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學修

《推拿抉微》~ 第三集·治療法 (18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三集·治療法 (18)

1. 咳嗽

塗蔚生曰:咳嗽一症,患者最多而最易,治之者,每與之反,豈咳嗽果為不易治之症歟?抑咳嗽之方多未善歟?曰:由於未將咳嗽之題目認清。果能將其認清,則除虛癆久咳不治外,即無不可治愈之咳嗽矣。經云:五臟六腑皆有咳嗽,而無不聚於胃,關於肺。是先聖已將兩大咳嗽之法門,明白揭示。

然而肺胃之分,亦各有內外之因焉。何為內外,曰肺主皮毛,又為華蓋,外之風寒有傷皮毛,固可使內部化生之氣,不得外出,壅聚於肺,發生咳嗽。而內部之肺陰乾涸,津液不能下降,虛火上刑肺金,亦可發生咳嗽。經云:外感以咳嗽為輕,內傷以咳嗽為重。蓋謂此耳。其外感風寒者,重則宜麻黃湯,輕則宜十味參蘇飲,小柴胡湯加防風杏仁貝母亦治之。

熱甚者,可去半夏,加知母,花粉;寒甚者,可去黃芩,加白芷荊芥。其內傷肺陰者,宜人參清肺湯,人參固本湯,清燥救肺湯,人參瀉肺湯以治之。熱甚者,知柏芩連均可加入。若夫腎陰虧損,虛火爍肺,外症頭目眩暈,溺赤腰痛,咳嗽者,宜知柏地黃湯加杏仁尖貝五味以治之。其虛極而干嗆無痰者,則龜阿二膠,尤宜加入。

因其有形之質既損,則非草木無形之質所能填補者也。然人非消瘦殘弱之人,素形體壯,而驟得干嗆之症者,尤須防系風寒閉塞於肺,而妄施滋補焉。胃為倉廩之官,水穀之海,雖不外主皮毛,而風寒之襲,因寒動水,亦可發生咳嗽焉。小青龍湯,與桂苓朮甘湯,乃為治是症之要藥。

至其內因,則不外夫停痰、停食、停飲。何為停痰,痰者乃津液之變體也。水穀入胃,水之精為津,谷之精為液,上經火化,變為氣血,內輸臟腑,外輸經絡,所以榮色澤,而溫養其肢體者也。若津液為寒所凝,或為火爍,則津液失其常度,變為痰滯,上衝肺臟,發生咳嗽。

輕者宜六君子湯,審其挾寒挾熱,酌加薑桂芩連等味以治之。重者宜礞石滾痰丸以滌之。停食者食積於胃,不能消化,溫熱醞釀,將每日所已消化之津液,亦熏蒸阻滯,變而為痰,發生咳嗽。唐容川曰:五更時咳嗽,為食積之火,至寅時流入肺經,宜小柴胡湯加萊菔子以治之。

吾謂宜用二陳湯,酌加白芍枳殼麥芽黃芩等味以治之。停飲者,飲入之茶水停聚也。仲景雖有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者之分,而由多乎脾胃衰敗,陽火失職,而水陰肆行無忌也。唐容川曰:飲者水也,停茶停酒,漩液唾涕皆是,而分稠者為痰,清者為飲,合津液者為漩唾,走皮膚者為水腫。又曰:內之油網,透出肌肉,則為周身之白膜肥網。

水隨網油,透出肌表,則為肥腫;及走四肢,則為腫疼。痰飲之人素盛者,水氣充於肌腠也。今反瘦者,則以肌腠之水氣,反入於內,而走腸間,不走網膜中矣,故腸中瀝瀝有聲。懸飲者,水在脅下。脅下有油一大片,俗名板油,上連胸膈。水停板油中不得下,咳則引痛,懸庋於此,故名懸飲。

白話文:

咳嗽

咳嗽是常見且容易發生的疾病,但治療時卻常事與願違。這是因為咳嗽不易治癒,還是治療咳嗽的藥方不夠完善呢?問題在於沒有弄清楚咳嗽的根本原因。只要能認清病因,除了虛勞久咳難治外,其他咳嗽都能治癒。經書上說:五臟六腑都會引起咳嗽,但都會聚集在胃部,並牽連到肺部。古人已清楚地指出了兩種主要的咳嗽治療方法。

然而,肺與胃引起的咳嗽,各有內外之因。所謂內外,是指肺主皮毛,又像華蓋一樣保護身體。外來的風寒侵犯皮毛,會使體內生成的氣無法排出,壅塞於肺,引起咳嗽。而肺陰不足,津液不能下降,虛火灼傷肺金,也會導致咳嗽。經書上說:外感咳嗽較輕,內傷咳嗽較重,就是這個道理。外感風寒者,病情嚴重者宜用麻黃湯,輕者宜用十味參蘇飲或小柴胡湯加防風、杏仁、貝母。

若熱症較重,可去掉半夏,加入知母、花粉;若寒症較重,可去掉黃芩,加入白芷、荊芥。內傷肺陰者,宜用人參清肺湯、人參固本湯、清燥救肺湯、人參瀉肺湯。熱症較重者,可加入知母、柏子仁、黃芩、黃連。若腎陰虧損,虛火灼傷肺部,出現頭暈目眩、小便赤、腰痛、咳嗽等症狀,則宜用知柏地黃湯加杏仁、款冬花、貝母、五味子。虛弱到極點,乾咳無痰者,宜加入龜膠、阿膠。

因為有形的物質已受損,非草木等無形之物所能彌補。但若病人並非體弱消瘦之人,原本體格健壯,卻突然出現乾咳的症狀,則更要防範風寒阻塞於肺,而不可妄施滋補之法。胃是人體的倉庫,水谷之海,雖然不直接主管皮毛,但風寒入侵,寒邪使水液停滯,也會引起咳嗽。小青龍湯和桂枝茯苓白朮甘草湯是治療此症的重要藥物。

至於內因,不外乎痰飲、食積、水飲停滯。何謂痰飲,痰是津液變成的。水谷入胃,水之精華為津,谷之精華為液,經過火化,變成氣血,內輸臟腑,外輸經絡,以此滋養肌膚、溫暖四肢。如果津液被寒凝或火灼,就會失去常態,變成痰飲,上衝肺臟,引起咳嗽。

輕者宜用六君子湯,根據寒熱症狀,酌情加入生薑、桂枝、黃芩、黃連等藥物。重者宜用礞石滾痰丸來清除痰飲。食積是指食物停滯於胃中,不能消化,溫熱燻蒸,阻礙每日已消化津液的運行,而變成痰,引起咳嗽。唐容川說:五更時咳嗽,是食積之火在寅時流入肺經,宜用小柴胡湯加萊菔子。

我認為宜用二陳湯,酌情加入白芍、枳殼、麥芽、黃芩等藥物。水飲停滯是指飲入的茶水等停滯於體內。張仲景雖然把痰飲分為懸飲、溢飲、支飲四種,但大多是因為脾胃虛衰,陽火不足,水陰泛濫無度。唐容川說:飲是指水,停滯的茶、酒,以及唾液、鼻涕都是,其中稠的為痰,清的為飲,混合津液的為唾液,滲入皮膚的為水腫。他又說:體內油脂網滲出肌肉,就會形成全身的白色脂肪網。

水隨油脂網滲出肌表,就會肥腫;若流入四肢,就會腫痛。痰飲體質肥胖的人,水氣充盈於肌膚之間。而現在反而消瘦的人,則是肌膚之間的水氣反入體內,流向腸間,而不是脂肪網,所以腸中會有咕嚕咕嚕的聲音。懸飲是指水停滯於脅下。脅下有一大塊脂肪,俗稱板油,連接著胸膈。水停滯在板油中不能下降,咳嗽時會引起疼痛,懸掛在此處,故名懸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