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學修

《推拿抉微》~ 第四集·治療法 (2)

回本書目錄

第四集·治療法 (2)

1. 噤口痢

唐容川曰:噤口者,下痢不食,是火熱濁攻,胃氣被傷而不開,各書俱遵丹溪,用石蓮湯,《金鑑》謂內熱盛,上衝心作嘔。噤口者,用大黃黃連好酒煎服以攻之。按腸胃所以能食者,以胃有津液,清和潤澤,是以思食。西洋醫雖滯於跡,亦間有可信處。言谷入於胃,即有胃津注之,將谷渾化如糜,常探胃津攪飯,頃刻亦化為糜。

白話文:

唐容川說:噤口是指下痢不食,是火熱的濁氣攻陷,胃氣受傷而閉塞不開,各部醫書都遵照丹溪的方法,用石蓮湯來治療。但是《金鑑》認為這是內熱太盛,火熱從胃向上衝到心臟,引起嘔吐。對於噤口,可以使用大黃、黃連和好酒一起煎煮服用來攻治。

根據唐容川的解釋,腸胃之所以能夠消化食物,是因為胃裡面有津液滋潤,清和潤澤,所以纔能夠想吃東西。西醫雖然在某些方面比較落後,但是也有一些可信之處。西醫說食物進入胃裡,胃液就會注入,把食物攪成像糜一樣。如果用胃液攪拌飯,過一會兒飯也會變成糜狀。

據此謂說,則胃之思食,全是胃津使然。試觀犬欲得肉,則涎出於口,此液即欲食之本也。人之胃津,其思食之情,亦類乎此。今胃為邪熱濁氣所攻踞,其清和之津,盡化而為濁滯,下注於大腸,則為痢,停聚胃中,則拒不納食。丹溪石蓮湯,雖知清火補胃,然石蓮是蓮米有黑殼者,今醫用石蓮子,不知何物,斷不可用。即蓮米,性亦帶澀,痢症宜滑以去著,澀乃所忌。

白話文:

根據這些說法,胃裡想要吃東西,完全是胃液的作用。試想一下,當狗想吃肉時,就會從嘴裡流出唾液,這種液體就是想要吃東西的根本原因。人的胃液,其想要吃東西的情緒,也類似於此。現在胃被邪熱濁氣所侵犯,其清澈平和的精液,全部化為濁滯,沉降到大腸,則為痢疾,停留在胃中,則不接受食物。丹溪石蓮湯,雖然知道可以清熱補胃,但石蓮是蓮子有黑殼的,現在的醫生用石蓮子,不知道是什麼東西,絕對不能用。即使是蓮米,性子也帶澀,痢症宜滑潤以去除粘著,而澀是禁忌的。

且胃中濁滯非洗滌變化不為功,此方雖寒熱未瘥,然未洗滌其滯,變化其濁,非起死回生方也。清瘟敗毒飲竹葉石膏湯人參白虎湯麥冬養榮湯出入加減,庶可以洗胃變津,為開胃進食之良法。至嘔不思食,《金鑑》用二黃好酒,取其峻快以攻逆。然治逆洵為得法,而不知化生胃津,終未得進食之本也。

白話文:

胃中濁滯的狀況,如果不經過洗滌和轉化就不會有效果。這個藥方雖然可以暫時解除寒熱的症狀,可是如果沒有將胃中的濁滯洗滌乾淨,並且將濁氣轉化,那就不算是起死回生的良方。建議採用清瘟敗毒飲、竹葉石膏湯、人參白虎湯、麥冬養榮湯,加減使用,可以清洗胃部、轉化津液,是開胃進食的良方。至於嘔吐、不思飲食的症狀,《金鑑》中使用二黃酒,利用其峻烈快速的作用來攻克逆氣。然而,治逆氣的方法雖然正確,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化生胃津,最終還是無法找到進食的根本原因。

吾意以為宜用大柴胡湯,加石膏、花粉、人參,則攻逆生津,開胃進食,兩面俱到。治噤口者,從無此論,吾今悟出切實之理,為斯人大聲疾呼。海始欲以文章報國,今己自分不能,庶幾發明此道,稍有補於斯民歟。

白話文:

我認爲應該使用大柴胡湯,加上石膏、花粉、人蔘,這樣就可以攻克逆氣、生津止渴,開胃進食,兩方面都兼顧到了。治療口噤的人,從來沒有這樣的論述,我今天悟出了切實的道理,爲那些人大聲疾呼。海始原本想用文章報效國家,現在已經知道自己不行了,希望能夠發揚這種方法,對百姓有所幫助吧。

又補論曰:凡噤口痢,上噤下痢,法宜和中。此與霍亂對看自明,霍亂上吐下瀉,必以和中而愈,則知噤口痢,上噤下痢,亦必以和中而愈。第霍亂是中寒而發,為上下俱脫之症,法主理中湯以溫之。噤口痢,上噤下滯,其為中熱可知。熱結於中,上下不開。和中之法,宜反理中湯諸藥,以寒涼治之,生薑瀉心湯,去乾薑為宜,人參白虎湯亦佳。

白話文:

另補充說明:凡是噤口痢,上半身發冷,下半身拉肚子,治療方法應該要調和中焦。這與霍亂相對照可以清楚瞭解,霍亂上吐下瀉,必須以調和中焦才能治癒,由此可知噤口痢,上半身發冷,下半身拉肚子,也一定要以調和中焦才能治癒。只是霍亂是因受寒而發病,所以是上下脫離的症狀,治療方法主要以理中湯溫暖身體。噤口痢,上半身發冷,下半身不通暢,由此可知是中熱。熱氣積結在中焦,上下不通暢。調和中焦的方法,應該和理中湯的藥物相反,用寒冷清涼的藥物治療,生薑瀉心湯,去掉乾薑比較適合,人參白虎湯也不錯。

石蓮湯方

人參(一錢),黃芩(一錢),黃連(一錢),石蓮(一錢,即蓮米有黑殼者)

竹葉石膏湯

竹葉(一錢),石膏(一錢),人參(一錢),甘草(一錢),寸冬(一錢),半夏(七分),生薑(一錢),粳米(一錢)

白話文:

竹葉(五克),石膏(五克),人參(五克),甘草(五克),寸冬(五克),半夏(三點五克),生薑(五克),粳米(五克)

塗蔚生曰:生薑半夏俱辛燥,於是症宜酌用,即有石膏寸冬之寒,亦恐其消耗津液。因此症原係一種熱症也。

清瘟敗毒散

石膏(一錢),知母(一錢),生地(一錢),犀角(五分),黃連(一錢),梔子(一錢),桔梗(一錢),黃芩(一錢),赤芍(一錢),玄參(一錢),連翹(一錢),丹皮(一錢),甘草(一錢),竹葉(一錢)

白話文:

  • 石膏(一錢):清熱瀉火,生津止渴。

  • 知母(一錢):清熱滋陰,生津止渴。

  • 生地(一錢):清熱涼血,養陰生津。

  • 犀角(五分):清熱涼血,解毒消腫。

  • 黃連(一錢):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。

  • 梔子(一錢):清熱瀉火,涼血止血。

  • 桔梗(一錢):宣肺祛痰,利咽止咳。

  • 黃芩(一錢):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。

  • 赤芍(一錢):活血化瘀,調經止痛。

  • 玄參(一錢):清熱滋陰,生津止渴。

  • 連翹(一錢):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。

  • 丹皮(一錢):涼血清熱,活血化瘀。

  • 甘草(一錢):補益脾胃,調和諸藥。

  • 竹葉(一錢):清熱生津,利尿消腫。

柴胡(一錢),黃芩(一錢),人參(一錢),半夏(七分),大黃(一錢),枳實(七分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柴胡(6克),黃芩(6克),人參(6克),半夏(4.2克),大黃(6克),枳實(4.2克),生薑(6克),大棗(一枚)

人參白虎湯,見前溫病方內

麥冬養榮湯

人參(一錢),知母(一錢),寸冬(一錢),甘草(一錢),五味子(一錢),當歸(一錢),白芍(一錢),陳皮(六分),黃耆(一錢),生地(一錢)

白話文:

人參 (一錢):補氣養血、益肺生津。

知母 (一錢):清熱潤肺、養陰止渴。

寸冬 (一錢):清熱滋陰、潤肺止咳。

甘草 (一錢):補氣健脾、益氣止咳。

五味子 (一錢):補氣益腎、收澀固精。

當歸 (一錢):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。

白芍 (一錢):養血補肝、柔肝止痛。

陳皮 (六分):理氣健脾、化痰止咳。

黃耆 (一錢):補氣固表、益氣健脾。

生地 (一錢):滋陰涼血、清熱止渴。

2. 瘧疾

周夢覺曰:儒者讀書十年,窮理十年,自謂於醫已通三昧。及其視病,兩相齟齬,不歸責藥肆之假,便諉咎染病之真。與之強辨無庸也,請試之治瘧。夫瘧病之淺而顯者也,最易足以驗醫之得失。世之用劫藥,而僥倖以成功者,不在此論。如果堂堂之陣,正正之師,而百戰百勝焉,庶可懸壺都市,負籠鄉邦;猶是投之罔效,屢易其方,古籍粃糠,空披萬卷,寒窗燈案,辜負十年。經曰:邪氣客於風府,循膂而下,其氣上行,九日出於缺盆。

白話文:

周夢覺說:儒生讀書十年,窮究道理十年,自以為在醫術上已經精通。等到他們看病時,病情和藥方兩種因素常常不一致,他們不歸咎於藥房的藥物假冒,反而責怪病患的病情真實。如果與他們強辯也沒有用,可以讓他們試著治療瘧疾。瘧疾是一種淺顯易見的疾病,最容易用來驗證醫生的得失。世人用猛烈的藥物,僥倖成功的情況不在此討論。如果像堂堂正正的軍隊,正正當當的師傅,而能百戰百勝,那麼就可以在城市中懸壺濟世,在鄉村中背著藥箱行醫;然而如果這時候投藥沒有效果,反覆更改藥方,古書中的內容像稻草一樣,空讀了上萬本書,寒窗苦讀磨盡了十年光陰。經書上說:邪氣客居在風府,沿著脊椎向下,它的氣往上行,九天後從缺盆而出。

余讀經文,而知瘧脈之所以弦也。軀殼之內,腫腑以外,屬半表半裡,而邪居之,宜脈之弦,與少陽同。是故風無常府,以所中處為府,其中頂骨也。三陽之脈,皆上於頭。陽明之脈,循髮際至額顱,邪氣並於陽明,令人頭痛,灑淅寒甚,久乃熱,則為陽明之瘧。少陽之脈,上抵頭角,下耳後,邪氣並於少陽,令人頭痛、寒不甚,熱不甚,惡見人,則為少陽之瘧。至於太陽之脈,從巔入絡腦,還出別下項,正過風府處,故頭痛、腰重、體重、寒從背起。

白話文:

我通過閱讀經書,理解了瘧疾脈搏弦緊的原因。瘧疾的致病之邪位於體表和體內的交界處,因此脈搏弦緊,與少陽病的脈搏相似。風邪沒有固定的住所,它在哪裡停留,哪裡就是它的住所。其中,頂骨是風邪停留的部位之一。三陽經的脈絡全都向上頭部走行。陽明經的脈絡沿著髮際抵達額頭和顱骨。當邪氣與陽明經脈相並,就會讓人頭痛,發作時寒戰劇烈,過一陣子才開始發熱,這種情況就是陽明瘧疾。少陽經的脈絡向上抵達頭角,向下抵達耳後。當邪氣與少陽經脈相並,就會讓人頭痛,寒戰不劇烈,發熱也不劇烈,並且厭惡見人,這種情況就是少陽瘧疾。至於太陽經的脈絡,從頭頂進入絡腦,再從別的地方出來,經過風府穴,因此會讓人頭痛、腰重、身體沉重、寒戰從背部開始。

所以中於陽者,太陽之瘧居多,其中骶骨也。三陰之脈,皆發於足太陽之脈,上膝股內入腹。邪氣併入太陰,令人足軟,不嗜飲食,多寒熱,則為太陰之瘧。厥陰之脈,入毛中,繞陰器,邪氣併入厥陰,令人足軟,小腹滿,小便不利則為厥陰之瘧。至於少陰之脈,上股後廉直貫膂,正當風府處,故足軟,嘔吐甚,多寒熱,熱多寒少。

白話文:

所以陽氣盛的人,常常受瘧疾的侵擾,就是骶骨的位置。三陰之脈,都從足厥陰穴開始,然後向上到膝蓋,在股內進入腹中。邪氣侵襲太陰,使得人足部無力,不喜歡飲食,常常寒熱交替,就是太陰之瘧。厥陰之脈,進入陰毛,環繞陰器,邪氣侵襲厥陰,使得人足部無力,小腹脹滿,排尿困難,就是厥陰之瘧。至於少陰之脈,從股後一直貫穿到脊背,正對應著風府穴,所以足部無力,嘔吐嚴重,常常寒熱交替,熱多寒少。

所以中於陰者,少陰之瘧居多。其中於陽也,陽氣漸入於陰分,日下一節,其行也遲。故其作也,日晏一日,難愈。其中於陰也,陰氣轉入陽分,日下二節,其行也速。故其作也,日早一日,易愈。治之之法,瘧在三陽,則以三陽治之,瘧在三陰,則以三陰治之。倘弦化脈虛有汗,但輔其正氣,而邪自除。

白話文:

因此受到陰氣所傷的人,通常都是少陰的瘧疾。而受到陽氣所傷的人,陽氣逐漸進入陰分,日下減少一節,其運行也比較緩慢。因此這種瘧疾的發作,每天都會延後一天,也比較難以治癒。而受到陰氣所傷的人,陰氣轉入陽分,日下減少二節,其運行也比較快速。因此這種瘧疾的發作,每天都會提前一天,也比較容易治癒。治療的方法是,瘧疾在三陽,則用三陽之氣來治療;瘧疾在三陰,則用三陰之氣來治療。如果脈搏虛弱又有汗,只須扶助其正氣,邪氣自然就會消除。

則統陰陽而溫補之,未有不隨手而效者。機要曰:瘧有中三陽者,有中三陰者,其症各殊,同《傷寒論》。知治傷寒,則知治瘧。余謂第知治傷寒,猶不足以治瘧。知傷寒矣,而知邪客風府,則足以治瘧矣。所同於傷寒者症,所異於傷寒者脈。傷寒之脈,隨陰陽變遷,瘧症之脈,一弦字貫澈。

白話文:

中醫則根據陰陽變化,對患者進行溫補治療,常常是手到病除。機要記載:瘧疾有中三陽的也有中三陰的,症狀各有不同,和《傷寒論》相似。理解《傷寒論》中的治療方法,就能治療瘧疾。但我認為只懂得《傷寒論》,還不足以治療瘧疾。要理解傷寒,更要理解邪氣進入風府,這樣才能治療瘧疾。瘧疾的症狀和傷寒相同,但脈象不同。傷寒的脈象會隨著陰陽變化而變動,瘧疾的脈象一直是一條弦脈貫穿始終。

知所以治傷寒,而於陰陽勝復之理,邪正交戰之時,臟腑行徑之穴,無不灼知之矣。業醫者欲驗一己之功修,請自試之治瘧。

白話文:

如果知道治療傷寒的方法,對於陰陽轉化的規律,邪正交戰的時刻,還有臟腑的運作規律,沒有不透徹瞭解的。學習醫術的人,若要驗證自己的醫術修養如何,請先從治療瘧疾開始。

夢覺陽明經症瘧疾方

葛根(一錢),升麻(五分),黃芩(一錢),白芍(一錢),草果(一錢),炙草(一錢)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葛根(六克),升麻(三克),黃芩(六克),白芍(六克),草果(六克),炙甘草(六克),生薑(六克),大棗(一顆)

夢覺陽明腑症瘧疾方

大黃(一錢),芒硝(一錢),檳榔(一錢),厚朴(五分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大黃(六克),芒硝(六克),檳榔(六克),厚朴(三克),炙甘草(六克),生薑(六克),大棗(一枚)

夢覺少陽瘧疾方

青皮(七分),厚朴(七分),柴胡(一錢),黃芩(一錢),茯苓(一錢),半夏(七分),白芍(一錢),草果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青皮引)

白話文:

  • 青皮(七分):具有理氣、燥濕、化痰、止咳的功效。

  • 厚朴(七分):具有溫中、化痰、下氣、止咳的功效。

  • 柴胡(一錢):具有疏肝解鬱、清熱解毒、止咳化痰的功效。

  • 黃芩(一錢):具有清熱、燥濕、止咳的功效。

  • 茯苓(一錢):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、寧心安神的功效。

  • 半夏(七分):具有化痰、止咳、降逆、止嘔的功效。

  • 白芍(一錢):具有養血、柔肝、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草果(一錢):具有溫中、理氣、止嘔的功效。

  • 炙甘草(一錢):具有補中益氣、健脾益胃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  • 生薑(一錢):具有溫中散寒、發汗解表、止咳化痰的功效。

  • 大棗(青皮引):具有補中益氣、養血安神、化痰止咳的功效。

夢覺太陽經症瘧疾方

麻黃(一錢),桂枝(一錢),杏仁(一錢),炙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麻黃(六克),桂枝(六克),杏仁(六克),炙草(六克),生薑(六克),大棗(一顆)

夢覺太陽腑症瘧疾方

焦術(一錢),茯苓(一錢),豬苓(一錢),澤瀉(一錢),草果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焦術(一錢),茯苓(一錢),豬苓(一錢),澤瀉(一錢),草果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焦術一錢、茯苓一錢、豬苓一錢、澤瀉一錢、草果一錢、炙甘草一錢、生薑一錢、大棗一枚。

夢覺三陰瘧疾方附子理中湯加草果)

玉竹(一錢),焦術(一錢),乾薑(七分),草果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附片(三分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玉竹(六克),焦術(六克),乾薑(四克),草果(六克),炙甘草(六克),附片(克),生薑(六克),大棗(一顆)

夢覺虛症瘧疾方,統治虛瘧。

黃耆(一錢),焦術(一錢),附子(三分),首烏(一錢),當歸(一錢),玉竹(一錢),草果(一錢),茯苓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黃耆(六克),炒焦的山茱萸(六克),附子(一克八),何首烏(六克),當歸(六克),玉竹(六克),草果(六克),茯苓(六克),炙甘草(六克),生薑(六克),大棗(一個)

塗蔚生曰:周夢覺之瘧疾症治,固已精美完善。然考其所本,多半出自仲景。不過仲景簡而賅,而夢覺繁而詳。實則本仲景之法以為治,即無不治之瘧,亦無治不能愈之瘧。蓋瘧,系風寒由外之油膜,以入內之油膜者。而仲景之治瘧,則根據少陽以為治,必使邪之由外而入者,仍由外而出。

白話文:

塗蔚生說:周夢覺的瘧疾證治,的確已經很精湛完美了。但是考察他的治療方法的根據,多半出自仲景。不過仲景的治療方法簡潔扼要,而夢覺的治療方法複雜詳盡。實際上,用仲景的方法來治療,就是沒有什麼不能治的瘧疾,也沒有治不好而不能痊癒的瘧疾。因為瘧疾,是由於風寒由外在的皮毛,深入到內在的皮毛所導致的。而仲景治療瘧疾的方法,則是根據少陽來治療的,一定使外部入侵的邪氣,仍然從外部出去。

今人不查此中原理,動以截止為能事,每至旋愈旋覆,即以其不能根本解決也。予每以仲景之法治瘧,凡遇瘧之一二劑不能全愈者,必勸其多服數劑,使其卒歸於愈,愈而不復。今將其原文摘入,雖為治瘧者之備考,夫亦曰存古云耳。

白話文:

現代人不探究其中的原理,只用終止的方法來治療疾病,往往是好了又復發,就是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我每次都用仲景的方法來治療瘧疾,凡是遇上服用一兩劑藥之後不能完全痊癒的,我一定勸他們多服幾劑藥,直到完全康復,而且不再復發。現在我把仲景的原文摘錄下來,作為治療瘧疾的參考,也可以說是為了保存古代的醫學知識。

張仲景曰:瘧脈自弦,弦數者,多熱;弦遲者,多寒;弦小緊者下差。弦遲者,可溫之,弦緊者,可發汗針灸也;浮大者,可吐之;弦數者,風發也,以飲食消息之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:瘧疾的脈象如果弦緊,且脈數快,代表體內多熱;脈象弦緊,且脈數慢,代表體內多寒;脈象弦緊且小,代表病邪即將消退。脈象弦緊且慢,可以溫熱法治療;脈象弦緊,可以發汗或針灸治療;脈象浮大,可以吐法治療;脈象弦緊且數,是風邪引發的,可以用飲食來調理。

唐容川曰:《內經》言瘧邪藏於風府,旁連募原。募即膜也,膜之原在臍下,即三焦之連網矣。三焦、膀胱皆腎之府,三焦為陽府,而化水行於里,則為小便;膀胱為陰府,而化氣於表,則為衛氣。《內經》就瘧所發言,責在衛氣,故邪在太陽之風府。仲景就瘧之所留言,故責在三焦膜原。

白話文:

唐容川說:《內經》中提到,瘧疾的致病邪氣藏於風府,並與募原相連。募即是指膜,膜的原點位於臍下,也就是三焦的連網處。三焦、膀胱都是腎臟的府邸,三焦為陽府,負責將水液輸布到體內,然後形成小便;膀胱為陰府,負責將氣化於表層,形成衛氣。《內經》根據瘧疾的發作部位,指出其病因在於衛氣,所以邪氣會位於太陽經的風府。仲景根據瘧疾的發病部位,指出其病因在於三焦膜原。

是以瘧症,未有小水清利者,三焦之決瀆病也。仲景以少陽立論,其義在此,正與《內經》互相發明。後人不知三焦,至謂仲景之證與《內經》不合,謬矣。

白話文:

所以瘧疾患者,沒有出現小便清利的情況,是三焦這條決斷的通道出現問題了。仲景以少陽為立論依據,他的用意就在這裡,這正好與《內經》互相闡釋。後人不知道三焦,居然認為仲景的論證與《內經》不一致,這是錯誤的。

張仲景曰:病瘧以月一日發,當十五日愈。設不瘥,當月盡解。如其不瘥,當云何?曰此結為癥瘕,名曰瘧母。當急治之,宜鱉甲煎丸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:瘧疾在每月初一發作,應該在十五號康復。如果沒有康復,應該在月底痊癒。如果還沒有康復,那麼該怎麼辦?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癥瘕,叫做瘧母。應該及時治療,可以使用鱉甲煎丸。

鱉甲(炙一錢),射干(一錢),黃芩(一錢),柴胡(一錢),鼠婦(一錢),乾薑(一錢),大黃(一錢),桂枝(七分),石葦(一錢去毛),厚朴(一錢),紫葳(即凌霄一錢),半夏(七分),阿膠(一錢),芍藥(一錢),丹皮(一錢),䗪蟲(一錢),葶藶(一錢),人參(一錢),瞿麥(一錢),蜂窠(一錢),赤硝(一錢),蜣螂(熬,一錢),桃仁(二錢)

白話文:

龜殼(烤乾,一錢),白及(一錢),黃連(一錢),柴胡(一錢),鼠婦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黃(一錢),肉桂(七分),石葦(一錢,去除毛髮),厚朴(一錢),紫葳花(即凌霄花,一錢),半夏(七分),阿膠(一錢),芍藥(一錢),丹皮(一錢),昆蟲(一錢),葶藶(一錢),人參(一錢),瞿麥(一錢),蜂巢(一錢),芒硝(一錢),蜣螂(熬製,一錢),桃仁(二錢)

上二十三味為末,取煅灶下灰一斗,清酒一斛五升,俟酒盡一半,著鱉甲於中,煮令泛爛如膠漆,絞取汁,納諸藥煎為丸如梧子大,空心服七丸,日三服(《千金》用鱉甲十二片,又有海藻三分,大戟一分。無鼠婦,赤硝二味)

白話文:

將上述的二十三種中藥材磨成粉末,再取煅燒過的竈灰一斗,清酒一斛五升,等酒煮至只剩下半斛時,將鱉甲放入其中,熬煮到鱉甲爛熟如膠漆,把汁液絞出,然後把藥材加入汁液中煎煮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空腹時服用七丸,每天服用三次。(《千金要方》中使用鱉甲十二片,還有海藻三分、大戟一分。沒有鼠婦、赤硝這兩種藥材)

唐容川曰:夫瘧邪本伏於營血之中,衛氣會而始發,故久則營血結聚而為瘧母。衛氣不通,而為留痰。是血為瘧母之主,痰屬衛氣所生,乃瘧母之兼有者也。故治瘧母,以攻利營血為主,而行痰降氣為輔。知此則知仲景此方,破血之藥,所以獨多,總是治營以通衛也。

白話文:

唐容川說:瘧疾的病邪本來潛伏在營血之中,衛氣會合於營血時病邪才開始發作,所以邪毒潛藏時間久了,營血就會凝聚而形成瘧母。衛氣運行不暢,就會形成痰液積聚。所以說,血是瘧母的主要病因,痰屬於衛氣所生,是瘧母的兼有因素。因此,治療瘧母,應以攻利營血為主,痰降氣為輔。知道了這一點,就知道仲景的這個方子,破血的藥物之所以特別多,都是為了治療營血,以使衛氣運行通暢。

塗蔚生曰:各家之對於瘧症,所以先寒後熱,以及結成瘧母之理,雖不乏精細辨論,而能理由充足,不致令人疑慮者,殊少其人。以余度之,瘧症即系邪氣伏居少陽油膜之上,而下焦化生之氣,亦必須循油膜上行而外達,以為護衛。今以邪氣之阻,不得外達,而為護衛,故始而惡寒特甚。

白話文:

塗蔚生說:各家對於瘧疾,之所以先寒後熱,以及形成瘧疾之理,雖然不乏精細的辨論,但能做到理由充足,不致令人懷疑的,卻很少。依我來看,瘧疾就是邪氣停留於少陽油膜上,而下焦化生的氣,也必須沿著油膜上升而向外擴散,以作為保護。現在因為邪氣的阻隔,不能向外擴散,而成為保護,所以一開始特別怕冷。

迨至邪正交戰既久,紛爭已畢,終系邪氣勢弱,而正氣勢強。孰知正氣愈鬱結,而勃發愈猛,故繼而發熱特甚。設使邪隨汗出,則瘧可冀愈。否則,病人設為健壯,化生正氣迅利,則正氣之團結亦速,出與邪爭亦急。今病者之體有強弱,化生之氣有遲緩,故瘧有一日一發,間日一發。

白話文:

等到邪氣和正氣交戰很久,紛爭已經結束,最終邪氣勢弱,而正氣勢強。但是正氣愈鬱結,發作得愈猛烈,因此繼而發熱特別厲害。如果邪氣隨著汗水排出,那麼瘧疾就可以希望痊癒。否則,病人如果體格健壯,能迅速化生正氣,則正氣的聚集也會很快,並與邪氣交戰也會很激烈。現在病人的體質有強有弱,化生的正氣有快有慢,所以瘧疾有的一日一發,有的是間日一發。

營血之行,以衛氣為轉移,今衛氣屢為邪氣鬱阻,而營血不能隨其鬱阻,經火煉以為鬱滯,而為瘧母焉。夫瘧母名者,以邪氣縱隨正氣紛爭盡出。而此血之凝滯,與邪伏居油膜無異,仍可使瘧疾發生焉。故主鱉甲䗪蟲大黃桃仁等味,攻血者,以攻利之。厚朴葶藶等味,理氣者,以疏散之。

白話文:

營血的運行,依賴衛氣的運轉,現在衛氣屢次受到邪氣的鬱阻,而營血不能跟隨衛氣的鬱阻,經過火的鍛煉,形成鬱滯,而成為瘧疾。瘧疾這個名字,是由於邪氣縱容,跟隨正氣紛爭,全部發作出來。而這凝滯的血,與邪氣潛伏在油膜中沒有什麼不同,仍可以使瘧疾發生。所以以鱉甲、䗪蟲、大黃、桃仁等味藥,攻血,以攻利之。厚朴、葶藶等味藥,理氣,以疏散之。

然猶慮邪未盡除也,仍用柴胡桂枝以解之,人參以托之。血虛受傷也,兼用阿膠白芍以固之。余則清熱滌水之味,務使其邪氣盡除,不至血痰交結而為瘧母焉。此說此見,不知有合聖意否,尚希國內高明醫士隨時教正是幸。

白話文:

但是仍擔心邪氣沒有完全消除,所以繼續用柴胡、桂枝來疏解,人參來扶正。由於血虛受損,同時使用阿膠、白芍來固澀。另外清熱化痰的水藥,務必讓邪氣徹底消除,避免血痰交結而形成瘧疾。這些診斷與見解,不知道是否符合聖賢的醫學理論,希望國內高明的醫學家隨時給予指導和糾正,不勝感激。

張仲景曰:陰氣孤絕,陽氣獨發,則熱而少氣、煩冤,手足熱而欲吐,名曰癉瘧。若但熱不寒者,邪氣內藏於心,外舍分肉之間,令人消瘦肌肉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:陰氣孤獨地離開了,陽氣獨自盛發,那麼就會發熱但氣息微弱、煩躁不安,手腳發熱而且想嘔吐,這種病叫做癉瘧。如果只是發熱而不怕冷,那麼邪氣就內藏在心裏面,外現出來分佈在筋肉之間,會使人肌肉消瘦。

唐容川曰:陰氣指少陰心腎也。心腎之陰虛,故熱而少氣,心中煩冤。邪氣能入於心,而內藏於心,皆少陰陰氣孤絕之證也。陽氣指太陽膀胱也,水中之陽,化氣為熱,以衛周身。今獨有陽氣則純熱,合於陽明,則為手足熱。合於三焦,則欲嘔。外合於腠理分肉之間,則令肌肉消爍。治少陰,宜雞子黃湯。治太陽,宜白虎湯。後世如清瘟敗毒飲一方,可以兼治。

白話文:

唐容川說:陰氣是指少陰心腎。心腎之陰虛,所以發熱而氣虛,心中煩燥冤屈。邪氣能夠進入心臟,而內藏於心,都是少陰陰氣孤絕的證據。陽氣是指太陽膀胱。水中的陽氣,化氣為熱,以衛護周身。現在單獨有陽氣,則是純熱,合於陽明,則使手足發熱。合於三焦,則想嘔吐。外合於腠理分肉之間,則使肌肉消瘦。治療少陰,宜用雞子黃湯。治療太陽,宜用白虎湯。後世如清瘟敗毒飲一方,可以兼治。

按《史記·倉公傳》風癉客脬,言癉邪客居膀胱。此癉瘧亦發於膀胱,與牡瘧正相對,牡瘧是邪在心也。

張仲景曰:溫瘧者,其脈如平,身無寒但熱,骨節煩疼。時嘔,白虎加桂枝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,溫瘧症的患者,脈搏正常,身體沒有寒症,只有熱症,骨節疼痛。也有時嘔吐,治療方案是使用白虎加桂枝湯。

白虎湯加桂枝

知母(一錢),石膏(一錢),甘草(一錢),粳米(一錢),桂枝(七分)

白話文:

知母(六公克),石膏(六公克),甘草(六公克),粳米(六公克),桂枝(四公克)

唐容川曰:身無寒但熱,為白虎湯之正證。加桂枝者,以有骨節煩疼症,則有伏寒在於筋節,故用桂枝以逐之也。

白話文:

唐容川醫師認為:如果一個人僅有發熱的症狀,沒有惡寒的症狀,就屬於白虎湯的典型證候。但如果患者除了發熱之外,還伴有骨節煩疼的症狀,可能還存在著潛伏的寒邪在筋節裡面,這時就應該加入桂枝,以便驅散潛伏在筋節的寒邪。

張仲景曰:瘧多寒者,名曰牡瘧,蜀漆散主之。

蜀漆

蜀漆(一錢,燒去腥),雲母(一錢,燒二日夜),龍骨(各等分。上三味,杵為散。未發前,以漿水服半錢匕)

白話文:

蜀漆(一錢,燒掉腥味),雲母(一錢,燒兩天一夜),龍骨(各等分。以上三味,搗碎成粉。未發作前,用米湯服用半錢一匙)

附《外臺秘要》三方:

牡蠣湯,治牡瘧。

牡蠣(一錢),麻黃(一錢),甘草(一錢),蜀漆(一錢)

注意:蜀漆即常山苗也。

柴胡去半夏加栝蔞蔞根湯,治瘧病發渴者,亦治勞瘧。

柴胡(一錢),人參(一錢),黃芩(一錢),甘草(一錢),栝蔞根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柴胡桂薑湯,治瘧多寒微有熱,或但寒不熱,服一劑如神。

柴胡(一錢),桂枝(七分),乾薑(一錢),栝蔞根(一錢),黃苓(一錢),牡蠣(一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