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推拿抉微》~ 第三集·治療法 (10)
第三集·治療法 (10)
1. 我之風症談
塗蔚生曰:此方為予平日之經驗所立,為治熱風之主劑。昔人只知有寒風,不知尚有熱風。然其所用之藥,亦多有芩連等味,不過其拘於寒鬱生熱之說。未知熱極所生之風,亦多系熱風耳。查其所稱驚風丸,即系治熱風之藥。惟其稱此種丸藥,可治急慢驚風。遂使此種魔術傳至鄉里,印入俗人腦海,奉為金科玉律,百折不磨,遺害無窮,此誠最可痛恨者也。不知寒風之與熱風,猶水炭不可同爐。
寒甚風固急起,熱甚而風亦可急起。用寒藥以治熱風,用熱藥以治寒風,是則調劑其偏寒偏熱不平之氣,使之歸於平耳。但未有聞治寒之藥可以治熱,治熱之藥,亦可治寒者也。為此說者,既不考其自相矛盾;而聞其說者,亦隨聲附合,不辨真偽,是何愚之甚耶。願天下之為醫者,直斥其非,使鄉間盡知其訛。
是則天下嬰兒之幸,亦天下為父母者之幸也。
地黃去風湯
生地(一錢),玄參(一錢),白芍(一錢),萸肉(一錢),丹皮(一錢),山藥(一錢),茯苓(一錢),知母(一錢),黃柏(一錢),黃連(一錢),天麻(一錢),川芎(六分),白頭翁(一錢),貝母(一錢),甘草(一錢),柴胡(一錢),
塗蔚生曰:此為陰虛火旺,而生熱風之方,亦系本余平日經驗所立。大人此症最多,小兒頗少。夫陰虛之所以生火者,因水火雖是一家,實則相濟為用。如水陰虧損,不能上濟火化,心火猖獗,煎熬陰液,漸形竭蹶,迨三陰俱傷,內部純是一團枯槁無依之火氣,則飛揚上越,發而為風。悲號狂呼,間類六畜之鳴;抽掣搐搦,儼如諸寒之引。
此時平肝以止風,則非根本之治,理脾以祛痰,則系速亡之療。惟滋陰以治其本,清熱以治其標,庶克有濟。至佐以去痰除風之藥,則系標中之本耳。
白話文:
我之風症談
塗蔚生說:這個方子是我平時經驗的總結,是治療熱風的主方。古人只知道有寒風,不知道還有熱風。他們用的藥材,也常有黃芩、黃連等寒涼之物,不過拘泥於「寒邪鬱結生熱」的理論。他們不知道熱極也能生風,這種風多半是熱風。他們所說的「驚風丸」,其實就是治療熱風的藥。但他們說這種丸藥能治急慢驚風,於是這種謬誤就傳遍鄉里,印在老百姓的腦海裡,奉為金科玉律,頑固不化,禍害無窮,這真是最令人痛恨的事!寒風與熱風就像水火一樣,不能混為一談。
寒邪很重,風自然會很快發作;熱邪很重,風同樣也能很快發作。用寒涼的藥治療熱風,用溫熱的藥治療寒風,這是調整寒熱不平衡之氣,使其恢復平衡的方法。但是從未聽說過治療寒邪的藥能治療熱邪,治療熱邪的藥也能治療寒邪的。這樣說的人,自己都不思考其中的矛盾;聽到這種說法的人,也隨聲附和,不辨真偽,真是愚昧至極!我希望天下所有醫生都能直言不諱地指出它的錯誤,讓鄉下人都知道這是錯誤的說法。
這樣,天下嬰兒之幸,也是天下父母之幸。
地黃去風湯
生地黃(一錢),玄參(一錢),白芍藥(一錢),吳茱萸肉(一錢),丹皮(一錢),山藥(一錢),茯苓(一錢),知母(一錢),黃柏(一錢),黃連(一錢),天麻(一錢),川芎(六分),白頭翁(一錢),貝母(一錢),甘草(一錢),柴胡(一錢)
塗蔚生說:這是治療陰虛火旺而生熱風的方子,也是我平時經驗的總結。大人得這種病的多,小孩很少。陰虛之所以生火,是因為水火雖是一家,卻是相輔相成。如果水陰虧損,不能滋養心火,心火就會猖獗,煎熬陰液,漸漸衰竭,等到三陰都受損,內部就只剩下一團枯燥無依的火氣,就會上竄,發為風。病人會悲號狂呼,聲音像六畜一樣;抽搐痙攣,又像寒邪引起的症狀。
此時平肝止風,不是根本的治療方法;理脾祛痰,是治標不治本的速效療法。只有滋陰才能治本,清熱才能治標,才能收到療效。至於再加一些祛痰除風的藥,只是治標中的治本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