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推拿抉微》~ 第三集·治療法 (9)
第三集·治療法 (9)
1. 我之風症談
塗蔚生曰:上五味為仲景治傷寒風之主劑,量小兒之大小,以為藥之重輕。服藥已,須歠稀熱粥以助藥力,不可令汗太過,重傷津液。夫風之所以有汗者,以手太陽小腸與足太陽膀胱同司太陽經絡,膀胱化氣,護外為衛,小腸化血,布內為營。猶主之有正副,物之有表裡也。
先賢僅以六臟各配一腑,相為表裡。余以謂猶未盡曲微,不如以其各經氣之所主,尚分一個正副表裡也。傷寒是太陽膀胱之正表受病,太陽膀胱既化生真陽之氣,以為衛外。衛陽虛,招外寒,則寒邪寄居皮毛,而毛孔閉塞,故無汗。傷風是太陽小腸之副里受病,小腸化生真陰之血,以為營內。
營血虛,招外風,則風直達營內,而衛氣無所依歸,故有汗。汗者乃衛氣之變體,如空中上升之氣,遇冷變而為雨,口鼻之氣,著漆石復化而為水珠也。古人云:無汗用麻黃,有汗用桂枝,於風之治法,固已得要略。而以肝木生風之說,白芍平肝之用,便泥於營血是肝血所主,治風專責之肝,將底面之太陽小腸拋去,未免可惜。蓋肝雖是藏血之臟,而小腸則為生血之陽腑。
風既有傷營血,而小腸亦不能辭其責也。
柴胡桂枝湯方
柴胡(一錢),桂枝(一錢),白芍(一錢),黃芩(一錢),黨參(一錢),半夏(七分),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塗蔚生曰:此湯雖系仲景治發熱惡寒支肢煩痛之太陽症,與治嘔而心下支結,外症未去之少陽症,而以之治小兒大人傷風之症,頗多奇效。不過須依時氣之冷暖,因症之增減,以為權變耳。如時令燥熱,可將桂枝易以防風、荊芥等味。如舌苔焦黃,大渴引飲,可將半夏易以知母、花粉,甚則石膏亦可加入,生薑亦可減去。
如腹中痛者,可去黃芩,將白芍加重。如咳者可加杏仁、五味。如心下悸小便不利者,可去黃芩加茯苓。用之得當,即為治風之神方。人每疑柴胡為治少陽傷寒之主藥,不可以之治風,是其泥於少陽傷寒,切忌汗下之說,而不知尚有少陽傷風者也。夫風既入少陽,故亦時形惡寒,時形發熱,出汗。
柴胡秉少陽春木之氣,直進少陽經絡,而佐以祛風之味。使風之由腠理而入內者,仍由腠理而出外。是柴胡得桂枝防風等味之援助,而益肆其散寒之威,而桂防等得柴胡之嚮導,而愈著其去風之力也。先賢有云運用之妙,存乎其人,其此之謂歟。
金匱風引湯
大黃(一錢),乾薑(一錢),龍骨(一錢),桂枝(一錢),甘草(一錢),牡蠣(一錢),寒水石(一錢),滑石(一錢),赤石脂(七分),白石脂(七分),紫石英(六分),石膏(一錢),
清熱去風湯
天麻(一錢),白頭翁(一錢),川芎(七分),黃芩(一錢),黃連(一錢),梔子(一錢),連翹(一錢),當歸(一錢),白芍(一錢),甘草(一錢)
白話文:
我之風症談
塗蔚生說:張仲景治療傷寒風證的主方是五味消毒飲,劑量要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來調整。服藥後,需要喝點稀薄的熱粥來幫助藥力發揮,不可出汗太多,以免損傷津液。風證之所以會出汗,是因為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陽膀胱經共同主管太陽經絡,膀胱化氣,護衛體表,小腸化血,滋養內部。這就好比主次之分,表裡之分。
前輩們只說六臟各配一個腑,互為表裡。我認為這還不夠全面,不如根據各經氣所主管的部位,再細分一個正副表裡。傷寒是太陽膀胱經的正表受病,太陽膀胱經負責化生真陽之氣,以衛護體表。衛陽虛弱,招來外寒,寒邪就會滯留於皮毛,毛孔閉塞,所以不出汗。傷風是太陽小腸經的副里受病,小腸負責化生真陰之血,滋養內部。
營血虛弱,招來外風,風邪就會直達營氣內部,衛氣無依附之處,所以會出汗。汗是衛氣的變化形式,就像空中上升的水汽,遇冷凝結成雨,口鼻呼出的氣體,遇到寒冷的石頭也會凝結成水珠一樣。古人說:「不出汗用麻黃,出汗用桂枝」,這在治療風證的方面,已經抓住了要點。但是用肝木生風的理論,用白芍來平肝,只是拘泥於營血由肝血所主,治療風證只責備肝臟,卻忽略了根本的太陽小腸經,實在可惜。因為雖然肝臟是藏血的臟器,但小腸才是生血的陽腑。
風邪既傷及營血,小腸也難辭其咎。
柴胡桂枝湯方
柴胡(一錢)、桂枝(一錢)、白芍(一錢)、黃芩(一錢)、黨參(一錢)、半夏(七分)、甘草(一錢)、生薑(一錢)、大棗(一枚)
塗蔚生說:這個方子雖然是仲景治療發熱惡寒、肢體酸痛的太陽經證,以及治療嘔吐、心下痞滿、外症未退的少陽經證的方劑,但用它來治療大人小孩的傷風,療效很好。但是要根據季節的冷暖,以及病情的變化來增減藥物,靈活運用。如果季節乾燥炎熱,可以把桂枝換成防風、荊芥等藥。如果舌苔焦黃,口渴引飲,可以把半夏換成知母、花粉,嚴重的話可以加石膏,生薑也可以減少。
如果腹痛,可以去掉黃芩,增加白芍的劑量。如果咳嗽,可以加杏仁、五味子。如果心悸、小便不利,可以去掉黃芩,加茯苓。用藥得當,就是治療風證的神方。有些人懷疑柴胡是治療少陽傷寒的主藥,不能用來治療風證,這是因為他們拘泥於少陽傷寒,忌諱汗下,卻不知道還有少陽傷風。風邪一旦進入少陽經,所以有時會惡寒,有時會發熱,並且出汗。
柴胡秉承少陽春木之氣,直達少陽經絡,並輔以祛風藥物,使從皮膚毛孔進入體內的風邪,又能從毛孔排出體外。柴胡依靠桂枝、防風等藥物的幫助,更能發揮其散寒之力;而桂枝、防風等藥物則依靠柴胡的引導,更能發揮其祛風之力。古人說:「運用之妙,存乎其人」,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。
金匱風引湯
大黃(一錢)、乾薑(一錢)、龍骨(一錢)、桂枝(一錢)、甘草(一錢)、牡蠣(一錢)、寒水石(一錢)、滑石(一錢)、赤石脂(七分)、白石脂(七分)、紫石英(六分)、石膏(一錢)
清熱去風湯
天麻(一錢)、白頭翁(一錢)、川芎(七分)、黃芩(一錢)、黃連(一錢)、梔子(一錢)、連翹(一錢)、當歸(一錢)、白芍(一錢)、甘草(一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