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焦氏喉科枕秘》~ 卷一 (12)
卷一 (12)
1. 治喉痹單方
連翹當歸散
當歸,生地,連翹,前胡,甘草,枳殼,桔梗,黃芩,黏子,白芍,元參,花粉
引用燈心。初起外用蜒蚰片麝。杵爛敷之妙。
鎖喉風症心經毒。少腹火氣及邪風。發於聽會初如癧。咽喉閉塞氣難通。當用連翹宜進服。膿成內托散收功。秘合生肌吹患處。初起麝蚰敷即松。
此症起於脾經。食煎炒油熾等物。及飲酒太過而行房事。以致毒氣不能流行。聚結喉根。若不速治。毒閉即死。治者先去痰涎。後吹秘藥。服八正順氣湯。
喉腫脾家濕熱生。醉後行房所致成。氣不流通結喉下。先探痰涎秘藥噙。八正順氣宜煎服。管教患者得安寧。
此症憂愁多慮。太陽受病。結於大腸之間。邪毒交生。蘊於經絡之內。或鬱怒傷肝。致筋骨緊急。思慮傷脾。致肌肉結腫。膏粱厚味。致釀膿穢小兒生此。乃氣稟虛弱。感暑風濕熱。或食肥甘。而起於耳前。或耳下。腮腫連項。隱隱皮肉痛徹筋骨。略有小核。如李大。紅腫。
寒熱如瘧。或下或上。或左或右。牙關緊急。初生堅硬不消。久則瘡口難愈。先探風痰。初宜艾灸。腫項。及耳下五分。各灸七壯。膏貼之。以泄內毒。用金箍散。加追風散。敷外腫處。牙關腫處。吹本追風散。刀刺出血。吹秘。服清陽散火湯。潰後服千金內托加五味麥冬。
或中和湯。吹秘。合生肌。使水升木降。脾健金清乃愈。若外腐不合。虛熱不退。堅硬不消。形體消瘦者死。
清陽散火湯。治牙根盡處結腫。連及耳項作痛。
升麻(四分),白芷(七分),黃芩,當歸,黏子,連翹,防風,荊芥(各一錢四分),甘草(四分),石膏(三錢),白蒺藜(一錢)
水煎。食後服。
骨槽風起太陽經。皆因鬱怒致傷筋。思慮傷脾肌肉結。耳下牙關急痛生。垂下五分針七壯。吹用追風亦用針。清陽散火初宜用。中和內托值千金。
此症因久積熱毒於心而起。舌腫色白。如木舌相似。但木舌小硬。此腫而白。治者以刀刮去白皮。用追風散。加冰麝青皮乾薑末。手指濕水。蘸擦舌上即愈。腫甚刺金津玉液。出血。吹秘。服學士湯。含口水藥。時吹本秘。日久膿成。左右挑放舌出黑血。刺治不轉色。舌卷不能言。並舌硬者死。
死舌癰生如木舌。其形白色腫多疼。刮去白苔須洗淨。追風冰麝乾薑青。玉液金津宜去血。吹秘還將水藥噙。瀛洲學士湯宜服。舌卷黑色命無存。
此症因心經積熱。及氣鬱勞傷。兼挾暑濕熱之氣而起。舌下生五峰。尖似蓮花之狀。三峰者輕。七峰者重。有痰追風取痰。吹本於旁。峰上出血吹秘。中尖乃心之苗。切不可針。以傷人命。初起服黃連瀉心湯。並學士湯。日久則服千金內托散。膿熟刺放吹秘。再吹生肌散。亦有生於舌上者。比舌高寸許。在下根兩旁放血。吹本秘即愈。
白話文:
治喉痹單方
此方彙集多種喉痹症狀及其治療方法,大致包括以下幾種情況:
一、初期喉痹:
喉嚨腫痛,初期症狀如瘡瘍,咽喉阻塞,呼吸困難。應服用連翹,膿腫形成後則需內托散收,並使用秘方藥膏外敷。初期可用麝香和蜒蚰(蚰蜒)製成的藥膏外敷。此症多因脾經受損,飲食不節(油膩辛辣、飲酒過度、房事過度)導致毒氣鬱結喉根所致。若延誤治療,則可能危及生命。治療需先清除痰涎,再外敷秘藥,並服用八正順氣湯。 若因飲酒過度或房事過度導致喉嚨腫脹,也應先清除痰涎,使用秘藥含漱,並服用八正順氣湯。
二、其他喉痹:
因憂慮過度、脾胃虛弱、或感受暑濕風熱等原因導致的喉痹,常伴隨頸項、耳下腫痛,局部有硬結,伴隨寒熱交替,牙關緊閉等症狀。治療需先清除風痰,可用艾灸腫脹處(頸項及耳下),並外敷金箍散及追風散,牙關腫痛處則需用刀刺出血,再外敷秘藥,並服用清陽散火湯。膿腫潰破後,則服用千金內托散、五味麥冬或中和湯,並使用秘藥及生肌藥膏,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。若外傷潰爛癒合不良,或虛熱不退,硬結不消,形體消瘦,則預後不良。 清陽散火湯主要用於治療牙根及耳項腫痛。
三、骨槽風:
因鬱怒傷肝、思慮傷脾導致的骨槽風,表現為耳下、牙關腫痛。治療需用針灸,並外敷追風散,並服用清陽散火湯或中和湯及內托藥物。
四、舌腫:
因心經積熱導致的舌腫,舌體腫脹發白,類似木舌,但較柔軟。治療需用刀刮除白苔,再外敷追風散、冰片、麝香、青皮、乾薑等藥物,並用濕潤的手指擦拭舌面,嚴重者需刺破放血,並外敷秘藥,服用學士湯,並含服藥液。若膿腫形成,則需挑破放膿,並繼續治療。舌頭變黑、僵硬卷縮,則預後不良。
五、舌下生五峰:
因心經積熱、氣鬱、暑濕夾雜所致的舌下生五峰(類似蓮花狀腫塊)。三峰為輕,七峰為重。治療需清除痰涎,於腫塊旁放血,並外敷秘藥。中間部位為心臟相關部位,不可針刺。初期服用黃連瀉心湯及學士湯,日久則服用千金內托散。膿腫成熟後,需刺破放膿,再外敷生肌散。若腫塊生長於舌面,則需在下根兩旁放血,外敷秘藥。
藥方:
文中提到的藥方包括:連翹當歸散、八正順氣湯、清陽散火湯、金箍散、追風散、千金內托散、中和湯、學士湯、黃連瀉心湯。藥物組成及用法用量文中已詳細列出。 但各藥方具体配方比例及用量,需根据医师指导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