,懷疑是它的別名。但出自何處並不清楚。《本事方》說,風市穴就是中犢,位於大腿骨外側,膝蓋上方五寸,在肌肉之間的凹陷處。但這也不正確。《千金》說,尿牀,雙手雙腿下垂,盡頭有凹陷處,灸七壯,是指南風市穴。

膝下,妊娠三月灸膝下一寸。七壯。(千金)轉筋。脛骨痛不可忍。灸膝下廉。橫筋上。三壯。(同上)

按千金翼。作屈膝下廉。

膝外,灸癧瘍法。五月五日午時。灸膝外屈腳當紋頭。隨年壯。兩處灸。一時下火。不得轉動。(千翼)

女膝,一名丈母。一名女須。一名女壻。(癸辛雜識)足跟後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懷孕三月時,可以在膝蓋下方一寸處灸三壯,可以預防轉筋。腿骨疼痛難忍時,可以在膝蓋下方凹陷處的橫筋上灸三壯。按照《千金翼》記載,應該屈膝,在膝蓋下方凹陷處進行艾灸。

針對膝蓋外側的瘡瘍,可以在五月初五午時,在膝蓋外側屈腿時出現的紋路頂端進行艾灸,灸的壯數隨年份增長,左右兩側都要灸,一次性將火氣逼出,不能隨便活動。

膝蓋外側也叫做丈母、女須或女婿。位於腳跟後方。

按周密癸辛雜識曰。劉漢卿即中。患牙槽風。久之頷穿。膿血淋漓。醫皆不效。在維陽。有丘經歷。益都人。妙針法。與漢卿。針委中及。女膝穴。是夕膿血。即止。旬日後。用此法。頷骨蛻去。別生新者。其後又張師道。亦患此證。復用此法針之而愈。殊不可曉。丘嘗治消渴者。

白話文:

根據周密所著的癸辛雜識記載。劉漢卿,也就是中書舍人患有牙槽風。經過很長時間,下頜骨穿破,膿血淋漓。儘管就醫治療,都無療效。後來他到了維陽,有一個名叫丘經歷的人,他是益都人。丘經歷精通針灸之法,他為劉漢卿針刺了委中穴和女膝穴。當晚,膿血就止住了。十天後,用這種方法治療,下頜骨脫落,另生新的下頜骨。後來張師道也得了這種病,再次用這種方法針灸而治癒。真是不可思議啊。丘經歷曾經治療過一個患有消渴症的人。

以酒酵作湯。飲之而愈。皆出於意料之外。委中穴在腿䐐中。女膝穴在足後跟。俗言丈母。腹痛。灸女壻。腳後跟。乃舛而至。此亦女膝是也。然灸經。無此穴。又云女須穴。

巨陽,腰痛。灸足巨陽。七壯。巨陽。在外踝下。(千金)

白話文:

用酒麴做湯。喝了它很快就好了。這都在意料之外。委中穴在膝蓋後面中央處。女膝穴在腳後跟。俗稱女婿。肚子痛,灸女婿,腳後跟。這是錯誤的。這個就是女膝穴。但是灸經中,沒有女膝這個穴位。另有女須穴。

足太陽,一名鬼路。胞衣不出。刺足太陽。入四分在外踝後一寸。宛宛中。(千金)身重腫。坐不欲起。風勞腳疼。灸尺太陽。五十壯。針入三分。補之。(千翼)

白話文:

足太陽經,又名鬼路,胞衣不出。在足太陽經上針刺,針刺深度為四分,位置在外踝後一寸,宛宛穴中。(千金方)身體沉重腫脹,坐著不想起來,風勞腳痛,灸尺太陽,五十壯,針刺深度為三分,補之。(千翼方)

按巨陽。太陽。共是同義。然不可。合以為一。並存以備後考。千金曰。狂癲鬼語。灸足太陽。四十壯。千金翼曰。足太陽。名鬼路。千金。十三鬼穴。鬼路注曰。申脈。足太陽。蓋申脈歟千金翼。尺字。恐足之誤。

白話文:

太陽穴和巨陽穴,其實是同一個穴位,但不能把它們合二為一,應該並列備考。《千金方》說,狂癲發作神志錯亂,灸足太陽穴,灸40壯。《千金翼方》說,足太陽穴名為鬼路穴。《千金方》十三種鬼穴,注曰,申脈就是足太陽穴。但《千金翼方》尺字,可能是足字的誤寫。

腎系,消渴小便數。陰市二處在膝上當伏兔。上行三寸。臨膝取之。或三二列灸。相去一寸。名曰腎系者。注曰。黃帝經云。伏兔下二寸。(千金)

華佗,療男子卒疝。陰卵偏大。取患人足大指。去爪甲。五分。內側白肉際。(明堂)

白話文:

腎經系屬之處,消渴病症,小便次數多。陰市穴和二處穴在膝蓋上方,當伏兔穴的下面。向上走三寸,在膝蓋附近取穴。可以灸三、兩排,每個穴位間隔一寸。稱作腎繫系屬之處。注釋說:黃帝經內經說:伏兔穴的下方二寸。(千金方)

按千金曰。癰腫。灸兩足大拇指奇中。立瘥。又老人小兒。大便失禁。灸兩腳大指。去甲一寸。三壯。又灸大指奇間。各三壯。程敬通曰。奇間。當是岐間。資生作岐是也。千金又曰。瘑瘡。灸足大指奇間。二七壯。又大人小兒。癰腫。灸兩足大拇趾奇中。立瘥。仍隨病左右。大抵似華佗穴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方》中記載著:

  1. 癰腫:灸兩腳大拇指的底部,立即可痊癒。

  2. 年老與年幼的小孩:大便失禁,灸兩腳大指距離指甲一寸的地方,各三壯。也可以灸大拇指底部中間,各三壯。程敬通說奇間應該是指岐間,資生作岐也是這樣說。

  3. 瘑瘡:灸腳大指底部中間,二七壯。

  4. 年老與小孩:癰腫,灸兩腳大拇指底部中間,立即可痊癒。根據病竈,決定灸的左右腳。

  5. 大致類似於華佗的穴位。

足大指節橫理(千金)

按詳於大敦。

承命,狂邪驚癇病。灸承命。三十壯。(千金)

按穴注。詳於三陰交。

少陽維,內踝後一寸。動筋中。是。(外臺)

按筋。當作脈。

太陰蹺,內踝下向。宛宛中。是。(外臺)

太陰,內踝上一夫。(千金)

白話文:

足大拇指橫紋處(千金)對應承命穴,承命穴位於足大拇指橫紋處(千金),可治療狂邪驚癇病。灸承命穴,灸三十壯。(千金)穴位注釋:承命穴詳細位置請參考三陰交穴。

少陽維穴位於內踝後方一寸處,動筋中。(外臺)穴位注釋:筋應當理解為脈。

太陰蹺穴位於內踝下方,宛宛中。(外臺)

太陰穴位於內踝上方一寸處。(千金)

按此穴。治㿗疝名太陰者。一載中都。一載三陰交。又千金翼曰。婦人逆產。足出。針足太陰。入三分。足入乃出針。穴在內踝後。白肉際。陷骨宛宛中。又外臺曰。太陰二穴。在內踝上八寸。骨下陷中。是指地機邪。宜與三陰交條。並考。外臺又曰。黃帝三部針灸經。並銅人腧穴經。並無少陰維。太陰。太陰蹺。三穴名。

白話文:

按壓這個穴位,可以治療名叫太陰的疝氣。一年中都可以治療。每年都在三陰交穴上治療。又據《千金翼》記載,婦女生產逆產,腳先出來,針刺足太陰穴,針刺三分,腳入再把針拔出來。穴位在內踝的後面,腳跟的白色肉與骨頭之間的凹陷處。又據《外臺》記載,太陰有兩個穴位,位於內踝上八寸處,骨頭下的凹陷處。這兩個穴位都對應著三陰交穴,可以一起治療。外臺又記載,黃帝的《三部針灸經》和《銅人腧穴經》中都沒有少陰維,太陰,太陰蹺這三個穴位的名稱。

厥陰,治卒㿗。灸足厥陰。在左灸右。在右灸左。三壯。在足大趾本節間。(千金)

按是蓋指大敦穴也。

八風八穴(大成)一名八邪。(外科全書)足五指岐骨間。兩足共八穴。故名八風。

白話文:

厥陰經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脹滿病。應當灸治足厥陰經。如果是左邊的病就灸右邊,右邊的病則灸左邊。每次灸三次。位置在足大拇指的根部關節間。

這是指大敦穴。

八風穴共有八個穴位(出自《醫學綱目》),又稱為八邪穴(出自《外科全書》)。位於足部五個腳趾間的骨縫間,兩隻腳共有八個穴位,因此稱為八風穴。

按靈樞曰。五指間。各一。凡八痏。足亦如是。乃是手八邪。足八風之祖。外科全書曰。足八邪。足左右五指岐骨間。各有四穴。其衝陽穴。亦可刺。(在足背。對中指近曲處左右亦同。)嘗考針經。在足。又名八風穴。衝陽穴。既見。宜合考。

氣端(千金)

白話文:

根據《靈樞》的說法,手指之間各有八個穴位,總共有八個邪氣,腳也是如此。這是手八邪和足八風的根源。《外科全書》說,足八邪在腳左右五指之間,每個指頭有四個穴位。其中的衝陽穴也可以刺針(位於腳背,與中指彎曲處相對應。左右腳都一樣)。我曾考證過《針經》,在腳上,又稱八風穴。既然衝陽穴已經出現,應該一起考證。

八沖,足十趾去指奇一分。兩足。凡八穴。曹氏名曰八沖。極下氣有效。其足十趾端名曰氣端。日灸三壯。並大神。要其八沖。可日灸七壯。氣下即止。(千金)

白話文:

八沖穴,位於足部十趾末端,距趾甲一分處。兩足共有八個穴位。曹氏稱之為八沖穴。灸刺八沖穴可以有效治療極度下氣的疾病。足部十趾末端的名稱為氣端穴。每天灸壯三壯。同時施以大神灸法。重要的八沖穴,每天可以灸七壯。氣下即止。 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

按外臺。引蘇恭曰。若腳十指。痠疼悶。漸入趺上者。宜灸指頭正中甲肉際。三炷即愈。千金翼。作足十指奇端去奇一分。

八會,狂走易罵。灸八會。隨年壯。穴在陽明下五分。(千金)

白話文:

根據外臺祕要中引用蘇恭的說法,如果腳的十個腳趾痠痛悶脹,疼痛逐漸蔓延到腳背,適宜灸治腳趾頭正中央指甲和肉交接的地方,灸三壯即愈。千金翼記載的操作方法是:取腳十個腳趾的末端,在末端去掉一分。

獨陰(大成)一名獨會。(小學)足三指下橫紋。灸外腎腫平。(小學)足趾下橫紋中。(類經)足第二指下(大成)

白話文:

獨陰:又稱獨會,是指足三趾下橫紋。

灸外腎腫平:在足趾下橫紋中灸艾,可以治療外腎腫脹。

足第二指下:是指足第二個腳趾下。

按大全曰。婦人產難。不能分娩。獨陰。即至陰穴。類經曰。即至陰穴。當是足小指。也未詳孰是。皆主治小腸疝氣。心腹痛。乾嘔吐。女人經血不調。死胎胞衣不下。又醫學綱目有獨陰穴。在足四指間。灸三壯。主治月經不調。又醫經小學曰。獨會。在足二指下橫紋中間。又治產難。獨陰。獨會。蓋同穴也。

內踝尖,足內踝骨尖(大成)

白話文:

「大全」記載:婦人生產時發生難產,未能順利娩出嬰兒,此時稱為「獨陰」。應針灸「至陰穴」。「類經」記載:「至陰穴」位於腳的小指上。但也有不同的說法,認為「至陰穴」位於腳的四個腳趾之間,艾灸三次,可以治療月經不調。「醫經小學」記載,「獨會穴」位於腳的兩個腳趾下面的橫紋中間,也可治療難產。由此可知,獨陰、獨會穴實際上是同一個穴位。

按千金曰。若筋急。不能行者。內踝筋急。灸內踝上。四十壯。外踝筋急。灸外踝上。三十壯。立愈。又曰。癥瘕。灸內踝後宛宛中。又諸惡漏。中冷。息肉。灸足內踝上。

外踝尖,卒淋。灸外踝尖七壯。(千金)重舌。灸外踝上。三壯。(同上)外踝尖上三寸。(類經)

白話文:

據《千金方》記載,如果筋急,不能走路,內踝筋急,就在內踝上方灸40壯;外踝筋急,就在外踝上方灸30壯,就可以立即痊癒。又說,癥瘕,灸內踝後宛宛穴的中間;又諸惡漏、中冷、息肉,灸足內踝上方。

按內外踝上。針灸多效。千金。外臺。所載。極多。詳於主治部中。而有言白肉際。青脈上交脈。又踝上容爪甲者。幼幼新書曰。臈釣不熱乳食尋常。多睡。眼不開。灸足踝上四寸。男內踝女外踝各三七壯。綱目引東陽曰。治久漏瘡。足內踝上一寸。灸三壯。至六壯。

白話文:

在內外腳踝上方。(以針灸治療)的效果顯著,在《千金方》和《外臺祕要》中記載很多,請參閱各個條目的主治方法,其中還提到白肉連接青筋交接的脈絡,還有在腳踝上方能夠容納手指甲指尖的地方。《幼幼新書》說:小兒得了一種叫做「臈釣」的病,不吃熱的牛乳、飲食要清淡,經常睡覺、眼睛睜不開,這種情況可以用艾灸治療。在足踝上四寸,男左女右,各灸三到七壯。《綱目》引述東陽說:治療經年累月的漏瘡潰瘍,可用艾灸在足內踝上一寸,灸三壯,最多灸到六壯。

通理,足小指上二寸。主婦人崩中。及經血過多。針入二分。灸二七壯。(寶鑑)

大趾甲下,屍厥而死。脈動如故。刺大趾甲下內側。去甲三分。(千金)

白話文:

通理穴,位於足小指上方兩寸處。主治婦人崩漏。以及月經出血過多。針刺深度為二分。艾灸則施灸十四壯。

大拇趾甲下方,用於急救突然昏倒像死亡一樣的情況。若脈搏依然存在,應刺入大拇趾甲下內側,距離趾甲約三分的地方。

按千金又曰。扁鵲云。卒中惡風。心悶煩毒。欲死。急灸足大趾下橫紋。隨年壯。立愈。今按大趾甲下。十三鬼穴中。鬼壘也。指隱白。

白話文:

根據千金要方記載,扁鵲說,突然遭風邪侵襲,心悶煩躁,中毒很深,快要死了,趕快灸烤腳大拇指下面的橫紋。根據年齡和體質,立馬痊癒。現在確認大拇指指甲下面,有十三個鬼穴,叫做鬼壘。指的是隱白穴。

髖骨,膝蓋上。梁丘旁。外開一寸。(類經)委中上三寸。髀樞中。垂手取之。(大成)梁丘兩旁。各開一寸五分。兩足共四穴。(大成)

白話文:

髖骨:在膝蓋的上方。

梁丘穴旁:在梁丘穴的旁邊。

外開一寸:距離梁丘穴外側一寸處。

委中上三寸:在委中穴上三寸處。

髀樞中:在大腿正中間。

垂手取之:將手垂下,以中指尖取穴。

梁丘兩旁:在梁丘穴的兩側。

各開一寸五分:距離梁丘穴左右各一寸五分處。

兩足共四穴:左右兩腿共有四個穴位。

按三說不同。又小學有腕骨。

腕骨,腕骨四穴梁丘旁。各開寸半腿痛。(小學)

按與髖骨同處。髖腕。若有一誤。

跨骨,即梁丘穴也。(大成)

維會,足外踝上三寸。此即玉泉穴也。(大成)

按楊繼洲曰。此兩解不可俱屬經外奇穴並存。以俟知者。

前承山,小兒望後趺。將此穴。久掐久揉有效。(秘旨)

按無穴注。而所圖。在䯒前對承山處。

鞋帶穴,小兒望後仰。掐此。(秘旨)

白話文:

關於腕骨的位置,有三種不同的說法。其中《小學》說腕骨在梁丘穴旁,每個穴位相隔一寸半,用於治療腿痛。

另外,《大成》則認為腕骨與髖骨同處,也就是髖腕。這兩種說法若有一種錯誤。

《大成》還說跨骨就是梁丘穴。

《大成》也提到維會穴位於足外踝上三寸處,也就是玉泉穴。

楊繼洲認為這兩種解說不能同時存在,因此把這些穴位歸類為經外奇穴,等待後人研究。

《秘旨》中記載,前承山穴位於小兒後腳跟上方,長時間掐揉此穴有效。

《秘旨》中還說,鞋帶穴位於小兒後仰時能看見的部位,掐此穴有效。不過,並沒有明確的穴位注釋,圖示則顯示鞋帶穴位於䯒前對承山穴的位置。

按無穴注。而所圖在跗上。外臺引文仲曰。療傳屍。立腳於系鞋處橫紋。以手四指。於紋上量脛骨。外逼脛當四指中節按之。有小穴。取一縷麻刮令薄。以此麻緩繫上灸。令麻縷斷。男左女右。患多滅。

白話文:

不尋找穴位。而所要找的穴位在腳背上。《外臺祕要》引文仲說:治療傳屍病。讓患者站立,在繫鞋帶的橫紋處。用手的四個手指,在橫紋上量出脛骨。在脛骨外側逼近脛骨處,四個手指的中間關節按壓。這裡有一個小穴位。取一根麻線刮薄。用這根麻線鬆緊適度地繫上,然後灸。讓麻線斷掉。男性左腳、女性右腳。疾病大多會消除。

鼠尾,瘰癧穴法。用草一莖。男比左手。女比右手。中節橫紋。攢量過四肢。紋盡處。比交折斷。將至絲螺骨尖中。比至腳後惣筋中。是穴。鼠尾。左灸左右灸右。俱有俱灸。一年五壯。年深多灸。又曰。二鼠尾。在手臂上大肉處。是穴。(瘡瘍經驗全書。)

白話文:

鼠尾穴的取穴方法:取一根草。如果是男性,用左手與草比量。如果是女性,用右手與草比量。在草的中間部位有橫紋,將草放到身體上,與四肢的長度相等。當草與身體的長度相等時,在草與身體交界處折斷。然後將草的一端放在鎖骨凹陷處,另一端放在腳後跟的肌腱中。這個位置就是鼠尾穴。如果是左邊的鼠尾穴,就用艾灸左側,如果是右邊的鼠尾穴,就用艾灸右側。如果身體左右兩側都有鼠尾穴,就同時用艾灸。每一年施灸五次。如果病症已經持續很長時間,就需要增加艾灸的次數。另外,還有一種「二鼠尾」穴,位於手臂上肌肉豐滿的地方。

內崑崙,治腳轉筋。針內崑崙。穴在內踝後陷中。入六分。氣至瀉之。(千翼)

按千金翼又曰。少腹堅大。如盤盂。胸腹中脹滿。飲食不消。婦人癥聚。瘦瘠。灸內踝後宛宛中。隨年壯。

上崑崙(資生)

下崑崙,上崑崙。針五分。下崑崙。外踝下一寸。大筋下。(資生引明堂。)

白話文:

內崑崙穴位於腳踝內側後方凹陷處,針刺深度六分,針感到達後即可出針。此穴可治療腳部抽筋。

此外,若出現腹部脹滿、飲食不消化、婦人癥瘕、瘦弱等症狀,可在腳踝內側後方稍高處,即內踝後方凹陷處灸灼,隨著時間推移,身體會逐漸康復。

上崑崙穴位於腳踝外側下方一寸處,大筋下方,針刺深度五分。下崑崙穴位於腳踝外側下方一寸處,大筋下方,針刺深度五分。

按資生曰。明堂。有上崑崙。又有下崑崙。銅人只云崑崙。而不載下崑崙。豈銅人不全耶。抑名不同。未可知也。但上經云。內崑崙。在外踝下一寸。下經曰內崑崙。在內踝後五分。未知其孰是。予謂既云內崑崙。則當在內踝後矣。下經之穴。為通上崑崙。在外踝故也。

白話文:

資生經裡說:明堂穴,有上崑崙穴和下崑崙穴。銅人經只提到崑崙穴,而沒有提到下崑崙穴。難道銅人經不齊全嗎?還是因為名稱不同,還不清楚。但上經說:內崑崙穴在外踝下一寸。下經說:內崑崙穴在內踝後五分。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的。我認為既然叫做內崑崙穴,那麼就應該在內踝後面。下經的穴位,是為了貫通上崑崙穴,所以在外踝。

伏鬼

腓腸

鹿溪

按上三穴。千金。驚癇篇。足部十四處。灸穴下。載之。未詳其處。

慈門(千金)

按千金曰。悲泣邪語。鬼忙歌哭。灸慈門。三十壯。千金翼曰。狂邪鬼語。灸慈門。五十壯。

下滿(千金筋極篇。千翼轉筋條。)

大幽(千金風癇篇。千金翼同)

胡脈(千金翼雜療篇。)

肋戶,犬癇之為病。手足拳攣。灸兩手心。一壯。灸足太陽。一壯。灸肋戶。一壯。(千金)

食門,出外臺。飲郄注。

按以上六穴。無註解。未詳其處。

曲尺,小品方曰。在一腳趺上。脛之下。接腕曲屈處對大指岐。當踝前。兩筋中央陷者中。是也。(醫心方)

扁鵲十三鬼穴

(鬼宮,鬼信,鬼壘,鬼心,鬼路,鬼枕,鬼床,鬼市,鬼路,鬼堂,鬼藏,鬼臣,鬼封)

白話文:

伏鬼穴位說明

伏鬼、腓腸、鹿溪

這三穴位的位置在《千金方》的《驚癇篇》中提到,屬於足部十四處穴位,但具體位置未詳。

慈門

《千金方》記載,慈門穴可以用於治療悲泣邪語、鬼忙歌哭等症狀。灸治方法為灸慈門穴三十壯。 《千金翼方》也記載,慈門穴可以用於治療狂邪鬼語,灸治方法為灸慈門穴五十壯。

下滿、大幽、胡脈

這三個穴位分別記載於《千金方》的《筋極篇》、《風癇篇》和《千金翼方》的《雜療篇》,但具體位置未詳。

肋戶

《千金方》記載,肋戶穴可用於治療犬癇,症狀為手足拳攣,灸治方法為灸兩手心、足太陽穴和肋戶穴各一壯。

食門

食門穴出自《外臺秘要》,與飲郄穴相通。

曲尺

《醫心方》記載,曲尺穴位於一腳趺上,脛之下,接腕曲屈處對大指岐,當踝前,兩筋中央陷者中。

扁鵲十三鬼穴

扁鵲十三鬼穴包括:鬼宮、鬼信、鬼壘、鬼心、鬼路、鬼枕、鬼床、鬼市、鬼路、鬼堂、鬼藏、鬼臣、鬼封。但目前無關於這些穴位位置的記載。

總結:

以上內容是根據古代醫學典籍中的文字整理而成,部分穴位位置未詳,需要進一步查閱相關文獻資料。此外,中醫穴位治療需要專業人士指導,切勿自行嘗試。

千金方曰。凡百邪之病源。起多塗。其有種種形相。示表癲邪之端。而見其病。或有默默而不聲。或復多言而謾說。或歌。或哭。或吟。或笑。或眠坐溝渠。啖食糞穢。或裸形露體。或晝夜遊走。或嗔罵無度。或是蜚蠱精靈。手亂目急。如斯種類。癲狂之人。今針灸與方藥。並主治之。凡占風之家。亦以風為鬼斷。(千翼凡下無十字。)

白話文:

(千。)

扁鵲曰。百邪所病者。針有十三穴也。凡針之體。先從鬼宮起。次針鬼信。便至鬼壘。又至鬼心。未必須並針止五六穴。即可知矣。若是邪蠱之精。便自言說論其由來。往驗有實立得精靈。未必須盡其命。求去與之。男從左起針。女從右起針。若數處不言。便遍穴(千翼。作遍而無穴字。

白話文:

扁鵲說:各種邪病需要針灸的穴位有十三個。針刺的方法,先從「鬼宮」穴開始,然後針灸「鬼信」穴,接著針灸「鬼壘」穴,再針灸「鬼心」穴。不一定需要針灸全部十個穴位,也可以知道邪病的根源。如果是邪蠱之精,就會自己說出病情的由來。以往驗證過,確實能捉住邪蠱精靈,而不一定要將其殺死,只要請它離開病人即可。男性從左側開始針灸,女性從右側開始針灸。如果針灸多個穴位都沒有效果,就遍佈這個穴道。

)針也。依訣而行針灸等處。並備主之。(千翼。以下無五十字。)仍須依掌訣捻目治之。萬不失一。黃帝掌訣。別是術家秘要。縛鬼禁劫五嶽四瀆。山精鬼魅。並悉禁之。有目。在人兩手中十指節間。第一。針人中。名鬼宮。從左邊下針右邊出。第二針手大指爪甲下。名鬼信。

白話文:

用針灸時要依據訣竅,在特定部位施針,並注意患者的體質。即使經驗不足,也要依照掌訣捻目治療,就能百發百中。黃帝掌訣是針灸術家秘傳的絕技,可以禁制鬼魅,驅除山精水怪,甚至能控制五嶽四瀆。掌訣的具體方法是:找到人兩手十指節間的“目”,第一,針刺人中穴,名為“鬼宮”,從左邊下針,右邊出針;第二,針刺大拇指指甲下,名為“鬼信”。

(即少商)入肉三分。第三針足大趾爪甲下。名鬼壘。(千翼有五指皆針四字○即隱白。)入肉二分。第四針掌後橫紋。名鬼心。入半寸。(注曰。即太淵穴也。千翼。寸作解)第五針外踝下白肉際。足太陽。名鬼路火針七鋥。鋥三下。(注曰。即申脈穴也。)第六針大椎上入髮際一寸。

白話文:

(即少商穴)刺入肉三分。第三針在腳的大拇指指甲下方,叫做「鬼壘穴」。第四針在手掌後的橫紋上,叫做「鬼心穴」 ,刺入半寸。(解釋說,即「太淵穴」,「寸」做解釋。)第五針在外踝下方的白色肉中,屬於足太陽經,叫做「鬼路穴」,以火針七次穿刺,每次三下。(解釋說,即「申脈穴」)第六針在大椎穴上刺入髮際一寸。

名鬼枕(即風府)火針七鋥。鋥三下。第七針耳前髮際。宛宛中。(千翼無上七字。)耳垂下五分。名鬼床。(即頰車)火針七鋥。鋥三下。第八針承漿。名鬼市。從左出右。第九針手橫紋上三寸。兩筋間。名鬼路。(注曰。即勞宮穴也。千翼。有此名間使四字。)第十針直鼻上。

白話文:

在「名鬼枕」(即風府穴)用火針刺入七壯,每壯刺三下,第七壯在耳朵前面的髮際,宛宛穴的中央。(「千翼」無此七字)在耳朵垂珠往下五分的地方,是「名鬼牀」(即頰車穴),用火針刺入七壯,每壯刺三下,第八壯在承漿穴,稱為「鬼市」,由左側刺入右側。第九壯在手掌橫紋以上三寸,兩條筋之間,是「鬼路」(註解說,此即勞宮穴。「千翼」,有「此名間使」四字)。第十壯在鼻樑正上方。

入髮際一寸。名鬼堂。火針七鋥。鋥三下。(注曰即上星穴也。)第十一針陰下縫。灸三壯。女人即玉門頭。名鬼藏第十二針尺澤。橫紋外頭。(千翼。作橫紋中。內外兩紋頭。)接白肉際。名鬼臣火針七鋥。鋥三下。(注曰。此即曲池穴也。)第十三針舌頭一寸。當舌中下縫。

白話文:

在髮際線內一寸。叫鬼堂。火針七次,每次三針。(注:就是上星穴。)第十一針在陰下縫。灸三炷。婦女就是玉門頭。叫鬼藏。第十二針尺澤。橫紋外緣(千翼,在橫紋中間,內外兩紋頭上)。連接白肉邊際。叫鬼臣。火針七次,每次三針。(注:就是曲池穴。)第十三針在舌頭一寸。在舌頭中間下縫。

刺貫出舌上。名鬼封。仍以一板橫口吻安針頭。令舌不得動。已前若是。手足皆相對。針兩穴。若是孤穴。即單針之。按千金翼之文。大同小異。或語句上下而其意同者不注。

腳氣八處灸穴

白話文:

舌頭上發生針刺貫穿的病變。名稱叫做鬼封。仍然用一塊板子橫放在嘴裡,安放針頭。使舌頭不能動。在以前也有這樣的病。手足都會相對。針刺兩個穴位。若是孤立的針穴。那就是單獨針刺。參照《千金翼》的文義。大同小異。有的語句順序不同,但其用意相同,就不再註解。

千金曰。凡腳氣初得腳弱。使速灸之。並服竹瀝湯。灸訖。可服八風散無不瘥者。惟急速治之。若人但灸。而不能服散。服散而不灸。如此者。半瘥半死。雖得瘥者。或至一二年。復更發動。覺得。便依此法速灸之。及服散者。治十十愈。此病輕者。登時雖不即惡。治之不當。根源不除。久久期於殺人。不可不精以為意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方》記載:凡是腳氣病初期出現腳部虛弱的症狀,要趕緊灸治,同時服用竹瀝湯。灸治後,可以服用八風散,沒有治不好的。只要及時治療就可以了。如果只灸治,而不服用八風散,或者只服用八風散,而不灸治,則有一半會治癒,一半會死亡。即使治癒的,也可能在一兩年內復發。如果再次出現症狀,就按照這個方法趕緊灸治並服用八風散,治癒率可達百分之百。這種疾病雖然輕微時,雖然不會立刻造成嚴重後果,但如果不妥善治療,根源不除,時間久了就會致命。所以,不可不認真對待。

初灸風市。次灸伏兔。(千翼無灸字下同。),次灸犢鼻。次灸膝兩眼(千翼作膝目。),次灸三里。次灸上廉。次灸下廉。次灸絕骨。

白話文:

  1. 最先灸風市穴。

  2. 接著灸伏兔穴。

  3. 接著灸犢鼻穴。

  4. 接著灸膝兩眼穴。

  5. 接著灸三里穴。

  6. 接著灸上廉穴。

  7. 接著灸下廉穴。

  8. 接著灸絕骨穴。

凡灸八處。第一風市穴。可令病人起正身平立。垂兩臂。(千翼作手。)直下舒十指。掩著兩髀。便點當(千翼無當字)手中央(千翼無央字)指頭髀大筋上是。(千翼無是字)灸之百壯。多亦任人。(四字。千翼作逐輕重灸之)輕者不可減百壯。重者乃至一處五六百壯。勿令頓灸。

白話文:

總共有八個艾灸的穴位。首先是風市穴。讓病人站直。雙手自然垂放。(千翼把「手」改為「翼」)雙手十指向下平舒,遮住兩腿。然後點住雙手正中央手指肚和大腿筋的上面。(千翼把「是」字刪除)在這個穴位上艾灸100壯。艾灸的次數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而定。(四個字。千翼改為「逐輕重灸之」)病情輕微的不得少於100壯。嚴重的可以在一個穴位上艾灸500至600壯。不要一下子全部艾灸完。

三報之。佳。第二(千翼無勿以下十字。)伏兔穴。令病人累夫端坐。以病人手夫掩橫(千翼作橫掩。)膝上夫下旁。與曲膝頭齊。上旁。側夫際。當中央。是灸百壯。亦可五十壯。第三犢鼻穴。在膝頭蓋骨上際。外骨邊(骨邊。千翼作角。)平處。以手按之得節解。則是。

白話文:

三處灸法。第一種(「千翼無勿」以下十個字不翻。)是伏兔穴。讓病人端坐著,用病人手覆蓋在膝蓋上,手要放在膝蓋外側與曲膝的膝頭齊,手放在膝蓋外側,手要放在膝蓋外側與曲膝的膝頭齊,手要放在膝蓋外側與曲膝的膝頭齊,手要放在膝蓋外側與曲膝的膝頭齊膝蓋外側,手要放在膝蓋外側與曲膝的膝頭齊的側邊,與膝蓋正中間相對的地方。灸上一百壯,也可灸五十壯。第三種是犢鼻穴。在膝蓋骨上緣,膝蓋骨外邊緣平行的的位置,用手按壓可以感覺到關節處有活動的聲音,那麼這個穴位就是正確的。

一(千翼有法字。)云。在膝頭下近外。三骨箕踵中。動腳以手按之。得窟解是。灸之五十壯。可至百壯。第四膝眼(千翼作目。)穴。在膝頭骨下兩旁。陷者宛宛中。是。(千翼有灸百壯之三字)第五三里穴。在膝頭骨節下一夫。附脛骨外。是。一(千翼有法字。)云。在膝頭骨節下三寸。

白話文:

  1. 千翼有法字說到:這個穴位位於膝蓋骨頭下方,靠近外側,三塊骨頭的溝隙中。動一動腳,用手按壓,按到有洞的感覺就是這個穴位了。灸這個穴位五十壯,可以灸到一百壯。

  2. 第四個穴位是膝眼穴(千翼寫作膝目穴)。位於膝蓋骨下方兩側,有一個小凹陷的地方就是這個穴位。(千翼寫有灸百壯的三個字)

  3. 第五個穴位是三里穴。位於膝蓋骨節下方一寸,靠近小腿骨外側,就是這個穴位。千翼說:這個穴位位於膝蓋骨節下方三寸。

人長短大小。當以病人手夫度取。灸之。百壯。第六上廉穴。在三里下一夫。亦附脛骨外。是。灸之百壯。第七下廉穴。在上廉下一夫。一云。(二字。千翼作亦字。)附脛骨外。是。灸之百壯。第八絕骨穴。在腳外踝上一夫。亦云。四寸。是。(千翼。有灸百壯之三字。)凡此諸穴(千翼無穴字)灸。

白話文:

人的高矮胖瘦不同,應以病人的手向上伸直再向下放鬆一次的長度為準,來尋找並灸之,百次。第六個穴位是上廉穴,位於三里穴下一手的高度,也在小腿的骨頭外側。有的人說,灸之百次。第七個穴位是下廉穴,位於上廉穴下一手的高度,也有一種說法是位於小腿的骨頭外側。有的人說,灸之百次。第八個穴位是絕骨穴,位於外腳踝上一手的高度,也有一種說法是四寸。灸之,百次。凡是這些穴位,用艾灸的方法灸之。

不必一頓灸盡壯數。可日日報灸之。三日之中。灸令盡壯數。為佳。凡病一腳則灸一腳。病兩腳則灸兩腳。凡腳弱病。皆多(皆多千翼。作多著。)兩腳。又一方云。如覺腳惡。(千翼作異。下同。)便灸三里。及絕骨。各一處。兩腳惡者。合四處。(千翼作穴。)灸之。多少隨病輕重。

白話文:

不必一次艾灸就用完所有壯數。可以每天艾灸,在三天內艾灸完所有壯數。這樣最好。凡是患病的一隻腳,艾灸一隻腳。患病的兩隻腳,艾灸兩隻腳。凡是腳部虛弱的疾病,大多患病的兩隻腳。另外一方說,如果感覺腳部不適,就艾灸三里穴和絕骨穴,各一個穴位。兩隻腳都不適的,艾灸四個穴位。艾灸的壯數多少,根據病情的輕重而定。

大要雖輕。不可減百壯。不瘥。速以次灸之。多多益佳。

按八穴。皆冠第幾之二字。為次。千金翼。無。諸穴既有本條。宜參考。

白話文:

雖然病情還不算重,但是不能減少艾灸的壯數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應當迅速按照順序進行艾灸,越多越好。

按著八个穴位,都標有第幾的順序。《千金翼》中沒有記載這些穴位,但是既然各個穴位已有相關條目,應該參照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