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學修

《推拿抉微》~ 第四集·治療法 (6)

回本書目錄

第四集·治療法 (6)

1. 噤口痢

人參白虎湯,見前溫病方內

麥冬養榮湯

人參(一錢),知母(一錢),寸冬(一錢),甘草(一錢),五味子(一錢),當歸(一錢),白芍(一錢),陳皮(六分),黃耆(一錢),生地(一錢)

白話文:

噤口痢的治療,可參考之前的溫病方劑「人參白虎湯」。另外,也可使用「麥冬養榮湯」,其組成藥物為:人參、知母、麥冬、甘草、五味子、當歸、白芍、陳皮、黃耆、生地各一錢(除了陳皮為六分)。

2. 瘧疾

周夢覺曰:儒者讀書十年,窮理十年,自謂於醫已通三昧。及其視病,兩相齟齬,不歸責藥肆之假,便諉咎染病之真。與之強辨無庸也,請試之治瘧。夫瘧病之淺而顯者也,最易足以驗醫之得失。世之用劫藥,而僥倖以成功者,不在此論。如果堂堂之陣,正正之師,而百戰百勝焉,庶可懸壺都市,負籠鄉邦;猶是投之罔效,屢易其方,古籍粃糠,空披萬卷,寒窗燈案,辜負十年。經曰:邪氣客於風府,循膂而下,其氣上行,九日出於缺盆。

余讀經文,而知瘧脈之所以弦也。軀殼之內,腫腑以外,屬半表半裡,而邪居之,宜脈之弦,與少陽同。是故風無常府,以所中處為府,其中頂骨也。三陽之脈,皆上於頭。陽明之脈,循髮際至額顱,邪氣並於陽明,令人頭痛,灑淅寒甚,久乃熱,則為陽明之瘧。少陽之脈,上抵頭角,下耳後,邪氣並於少陽,令人頭痛、寒不甚,熱不甚,惡見人,則為少陽之瘧。至於太陽之脈,從巔入絡腦,還出別下項,正過風府處,故頭痛、腰重、體重、寒從背起。

所以中於陽者,太陽之瘧居多,其中骶骨也。三陰之脈,皆發於足太陽之脈,上膝股內入腹。邪氣併入太陰,令人足軟,不嗜飲食,多寒熱,則為太陰之瘧。厥陰之脈,入毛中,繞陰器,邪氣併入厥陰,令人足軟,小腹滿,小便不利則為厥陰之瘧。至於少陰之脈,上股後廉直貫膂,正當風府處,故足軟,嘔吐甚,多寒熱,熱多寒少。

所以中於陰者,少陰之瘧居多。其中於陽也,陽氣漸入於陰分,日下一節,其行也遲。故其作也,日晏一日,難愈。其中於陰也,陰氣轉入陽分,日下二節,其行也速。故其作也,日早一日,易愈。治之之法,瘧在三陽,則以三陽治之,瘧在三陰,則以三陰治之。倘弦化脈虛有汗,但輔其正氣,而邪自除。

則統陰陽而溫補之,未有不隨手而效者。機要曰:瘧有中三陽者,有中三陰者,其症各殊,同《傷寒論》。知治傷寒,則知治瘧。余謂第知治傷寒,猶不足以治瘧。知傷寒矣,而知邪客風府,則足以治瘧矣。所同於傷寒者症,所異於傷寒者脈。傷寒之脈,隨陰陽變遷,瘧症之脈,一弦字貫澈。

知所以治傷寒,而於陰陽勝復之理,邪正交戰之時,臟腑行徑之穴,無不灼知之矣。業醫者欲驗一己之功修,請自試之治瘧。

夢覺陽明經症瘧疾方

葛根(一錢),升麻(五分),黃芩(一錢),白芍(一錢),草果(一錢),炙草(一錢)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夢覺陽明腑症瘧疾方

大黃(一錢),芒硝(一錢),檳榔(一錢),厚朴(五分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夢覺少陽瘧疾方

青皮(七分),厚朴(七分),柴胡(一錢),黃芩(一錢),茯苓(一錢),半夏(七分),白芍(一錢),草果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青皮引)

白話文:

瘧疾

周夢覺說:讀書人讀十年書,研究道理十年,自認為對醫術已通曉三昧,但實際看病時,卻常常相差甚遠。不反省藥材是否偽劣,反而歸咎於疾病本身的本質。跟他們爭辯也沒用,不如用治療瘧疾來驗證。瘧疾是一種淺顯易見的疾病,最能驗證醫生的醫術高低。那些用猛藥,僥倖治癒的案例,不在此討論。如果像正規的軍隊,訓練有素,能百戰百勝,才能在城裡行醫,在鄉下背著藥箱行醫;如果連瘧疾都治不好,不斷換方子,只是空讀古籍,枉費十年寒窗苦讀。經書上說:邪氣入侵風府穴,沿著脊椎向下,然後氣往上走,九天後從缺盆穴出來。

我讀了經文,才知道瘧疾的脈象為什麼是弦脈。瘧疾邪氣侵犯的部位在軀體內部,但又在臟腑之外,屬於半表半裡,所以脈象弦緊,和少陽病相似。因此,風邪沒有固定的部位,它侵犯哪裡,哪裡就是它的居所,其中包括頂骨。三陽經脈都向上通達頭部。陽明經脈沿著髮際到達額頭,邪氣侵犯陽明經,會導致頭痛、寒熱交替,先寒後熱,這就是陽明經瘧疾。少陽經脈上達頭角,下至耳後,邪氣侵犯少陽經,會導致頭痛、寒熱都不嚴重,但惡心見人,這就是少陽經瘧疾。至於太陽經脈,從頭頂進入絡腦,再從後頸向下延伸,正好經過風府穴,所以會頭痛、腰酸背痛、全身沉重、寒邪從背部開始。

所以侵犯陽經的,大多是太陽經瘧疾,其中包括骶骨。三陰經脈都起於足太陽經脈,向上經過大腿內側進入腹部。邪氣侵犯太陰經,會導致腿軟、食慾不振、寒熱交替,這就是太陰經瘧疾。厥陰經脈進入陰毛中,環繞生殖器,邪氣侵犯厥陰經,會導致腿軟、小腹脹滿、小便不利,這就是厥陰經瘧疾。至於少陰經脈,向上經過大腿後側直達脊椎,正好經過風府穴,所以會腿軟、嘔吐嚴重、寒熱交替,熱多寒少。

所以侵犯陰經的,大多是少陰經瘧疾。如果邪氣侵犯陽經,陽氣逐漸進入陰經,每天下降一節,所以發病時間一天比一天晚,難以痊癒。如果邪氣侵犯陰經,陰氣逐漸進入陽經,每天下降兩節,所以發病時間一天比一天早,容易痊癒。治療方法是,如果是三陽經瘧疾,就用治療三陽經的方法;如果是三陰經瘧疾,就用治療三陰經的方法。如果弦脈轉變為虛弱脈,並且出汗,只要扶助正氣,邪氣自然會消除。

總之,要調和陰陽,溫補氣血,就能很快見效。要點是:瘧疾有的侵犯三陽經,有的侵犯三陰經,症狀各有不同,和《傷寒論》相同。懂得治療傷寒,就能懂得治療瘧疾。但我認為,只懂得治療傷寒,還不足以治療瘧疾。懂得了傷寒,並且知道邪氣侵犯風府穴,就能治療瘧疾了。和傷寒相同的,是症狀;和傷寒不同的,是脈象。傷寒的脈象,隨著陰陽的變化而變化;瘧疾的脈象,始終是弦脈。

懂得治療傷寒,就能了解陰陽盛衰的道理,邪正交戰的時機,以及臟腑經絡的穴位,都能清楚地知道。想驗證自己醫術水平的醫生,請用治療瘧疾來試試。

夢覺陽明經症瘧疾方:

葛根(一錢),升麻(五分),黃芩(一錢),白芍(一錢),草果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夢覺陽明腑症瘧疾方:

大黃(一錢),芒硝(一錢),檳榔(一錢),厚朴(五分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夢覺少陽瘧疾方:

青皮(七分),厚朴(七分),柴胡(一錢),黃芩(一錢),茯苓(一錢),半夏(七分),白芍(一錢),草果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青皮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