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明堂灸經》~
1. 卷上
2. 定尺寸法
《岐伯明堂經》云:以八寸為一尺,以八分為一寸。緣人有長短肥瘦不同,取穴不準。
秦時《扁鵲明堂經》云:取男左女右,手中指第一節為一寸。為緣人有身長手短,有身短手長,取穴不準。
唐時《孫思邈明堂經》云:取患人男左女右,手大拇指節橫紋為一寸。以意消詳,巧拙在人。
亦有一法,令取男左女右,手中指第二節,內度兩橫紋相去為一寸。自依此寸法,與人著灸療病以來,其病多得獲愈。此法有準,今以為定。
白話文:
《岐伯明堂經》說:將八寸定為一尺,八分定為一寸。但因為人的身高有高矮、體型有胖瘦的不同,這樣取穴就不準確了。
秦朝《扁鵲明堂經》說:取穴時,男性取左手、女性取右手,以手中指第一節的長度為一寸。但因為人的身軀有長短、手也有長短,這樣取穴還是不夠準確。
唐朝《孫思邈明堂經》說:取穴時,讓病人男性取左手、女性取右手,以大拇指指節的橫紋寬度為一寸。要仔細衡量,這其中有巧拙的差別,取決於個人的經驗。
還有一種方法,是讓男性取左手、女性取右手,以中指第二節內側兩條橫紋之間的距離為一寸。我自從採用這個方法來為人施灸治病以來,很多病都能夠治好。這個方法比較準確,所以現在把它定為標準。
3. 點灸法
凡點灸時,須得身體平直,四肢無令拳縮,坐點無令俯仰,立點無令傾側。灸時孔穴不正,無益於事,徒燒好肉,虛忍痛楚之苦。有病先灸於上,後灸於下;先灸於少,後灸於多,皆宜審之。
白話文:
凡是進行點灸的時候,必須保持身體平直,四肢不要彎曲或蜷縮。坐著點灸時,不要前俯後仰;站著點灸時,不要傾斜歪倒。如果點灸時穴位不準確,不僅沒有幫助,還會白白燒傷好的肌肉,徒增忍受疼痛的痛苦。有病要先灸身體的上部,再灸下部;先灸較少的穴位,再灸較多的穴位,這些都應該仔細考慮。
4. 下火法
凡下火點灸,欲令艾炷根下赤輝廣三分,若不三分,孔穴不中,不合得經絡。緣榮衛經脈,氣血通流,各有所主,灸穴不中,即火氣不能遠達,而病未能愈矣。
白話文:
凡是使用艾灸來降火,要讓艾炷底部燒紅的範圍達到三分寬,如果不到三分寬,灸的穴位就不準確,無法與經絡相通。因為人體的營衛經脈,氣血運行,各自有所主導,如果灸的穴位不對,火的熱力就無法傳達到遠處,疾病也就無法痊癒了。
5. 用火法
古來用火灸病,忌八般木火,切宜避之。八木者,松木火難瘥增病,柏木火傷神多汗,竹木火傷筋目暗,榆木火傷骨失志,桑木火傷肉肉枯,棗木火內傷吐血,柘木火大傷氣脈,楢木火傷榮衛經絡。有火珠耀日,以艾丞之,遂得火出,此火灸病為良,凡人卒難備矣;次有火照耀日,以引之便得火出,此火亦佳。
若遇天色陰暗,遂難得火,今即不如無木火也,灸人不犯諸忌,兼去久疴,清油點燈,燈上燒艾莖點灸是也;兼滋潤灸後至瘡愈已安。且無疼痛;用蠟燭更佳。諸蕃部落,知此八木火之忌,用鑌鐵擊䃈石得火出,以艾引之,遂乃著灸。
白話文:
自古以來用火來灸病,有八種木材的火要避免,務必小心。這八種木材是:松木的火難以治癒疾病,反而會加重病情;柏木的火會傷害精神,導致多汗;竹木的火會傷到筋骨,使眼睛昏暗;榆木的火會傷到骨頭,使人意志消沉;桑木的火會傷到肌肉,使肌肉枯槁;棗木的火會造成內傷,導致吐血;柘木的火會嚴重傷害氣脈;楢木的火會傷害榮衛經絡。
有一種方法是用火珠聚集日光,再用艾草引燃,就能得到火,這種火來灸病是最好的,但一般人很難準備;其次是用鏡子反射日光,再引燃就得到火,這種火也很好。
如果遇到天氣陰暗,就很難取得火,這時就比不上沒有木材的火了。用這種火來灸病,不會犯下各種禁忌,還可以去除長久以來的疾病。用清油點燈,在燈上燒艾草莖來點灸就是這種方式;而且還能滋潤灸後的傷口,直到傷口癒合痊癒。並且不會疼痛;用蠟燭效果更好。
各個部落都知道這八種木材火的禁忌,他們會用鑌鐵敲擊燧石來取火,再用艾草引燃,然後就開始灸病。
6. 候天色法
凡點灸時,若值陰霧大起,風雪忽降,猛雨炎暑,雷電虹霓,暫時且停,候待晴明,即再下火灸。灸時不得傷飽大飢,飲酒大醉,食生硬物。兼忌思慮愁憂,恚怒呼罵,吁嗟嘆息,一切不祥,忌之大吉。
白話文:
凡是進行艾灸的時候,如果遇到陰天起霧、大風下雪、突然下大雨、天氣酷熱、打雷閃電、出現彩虹等情況,都應該暫時停止,等待天氣放晴後再繼續施灸。艾灸時,不可以在剛吃飽、非常飢餓、喝醉酒、或吃生冷堅硬的食物時進行。同時也要避免思慮過多、憂愁、憤怒、大聲叫罵、嘆氣等一切不吉利的行為,能避開這些就最好了。
7. 定灸多少法
凡灸頭與四肢,皆不令多灸。緣人身有三百六十五絡,皆歸於頭,頭者,諸陰之會也。若灸多,令人頭旋目眩,遠視不明。緣頭與四肢肌肉薄,若並灸,則氣血滯絕於炷下,宜歇火氣少時,令氣血遂通,再使火氣流行,候炷數足,自然除病,宜詳察之。
白話文:
一般來說,在頭部和四肢進行艾灸,都不宜過度施灸。因為人體有三百六十五條經絡,都匯集到頭部,頭部是所有陰經交會的地方。如果過度施灸,會使人頭暈眼花,看遠處的東西模糊不清。因為頭部和四肢的肌肉較薄,如果同時施灸,會導致氣血在艾灸的部位滯留不通,應該在火氣稍弱時讓氣血流通,之後再讓火氣運行,等到施灸的次數足夠,疾病自然會消除,這些都需要仔細觀察。
8. 定髮際法
凡灸髮際,如是患人有髮際整齊,依明堂所說,易取其穴;如是患人,有因疾患後脫落盡髮際,或性本額項無發,難憑取穴,今定患人兩眉中心,直上三寸為髮際,後取大椎直上三寸為髮際,以此為準。
白話文:
關於確定髮際線的方法:
一般來說,如果患者的髮際線很整齊,可以依照《明堂》這本書所說的方法,很容易找到穴位。但如果患者因為生病導致髮際線全部脫落,或是天生額頭和後頸部就沒有頭髮,就很難根據髮際線來取穴。所以現在訂定一個方法:以患者兩眉毛中心點向上直量三寸的地方作為髮際線,然後再以後頸部大椎穴向上直量三寸的地方作為髮際線,以此作為標準。
9. 發灸瘡法
凡著火療病,歷春夏秋冬不較者,灸炷雖然數足,得瘡發膿壞,所患即瘥;如不得瘡發膿壞,其疾不愈。《甲乙經》云:灸瘡不發者,用故履底灸令熱熨之,三日即發,膿出自然愈疾。今用赤皮蔥三、五莖,去其蔥青,於煻灰火中煨熱,拍破熱慰灸瘡十餘遍,其瘡三日自發立壞,膿出疾愈。
白話文:
所有使用火療治病的人,無論春夏秋冬,都不用在意季節差異。艾灸的次數就算足夠,如果能讓皮膚起水泡、化膿潰爛,病就會好;如果沒有起水泡、化膿潰爛,病就不會好。《甲乙經》說:艾灸後不起水泡,可以用舊鞋底加熱後熨燙患處,三天水泡就會出現,膿出來病自然就會好。現在可以用帶紅皮的蔥三到五根,去掉蔥的綠色部分,在炭火灰燼中煨熱,拍爛後趁熱熨燙艾灸的傷口十幾次,傷口三天就會自己起水泡潰爛,膿出來病就好了。
10. 淋洗灸瘡法
凡著灸治病,才住火,便用赤皮蔥、薄荷二味煎湯,溫溫淋洗灸瘡周迴約一、二尺以來,驅令逐風氣於瘡口內出,兼令經脈往來不滯於瘡下,自然瘡壞疾愈。若灸瘡退火痂後,用桃樹東南枝梢,青嫩柳皮二味,等分煎湯,溫溫淋洗灸瘡,此二味,偏能護灸瘡中諸風。若瘡內黑爛潰者,加胡荽三味,等分煎湯,溫溫淋洗,灸瘡自然生好肉也。
若灸瘡疼痛不可忍,多時不較者,加黃連四味,等分煎湯淋洗,立有神效。
白話文:
凡是用艾灸治療疾病,剛停止燒灼後,就用紅皮蔥和薄荷這兩種藥材煎煮成湯,稍微溫熱時,淋洗艾灸的傷口周圍約一、二尺的範圍,目的是驅趕風邪從瘡口內排出,同時使經脈在傷口下方暢通無阻,這樣傷口自然就會快速癒合。如果艾灸的瘡口結痂脫落後,就用桃樹東南邊的嫩枝和青嫩的柳樹皮這兩種藥材,等分煎煮成湯,稍微溫熱時,淋洗艾灸的傷口,這兩種藥材特別能保護艾灸瘡口不被風邪侵擾。如果瘡口內部出現黑色腐爛潰瘍的情況,就加入胡荽,這三種藥材等分煎煮成湯,稍微溫熱時,淋洗艾灸的傷口,這樣瘡口自然就會長出好的新肉。
如果艾灸的傷口疼痛難忍,而且很久都沒好轉,就加入黃連,這四種藥材等分煎煮成湯淋洗,立刻就會有神奇的療效。
11. 貼灸瘡法
春取柳飛花如鵝毛者,夏用竹膜,秋用新棉,冬用兔毛,取腹上白細膩者,貓兒腹上者更佳。
白話文:
春天選取像鵝毛般輕柔的柳絮,夏天用竹子的內膜,秋天用新棉花,冬天用兔毛,選用腹部皮膚白皙細嫩的地方,貓的腹部上的毛更佳。
12. 人神所在不宜針灸
一日在大趾,二日在外踝,三日在股內,四日在腰間,五日在口舌,六日在兩手,七日在內踝,八日在足腕,九日在尻,十日在腰背,十一日在鼻柱,十二時在髮際,十三日在牙齒,十四日在胃管,十五日在遍身,十六日在胃,十七日在氣衝,十八日在股內,十九日在足,二十日在內踝,二十一日手小指,二十二日在外踝,二十三日肝及足,二十四日手陽明,二十五日足陽明,二十六日在胸,二十七日在膝,二十八日在陰,二十九日膝脛,三十日在足趺。
白話文:
每天都有人神(古人認為掌管人體健康的精靈)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巡視,這些部位不適合進行針灸。
初一在腳大拇趾,初二在腳踝外側,初三在大腿內側,初四在腰部,初五在嘴巴和舌頭,初六在兩隻手,初七在腳踝內側,初八在腳腕,初九在臀部,初十在腰背部,十一在鼻柱,十二在髮際,十三在牙齒,十四在胃管,十五在全身,十六在胃,十七在氣衝穴(腹股溝附近),十八在大腿內側,十九在腳,二十在腳踝內側,二十一在手小指,二十二在腳踝外側,二十三在肝臟部位及腳,二十四在手陽明經脈循行的部位,二十五在足陽明經脈循行的部位,二十六在胸部,二十七在膝蓋,二十八在陰部,二十九在膝蓋和小腿,三十在腳背。
13. 每月忌日不宜針灸出血
正月丑日,二月未日,三月寅日,四月申日,五月卯日,六月酉日,七月辰日,八月戌日,九月巳日,十月亥日,十一月午日,十二月子日。
白話文:
每個月都有不適合針灸出血的日子:
正月是丑日,二月是未日,三月是寅日,四月是申日,五月是卯日,六月是酉日,七月是辰日,八月是戌日,九月是巳日,十月是亥日,十一月是午日,十二月是子日。
14. 十二部人神不宜灸
建日在足,禁晡時;除日在眼,禁日入;滿日在腹,禁黃昏;平日在背,禁人定,定日在心,禁夜半;執日在手,禁雞鳴;破日在口,禁平旦;危日在鼻,禁日出;成日在唇,禁食時;收日在頭,禁禺中;開日在耳,禁午時;閉日在目,禁日昳。
白話文:
建日這天在腳部,不要在下午時灸;除日這天在眼睛,不要在太陽下山時灸;滿日這天在腹部,不要在黃昏時灸;平日這天在背部,不要在人靜入睡時灸;定日這天在心臟,不要在半夜時灸;執日這天在手部,不要在雞叫時灸;破日這天在嘴巴,不要在清晨時灸;危日這天在鼻子,不要在太陽出來時灸;成日這天在嘴唇,不要在吃飯時灸;收日這天在頭部,不要在上午九點到十一點時灸;開日這天在耳朵,不要在中午時灸;閉日這天在眼睛,不要在下午一到三點時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