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推拿抉微》~ 第二集·推拿法 (9)
第二集·推拿法 (9)
1. 掐青筋法
夏英白曰:靠赤筋裡邊第二青筋,屬木,以應肝與膽,外通兩目。掐之,治眼赤澀多淚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在靠近紅色筋絡內側的第二條青色筋絡,這條筋屬性為木,對應到人體的肝臟與膽囊,並且向外連接雙眼。如果掐按這條青筋,可以治療眼睛紅腫、乾澀以及多淚的問題。
2. 掐總筋法
夏英白曰:總筋即黃筋,乃五筋正中一筋,屬土。總五行以應脾與胃。掐之,治腸鳴、霍亂吐瀉。
塗蔚生曰:掐總筋以治霍亂吐瀉,當是寒霍亂,熱霍亂勿輕用此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總筋也就是黃筋,這是五條筋中的正中間一條,象徵土性,統合了五行中的脾與胃。透過按壓總筋,可以治療腸鳴、霍亂導致的嘔吐與腹瀉。
塗蔚生表示:使用掐總筋來治療霍亂導致的嘔吐與腹瀉,應該是針對寒性的霍亂,對於熱性的霍亂則不應隨便使用這種方法。
3. 掐白筋法
夏英白曰:靠總筋邊第四白筋,屬金,以應肺與大腸,外通兩鼻孔。胸腹脹滿,腦昏生痰,掐之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在總筋旁邊的第四條白色筋絡,這條筋屬於金行,對應到人體的肺部和大腸,並且它外部連通至兩個鼻孔。當出現胸部腹部脹滿不適,或是頭腦昏沉、產生痰的情況,可以使用掐壓此白筋的方法來緩解。
4. 掐黑筋法
夏英白曰:靠小指邊第五黑筋,屬水,以應腎與膀胱,外通兩耳。尫瘦昏沉,掐之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靠近小指旁邊的第五條深色經絡,這屬於水象,對應到人體的腎臟與膀胱,並且與雙耳外部相通。如果有人身體消瘦且精神昏沈,可以使用掐按此經絡的方法來調理。
5. 猿猴摘果法
夏英白曰:攝兒螺螄骨上皮,扯之消食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在孩子的脊椎骨上面的皮膚輕提並搓揉,這樣可以幫助消化。這就是所謂的「猿猴摘果法」。
6. 黃蜂出洞法
夏英白曰:先掐總筋,骨內勞宮,分陰陽。次以左右兩大指,從陰陽穴正中處起,一撮一上,至內關,又在坎離穴上掐。此法大熱,發汗用之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首先應掐按手腕的總筋位置,以及手掌骨內的勞宮穴,調和陰陽。接著,使用左右手的拇指,從陰陽穴的正中位置開始,一捏一提地向上,直至內關穴,再在坎離穴上進行掐按。這個方法會產生大量的熱,能促進發汗,適合用於需要發汗的情況。
7. 鳳凰單展翅法
夏英白曰:用大指掐總筋,四指皆伸在下,大指又起又翻,四指如一翅之狀,掐至內失。大熱,治一切寒症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使用大拇指按壓總筋穴,其餘四指則伸直位於下方,接著大拇指進行提起及翻轉動作,這時四指的姿態會呈現出如同翅膀一般,持續按壓直到內關穴。此方法非常適合治療各種寒性症狀。
這就是所謂的鳳凰單展翅法。
8. 飛經走氣法
夏英白曰:先運五經紋,後五指開張,在內關拍打,再推心經,揉氣關,能行一身之氣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首先操作五條經絡的循行路徑,之後讓五指張開,在內關穴處進行拍打,接著推動心經,揉按氣關,這樣可以促進全身的氣血運行。
9. 掐靠山穴法
夏英白曰:此穴在手背大指下掌根盡處,掐之,治瘧病痰壅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這個穴位位於手掌背面,大拇指下方,手掌根部的盡頭處,透過按摩或掐按此穴位,可以治療瘧疾所引起的痰多和呼吸不順的症狀。
10. 推下六腑法
夏英白曰:六腑在肱正面,男向下推之為加涼,女向下推之、反為加熱,陰極陽生也。如推下六腑三下,亦必推上三關一下以應之。若止推不應,男恐過涼有滯。女恐發熱有火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六腑這個位置是在手臂的正面,對於男性來說,向下推按此處會產生降溫的效果,但對於女性來說,同樣動作卻會產生升溫的作用,這就是所謂的陰極則陽生的原理。如果向下推按六腑三次,就必須相應地向上推按三關一次來平衡。如果不做這種平衡,對於男性可能會因為過度降溫而導致氣滯,對於女性則可能因升溫過度而產生內熱。
11. 推上三關法
夏英白曰:三關在肱背面,男向上推之為加熱,女向上推之,反為加涼,陽極陰生也。如推上三關三下,亦必推六腑一下以應之。若止推不應,男恐發熱有火,女恐生涼有滯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三關這個穴位位於手臂背面,對於男性來說,向上推此穴有助於增加體溫,但對於女性來說,同樣的動作反而會使她們感到更涼,這是因為陽氣達到極限後會轉化為陰氣。比如說,當我們向上推三關三次,也必須向下推六腑一次來平衡它。如果不這樣做,男性可能會因為過多的熱氣而發燒,而女性則可能因為過多的涼氣而導致身體不適或氣滯。
12. 掐一窩風法
夏英白曰:此穴在手背根盡處腕中,掐之,治肚痛唇白、急慢風症。又掐此穴,兼掐中指尖,能使小兒吐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這個穴位位於手背靠近手腕的根部盡頭處,透過按掐這個穴位,能用來治療肚子痛、嘴脣蒼白以及急性和慢性的風症(神經系統疾病)。此外,同時按掐這個穴位和中指的指尖,可以使小兒嘔吐。
13. 掐陽池穴法
夏英白曰:此穴在肱背面,離手掌三寸是。掐之,治風痰頭痛,二便閉塞赤黃。
塗蔚生曰:查針灸之所謂陽池穴,即夏英白之所謂一窩風。夏英白之所謂陽池,即針灸之所謂支溝。以與內間使相對,亦可名為外間使,如依英白為是,則外間使無處安置。至取小兒寸法,是治某個小兒。即將某個小兒之中指第二節,以兩頭橫紋中間之距離為一寸,否則即為錯誤。
白話文:
【掐陽池穴的方法】
夏英白說:這個陽池穴位於手臂後側,距離手掌約三寸的位置。刺激此穴能治療風痰引發的頭痛,以及大小便不通和尿液顏色赤黃的症狀。
塗蔚生表示:經查詢,針灸中的陽池穴,即夏英白所說的一窩風。而夏英白所指的陽池穴,實際上是針灸中的支溝穴。由於它與內間使穴相對,因此也可以稱為外間使穴。但若按照夏英白的說法,那麼外間使穴就沒有位置可安放了。至於小兒的寸法取穴,是針對特定的小兒。即是用該小兒的中指第二節,兩端橫紋中間的距離作為一寸,否則就會有誤差。
14. 掐鬥肘曲池法
夏英白曰:掐鬥肘上筋,曲池下筋,曲池即肱灣處,掐之治急風。
塗蔚生曰:曲池屬陽明大腸在肱之上側面肱灣處,宜拱手取之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在手肘上方的肌肉,也就是曲池穴下方的肌肉進行按壓,曲池穴就是位於手臂彎曲處,對急性風濕病有治療效果。
塗蔚生表示:曲池穴屬於陽明大腸經,在上臂的外側,即手臂彎曲的地方,應以拱手的姿勢去找尋此穴位。
15. 掐外關外間使法
夏英白曰:外關在肱背,對肱面內關穴處。外間使在肱背,對肱面內間使穴處。掐之,治轉筋吐瀉。
塗蔚生曰:外關在肱背面,離腕後二寸。內關在肱正面,離掌後橫紋二寸。內外間使各離內外關一寸,與手腕掌後相離三寸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外關穴位於手臂背部,與手臂正面的內關穴位置相對。而外間使穴同樣位於手臂背部,與手臂正面的內間使穴位置相對。按摩這些穴位,可以治療轉筋和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塗蔚生表示:外關穴位於手臂背側,距離手腕後方約二寸的地方。內關穴則位於手臂正側,距離手掌後方的橫紋約二寸。內外間使穴分別位於內外關穴的一寸之外,與手腕和手掌後方的距離為三寸。
16. 揉肺俞穴法
夏英白曰:此穴在肩膀骨之夾縫處,兩邊兩穴,揉之化痰。
塗蔚生曰:肺俞穴之取法,須得小兒坐之端正,依平肩之第一脊椎數起,至第三椎止。再離第三節椎之兩旁各二寸,即是肺俞穴。
白話文:
【揉肺俞穴的方法】
夏英白說:這個肺俞穴位於肩胛骨之間的縫隙處,身體兩側各有一個穴位,揉按這些穴位可以幫助化痰。
塗蔚生提到:找到肺俞穴的方式,首先要讓小孩坐得端端正正,從和肩膀平行的第一節脊椎開始數,數到第三節脊椎停止。然後在第三節脊椎兩側各往外兩寸的位置,就是肺俞穴所在之處。
17. 揉龜尾法
夏英白曰:此穴在脊梁骨盡處,揉之,治水瀉、肚脹慢風。
白話文:
夏英白說:這個穴位位於脊椎骨的末端,按摩這個部位可以治療腹瀉、腹部脹氣以及緩慢性的小兒麻痹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