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學修

《推拿抉微》~ 第四集·治療法 (7)

回本書目錄

第四集·治療法 (7)

1. 癖積

經曰:新積痛可移者易已,積不痛者難已也。又曰:胃之大絡,名曰虛里。貫膈絡肺,出於左乳下,其動應衣,脈宗氣也。結而橫,有積矣。陳飛霞曰:凡飲食之積,其漸積者,不過以飲食偶傷,必在腸胃之內,故可行可逐治無難也。惟飲食無節,以漸留滯者,多成癖積於左脅膈膜之間,此陽明宗氣所出之道也。

白話文:

《黃帝內經》裡講到,新近形成的積聚疼痛且能夠移位,就容易處理;經年累月的積聚不疼痛,就比較難處理。又說,胃部的主脈絡,叫做虛裏,它貫穿膈膜、連接肺,從左乳下排出,脈動的跳動和衣服的起伏相應,是陽氣的總樞紐。如果脈搏凝結橫逆,就是有積聚了。陳飛霞說,所有因飲食造成的積聚,如果慢慢形成的,那不過是飲食偶爾傷害了身體,積聚一定在腸胃裡面,所以通過調理腸胃是可以慢慢治癒的。只有飲食不知節制的,漸漸留滯不走的,大多在左脅的膈膜之間形成頑固的積聚,而這正是陽明宗氣輸布的通道。

若飢飽無論,飲食疊進,以致陽明胃氣一有所逆,則陰寒之氣得以乘之,而脾不及化,故余滯未消,並腸外汁沫,摶聚不散,漸成癥結矣。然其初起甚微,人多不覺,及其既久,則其根深蒂固,而藥餌難及。今西北小兒多有此疾,而尤以食麵之鄉為最。正以面性多滯,而留積於皮裡膜外,所以不易治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飢餓與飽足時不加節制,飲食不節,導致陽明胃氣稍有逆亂,則陰寒之氣乘虛而入,脾胃運化不及,所以殘餘的食滯未消散,並腸外溢出粘液,凝結成團,不散開,逐漸形成癥結。然而,這種疾病開始時非常輕微,人們大多沒有感覺,等到時間久了,就會根深蒂固,而藥物難以奏效。現在西北地區兒童大多有這種疾病,以食麵之鄉的人最為常見。正是因為麵食性滯,積聚在皮膚和肌肉之間,所以不易治癒。

惟當以漸消磨,求法治之。幸毋孟浪欲速,妄行攻擊,徒致胃氣受傷,而積仍未去,以速其危也。

癖者,血膜化水則癖,脅傍時時作病,時熱,潮熱,或寒熱往來似瘧,故瘧家多有此症。凡瘧疾發過之後,必令其熱退極盡,方可飲食。若熱未盡而飲食之,則脘中多蓄黃水,日久而成癖積。小兒臟腑和平,脾胃壯實,則榮衛宣暢,津液流通,縱使多食生漿,不能為病。惟脾胃不勝,乳哺不調,三焦不運,水飲停滯,冷氣摶之,結聚而成癖也。

白話文:

癖病,是血膜化成水而引起的,所以會有肋骨兩側時常發作的病症。忽冷忽熱,或是寒熱交替,就像瘧疾一樣,因此瘧疾的病人,也常常有這個症狀。每當瘧疾的發作結束後,一定要等到熱氣完全褪盡之後,才能飲食。假若,熱氣還沒有散盡就吃東西,那麼胸腹之間就會積聚很多黃色的水,時間一久就形成了癖病的積滯。小孩子的五臟六腑都很勻和,脾胃也很強壯,因此氣血暢通,津液流通,即使暴飲暴食,也不會生病。只有脾胃不佳,乳汁餵養不規律,三焦運作失調,水液停滯,再被寒氣凝聚,才會形成癖病。

體素弱者,消癖丸;氣壯實者,赭石挨癖丸。大約有癖之兒,虛者居多。攻下之藥,非可常用。即不得已而用之,待其略減,用消癖丸緩緩消之。至為良法。

白話文:

身體瘦弱的人,服用消癖丸;體質健壯的人,服用赭石挨癖丸。一般來說,有癖病的孩子,多數是身體虛弱的。瀉下的藥物,不可經常使用。即使不得已而用,等到症狀稍有減輕,再用消癖丸慢慢地消解癖病。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。

塗蔚生曰:其動應衣,脈宗氣也之衣字,恐系誤,待考。又衣字似當作為乎字。

《集成》消癖丸,治癖在脅下,面黃肌瘦,午後發熱似瘧用之。

人參白朮陳皮茯苓青皮,川樸,枳實半夏砂仁,神麯,麥芽鱉甲(九肋者),三稜莪朮,廣木香肉桂,炮姜,黃連(薑汁炒)

白話文:

人參:補氣益血,增強體力。

白朮:健脾益氣,燥濕化痰。

陳皮:理氣健脾,化痰止咳。

茯苓:利水滲濕,健脾益氣。

青皮:理氣化痰,燥濕醒脾。

川樸:燥濕健脾,消食化痰。

枳實:理氣寬中,消食化痰。

半夏:燥濕化痰,止嘔止咳。

砂仁:理氣健脾,溫中止嘔,化痰開鬱。

神麯:健脾益氣,消食化積。

麥芽:消食化積,健脾益氣。

鱉甲(九肋者):滋陰補血,養心安神。

三稜:通經活絡,消腫止痛。

莪朮:行氣止痛,活血化瘀。

廣木香:理氣止痛,溫中止瀉。

肉桂:溫中止瀉,散寒活血。

炮姜:溫中散寒,止嘔止瀉。

黃連(薑汁炒):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。

上為細末,米糊為丸,每服一二錢,量兒大小加減。米湯下,以癖消藥止。

塗蔚生曰:消癖丸內,有砂仁、神麯、炮薑、肉桂諸熱藥,必須其癖積,由於寒凝而來者,方為合法。若為因熱而結之癖積,則又須易去其熱藥,而為知柏芩連之寒藥,方能取效也。總之積熱宜乎寒下,寒積宜乎熱下,而加以固本之藥耳。

白話文:

塗蔚生說:消癖丸裡含有砂仁、神曲、炮薑、肉桂等熱性藥物,這些藥物只有適用於因寒凝而產生的癖積的患者,才能生效。如果是因熱而導致的癖積,則必須將熱性藥物換成知母、柏子仁、黃芩、連翹等寒性藥物,才能取得療效。總之,以寒性藥物瀉熱積,以熱性藥物瀉寒積,再配以固本的藥物,才能達到預期的療效。

《集成》赭石挨癖丸,治腹中癖塊,或生寒熱,或時作痛,小兒壯實,飲食素強者,方宜用之;脾胃素虛者,切不可服,惟以前藥攻補兼施,久之自愈。

白話文:

《集成》中的赭石挨癖丸,可治療肚子裡面的硬塊,可能伴有發冷發熱,或者時不時地疼痛,該藥適合那些身體強壯且飲食過量的小孩;脾胃虛弱的人絕對不能服用,只能先用其他補藥調理身體,長期服用後才能痊癒。

代赭石(火煨醋淬至酥,研末水飛過用),青皮(醋炒),莪朮,廣木香,肉桂(各三錢),巴豆霜(去油極淨取霜,一錢),大黃(二錢)

白話文:

代赭石(以火烘烤,用醋淬火至酥軟,研磨成粉,再用清水過濾)

青皮(用醋炒過)

莪朮、廣木香、肉桂(各三錢)

巴豆霜(去除油脂,只取精華的霜,一錢)

大黃(二錢)

上為細末,醋煮麵糊為丸蘿蔔子大。每服五丸,淡薑湯送下。

2. 諸汗

塗蔚生曰:汗者氣分之水,由而氣變為汗。如空中之氣,遇寒冷變而為雨;口鼻之氣,遇漆石變而為水也。古人有陽虛自汗,陰虛盜汗之說。因陽氣既虛,則衛外者無所統御,而內部化生充溢皮膚之氣,即無所攝收。故當醒寤之時,發而為自汗也。宜用六君子湯,加炙耆、棗仁,茯神以治之。

白話文:

塗蔚生說:汗水是氣分中的水,由於氣的變化而變成汗。就像空中的氣遇到寒冷而變成雨;口鼻的氣遇到漆器石器而變成水一樣。古人有「陽虛自汗,陰虛盜汗」的說法。因為陽氣虛弱,那麼衛護外表的陽氣就沒有什麼約束力,而內部產生充溢皮膚的氣,也就沒有什麼約束力,所以當醒來的時候,就出現了自汗。應該用六君子湯,再加入炙甘草、酸棗仁、茯神來治療。

陰血既虛,則營內者無所主宰,而外部化生依歸營血之氣,即無所收容。故當夢寐之時,虛火干犯陽分,發而為盜汗也。宜用六味地黃湯牡蠣龍骨、寸冬、五味以治之,重者須當歸六黃湯治之。然但頭汗出,身不得汗者,乃陽氣內郁,冒於上而為汗,宜以小柴胡湯解之。

白話文:

當陰血虛弱時,體內營血就會失去主宰,而外部化生的依賴營血之氣,也就無處容納。因此在睡眠時,虛火侵犯陽分,就會出現盜汗的症狀。可以採用六味地黃湯加上牡蠣、龍骨、寸冬、五味來治療,嚴重的則需要當歸六黃湯來治療。但若是隻有頭部出汗,身體卻不出汗,則是由於陽氣內鬱,冒於頭部而形成汗水,這時應該使用小柴胡湯來緩解。

手足濈濈然汗出,與醒後遍體出汗許久不幹者,乃胃中瘀血食積之火,結聚中州也。宜用玉燭散,加枳殼厚朴以治之。若夫時汗時止,時冷時熱,則為風淫腠理,宜用柴胡桂枝湯,以解其外來之邪。久病之陽,大汗不止,則謂之陽將脫。宜用參附湯,以扶其內竭之陽,臨症酌而用之,幸毋膠柱鼓瑟。

白話文:

手足潮濕的流汗,醒來後滿身都是汗,而且很久不幹,是因為胃裡面瘀積著食物,在中州積聚起來造成的。應該用玉燭散,加上枳殼、厚朴來治療。如果要是忽冷忽熱,有時流汗有時不流汗,那是因為風邪侵入肌膚,應該用柴胡桂枝湯來解除外在的邪氣。久病的人陽氣虛弱,大汗不止,就叫做陽氣將要脫離。應該用參附湯來扶助人體內已經耗竭的陽氣,看症狀酌情使用,不要死板的照搬古法。

君子湯(見前咳嗽方內)

六味地黃湯(見前喘哮方內)

當歸六黃湯

生地(二錢),熟地(二錢),黃連(一錢),黃芩(一錢),黃柏(一錢),黃耆(一錢),當歸(一錢)

白話文:

生地(二錢):生地黃,性寒,味苦、甘,歸肝、腎經。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生津的功效。

熟地(二錢):熟地黃,性溫,味甘,歸肝、腎經。具有滋陰補血、益精填髓的功效。

黃連(一錢):黃連,性寒,味苦,歸心、脾、肝經。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。

黃芩(一錢):黃芩,性寒,味苦,歸肺、大腸經。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。

黃柏(一錢):黃柏,性寒,味苦,歸心、大腸經。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固澀止痢的功效。

黃耆(一錢):黃耆,性溫,味甘,歸脾、肺經。具有補氣升陽、益氣固表、利水消腫的功效。

當歸(一錢):當歸,性溫,味甘、辛,歸心、肝、脾經。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、潤腸通便的功效。

柴胡湯(見前咳嗽方內)

玉燭散

生地(一錢),當歸(一錢),川芎(六分),白芍(一錢),朴硝(一錢),大黃(一錢),枳殼(六分),厚朴(五分),大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生地(六公克),當歸(六公克),川芎(三公克),白芍(六公克),朴硝(六公克),大黃(六公克),枳殼(三公克),厚朴(三公克),大棗(一顆)

柴胡桂枝湯(見前風症談)

參附湯

人參(一錢),附片(三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