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學修

《推拿抉微》~ 第三集·治療法 (10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三集·治療法 (10)

1. 嘔吐

周夢覺曰:嘔吐之症,一曰寒,一曰熱,一曰虛。寒則脈遲,熱則脈數,虛則脈虛,即其脈可以分其症。最易治者寒。陽明為消磨五穀之所,喜溫而惡寒。一自寒犯於內,兩相齟齬,食入即吐,不食亦嘔。彼法夏丁香白蔻砂仁,本草所注,一派止嘔定吐之品,非不神效,不如一碗生薑湯,而其效更速者。經所謂寒氣客於腸胃,厥逆上出,故痛而嘔是也。

白話文:

周夢覺說:嘔吐的病症,有寒證、熱證和虛證三種。寒證脈搏舒緩,熱證脈搏急促,虛證脈搏虛弱,只要把脈就能辨別出症狀。最容易治療的是寒證。陽明胃經是消化五穀的地方,喜歡溫暖而畏懼寒冷。一旦寒邪侵犯到內臟,就會互相排斥,吃東西就吐,不吃東西也會吐。那些像丁香、白蔻、砂仁等止嘔定吐的中藥材,藥效雖然很好,卻不如喝一碗生薑湯來的快。就像《黃帝內經》中所說,寒氣滯留在腸胃中,逆行而上,所以會疼痛並且嘔吐。

最誤治者熱。寒之不已,鬱而為熱。醫不知其熱,仍以辛熱治其寒,愈嘔愈熱,愈熱愈吐。彼麥冬蘆根定吐,書有明文,尚不知用,何況石膏之大寒大涼乎。不知石膏為止嘔定吐之上品,本草未注其性,《內經》實有其文。經曰:諸逆上衝、皆屬於火。諸嘔吐酸,暴注下迫,皆屬於熱是也。

白話文:

最容易誤診的便是患上了發熱的病症。一直治療寒證,導致體內鬱積形成發熱的現象。但醫生還誤以為是受寒,因而繼續使用辛熱的藥物來治療,但是病人的嘔吐症狀更加嚴重,發熱的症狀也越來越嚴重。麥冬和蘆根這種藥物對於止吐和消除是很有用的,在醫書中也有明確的記載,但是醫生卻不知道使用這種藥物,更別提石膏這種大寒大涼的藥物了。醫生們不知道,石膏是對治療嘔吐和止嘔有奇效的藥物,在《本草綱目》中並沒有記載它的藥性,但是在《內經》中卻有記載。經書上說:「各種逆衝上犯的病症,都屬於是火證。各種嘔吐酸水、突然發作的劇烈腹瀉,也都屬於是熱證。」

最好治者虛。不專責之胃,而兼責之脾。脾具坤靜之德,而有乾健之運。虛難轉輸,逆而嘔吐。調理脾胃,乃醫家之長策,理中湯六君子湯皆能奏效。經曰:足太陰之脈,挾咽連舌本。是動則病舌本強,食則嘔是也。夫嘔吐,病之最淺者也,噎膈,病之至深者也,極為易辨。

白話文:

虛症是最容易治療的疾病。虛症並不專門責備胃,而是兼責脾。脾具有坤靜的德性,也有乾健的運轉。虛症難以轉運,會導致逆嘔。調理脾胃是醫家治虛症的長遠之計,理中湯和六君子湯都能奏效。經書上說:足太陰的脈,夾著咽喉連接著舌根。所以虛症動則舌根僵硬,吃東西則嘔吐。嘔吐是疾病中最淺的,噎嗝是疾病中最深的,這二者極容易區分。

嘔吐其來也猝,噎膈其來也緩。嘔吐得食則吐,不食則有欲吐之狀。噎膈食入方吐,不食不嘔。嘔吐或寒或熱或虛,外見寒熱與虛之形。噎膈不食,亦與平人一般。嘔吐不論年之老幼,噎膈多得之老人。嘔吐脈有遲有數有虛,噎膈脈緩。方書所論嘔吐,牽扯噎膈之文,噎膈半是嘔吐之方,有何疑似之難辨,而茫無定見也。

白話文:

嘔吐發生的快,噎膈發生的慢。嘔吐吃完東西就吐,沒吃東西也會想吐。噎膈吃東西才會吐,不吃東西就不會吐。嘔吐可能因寒、熱、虛而引起,從外表可以看出寒、熱、虛的癥狀。噎膈不吃東西時,和正常人一樣。嘔吐的人不分老幼,噎膈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。嘔吐的脈象有遲、數、虛,噎膈的脈象緩慢。醫書中關於嘔吐的論述牽扯噎膈的內容,噎膈有一半是嘔吐的方法,有什麼疑似難辨的地方呢?為什麼沒有確切的見解呢?

昔在湘中、壺碟會友,一老醫曰:吾治噎膈,得愈數人。核其藥,曰附子理中湯,考其症,乃脾虛之嘔吐者。又一老醫曰:吾治噎膈,得愈數人。核其藥,曰黃連法夏湯。考其症,乃胃熱之嘔吐者。藥能醫假病,人多得假名,其即二老之謂歟。至於老人氣鯁,時嘗嘔吐,不可概以嘔吐論,亦不可遽以噎膈論。

白話文:

過去在湘中,壺碟這個地方,曾經有位名醫說:我治療嗓子發梗,搞得吃不下去飯的病人,治好了好幾個人。仔細詢問他使用的藥方,他說他用的是附子理中湯。探究病人的病情,都是脾臟虛弱的人嘔吐。

還有一位名醫說:我治療噎膈症狀的病人,治好了好幾個人。仔細詢問他使用的藥方,他說用的是黃連法夏湯。探究病人的病情,都是胃裡有火,導致嘔吐。

藥能夠治病、也能治假病,人也能取得假名,這是不是像上面說的那兩個名醫一樣呢?至於突然像被東西卡住嗓子,經常嘔吐的症狀,不能單以嘔吐狀況進行論斷,也不能驟然當作噎膈症狀來論斷。

蓋津少氣虛,難以傳送。古人刻鳩於杖,祝其無噎者,此也。孕婦嘔吐,法夏不犯禁例,且能安胎,準繩已詳言之。更有婦人天癸來時,為風寒所襲,傳入肝經,血凝於肝,食入即嘔,一載有餘。醫家以尋常治嘔吐之法治之,或寒或熱,俱不見效。只以桔梗紅花諸藥,去瘀生新,數劑而愈,此又不可不知也。

白話文:

由於津液不足、氣虛,難以傳送。古人刻畫鳩鳥於杖上,祝禱不要發生噎食,就是這個道理。孕婦嘔吐,依照夏天的飲食禁忌,並且能夠安胎,準確的原則已經詳細地說明瞭。還有的婦人月經來潮時,被風寒侵襲,傳入肝經,血液凝結在肝中,吃東西就嘔吐,一年多。醫生用治療嘔吐的常規方法來治療它,寒熱兼用,都不見效。只用桔梗紅花等藥,祛除瘀血,生長新的血液,幾劑藥就治好了,這也是不可不知道的。

經曰:寒氣客於腸胃,厥逆而出,故痛而嘔。陳飛霞曰:陽明胃氣下行為順,今逆而上行,故作嘔吐。其症有聲有物謂之嘔,有物無聲謂之吐,有聲無物謂之噦。又曰:乾嘔,久病見此者死。蓋小兒嘔吐,有寒有熱有傷食。然寒吐熱吐,未有不因於傷食者,其病總屬於胃。復有溢乳、哯乳、嘔噦,皆與嘔吐相似,而不可以嘔吐治之。

白話文:

古醫書上說:寒邪侵犯胃腸,引起的嘔吐。陳飛霞說:陽明胃氣向下運行是順的,現在違逆而上行,所以會嘔吐。這種症狀有聲音和有嘔吐物叫做嘔吐,有嘔吐物沒有聲音叫做吐,有聲音沒有嘔吐物叫做噦。又說:如果單純地乾嘔,這類症狀是久病,而且將要死亡的人才會有。孩子嘔吐,有寒有熱,還有傷食。但無論是屬於哪一種嘔吐,都是因為患了傷食而引起的,它的病根總跟胃有關。又有一些情況,比如溢乳、哯乳、嘔噦,這些都與一般的嘔吐相類似,卻不能用治療嘔吐的方法來治療。

更有寒熱拒隔之證,又有蟲痛而嘔者,皆當詳其證而治之。凡治小兒嘔吐,先宜節其乳食,節者減少之謂也。然嘔吐多渴,不可與之茶水,水入復吐,終不能止,必強忍一二時之久,而後以米湯與之,吐自止矣。

白話文:

更有寒冷與發燒的症狀互相牽制,也有肚子痛而嘔吐的,都應詳切地觀察其症狀里而加以治療。凡是治療小兒嘔吐,首先要適當的節制其乳食,節制就是減少的意思。但嘔吐多渴,不能讓他喝茶水,水喝下去又吐出來,始終不能停止,一定要勉強忍耐一、兩個小時之久,然後用米湯給他喝,嘔吐自然就會停止。

寒吐者,乳片不消,多吐而少出,面白眼慢,氣緩神昏,額上汗出,脈息沉微,宜溫中消食。輕者,藿香正氣散。不止,理中湯加藿香。又不止,參香散。若再不止,此陰盛格陽,謂之拒格。急以理中湯一劑,用公豬膽汁,和童便少許,將藥潤濕炒熟,煎服即止。此《內經》熱因寒用之法。

白話文:

經常吐出寒性液體的人,是乳食不消化,吐的次數多,吐出的東西少,臉色蒼白,目光呆滯,呼吸緩慢,精神昏沉,額頭上出虛汗,脈搏和呼吸都微弱,應該溫中消食。輕微的,可以用藿香正氣散。如果沒有好轉,就用理中湯加上藿香。再沒有好轉,就要用參香散。如果再沒有好轉,這是陰盛阻滯陽氣,叫做拒格。趕快用一劑理中湯,加入公豬膽汁和少許童便,將藥潤濕炒熟,煎服後就會停止嘔吐。這是《內經》中用熱來治療寒證的方法。

蓋陰寒太過,陽熱之藥,拒而不納,故以豬膽童便為嚮導,其始則同,其終則異。下咽之後,陰體漸消,陽氣乃發。

白話文:

因為陰寒太過,人體排斥陽熱的藥物,所以用豬膽和童便做嚮導,起初是相同的,最後卻不同。吞嚥之後,陰寒體質漸漸消失,陽氣才開始發散。

熱吐者,面赤唇紅,吐次少而出物多,乳片已消,色黃,遍身發熱而煩躁。夏月多此症,宜五苓散加藿香;不止,藿連湯;再不止,用理中湯煎熟,調六一散冷服即止,此寒因熱用也。

白話文:

熱吐的症狀是:面紅脣紅,嘔吐次數少但嘔吐量多,已經沒有乳汁,顏色發黃,全身發熱並且煩躁不安。這種症狀在夏季多發,可以用五苓散加上藿香治療;如果症狀沒有緩解,可以使用藿連湯;如果再不緩解,可以用理中湯煮熟,再加入六一散在冷卻後服用,就能夠止吐。這是因為寒症引起熱症而導致的。

傷食吐者,眼胞浮腫,面色微黃,足冷,其熱夜重日輕,或吐餿酸之氣,或吐黃水,或吐清痰,其脈弦實而滑。此有宿食也,宜下去其積乃止,消積丸治之。傷乳吐者,才乳即吐,或稍停而吐。此因乳食無度,脾胃嬌嫩,不能運化,此滿則溢也,名溢乳。但宜節其乳,則吐自止。

白話文:

傷食嘔吐的人,眼皮浮腫,臉色微黃,足部冰冷,症狀在夜晚加重、白天減輕,或嘔吐出酸臭之氣,或嘔吐出黃色水液,或嘔吐出清痰,脈象弦實而滑。這是因為體內有宿食,要去除積滯才能停止,可以用消積丸來治療。傷乳嘔吐的人,剛喝完奶就吐,或稍停一下又吐,這是因為乳食過度,脾胃嬌嫩,不能運化,這就是吃得過飽而溢出,叫做溢乳。這種情況只要節制乳量,嘔吐自然就會停止。

哯乳者,時時吐乳而不多,似吐非吐,皆胃虛所致也,宜參香散。有乳多而吐者,非真吐也,苟不知禁,即成真吐也。百日內小兒多有之。蓋身小身軟,必待乳母擁抱之。苟有傾側,乳即溢出,此人事也,不須用治。

白話文:

小孩吐奶,經常有吐出少量奶水,但總是吐不出來,這種情況都是因為胃虛所造成的,應該服用參香散來治療。有些小孩是奶水很多而吐出,這種情況並不是真正的吐奶,如果不知道要限制進食,就會變成真正的吐奶。出生後100天內小孩通常會有吐奶的情況。這是因為小孩的身體小又柔軟,必須由乳母抱著餵奶。如果不小心側身或傾斜,奶水就會溢出來,這是正常現象,不需要治療。

嗽吐者,兒有咳嗽,必待其嗽定,方可與乳。若嗽未定,以乳哺之,其氣必逆,乳不得消化而為痰,痰氣壅塞,嗽不得轉,而吐乳也。枳桔二陳湯

白話文:

咳嗽吐奶的孩子,一定要等到咳嗽平息了,才能餵奶。如果咳嗽還沒好就餵奶,奶水就會逆流,無法消化而變成痰。痰氣阻塞,咳嗽就無法轉好,所以會吐奶。可以使用枳桔二陳湯治療。

小兒初生三日內吐乳者,用丁香三粒,陳皮三分,生薑三片,煎服自止。又不若煨薑湯更妙,此余用最多者。益三四日內,總皆寒吐也。

白話文:

嬰兒出生後三天內吐奶,可用丁香三粒、陳皮三分、生薑三片,煎煮服用,自然會停止。或者用煨薑湯更有效,這是我的常用方法。出生後四到五天內吐奶,通常都是因為受寒引起的。

初起哯乳,即當調治。如哯不已,即成吐。吐不已,即成嘔。嘔不已,即成噦。至此胃氣大虛,精神漸脫矣。若嘔吐不已,日漸沉困,囟陷顱腫,青筋大露者,並頻吐不食,昏沉語塞,喘急大熱,常吐腥臭者死。

白話文:

嬰兒開始吐奶時,就應該及時治療。如果吐奶不止,就會變成吐。吐不止,就會變成嘔。嘔不止,就會變成噦。到了這個時候,胃氣就會大虛,精神也會逐漸衰退。如果嘔吐不止,日漸沉重睏倦,囟門凹陷頭骨腫脹,青筋顯露者,並且經常吐奶不吃,昏沉語塞,喘急發熱,經常吐出腥臭味者則會死亡。

噦者有聲無物,最危之候。凡人久病以後,而見此者,皆為不治。

凡嘔吐不納藥食者,先將薑湯和土作丸,塞其兩鼻孔,徐徐灌之。

白虎湯,治熱吐。

石膏(一錢),寸冬(一錢),粳米(一錢),炙草(一錢)

夢覺理中湯,治寒吐。

黃耆(一錢),焦術(一錢),乾薑(一錢),附子(五分),炙甘草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黃耆(五公克),焦術(五公克),乾薑(五公克),附子(二點五公克),炙甘草(五公克),大棗(一顆)

君子湯(見前咳嗽方內治)虛吐。

《集成》藿香正氣散,治內傷脾胃,外感風寒,吐瀉霍亂等症。

藿香梗,家蘇葉,大腹皮,廣陳皮,牙桔梗,法半夏茯苓,神麯,白芷(各一錢),川樸,炙甘草(各五分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藿香梗、蘇葉、大腹皮、廣陳皮、桔梗、半夏、茯苓、神曲、白芷(各一錢),川樸、炙甘草(各五分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。

上為末,以薑棗湯沖服固可,酌量煎服亦可。

五苓散,(見前咳嗽方內。)

《集成》藿連湯,治熱吐。

黃連,紫油樸,藿香葉,生薑,大棗

《集成》參香散,治胃虛作吐,諸藥不止。

人參(切片焙乾),沉香(銼末),公丁香,藿香根(焙),廣木香(銼屑)

白話文:

人蔘(切片後焙制乾燥),沉香(磨成細末),公丁香,藿香根(焙制過),廣木香(磨成屑)

上等分,為細末,木爪煎湯服。

六一散

西滑石(六錢,研末,水飛用),甘草(一錢)

上共為細末,陰陽水沖服。

《集成》消積丸,治食停胃口作吐。

西砂仁(十三個,酒炒),公丁香(九粒),烏梅肉(三個,蒸去核),巴豆仁(一粒,煨透去淨油)

白話文:

  • 西砂仁(13粒,用酒炒)

  • 公丁香(9粒)

  • 烏梅肉(3粒,蒸後去除果核)

  • 巴豆仁(1粒,烘烤後去除油)

上共為末,米糊為丸,綠豆大,白開水下。

《集成》枳桔大棗

枳殼(一錢),桔梗(一錢),陳皮(一錢),半夏(一錢),茯苓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一枚)

白話文:

枳殼(六公克),桔梗(六公克),陳皮(六公克),半夏(六公克),茯苓(六公克),炙甘草(六公克),生薑(六公克),大棗(一枚)

塗蔚生曰:飛霞此節證論方治,多未穩恰,不如夢覺之精美而純。如其曰寒吐熱吐,未有不因於傷食者,是其將寒熱所以成吐之理,盡行抹煞。未知寒自寒,熱自熱,而食自食也。縱寒熱有因於食,亦斷無盡因於食之理。如其盡因於食,其擬用之理中湯、五苓散等劑,何以竟非消食之藥乎?其所擬用之藿香正氣散,多系散寒消滯破氣之藥。設使人非感寒,內傷食積,與觸時疫不正之氣者,無不立見僨事。

白話文:

塗蔚生說:飛霞這節有關證狀的討論和方劑的治療,大多不恰當,不如夢覺的論述精確而純粹。像他所說的寒吐熱吐,沒有哪個不是由於傷食造成的,這等於是將寒熱導致嘔吐的道理完全抹煞了。之前沒說寒是寒,熱是熱,食物是食物。縱使寒熱是由於食物造成的,也不可能完全是由於食物造成的。如果完全是由於食物造成的,那麼他所擬定的理中湯、五苓散等劑,為什麼完全不是消食藥呢?他所擬定的藿香正氣散,大多是散寒消滯破氣的藥物。假使人不是因為感受風寒,內傷飲食積滯,以及接觸時疫不正之氣,那沒有不立馬就出事的。

又如其謂熱吐,遍身發熱而煩躁者,用五苓散,是猶為以塗糊塗。蓋五苓散,為治寒水不化之大劑,其見症雖有發熱,煩躁作渴等等,亦確係水停而津不能散布,始見標熱之象也。如桂枝可治熱吐,則黃連知母,得勿可治寒吐者乎?故曰不如夢覺之精美而純。至於少陰水虧,虛火上犯脾胃而作吐者,則猶為此症不可不知。

白話文:

再例如,中醫認為熱吐病的患者,整個人發熱煩躁,應當服用五苓散,這就像以錯誤的方法來治療錯誤的疾病。因為五苓散是大劑量的治療寒水不化的藥物,儘管這種疾病的症狀也有發熱、煩躁和口渴等,但這些症狀實際上是水液停滯,津液不能散佈所引起的。所以,如果桂枝可以治療熱吐病,那麼黃連和知母不也應該可以治療寒吐病嗎?所以說,不如醒來就治療的方法更美好純正。至於少陰水虧證,虛火上犯脾胃而引起的嘔吐,這是本病症狀中不可不知的情況。

余曾治一嘔吐,多方不效之症,以六味地黃湯,少加桂附而愈者。可見嘔吐之症,不專屬於脾胃之虛寒也。然亦可見嘔吐之症,不專屬於肝腎之虛熱也。醫者能以舉一反三,方為通權達變。

白話文:

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嘔吐的病人,用盡各種方法都不見效,最後用六味地黃湯,少加桂附才治癒。由此可見,嘔吐的病症,不只是脾胃虛寒造成的。但這也說明,嘔吐的病症,不只是肝腎虛熱造成的。醫生如果能夠舉一反三,才能通權達變。