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焦氏喉科枕秘》~ 卷一 (13)
卷一 (13)
1. 治喉痹單方
細舌蓮花何以因。皆由積熱在心經。三五七峰生舌下。形似蓮花取此名。忌傷舌下中央穴。須針玉液與金津。有膿內托千金散。初起黃連學士湯。
此症小兒飲甘甜熱物。或母喜飲。或胎中受熱而生。舌上如珠。先赤紫。後白黃。疼痛難當。大者吹本。針刺出血。次吹秘。少加冰片。小者吹秘。服三黃涼膈散。或化毒丹。如不能飲者。令母飲之。搽秘於乳頭上。令小兒吞之。舌珠亦同。
舌上生起珍珠毒。皆由火毒犯心經。紅黃赤白多疼痛。小刀去血秘藥靈。三黃涼膈除心火。化毒丹丸孩子吞。
此症因心膈蘊積熱毒而生於舌。老者難醫。少者尤可。若有孔。則全症也。或有一二孔。其中流血。或在左右。有黑心。大者用藥爛去黑心。小者用針挑去。用水藥洗淨。吹本。服三黃涼膈二三劑。如不收口。用生肌散拌勻用。
螓舌因心勞鬱氣。舌生四眼是全形。或生一二流鮮血。年老難除少者生。三黃涼膈初宜進。黑心挑去秘吹頻。收功全在生肌散。舌硬瘡生命不存。
此症因心膈蘊積熱毒。感風熱氣鬱勞苦而生。或上或左右。疼痛臭爛。舌上生苔。並腮兩邊紅腫。治者吹本均。割去。次吹本秘數次。服三黃丸化之。雀舌小者。以刀剔破。不必割。如不收口用生肌散。
雀舌感風由鬱氣。生於舌畔苦多痰。吹本用刀須割去。還吹秘藥內加均。三黃涼膈宜多服。收口生肌如入神。
此症因風熱感於心經。或煎炒熱物而生舌下。或左右。或正中。形如圓眼。或如棗核。腫疼不堪。言語不能。舌卷紫硬。初起吹本。去血吹秘均。服黃連瀉心。加金銀花貝母花粉。日久去膿吹秘。服千金內托散。後用生肌散收口。
捲舌癰生於舌下。或左或右或居中。形如果核多疼痛。舌黃卷紫閉喉嚨。患處用刀宜點破。均秘吹之有大功。黃連瀉心加貝母。日久千金內托通。
此症心經積熱。生瘡於舌。狀似楊梅。作事心煩。服竇氏甘桔湯。梔子。後服黃連解毒湯。吹秘。不用刀針。或有痰結於舌上。成核強硬者。吹冰硼散。刀刺出血。服加味二陳。
舌上生瘡名腫齶。多由火毒內干心。作事煩躁多痛苦。秘吹不可用刀針。甘桔黃連先後服。舌上痰凝用二陳。
此症因心火熾盛而起。形如簪孔。出血不止。治者摻槐花末於孔處。服犀角丹皮生地赤芍。黃連當歸黃芩山梔。蒲黃炒黑。共煎服。
又方
赤豆一升。杵碎。水三碗。和搗取汁。每服一盞。不拘時刻。
舌衄皆由心火盛。形如簪孔血流鮮。急須上摻槐花末。四物丹犀與黃連。赤豆一升生杵碎。水和煎汁服通仙。
此症思慮太甚。多醒少睡。虛火動而起。口破舌若無皮。色淡而白斑細點。甚者陷路龜紋。脈虛不渴。治者用四物湯。加黃柏、知母、丹皮、肉桂為引導。從治法也。外以柳花散搽之。不可誤作實火。用寒涼之劑。並書實症於後。以備參考。
白話文:
治喉痹單方
舌頭上長出蓮花狀的腫物,都是因為心經積熱所致。腫物在舌下,有三個、五個或七個突起,形狀像蓮花,故名「蓮花舌」。治療時要避免傷到舌下中央的穴位。需要用針刺放血,並塗抹玉液和金津(指唾液)。如果腫物有膿,則需內服千金散;初期可用黃連學士湯治療。
這種病症,小兒常因飲用甘甜熱物,或母親喜好飲用熱物,或胎中受熱而導致。舌頭上會出現像珍珠一樣的腫物,初期顏色鮮紅紫,之後變成白色或黃色,疼痛難忍。腫物較大的,先用藥吹(指藥粉吹入患處),再針刺放血,然後再用藥吹;可少量添加冰片。腫物較小的,直接用藥吹,並服用三黃涼膈散或化毒丹。如果孩子不能服用,可以讓母親服用,然後將藥塗抹在乳頭上,讓孩子吸吮。舌珠的治療方法也是如此。
舌頭上長出珍珠樣的毒瘡,都是火毒侵犯心經所致,顏色紅、黃、赤、白,疼痛劇烈。可用小刀挑破放血,並塗抹藥物;服用三黃涼膈散以清心火;給孩子服用化毒丹。
這種病症是因心膈積聚熱毒而生於舌頭,老年人難治,兒童則較易治癒。如果腫物有孔洞,則病情較為嚴重。可能有一個或多個孔洞,其中流血,或位於舌頭左右兩側,可能伴有黑色核心。腫物較大的,要用藥物腐蝕掉黑色核心;腫物較小的,用針挑去黑色核心,用水藥清洗乾淨,再用藥吹,並服用三黃涼膈散二至三劑。如果腫物不能癒合,則需用生肌散拌勻後使用。
螓舌(指舌頭上長出類似螓蟲形狀的腫物)是因心勞鬱氣所致,舌頭上長有四個小孔,就是典型的病症。也可能只長一個或兩個小孔,並流鮮血,老年人難治,兒童易治。初期服用三黃涼膈散,將黑色核心挑去,並經常吹藥;痊癒的關鍵在於使用生肌散。如果舌頭硬結潰爛,則性命堪憂。
這種病症是因心膈積聚熱毒,感受風熱之氣,鬱悶勞累而引起。腫物可能長在舌頭上方或左右兩側,疼痛、潰爛,舌面上長有苔蘚,腮幫子兩側紅腫。治療方法是用藥吹,然後將腫物割除,再用藥吹幾次,並服用三黃丸化膿。雀舌(指舌頭邊緣長出雀舌狀腫物)較小的,可用刀挑破,不必割除;如果不能癒合,則需用生肌散。
雀舌是因感受風寒,鬱氣所致,長在舌頭邊緣,伴有較多痰液。先用藥吹,然後用刀割除,再用藥吹,藥物中加入均勻的藥粉。應多服用三黃涼膈散,癒合生肌的效果如同神效。
這種病症是因風熱侵犯心經,或食用煎炒熱物而導致,腫物生於舌下、左右兩側或正中間,形狀像圓眼或棗核,腫痛難忍,說話困難,舌頭捲曲、紫硬。初期用藥吹,放血,再用藥吹,並服用黃連瀉心湯,加入金銀花、貝母、花粉;如果久治不愈,則需去膿,再用藥吹,服用千金內托散,最後用生肌散癒合。
捲舌癰生於舌下、左右兩側或正中間,形狀像果核,疼痛劇烈,舌頭發黃、捲曲、紫硬,阻塞喉嚨。患處可用刀挑破,用藥吹,效果很好。服用黃連瀉心湯,加入貝母;久治不愈,則服用千金內托散。
這種病症是心經積熱導致舌頭上長瘡,形狀像楊梅,做事心煩。先服用竇氏甘桔湯和梔子,然後服用黃連解毒湯,並用藥吹,不必用刀針。如果舌頭上有痰凝結成堅硬的核,則用冰硼散吹入患處,並用刀刺出血,服用加味二陳湯。
舌頭上長瘡,稱為腫齶,多由火毒內侵心經引起,做事煩躁,痛苦不堪。用藥吹,不必用刀針。先後服用甘桔湯和黃連湯;舌頭上有痰凝,則服用二陳湯。
這種病症是因心火熾盛引起,形狀像簪孔,出血不止。治療方法是用槐花末填塞孔處,並服用犀角、丹皮、生地、赤芍、黃連、當歸、黃芩、山梔、蒲黃(炒黑)煎服。
另一方:
赤豆一升,搗碎,加水三碗,搗爛取汁,每次服用一碗,不拘時間。
舌頭出血是因心火盛,形狀像簪孔,鮮血直流。應立即用槐花末填塞孔處,服用四物湯、犀角、黃連;赤豆一升,搗碎,加水煎服。
這種病症是因思慮過度,多醒少睡,虛火上升引起,口舌潰爛,像脫了皮一樣,顏色淡白,有細小的白斑點,嚴重者會出現像龜紋一樣的凹陷,脈象虛弱,不口渴。治療方法是服用四物湯,加入黃柏、知母、丹皮、肉桂引導;外用柳花散塗抹。不可誤認為是實火,使用寒涼藥物。書中記載的實症,僅供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