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眼科闡微》~ 卷之一·元集 (2)
卷之一·元集 (2)
1. 辨五輪生克論
五輪者、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也。相生則無病,相剋則有病。
何謂相生?如肺屬金為氣輪,腎屬水為水輪,肝屬木為風輪,心屬火為血輪,脾屬土為肉輪。金生水。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復生水,生生不絕,何病之有?
何謂相剋?若五臟不平,郁發心火,克於肺金,肺金克肝木,肝木克脾土,脾土克腎水,腎水克心火,心火復克肺金,剋剋不已,萬病生焉。
治法須明生克之理,自然藥到成功。故五輪、八廓,各屬一經,治疾先詳根源,然後對症加減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學中的五行理論,內容如下:
所謂的五輪,指的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當它們彼此之間形成相生的關係時,身體就能保持健康;反之,如果形成了相剋的關係,就會導致疾病產生。
相生是什麼意思呢?肺臟屬金,被稱為氣輪;腎臟屬水,被視為水輪;肝臟屬木,是風輪;心臟屬火,被稱為血輪;脾臟屬土,則被稱為肉輪。金能生水,水能養木,木能助火,火能煖土,土又能養金,金又可生水,如此循環不息,又怎麼會有疾病呢?
那麼,相剋又是怎麼一回事呢?當五臟功能失調,導致心火過旺,就會剋制肺金;肺金又會剋制肝木;肝木又會剋制脾土;脾土又會剋制腎水;腎水又會剋制心火,最後心火又再剋制肺金,這種互相剋制的循環不止,就會導致各種疾病產生。
治療疾病時,必須明白相生相剋的道理,才能對症下藥,達到治療的效果。因此,五輪和八廓,各自都與某一經絡相關聯,治療疾病前,應該先詳細瞭解病因,再根據具體症狀來調整治療方法。
2. 辨心火克肺金白珠生赤絲論
五輪分部云:白睛屬肺。凡白睛生紅絲,皆因心火克肺,肺經積熱無處消散,隨肺之經絡上入於目,遂生紅絲,盤結於白睛。延及二載,即長白脂皮一層,將紅絲瞞著;脂皮外又長紅絲一層,如此數層,其病成矣。
初見紅絲時,宜利小便,令心火由小便而出,心與小腸為表裡也。邪火既去,肺不受侵矣。若病止在肺經,未入於肝經,間用寒涼藥亦無妨,以烏睛尚未生雲翳也;點掃霧舟、至寶舟,用《秘訣》吹沖法。
白話文:
根據五輪學說,白眼球的部分歸屬於肺臟。當白眼球出現紅絲,大多是因為心臟產生的熱氣(心火)過盛,壓制了肺臟,導致肺臟的熱氣無法正常散發,隨著肺臟的經絡向上影響到眼睛,於是形成了紅絲,纏繞在白眼球上。若此情況持續兩年,就會在紅絲上方形成一層白色的脂肪皮,遮蓋住紅絲;而脂肪皮外頭又會再長出一層紅絲,如此層層疊加,疾病就這樣形成了。
當初次發現紅絲時,應促使小便通暢,讓心臟的熱氣能透過小便排出,因為心臟和小腸互為表裡,有助於熱氣的排解。一旦邪火被清除,肺臟就不會再受到侵害。如果病情只停留在肺臟的經絡,尚未波及到肝臟的經絡,偶爾使用一些寒涼的藥物也無大礙,因為黑眼球尚未出現雲翳(視力障礙)。可使用如掃霧舟、至寶舟等眼藥水,並採用《祕訣》中的吹沖法來治療。
3. 辨肺金克肝木黑睛生翳膜論
五行生剋云金剋木。肝屬木,肺屬金,木受金傷,枯燥生火,肝上因生脂膜如豆腐皮,黏延纏擾不清。熱毒隨肝之經絡上升於目,而生紅絲,自白睛而入黑睛,睛上雲翳如稱星,如絲縷,如梅花,時長時退,甚至遮蔽瞳人。
治法宜服發散、和解之藥,清熱退翳為妙。
合觀二症,黑白珠上未生翳膜,肝、肺上先生翳膜,如何鉤割得?先點掃霧丹,次用《秘訣》吹沖法,點賽寶丹(方見《秘訣》)。
白話文:
根據五行相剋理論,金能剋木。在人體中,肝臟對應木,肺臟對應金,當木受到金的剋制,容易產生燥火。這種情況下,肝臟可能生成類似豆腐皮的脂膜,纏繞不清,造成不適。
肝臟中的熱毒會沿著其經絡上升到眼睛,進而產生紅絲,由白眼球蔓延至黑眼球,形成如秤星、如細線、如梅花般的雲翳,這種症狀時好時壞,嚴重時甚至會遮住瞳孔。
治療方法上,適合服用具有散發和調和作用的藥物,以清除熱毒,達到退翳的效果,這是最佳的療法。
綜合觀察兩種症狀,如果黑眼球和白眼球尚未出現翳膜,但肝臟和肺臟已先出現,該如何處理呢?首先,使用掃霧丹進行點滴(一種外用藥物),然後採用《祕訣》中的吹沖法,再點滴賽寶丹(此藥方可在《祕訣》一書中找到)。
4. 辨眼內生雲翳用涼藥難退論
目不因火則不病,是火為受病之源也。
雲翳因火而生,退雲翳又不可遽然清火。何也?心火積久,白珠生雲翳,肺經一團熱血也;肺毒蘊深,入肝經,烏珠生翳,肝經一團熱血也。此時誤用寒涼,將熱血冰住不得流通,經絡阻塞,雲翳赤絲死於眼睛上,為不退之翳,俗名為冷翳是也。治法當相其虛實,活血養血,發散清火,緩緩治之可也。
夫雲翳猶之舟也,火猶之水也,舟以水來,亦以水去,若先徹水,舟落泥中矣。雲翳因火而生,還借火而退,火與雲翳一齊退,是良法也。點掃霧丹、至寶丹,亦用《秘訣》吹沖法,點賽寶丹。
白話文:
眼睛若非受到火熱影響,就不會生病,由此可知,火熱正是導致眼睛疾病的根本原因。
雲翳之所以形成,是因為火熱所導致,但在治療雲翳時,我們卻不能立即就清火。這是為什麼呢?長期的心火過旺,會使眼球表面產生雲翳,這就是肺經中的熱血;肺部毒素積累過深,進入肝經,黑色的眼球就會生出翳障,這也是肝經中的熱血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錯誤地使用寒涼的藥物,會使熱血凝固無法流動,經絡因此堵塞,雲翳和紅絲會凝固在眼睛上,成為不會消失的翳障,通常我們稱之為冷翳。治療的方法應該根據病情的虛實,活血養血,同時疏散和清火,慢慢治療即可。
雲翳就像是船,火就像水一樣,船因為水而來,也會隨著水而去,如果先抽幹了水,船就會落入泥中。雲翳因為火熱而生成,也需要藉助火熱來消退,讓火熱和雲翳一起消退,纔是最好的方法。可以使用掃霧丹、至寶丹等藥物,也可以使用《祕訣》中的吹沖法,點用賽寶丹來治療。
5. 辨眼珠生翳膜滋腎更甚論
世之眼科,遇人眼症,無論虛實,輒用寒涼之劑,久而不愈,又用補腎之藥。以為腎水不足,火因上行,宜補腎水。殊不知腎乃肝之母,補腎生肝之氣,肝氣上衝,腦鬥下墮,翳膜轉生,為病更甚。往往治目用滋腎明目丸,助火上升,正坐此弊。
白話文:
這個世上的眼科醫生,在面對人們的眼睛疾病時,不論病情是虛弱還是實證,總是直接使用性質寒涼的藥物。然而,如果長時間使用這些藥物但病情仍無好轉,他們又會改用補腎的藥材。他們認為,可能是腎臟的陰液不足,導致火氣上升,所以應該要補充腎臟的陰液。但是,他們忽略了腎臟其實是肝臟的母臟,過度補腎反而會促進肝氣的生成,而當肝氣上升過猛,腦部的壓力就會增加,導致眼瞼下垂,眼睛的翳膜反而會再生,病情因此更加嚴重。通常在治療眼睛疾病時,會使用滋腎明目丸來補腎,然而這反而會助長火氣的上升,正是因為這種治療方式的弊端。
6. 辨退紅絲雲翳有先後次第論
夫眼內紅絲是雲翳之根,雲翳是紅絲之苗。紅絲滿目,各有經絡。若不循經絡,一概用退翳之藥,則不效矣。
如翳自內眥而出,手太陽、足太陽病也,宜服羌活勝風湯加蒼朮、蔓荊子;翳自銳眥而入,客主人斜下者,足少陽、手少陽、手太陽之病也,加膽草、藁本。人參,翳自目絲而下,足厥陰、手少陰病也,倍加柴胡、黃連;翳自抵過而上,手太陽之病也,加五味子、木通。各按經絡加減,自然隨手奏效。
須欲退雲翳,先退紅絲,看那一經紅絲先到,開手退後到的。三年之絲紫紅色,二年之絲木紅色,一年之絲鮮紅色。先退鮮紅,次退木紅,後退紫紅。按經施治,自有奇功。勝風湯方見真人《秘訣》。既有云翳紅絲,用《秘訣》吹法並點法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討論的是中醫對眼睛紅絲和雲翳(一種眼睛疾病)的治療方法,強調了治療順序的重要性。大意如下:
眼睛內部的紅絲是形成雲翳的根源,而雲翳則可以視為紅絲發展的結果。當眼睛布滿紅絲時,這些紅絲實際上與身體的經絡相聯繫。如果不按照特定的經絡來治療,單純使用消除雲翳的藥物,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。
舉例來說,如果雲翳從眼睛內角開始出現,這通常是由手太陽和足太陽經絡的問題引起的,適合服用羌活勝風湯,並添加蒼朮和蔓荊子。若是從眼睛外角進入,且病竈沿著特定路徑斜向下延伸,這涉及足少陽、手少陽和手太陽經絡的問題,應在原有方劑中加入膽草和藁本、人參。若雲翳起於眼睛的細小部位向下蔓延,這可能是足厥陰和手少陰經絡的問題,需增加柴胡和黃連的份量。若是從眼睛下方向上發展,則是手太陽經絡的問題,應加入五味子和木通。根據不同的經絡,調整藥方的成分,便能有效治療。
想要治療雲翳,首先應處理紅絲。應先觀察哪條經絡的紅絲最先出現,然後先治療後出現的紅絲。一般而言,三年的紅絲呈紫色,兩年的紅絲呈深紅色,一年的紅絲呈鮮紅色。治療時,應先去除最鮮艷的紅色,接著是深紅色,最後處理紫色。根據經絡進行治療,將會有驚人的療效。羌活勝風湯的配方可參考真人《祕訣》一書。若同時存在雲翳和紅絲,除了內服藥物外,還可使用《祕訣》中的吹鼻和點眼療法。
7. 辨眼中雲翳未退不宜先利大小便論
眼當暴發腫痛、熱氣炙人時,紅絲雲翳未生,宜利大小便,火由大小便而去,令火有出路,不上攻於目,則病除矣。若到紅絲雲翳已生,開手遽然用涼藥通利大小便,寒涼冰住雲翳,即成錮疾。往往見治目者,不論翳障有無,開手即用瀉火之劑,以致寒涼傷胃,生意不上升,諸病生焉,且僅雲翳不退已哉?初用梨汁膏,次用白玉錠,末用掃霧丹點。
白話文:
在眼睛突然發腫疼痛,並且感覺熱得像被火燒的情況下,如果紅色血絲和視力障礙(雲翳)尚未形成,應該先讓患者排泄大小便。這樣做可以讓體內的火氣通過大小便排出,為火氣找到出口,避免它向上攻向眼睛,疾病就能夠得到緩解。
然而,若是紅色血絲和視力障礙已經產生,就不要立刻使用冷性藥物來促進排泄。因為這些冷性藥物會使視力障礙凝固,最終發展成為一種難以治療的慢性疾病。這種情況,在實際治療眼睛的過程中常見,有些醫生不問視力障礙是否存在,一開始就使用降火的藥物,結果導致患者的胃部受到寒冷藥物的傷害,身體的自然修復能力無法提升,各種疾病隨之而來,更不用說視力障礙不會因此消失。在治療的初期,可以使用梨汁膏;之後,再使用白玉錠;最後,使用掃霧丹滴眼。
8. 辨治年久眼病先補氣血論
經云目得血而能視,是血之精粹上注於目而為明也。病久,過用寒涼,傷其脾胃;過於發散,耗其精華。以致氣血不能流通,雲翳遂不能去。治年老或日久雲翳,必先補氣養血。氣血足,雲翳自然活動易退。血不足,固是目不得血也;火盛血耗,亦是目不得血也。不宜點。
白話文:
經典上說,眼睛獲得血液供應才能視物,這是因為血液中的精華部分上升到眼睛,使之明亮。如果疾病持續很久,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,會損傷脾胃;過度發汗,則會消耗身體的精華。這使得氣血無法順暢流通,導致眼睛的雲翳(類似白內障)無法消除。對於老年人或是長期患有雲翳的人,治療時必須先補充氣血。當氣血充足,雲翳自然就會變得活動並容易消退。血量不足,當然會使眼睛得不到充分的血液;若火氣旺盛,導致血液消耗,也會使眼睛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。這種情況下,不適合進行點眼藥水的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