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氏(佚名)

《焦氏喉科枕秘》~ 卷一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4)

1. 治喉痹單方

實火因膏粱厚味醇酒炙爆。心火旺而發。其色紅紫。滿口爛斑。甚者腮舌俱腫。脈實口乾。宜服涼膈。吹秘。如舌上生瘡。舌乾黃破。作渴。加八味丸滋化源。俱禁水漱。

舌上龜紋虛火動。狀若無皮色淡紅。四物桂丹加知柏。柳花散藥漫收功。忌用寒涼多克伐。實火休言在此中。

此症乃痰飲乘火。流行凝注。舌下結成痰腫。綿軟不硬。有妨飲食。作痛不安。治者吹本。用刀將泡刺破。捺干其中之痰。吹冰硼散。服二陳湯。如愈後復發。服清熱如聖散。

痰飲火升流舌下。壅腫如綿痛不安。吹本用刀須刺破。流去痰膠捺令乾。還要吹上冰硼散。二陳加減即安然。

此症因火上衝。痰隨火上注。舌忽脹滿口中。軟如豬尿泡形。不疼痛。口中流涎。妨言語。治者看舌下有青泡如蟹眼。吹本秘。挑破捺淨其痰。以溫湯漱淨吹秘。加冰硼元明粉。服加味二陳湯。加牛蒡連翹木通花粉。一人舌忽腫脹出口。痛如針刺。遇一遊僧。云是蜈蚣毒沿碗上。

人食染毒。用雄雞血一盞浸舌。搽玉樞丹。亦可服。如無。雄黃硃砂冰片研極細末。吹患處。亦妙。泡舌像如豬脬形。痰隨火上犯心經。不疼不痛妨言語。滿口流涎食不成。舌下青筋宜刺破。流出痰如雞蛋清。秘合冰硼吹患處。服藥增加用二陳。

此症因心經火毒上衝。而生舌下。其形如珠。初見一二。少頃蔓生盛。三五七八九如貫珠。舌脹痰升。不能飲食。治者探去風痰。吹本藥於患上。逐粒去血。兼刺玉液金津。吹秘。服黃連瀉心湯。

連珠風起似連珠。心火沖生舌下瘀。蔓生三五七八九。舌脹痰生探吐愈。吹本用刀須刺破。玉液金津血亦祛。黃連瀉心湯內服。如斯治法外無餘。

此症受濕熱七情所傷鬱氣而起。靠舌根橫起紫紅色筋。治者吹本於筋上。用一大針。將桐油蘸。燒紅。照圖式上依橫筋針七處。次將三小針。扎品字樣。每大針孔。各針二次。共成四十九針。如舌根腫。灸外邊喉下橫三穴。口內煙出乃止。如不出煙。七壯為止。服涼膈散。或甘桔湯數劑。吹秘自愈。

氣單鬱結原由起。舌根橫紫起青筋。吹本大針針七次。每針品字各三針。外邊喉下橫三灸。

涼膈三黃並二陳。以上共針四十九。調理須知要養神。

此症受風熱。或食煎炒厚味。或重衣疊被。或思慮過度。心火上衝蒂疔。卒然紫腫。吞吐不利。治者不可用刀針。只吹秘。或用烏龍尾。和炒鹽。用箸頭點上。用枕臥一時。甚者服三黃湯。加木通桔梗。去川芎。

懸疔之症由火生。重衣厚味起心經。倏忽蒂中垂下腫。秘吹切忌用刀針。鹽水同炒烏龍尾。研吹仰臥片時停。甚者宜服三黃湯。通桔黏子荊防功。

此症因心火太盛而起。舌硬如山。憎寒壯熱。言語謇澀。內服黃連瀉心湯。外吹秘。以刀刺紫腫處去血。再針金津玉液。出血自愈。又或舌上紫腫。用飛樸。加冰片少許搽之。出涎自愈。或吹冰硼散。

白話文:

治喉痹單方

實火型喉痹:因過食肥甘厚味、醇酒辛辣所致,心火旺盛而發病。症見舌紅紫,滿口潰瘍,嚴重者腮腺、舌體腫脹,脈象有力,口乾舌燥。宜服用清熱瀉火之藥,並外用吹喉藥物。若舌上生瘡,舌乾黃裂,口渴,可加服八味丸滋陰生津。忌用清水漱口。

虛火型喉痹:舌苔呈現龜裂紋理,舌色淡紅,如同脫皮,屬虛火亢盛。宜服用四物湯、桂枝湯加知母、黃柏,並外用柳花散收斂。忌用寒涼藥物,實火證不宜使用此法。

痰火型喉痹:痰飲與火邪相搏,流注於舌下,形成腫塊,質地柔軟不堅硬,影響飲食,疼痛不適。治療方法為:用刀將腫塊刺破,排出痰液,然後吹敷冰硼散,並內服二陳湯。若癒後復發,則服用清熱解毒藥物。

痰火壅盛型喉痹:痰火上炎,流注於舌下,腫脹如棉絮,疼痛不適。治療方法為:用刀刺破腫塊,排出痰液,吹敷冰硼散,並服用加減二陳湯。

火邪上衝型喉痹:火邪上衝,痰液隨之而上,舌體迅速腫脹,如同豬尿泡,質軟不痛,口流涎水,影響說話。治療方法為:觀察舌下是否有青色水泡(如蟹眼),用刀刺破,排出痰液,溫水漱口,吹敷秘方藥物,並加冰硼、明礬粉,內服加味二陳湯,並加牛蒡子、連翹、木通、花粉。另有一例舌腫脹疼痛如針刺,疑似蜈蚣毒,可用雄雞血塗抹患處,或用雄黃、硃砂、冰片研末吹敷。舌體腫脹如豬膀胱,痰火上犯心經,不痛不癢,但影響說話,口流涎水,無法進食,舌下青筋明顯,宜刺破,排出痰液如同雞蛋清,用秘方藥物和冰硼散吹敷患處,並加服二陳湯。

心火毒盛型喉痹:心經火毒上炎,舌下生出如珠狀小泡,初期一兩個,不久便迅速增多,如同串珠狀,舌體腫脹,影響飲食。治療方法為:清除風痰,吹敷藥物於患處,逐個去除小泡,並針刺金津玉液穴,吹敷秘方藥物,內服黃連瀉心湯。

連珠風型喉痹:心火上炎,舌下生出如同串珠狀的瘀血,迅速增多,舌體腫脹,影響飲食。治療方法為:用刀刺破腫塊,清除瘀血,針刺金津玉液穴,內服黃連瀉心湯。

濕熱鬱結型喉痹:因濕熱及七情所傷,鬱氣阻滯而致病。舌根部橫生紫紅色筋脈。治療方法為:在筋脈處吹敷藥物,用大針蘸桐油燒紅,按照圖示在橫筋上針刺七處,再用三根小針扎成品字形,每大針孔各針刺二次,共計四十九針。若舌根腫脹,可在喉下橫三穴灸治,直至口內冒煙為止,若無煙則灸七壯,內服清熱藥物或甘桔湯,並外用吹喉藥物。

氣鬱型喉痹:因氣鬱導致舌根部橫生紫紅色筋脈。治療方法為:用大針針刺七次,每次針刺後再用三根小針扎成品字形,並在喉下橫三穴灸治,共計四十九針,內服清熱瀉火藥物,並注意精神調養。

心火上衝型喉痹:因風熱、辛辣厚味飲食、衣著過厚、思慮過度等原因導致心火上炎,形成蒂下腫塊,突然腫痛,吞咽困難。治療方法為:不可用刀針,只可用吹喉藥物,或用烏龍尾與炒鹽混合,用筷子點塗患處,仰臥片刻,嚴重者可服用三黃湯加木通、桔梗(去川芎)。

懸雍垂腫型喉痹:因心火旺盛,衣著過厚,飲食辛辣所致。懸雍垂突然腫脹下垂。治療方法為:忌用刀針,只可用吹喉藥物,或用烏龍尾與炒鹽混合研末吹敷,仰臥片刻,嚴重者可服用三黃湯加木通、桔梗、荊芥、防風。

舌硬型喉痹:因心火過盛,舌體堅硬如石,惡寒發熱,說話困難。治療方法為:內服黃連瀉心湯,外用吹喉藥物,用刀刺破腫脹處放血,針刺金津玉液穴,放血後可自愈。亦可用飛樸加冰片少許外敷,或吹敷冰硼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