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學修

《推拿抉微》~ 第三集·治療法 (25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三集·治療法 (25)

1. 嘔吐

周夢覺曰:嘔吐之症,一曰寒,一曰熱,一曰虛。寒則脈遲,熱則脈數,虛則脈虛,即其脈可以分其症。最易治者寒。陽明為消磨五穀之所,喜溫而惡寒。一自寒犯於內,兩相齟齬,食入即吐,不食亦嘔。彼法夏丁香白蔻砂仁,本草所注,一派止嘔定吐之品,非不神效,不如一碗生薑湯,而其效更速者。經所謂寒氣客於腸胃,厥逆上出,故痛而嘔是也。

最誤治者熱。寒之不已,鬱而為熱。醫不知其熱,仍以辛熱治其寒,愈嘔愈熱,愈熱愈吐。彼麥冬蘆根定吐,書有明文,尚不知用,何況石膏之大寒大涼乎。不知石膏為止嘔定吐之上品,本草未注其性,《內經》實有其文。經曰:諸逆上衝、皆屬於火。諸嘔吐酸,暴注下迫,皆屬於熱是也。

最好治者虛。不專責之胃,而兼責之脾。脾具坤靜之德,而有乾健之運。虛難轉輸,逆而嘔吐。調理脾胃,乃醫家之長策,理中湯六君子湯皆能奏效。經曰:足太陰之脈,挾咽連舌本。是動則病舌本強,食則嘔是也。夫嘔吐,病之最淺者也,噎膈,病之至深者也,極為易辨。

嘔吐其來也猝,噎膈其來也緩。嘔吐得食則吐,不食則有欲吐之狀。噎膈食入方吐,不食不嘔。嘔吐或寒或熱或虛,外見寒熱與虛之形。噎膈不食,亦與平人一般。嘔吐不論年之老幼,噎膈多得之老人。嘔吐脈有遲有數有虛,噎膈脈緩。方書所論嘔吐,牽扯噎膈之文,噎膈半是嘔吐之方,有何疑似之難辨,而茫無定見也。

昔在湘中、壺碟會友,一老醫曰:吾治噎膈,得愈數人。核其藥,曰附子理中湯,考其症,乃脾虛之嘔吐者。又一老醫曰:吾治噎膈,得愈數人。核其藥,曰黃連法夏湯。考其症,乃胃熱之嘔吐者。藥能醫假病,人多得假名,其即二老之謂歟。至於老人氣鯁,時嘗嘔吐,不可概以嘔吐論,亦不可遽以噎膈論。

蓋津少氣虛,難以傳送。古人刻鳩於杖,祝其無噎者,此也。孕婦嘔吐,法夏不犯禁例,且能安胎,準繩已詳言之。更有婦人天癸來時,為風寒所襲,傳入肝經,血凝於肝,食入即嘔,一載有餘。醫家以尋常治嘔吐之法治之,或寒或熱,俱不見效。只以桔梗紅花諸藥,去瘀生新,數劑而愈,此又不可不知也。

經曰:寒氣客於腸胃,厥逆而出,故痛而嘔。陳飛霞曰:陽明胃氣下行為順,今逆而上行,故作嘔吐。其症有聲有物謂之嘔,有物無聲謂之吐,有聲無物謂之噦。又曰:乾嘔,久病見此者死。蓋小兒嘔吐,有寒有熱有傷食。然寒吐熱吐,未有不因於傷食者,其病總屬於胃。復有溢乳、哯乳、嘔噦,皆與嘔吐相似,而不可以嘔吐治之。

更有寒熱拒隔之證,又有蟲痛而嘔者,皆當詳其證而治之。凡治小兒嘔吐,先宜節其乳食,節者減少之謂也。然嘔吐多渴,不可與之茶水,水入復吐,終不能止,必強忍一二時之久,而後以米湯與之,吐自止矣。

白話文:

嘔吐

周夢覺說:嘔吐的症狀,一種是寒證,一種是熱證,一種是虛證。寒證脈象遲緩,熱證脈象快速,虛證脈象虛弱,從脈象就能區分症狀。最容易治療的是寒證。陽明經是消化食物的地方,喜歡溫暖而怕寒冷。一旦寒邪入侵內部,彼此互相衝突,吃東西就吐,不吃也嘔吐。雖然丁香、白蔻、砂仁等藥物,本草書上記載都是止嘔的良藥,效果確實神奇,但還不如一碗生薑湯見效快。經書上說:「寒邪入侵腸胃,氣逆上衝,所以疼痛而嘔吐。」

最容易誤治的是熱證。寒邪久治不愈,就會鬱積化熱。醫生不知道這是熱證,還用辛熱的藥物治療寒證,結果嘔吐更厲害,越吐越熱。麥冬、蘆根可以止嘔,醫書上明明記載,醫生卻不知道使用,更何況是寒涼的石膏呢?不知道石膏是止嘔的上品,雖然本草書上沒記載它的這個功效,《內經》卻有記載。經書上說:「所有逆氣上衝的,都屬於火邪;所有嘔吐帶酸,突然下墜的,都屬於熱邪。」

最好治的是虛證。治療不能只責怪胃,還要兼顧脾。脾臟具有坤土的平和之性,又有乾天的運化功能。脾虛無法運化,就會導致氣逆而嘔吐。調理脾胃,才是治療嘔吐的長久之計,理中湯、六君子湯都能有效。經書上說:「足太陰脾經,循行經過咽喉連接到舌根。脾經活動就會出現舌根強硬,吃東西就嘔吐。」嘔吐是比較輕微的疾病,噎膈則是極其嚴重的疾病,兩者很容易區分。

嘔吐來勢急促,噎膈來勢緩慢。嘔吐是吃了東西就吐,不吃也有想吐的感覺。噎膈是吃了東西才吐,不吃不嘔吐。嘔吐可能是寒證、熱證或虛證,外觀能看出寒熱虛實的症狀。噎膈即使不吃東西,也和正常人一樣。嘔吐不論年老幼小都會發生,噎膈則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。嘔吐的脈象有遲有數有虛,噎膈的脈象緩慢。醫書上討論嘔吐,經常會牽扯到噎膈,噎膈的治療方法也有一半是治療嘔吐的藥方,為何還有難以區分、意見不一的現象呢?

以前在湖南,我和朋友們聚會,一位老醫生說:「我治療噎膈,治好了好幾個人。」我檢查他的藥方,是附子理中湯,分析他的病症,原來是脾虛引起的嘔吐。又有一位老醫生說:「我治療噎膈,治好了好幾個人。」我檢查他的藥方,是黃連法夏湯,分析他的病症,原來是胃熱引起的嘔吐。藥物可以治癒假病,人因此獲得虛名,大概就是指這兩位老醫生吧。至於老年人因氣滯引起的嘔吐,不能一概而論為嘔吐,也不能遽然斷定為噎膈。

這是因為津液不足,氣虛難以運化。古人刻畫烏鴉在杖上,祈禱不要噎到,就是這個道理。孕婦嘔吐,法夏(法半夏)沒有禁忌,還能安胎,醫書上已有詳細說明。還有一種情況,婦女月經來潮時,受到風寒侵襲,寒邪進入肝經,血液凝滯在肝臟,吃東西就嘔吐,持續一年多。醫生用普通的治療嘔吐的方法,無論寒熱都無效。只有用桔梗、紅花等活血化瘀的藥物,幾劑藥就治癒了,這也是需要注意的。

經書上說:「寒邪客於腸胃,氣逆上衝,所以疼痛而嘔吐。」陳飛霞說:「陽明胃經氣機下降是正常的,現在氣機逆行而上,所以嘔吐。」有聲音有嘔吐物叫做嘔吐,有嘔吐物沒聲音叫做吐,有聲音沒嘔吐物叫做噦。又說:「乾嘔,久病出現這種症狀的人會死。」小兒嘔吐,有寒證、熱證、傷食。但是寒吐熱吐,大多是因為傷食引起的,總的來說,都屬於胃病。還有溢乳、哯乳、嘔噦,都跟嘔吐相似,但不能用治療嘔吐的方法治療。

還有寒熱互結的證候,還有蟲積疼痛而嘔吐的,都要仔細分析病情再治療。凡是治療小兒嘔吐,首先要減少乳食的攝入,「節」就是減少的意思。但是嘔吐伴隨口渴,不能給孩子喝茶水,喝水反而會加重嘔吐,最終無法止住,必須忍耐一兩個小時,然後給孩子喝米湯,嘔吐就會自然停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