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學修

《推拿抉微》~ 第三集·治療法 (2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三集·治療法 (2)

1. 辨臍風

一曰臍風。由斷臍後,為水濕風寒所乘,入於臍而流於心脾。令肚腹脹滿,吮乳口松,多啼不乳。此初起之時,速用火攻散之。若至氣息喘急,啼聲不出,或肚上青筋,吊疝作痛,此胎毒夾風邪入五臟。外用火攻,內服指迷七氣湯(《集成》未詳)。若肚臍青腫,口撮不開,牙關緊閉,口吐白沫,爪青黑者,皆不治。

一曰噤口。其症眼閉口噤,啼聲漸小,舌上聚肉如粟米狀,吮乳不得,口吐白沫,大小便不通。遇此先看其上齶有點子,即以指甲輕輕刮破,以木香、白叩仁各五分,煎湯化下沆瀣丹,動利臟腑,氣順自愈。

一曰鎖肚。由胎中熱毒壅盛,結於肛門,大便不通。急令婦女溫水漱口,吮兒之前後心,並臍下及手足心,共七處,凡四五次,外以輕粉五分研末,蜂蜜少許,溫水調服,以通為度。如不通,更以蔥白三四寸長,用油抹潤,輕透穀道,納入二寸許,以通為快。若至七日不通者死。

塗蔚生曰:飛霞之所謂噤口,即俗人之所謂鵝口。飛霞之所謂鎖肚,即傷寒之所謂陽明熱結。飛霞以初生小兒不宜有此熱病,硬欲將鵝口熱結二症牽入臍風以內,是未免過於迂拘者也。

陳飛霞曰:古人之論臍風,謂皆由於水濕風冷所致。予則以為古論猶未盡也。蓋臍風有內外二因,有可治不可治之別。外因者風濕所傷,內因者稟受父母真陽不足也。予嘗見一婦產育十數胎皆男,盡殤於七日內之臍風無存者。若謂外邪所傷,何以能傷此家之兒,又豈無一兒能避之者,此內因之顯而易見者。

凡男子之命門,真陽不足者,右尺脈必細澀無神,生子必有臍風。予察之詳,見之確,非耳聞者比也。其外因者,病發於二三四五日之間,病生於六腑,故可治,內因者,必發於六七日之間,病生於五臟,故不可治。曩者夏禹鑄有臍風之訣,謂之三朝一七,看兒兩眼角黃,必有臍風。

不知稟受厚者,生下即滿面紅黃,乃為吉色,誤認臍風,其害不小,此法不確。惟令乳母每日摸兒兩乳,乳內有一小核,其候也。然乳內有核,發臍風者固多,而復有不發臍風者。此法十有七八,亦有二三分不確。但看小兒不時噴嚏,更多啼哭,吮乳口松,是真候也,宜急治之。

第臍風之治,無一成法可遵,雖有疏風攻下之法,莫能濟急。獨予異授燈火,無論臍風痙搐,以及凶危險症,用藥不能挽回者,此火可以生之。久經效驗,未肯輕傳。因見幼科,不知火穴,往往錯誤用之,反致引動風邪,蔽固火毒,致兒身熱不退,火毒內攻,因多不救。故不忍隱秘,盡以吐露,以公諸世。

世之幼科治病,輒曰剪風截風。夫剪者,邀遏之謂也,截者,堵塞之謂也。以火用於中宮任脈所行之地,豈非遏堵其邪,而犯關門逐盜之戒乎?不知風邪之在人身,善行數變,無聲無形,欲除其害,無如疏條散,達而去之,不使久羈於榮衛經絡則善矣。如仲景之治傷寒,而立汗吐下三法。

白話文:

辨臍風

新生兒臍風,是由於斷臍後,受到風寒濕邪侵襲,侵入臍部,進而影響心脾所致。症狀表現為肚子脹滿,吸吮力弱,哭鬧不止,不肯吃奶。初期應立即用火灸療法來驅散邪氣。若病情加重,出現呼吸急促、哭聲微弱、腹部青筋暴起、疝氣疼痛等症狀,則表示胎毒與風邪侵犯五臟。此時需外用火灸,內服指迷七氣湯(方劑內容未詳)。如果臍部青腫、嘴巴張不開、牙關緊閉、口吐白沫、指甲青黑,則預後不良,難以治愈。

新生兒噤口症,症狀表現為眼睛閉合,嘴巴緊閉,哭聲越來越小,舌面上有像小米粒一樣的肉粒,吸吮無力,口吐白沫,大小便不通暢。遇到這種情況,先檢查上顎是否有小點,用指甲輕輕刮破,再用木香、白叩仁各五分煎湯服用,配合沆瀣丹,以促進腸胃蠕動,氣順則自愈。

新生兒鎖肚症,是由於胎兒時期體內熱毒積聚,阻塞肛門,導致大便秘結不通。應讓產婦用溫水漱口,然後用嘴吸吮嬰兒的心窩、後心、肚臍下以及手心、腳心等七處,反覆四五次。同時,將五分輕粉研成細末,用少量蜂蜜和溫水調勻後服用,以通便為度。如果仍不通,可用長約三四寸的蔥白,塗上油潤滑後,輕輕插入肛門約兩寸,以通便為佳。若七天仍不通便,則性命堪憂。

塗蔚生評論:飛霞所說的噤口症,就是民間俗稱的鵝口瘡;飛霞所說的鎖肚症,就是傷寒學說中的陽明熱結。飛霞認為新生兒不應出現這種熱症,硬要把鵝口瘡和熱結歸入臍風,未免過於牽強。

陳飛霞評論:古人認為臍風都是由風寒濕邪引起的。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全面。臍風有內外兩種原因,而且有可治與不可治之分。外因是風寒濕邪侵襲,內因是先天稟賦不足,父母真陽不足。我曾見過一位婦女生了十幾個兒子,都死於七日內的臍風。如果說是外邪所傷,為何這家孩子全部都患病,而沒有任何一個孩子能倖免?這就說明了內因的重要性。

凡是男性腎陽不足的人,其右尺脈必細弱無力,所生的孩子容易患臍風。我觀察詳盡,所見確實,非道聽途說所能比擬。外因引起的臍風,通常在二、三、四、五天發病,病位在六腑,是可以治療的;內因引起的臍風,通常在六、七天發病,病位在五臟,則難以治愈。從前夏禹曾記載過判斷臍風的經驗,稱為“三朝一七”,觀察嬰兒兩眼角是否發黃,來判斷是否患有臍風。

先天稟賦好的嬰兒,出生時面色紅潤,這是吉兆,如果誤認為是臍風,則會造成不良後果,這種診斷方法是不準確的。比較可靠的方法是讓奶媽每天觸摸嬰兒的兩個乳房,如果乳房內摸到小硬塊,則預示著可能患有臍風。但是,乳房內有硬塊的嬰兒,有的會發病,有的則不會。這種方法的準確率約為七到八成,也有二到三成不準確。如果嬰兒經常打噴嚏,哭鬧頻繁,吸吮無力,則是確切的症狀,應及時治療。

臍風的治療沒有統一的方法,即使有疏風、攻下等方法,也未必能立竿見影。我獨創了一種燈火療法,無論是臍風、痙攣、抽搐,還是其他危重症狀,即使藥物治療無效,這種火療法都能奏效。這種方法經過長期驗證,效果良好,但我從未輕易傳授。因為我發現一些兒科醫生不懂得火灸的穴位,往往操作錯誤,反而會引動風邪,加重病情,導致嬰兒高燒不退,火毒內攻,難以挽回。因此,我不忍心隱藏此法,決定公諸於世。

許多兒科醫生治療疾病時,總是說要“剪風”、“截風”。“剪”是阻遏的意思,“截”是堵塞的意思。用火灸的方法刺激任脈所行之處,豈不是阻遏邪氣,違反了醫學上的禁忌嗎?殊不知風邪在人體內善於遊走變化,無聲無形,要想去除它的危害,最好的方法是用疏通的方法散邪氣,使其順利排出體外,不要讓它長時間滯留在經絡中。就像仲景治療傷寒一樣,採用發汗、吐瀉等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