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黃帝明堂灸經》~ 卷上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2)

1. 十二時忌不宜灸

子時在踝,丑時在頭,寅時在耳,卯時在面,辰時在項,巳時在乳,午時在胸,未時在腹,申時在心,酉時在背,戌時在腰,亥時在股。

白話文:

子時(23:00-1:00):踝關節

醜時(1:00-3:00):頭部

寅時(3:00-5:00):耳朵

卯時(5:00-7:00):臉部

辰時(7:00-9:00):頸部

巳時(9:00-11:00):乳房

午時(11:00-13:00):胸部

未時(13:00-15:00):腹部

申時(15:00-17:00):心臟

酉時(17:00-19:00):背部

戌時(19:00-21:00):腰部

亥時(21:00-23:00):大腿

2. 十二部年人神不宜灸

一歲:十三、二十五、三十七、四十九、六十一、七十三、八十五。人神在心。

二歲:十四、二十六、三十八、五十、六十二、七十四、八十六。人神在喉。

三歲:十五、二十七、三十九、五十一、六十三、七十五、八十七。人神在頭。

四歲:十六、二十八、四十、五十二、六十四、七十六、八十八。人神在眉。

五歲:十七、二十九、四十一、五十三、六十五、七十七、八十九。人神在背。

六歲:十八,三十、四十二、五十四、六十六、七十八、九十。人神在腰。

七歲:十九、三十一、四十三、五十五、六十七、七十九、九十一。人神在腹。

八歲:二十、三十二、四十四、五十六、六十八、八十、九十二。人神在項。

九歲:二十一、三十三、四十五、五十七、六十九、八十一、九十三。人神在足。

十歲:二十二、三十四、四十六、五十八、七十、八十二、九十四。人神在膝。

十一歲:二十三、三十五、四十七、五十九、七十一、八十三、九十五。人神在陰。

十二歲:二十四、三十六、四十八、六十、七十二、八十四、九十六。人神在股。

3. 四季人神不宜灸

春在左脅,秋在右脅,夏在臍,冬在腰。男忌除日,女忌破日。

4. 胡侍郎奏過尻神指訣

一歲十歲起,二官順行,逐日人神,就甲子內檢尻神者,神農之所制也。凡人年命巡行九宮,值此尻神所在不可針灸。犯者必主喪命,或生癰疽,尚憂致命,宜急速醫治。《明堂》云:以八分為一寸;孫思邈云:人有長短肥瘦,宜取患人中指第二節兩橫紋相去為則。

白話文:

從一歲到十歲開始,身體的兩個官,順著規律運行,每天都與神靈相交。在甲子內檢視尻神所在位置,這是神農氏所制定的。所有人的年命都會在九宮中巡行,如果遇到這個尻神所在的位置,就不能針灸。如果違反規定,必定會導致死亡,或者生出癰疽,還擔心會致命,應該及時就醫。《明堂》中說,把八分作為一寸;孫思邈說,人們的身材高矮胖瘦不同,應該以患病的人中指第二節兩條橫紋之間的距離為準。

5. 天醫取師療病吉日

正月卯日,二月寅日,三月丑日

四月子日,五月亥日,六月戌日

七月酉日,八月申日,九月未日

十月午日,十一月巳,十二月辰

凡醫者,若不能知此諸般禁忌,趨吉避凶,妄亂針灸,非惟不能愈疾,甚至或致患人傷生喪命,為害非輕。若逢病人,年命厄會處,男女氣怯,下手至難,通人達士,豈能拘此哉!若遇卒急暴患,何暇選擇避忌,即不可拘此若是禁穴。諸般醫療不瘥,明堂許灸一壯至三壯,更宜以意詳之。

白話文:

所有從事醫業的人,如果不能夠瞭解這些禁忌,趨吉避兇,魯莽地使用針灸,不僅不能夠治癒病症,甚至還可能會導致病人受傷死亡,危害非常嚴重。如果遇到病人年齡、命運和會合之處,男女身體虛弱,下手很難,通情達理的人,哪能拘泥於這些禁忌呢!如果遇到突然發生的急症,哪有時間選擇避忌,就不能拘泥於這些被禁止的穴位。各種醫療方法都不能治癒,明堂穴允許灸一壯到三壯,更應該用心詳細考慮。

6. 正人形第一

百會,一穴,在頭中心陷者中。灸七壯。主腦重鼻塞,頭疼目眩,少心力,忘前失後,心神恍惚,及大人小兒脫肛等疾。

白話文:

百會穴,一個穴位,位於頭頂正中央凹陷處。施予七壯艾灸。主治腦部沉重、鼻塞、頭痛、頭暈、心力不足、健忘、失憶、精神恍惚,以及成人和兒童的脫肛等疾病。

神庭,一穴,在鼻柱上髮際中。灸三壯。主登高而歌,棄衣而走,角弓反張,羊癇吐舌。

水溝,一穴,在鼻柱下宛宛中。灸五壯。主消渴飲水無休,水氣遍身腫,笑無時節,顛癇病,語不識尊卑,及口噤牙關不開也。

白話文:

水溝穴,一個穴道,位於鼻柱下的中央凹陷處。用艾灸灸五壯。主治消渴症、喝水不停、水氣遍佈全身腫脹、不合時宜的笑、癲癇病、說話不分尊卑、以及口齒緊閉無法張開等症狀。

天突,一穴,在項結喉下五分中央宛宛中。灸五壯。主咳逆氣喘,暴啞不能言,身寒熱頸腫,喉中鳴翕翕,胸中氣哽哽也。

白話文:

_天突_穴,一個穴位,位於頸項交界處,在喉結下方五分的地方,正中間凹陷處。用艾灸的方法,灸五壯。主治咳嗽、呼吸困難、氣喘,突然失聲不能說話,身體忽冷忽熱,頸部腫脹,喉嚨中發出翕翕的聲音,胸中氣體哽塞。

支溝,二穴,在腕後三寸,兩骨間陷者中。灸五壯。主熱病汗不出,肩臂酸重,脅腋急痛,四肢不舉,口噤不開,暴啞不能言也。

白話文:

支溝穴,兩個穴位,位於手腕後三寸,兩骨之間凹陷處。灸五壯。主治熱病不出汗,肩臂酸重,脅腋急痛,四肢不能抬起,口不能張開,突然啞了說不出話。

至陰,二穴,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宛宛中。灸三壯。主瘧發寒熱,頭重心煩,目翳䀮䀮,鼻塞不通,小便淋瀝失精。

白話文:

至陰穴,共有兩個穴位,位於足小趾外側,距離指甲角就像韭菜葉彎曲的地方。灸三壯。主治瘧疾發作時寒熱交替,頭重心煩,眼睛眊花疼痛,鼻塞不通,小便淋瀝不淨,失精等症狀。

7. 正人形第二

三里,二穴,一名手三里,在曲池下二寸,按之肉起,兌肉之端。灸三壯。主肘臂痠痛,屈伸難。《秦承祖明堂》云:主五勞虛乏,四肢羸瘦。

白話文:

「三里」穴有兩個穴位,一個是手三里,在肘關節外側的曲池穴下二寸,按壓時肌肉隆起,是在食指和中指之間的肉的頂端。可以灸三壯,主要治療肘部和手臂痠痛,疼痛時屈伸困難。《秦承祖明堂》一書中說,手三里穴還能治療五勞虛乏、四肢羸瘦等症狀。

天池,二穴,在乳後一寸著脅,直腋撅脅間。灸三壯。主寒熱㾬瘧,熱病汗不出,胸滿頭痛,四肢不舉,腋下腫,上氣,胸中有聲,喉鳴也。

白話文:

《天池穴》,二穴,在乳頭後一寸著脅,在直腋下、腋下腫痛之間。灸三壯。主治寒熱往來瘧疾、熱病不出汗、胸悶頭痛、四肢不舉、腋下腫痛、氣往上衝、胸部有聲音、喉鳴。

章門,二穴,在大橫紋外,直臍季肋端,側臥,屈上足,伸下足,舉臂取之,灸七壯。主腸鳴盈盈然,食飲不化,脅痛不得臥,煩熱口乾,不嗜食,胸脅支滿,腰背肋間痛,不可轉側,身黃羸瘦,四肢怠倦,腹中膨脹,兩脅積氣如卵石也。

白話文:

章門穴,兩個穴位,位於乳頭下緣外方一寸,正對肚臍兩側季肋盡頭的地方。病人側臥,屈曲上位腿,伸直下位腿,舉起手臂,就可以找到這個穴位。灸七壯。主治腸鳴盈盈然,食物不能消化,脇肋痛,整夜睡不著,煩熱口乾,不愛吃東西,胸脅脹滿,腰背肋間痛,不能轉身,身體消瘦,四肢疲倦,腹部膨脹,兩側腫塊像卵石一樣。

中渚,二穴,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。灸三壯。主目䀮䀮無所見,肘臂痠痛,手五指不握盡痛也。

8. 正人形第三

輸府,二穴,在旋機傍各二寸陷者中,仰而取之。灸三壯。主咳逆上氣喘急,嘔吐,不下食飲,胸中痛也。

胸鄉,二穴,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者宛宛中。灸五壯。主胸脅支滿,卻引背痛,不得臥,轉側難也。

偏歷,二穴,在腕後三寸陷者中。灸五壯。主發寒熱,瘧久不愈,目視䀮䀮,手不及頭,臂膊肘腕痠痛難屈伸,及顛疾多言。

白話文:

「偏歷」穴,是兩個穴位,位於手腕後三寸,陷下去的地方。需要灸五壯。主治發熱惡寒、瘧疾很久沒治癒、視物模糊、手夠不到頭部、手臂、肘部、手腕痠痛,難以屈伸,以及動不動就說話。

豐隆,二穴,在外踝上八寸陷者中。灸七壯。主厥逆胸痛,氣刺不可忍,腹中如刀㽲,大小便難,四肢不收,身體倦怠,膝腿痠痛,屈伸難也。

白話文:

豐隆穴,共有兩個,在外踝往上八寸的凹陷處,灸七壯。適用於治療胸口疼痛、氣刺痛到無法忍受、腹中絞痛、大小便困難、四肢抽筋、身體虛弱倦怠、膝蓋小腿痠痛、難以彎曲伸展的症狀。

崑崙,二穴,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者中。灸三壯。主寒熱癲疾,目䀮䀮,鼻衄多涕,腰尻重,不欲起,俯仰難,惡聞人者,女子絕產也。

白話文:

崑崙穴,有兩個穴位,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部凹陷處。艾灸三壯。主治寒熱癲疾,眼睛模糊,鼻子出血,多涕,腰尻沉重,不想起牀,俯仰困難,討厭聞到人的味道,女子絕產。

厲兌,二穴,在足大指次指之端,去爪甲一韭葉。灸一壯,主屍厥如死,不知人,多睡善驚,面上浮腫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